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礦安全操作規程

采礦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9360

1、操作鑿巖機的人員,要經過培訓,熟悉鑿巖機的性能和方法。

2、作業前必須詳細檢查浮石和殘(盲)炮,詳細檢查打眼部位或邊坡穩固情況,認真處理浮石;必須經爆破員用正確方法處理好殘(盲)炮;確保安全后,方準作業。

3、作業前要仔細檢查風、水管路、機械設備是否完好,如有毛病時,必須修好后方準作業,禁止設備帶病或缺件運轉,嚴禁單人操作。

4、上下兩臺機子同時作業時,必須交錯進行。如在大斷面掌子鑿巖時,必須在工作前搭好牢固的操作臺,確保安全后方準作業;禁止臺上臺下同時打眼。

5、鑿巖機與裝巖機平行作業時,必須先將上部毛石扒平方可作業。

6、鑿巖時,要嚴格遵守先開水,后開風、先低速、再高速;停機時先停風、后停水的操作順序。在鑿巖中注意觀察周邊情況,發現有異常響聲,要立即停止作業,檢查處理。

7、嚴禁打殘眼。

8、鑿巖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機器附件,發現異常,必須停止作業進行修理。

9、打底眼時,必須將浮石清理干凈,檢查殘(盲)炮,以防誤打殘眼。

10、鑿巖時,扶釬人應站在一側,先開半風,鉆進20公分后,扶釬人退后再開全風,并要注意釬桿折斷傷人。移動氣腿時,必須閉好風門,以免傷人。

11、嚴禁打干眼,必須執行濕式作業。

12、鑿巖結束后,必須檢查作業面情況,并將工具整理好,放在安全地點。

13、鑿巖結束后,應向爆破人員詳細交待鑿巖工作面情況,并協助爆破警戒工作。

篇2:壁式崩落采礦法安全規定

1.懸頂、控頂、放頂距離和放頂的安全措施,必須在設計中作出規定。

2.放頂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出口暢通,照明良好和設備安全。

3.放頂時,禁止人員在放頂區附近的巷道中停留。

4.在密集支柱中,每隔3~5m要有一個寬度不小于0.8m的安全出口。密集支柱受壓過大時,必須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5.放頂若未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作出周密設計,方可進行二次放頂。

6.多層礦體分層回采時,必須待上層頂板巖石崩落并穩定后,才準回采下部礦層。

7.相鄰兩個中段同時回采時,上中段回采工作面應比下中段工作面超前一個工作面斜長的距離,且不得小于20m。

8.撤柱后不能自行冒落的頂板,應在密集支柱外0.5m處,向放頂區重新鑿巖爆破,強制崩落。

9.機械撤柱及人工撤柱,應自下而上、由遠而近進行。礦體傾角小于10度的,撤柱順序不限。

篇3:采礦方法一般安全規定

一、地質資料比較齊全,賦存條件基本清楚的中型礦山,應有采礦方法設計圖,作為施工依據。產狀、賦存條件缺乏的礦體,必須在開拓、采準過程中,及時進行補充勘探,做出塊段或礦塊的采礦方法設計圖。

二、采礦方法必須根據礦體的斌存條件、圍巖穩定情況、設備能力等因素謹慎選擇。厚度大或傾角緩的礦體,采用留礦法時,應合理地布置底部結構,防止底板留礦。沒有足夠符合要求的木材時,不應采用橫撐支柱法等耗用大量木材的采礦方法。

三、每個采場都要有兩個出口,并上下連通。安全出口的支護必須堅固,并設有梯子。

四、在上下相鄰的兩個中段,沿傾斜上下對應布置的采場使用空場法、留礦法回采時,禁止同時回采,只有上部礦房結束后,才能回采下面采場。

五、采用全面采礦法時,回采過程中應周密檢查頂板。根據頂板穩定情況,留出合適的礦柱。

六、采用橫撐支柱采礦法時,橫撐支護材料應有足夠強度.要搭好平臺后才準進行鑿巖作業。禁止人員在橫撐上行走。采區寬度(礦體厚度)不得超過3m。

七、礦柱必須合理地回收。設計回采礦房時,必須同時設計回采礦柱。本中段回采礦房結束后,應及時回采上一中段的礦柱。

八、回采過程中,必須保證礦柱的穩定性及運輸、通風等巷道的完好,不允許在礦柱內掘進,有損其穩定性的井巷。回采礦房至礦柱附近時,應嚴格控制鑿巖質量和一次爆破炸藥量,技術人員要及時給出回采界限,嚴禁超采超挖。

九、地壓活動頻繁、強度大的礦井,應有專管地壓的人員。地壓人員對全礦各地段進行日常監察,發現險情(如支護歪斜、破損、頂板和兩幫開裂等),應及時報告,通知有關人員,并分析原因,進行處理。個別地壓活動頻繁、頂板破碎、有冒落可能的采場,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每班進行檢查,指導鑿巖方式,避免發生大冒落。發現冒落預兆,應立即由有經驗的人員每班進行檢查,指導鑿巖方式,避免發生大冒落事故。發現冒落預兆,應立即撤出全部人員。

十、采空區應及時處理。視空區體積及潛在危險大小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體積大,一旦塌落會造成下部整個采場或整個礦井毀滅性災害的,應采用充填法或采用強制崩落的方法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體積不大或遠離主要礦體的孤立采空區,可采用密閉方法進行處理。密閉墻的強度應滿足能夠抵御塌落時所產生的沖擊波的沖擊。

十一、在漏斗放礦時,放礦工應和采場搬運工取得聯系,不宜同時往溜井倒礦,以免礦石流沖出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