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熱力供應中心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積極應對在生產運行中突發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高效、有序、快速組織相關人員到達事故現場,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中心安全生產方面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橫向協調、外援為輔”的原則,防止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維護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中心各供熱站、熱交換站和生產區域內,可能發生的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設備損失的事故。
三、基本情況
(一)中心最主要危險源來自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起重機械等設備,其分布情況:中心第一供熱站蒸汽鍋爐4臺;第二供熱站蒸汽鍋爐6臺;第三供熱站蒸汽鍋爐4臺;第四供熱站蒸汽鍋爐3臺,橋式天車2臺,電動葫蘆4臺;第五供熱站熱水鍋爐2臺,橋式抓斗天車1臺,電動葫蘆2臺;中心分布在各換熱站各類壓力容器共有約40臺;壓力管道約3萬余米。
四、危險性的確定
根據特種設備的種類、數量及潛在的危險特性,確定中心使用的特種設備最大的危險目標是:
(1)蒸汽鍋爐15臺,額定蒸汽壓力從1.25—2.5MPa,蒸發量從10t/h—35t/h不等,一旦發生爆炸事故,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2)熱水鍋爐2臺,額定熱功率29MW,額定出水壓力1.25MPa,供、回水溫度130/70℃,(按照即將擴大的新標準)將屬于國家規定的重大危險源范疇,一旦發生爆炸事故,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3)蓄熱器、換熱器、分汽缸、連排擴容器等壓力容器約40臺套,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財產和人員損失。
(4)遍布供熱區域的壓力管道約3萬余米,發生泄漏造成燙傷或影響沿線電力、通訊等線路的安全。
五、應急預案啟動
鍋爐、壓力容器、蒸汽管道發生爆裂或出現人員傷亡的重大事故發生后,中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
六、事故的處置
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搶救和搶險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應立即將事故概況分別報告中心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和調度中心,不得隱瞞謊報或拖延不報、貽誤救援工作時機,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并要在24小時內按照事故上報程序作出書面報告。應急小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按規定的時間、程序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七、應急救援組織
中心成立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中心調度室,工程搶險、物資供應、后勤保障等部門。
組長:中心總經理
副組長:中心副經理
成員:各供熱站主任、辦公室主任、生產科科長、建設規劃科科長、供應科科長、車隊隊長
各部門成員及職責:
中心調度室:生產科主要成員(安全員、電氣、維修、外網)
(1)負責向各工作組傳達領導的指令,并監督落實;
(2)協調搶險過程中職能交叉問題;
(3)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
工程搶險組:各站主任負責,搶險人員由各站維修班為主組成。
(1)在得到搶險命令后,立即組織搶險人員三十分鐘內趕
到事故現場,進行搶救搶修。
(2)在確保人員安全和設備安全的情況下,盡快恢復生產,保障供熱。
物資供應組:供應科
要提前備好事故搶修的一切物資,保證搶險搶修物資供應。
后勤保障組:辦公室及車隊。
(1)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并給予妥善安置。
(2)保障搶險搶修人員的生活供應。
(3)保障交通工具齊備暢通。
八、突發事故的分級和相應預案
突發事故分為“一般事故”、“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個級別。
每個突發事故級別對應的應急處置預案如下:
(1)一般事故,設備或管道的零部件在運行中突然損壞,影響鍋爐停運3小時以內,沒有影響正常供熱。修復費不足2000元的事故;責任單位立即組織人員和所需物資、工具進行搶修;并在6小時內搶修完畢,通知生產科和分管經理。責任單位立即組織分析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性質、經濟損失等情況并報生產技術科,責任單位對事故相關人員作出處理以及落實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
(2)大事故:設備或管道的零部件在運行中突然損壞,造成單臺鍋爐停運1天或影響供熱4小時以上,修復費在2000-50000元之間,沒有人員嚴重傷害的事故;一旦發生,責任單位立即組織人員和所需物資、工具進行搶修并在8小時內搶修完畢;并通知生產科、分管經理、經理;由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3)特大事故:設備損壞嚴重,供熱處于癱瘓狀態,修復費用在50000元以上,或造成至少1人重傷或死亡;一旦發生,責任單位立即通知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立即組織搶救受傷人員,采取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的措施,保護現場,配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做好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在確保人員安全和設備安全的情況下,組織搶險人員和所需物資、工具進行搶修,爭取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供熱,并通知生產科、分管經理、經理;由中心將事故調查及處理情況上報開發區管委會和開發區安監局、開發區技監局等上級主管部門。
九、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習
根據實際情況和運行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可能發生的重特大事故進行模擬演習。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險救援工作,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十、附則
(1)本應急救援管理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及時修訂。
(2)各供熱站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報中心應急小組備案。
(3)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特種設備事故)時,本預案與開發區管委會及主管部門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一并執行。
附件:1.特種設備事故處置措施
1.1鍋爐事故應急措施
1.1.1鍋爐爆炸事故。一旦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必須設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溫水、汽,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將人撤離現場,有條件時撥打“119”、“120”、“110”等電話請求救援,并將情況逐級上報。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傷亡人員,并進行救助。
1.1.2鍋爐爆管事故。
1.1.2.1爐管破裂泄漏不嚴重且能保持水位,事故不致擴大時,可短時間降低負荷維持運行,待備用鍋爐啟動后再停爐。
1.1.2.2嚴重爆管且水位無法維持,必須采取緊急停爐,但引風機不應停止,還應繼續給鍋爐上水,降低管壁溫度,使事故不致再擴大。
1.1.2.3如因鍋爐缺水,管壁過熱而爆管時,應緊急停爐,嚴禁向鍋爐給水,這時應盡快撤出爐內余火,降低爐膛溫度,減少鍋爐過熱程度。
1.1.2.4如幾臺鍋爐并列供汽,應將故障鍋爐的主蒸汽管與蒸汽母管隔斷。
1.2壓力容器設備及附件的事故應急措施。
1.2.1當壓力容器及其設備發生爆裂、鼓包、變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電、停水,使壓力容器及其設備不能正常運轉,或壓力容器及其設備周圍發生火災等非正常原因時,必須緊急停止運行。
1.2.2壓力容器及其設備一旦發生爆炸事故,必須設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將人撤離現場,有條件時撥打“119”、“120”、“110”等電話請求救援。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傷亡人員,并進行救助。
1.3鏟車事故應急措施
1.3.1鏟車舉升貨物到高空后如發生不能放下故障后,司機應選擇安全地點停車,并警戒任何人不準通過危險區,如短時間內故障處理不好,應用隔離帶將鏟斗隔離。
1.3.2如需到鏟斗下處理故障,則應用支架將鏟斗架好,人員才能進入鏟斗下檢修。
1.4起重機械事故應急措施
1.4.1起重天車、電動葫蘆吊運重物時如遇突然停電或設備突然發生故障,司機和指揮人員不準離開現場,要警戒任何人不準通過危險區,等電力恢復或設備處理完后將吊運的重物放好后才能離開。
1.4.2起升機構制動器在工作中突然失靈時,要沉著冷靜,做慢速反復升降動作,同時開動天車或電葫蘆,選擇安全地點放下重物。
1.5配電設備事故應急措施
1.5.1配電設備運行中因短路、過載等故障原因而突然跳閘時,為最大限度降低損失,配電當班人員要進行詳細檢查。
1.5.2檢查出是高壓斷路器和低壓總屏,其中一項跳閘時,應馬上合閘,保障廠區供電。同時當班班長組織人員對跳閘原因進行查找和處理。
1.5.3檢查出是分路斷路器跳閘時,應在分路斷路器上掛上“禁止合閘”的警示。同時當班班長組織人員對跳閘原因進行查找和處理。
1.5.4變配電設備出現異常時,應馬上對異常設備進檢查、分析。
1.5.5如設備過負荷,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主管領導,安排調整負荷或改變變配電設備的運行方式,以適宜生產需要。
1.5.6如變配電設備出現故障缺陷,值班人員應立即對故障的變配電設備進行檢修。當故障較大或因供電要求一時處理不了時,必須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故障惡化擴大,并及時報告上級領導。
1.5.7配電設備運行中因短路導致爆炸,立即切斷電源,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將人撤離現場,有條件時撥打“119”、“120”、“110”等電話請求救援,并將情況逐級上報。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傷亡人員,并進行救助。
1.5.8配電設備運行中因短路導致火災,立即切斷電源,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將人撤離現場,有條件時撥打“119”、“120”、“110”等電話請求救援,并將情況逐級上報。同時,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撲火工作,火災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傷亡人員,并進行救助。
1.5.9外線停電時,配電設備應急措施。
1.5.10突然停電時,當班人員應分頭進行應急工作。
一部分當班人員查看電梯是否出現將乘客困在轎廂內的情況,如果出現,解救被困的乘客;一部分當班人員立即將主供電線路和備用供電線路進行切換,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快恢復供電。
1.5.11明確外線停電時間時,將停電時間通知企業各部門,讓各部門提前做好停電前的準備,并提前將電梯停放到基站。在外線停電之前,當班人員立即將主供電線路和備用供電線路進行切換,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快恢復供電。
2、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聯系電話:
應急救援組組長:*******
副組長:*******
第一供熱站主任:*******
第二供熱站主任:*******
第三供熱站主任:*******
第四供熱站主任:*******
第五供熱站主任:*******
辦公室主任:*******
生產科科長:*******
建設規劃科科長:*******
供應科科長:*******
汽車隊隊長:*******
3、應急救援人員名單(略)
篇2:化工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化工企業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并使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學、高效的實施,特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2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前提下,貫徹統一領導、全員參與、分級負責崗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應響應及時、快速反應、規范有序、運轉高效。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2號令)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特種設備,其中包括:壓力容器(反應釜)、電葫蘆、廠內車輛等特種設備可能發生的泄漏、爆炸,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以及電葫蘆、廠內車輛墜落、倒塌、碰撞事故。
2、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2.1組織指揮機構:
2.1.1消防安全負責人:***
2.1.2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2.1.3從業人員構成:***
A、滅火救援組(21)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滅火、人員及物資的救援工作。
B、設備維護組(4)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水、電、監控系統、消防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火場現場設備操作等。
C、疏散演練組(12)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被困人員疏散、警戒、救護工作。
D、檢查巡查組(8)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各項檢查工作以及協助疏散組檢查火場被困人員有無疏漏及人、物救援工作。
E、宣傳培訓組(7)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防火安全教育培訓、火場組織人員保護火災現場,防止殘火復燃,為調查火災原因提供情況等工作。
2.2消防安全管理人:由在崗人員擔任。
2.2.1任務:根據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指令主要完成;
2.2.2啟動滅火設施進行撲救;
2.2.3通知有關領導前往火場進行組織指揮;
2.2.4通知其他人員帶來滅火器材、用具等前往火災現場請領任務;
2.2.5向著起火點和其他范圍發布疏散命令;
2.2.6通知場內值班電工及時切斷相關電源;
2.2.7向社會有關部門報告,請求協助和支援。
2.3廠內值班人員應確保24小時開通手機,切實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3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程序
3.1報警
3.1.1任何人發現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立即通知消防安全責任人。
3.1.2到達火警點后證實為火警的,立即用電話通知消防安全管理人。
3.1.3如果火勢已經較大,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立即打開報警器或撥打119火警電話,同時通知全員。報警時應沉著冷靜、向接警人詳細提供火災的準確位置、什么物質著火、有無人員受困、目前火情、火勢情況等相關信息。如果是向消防部門報警還應報告起火點的準確位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門的指示通知人員消除消防車通道障礙并且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導消防車進入。
4、應急疏散
4.1消防安全管理人在得知火場情況以后,必須立即作出進行部分區域或全部區域疏散命令。通知相關人員切斷電源,啟動消防泵;如果是車間發現火警,可能的情況下,應及時啟動車間排塵設備。
4.2相關人員通過廣播呼喊向疏散區域人員發出應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順序、指導疏散路線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讓不需要疏散或未到疏散點的人員保持鎮定。
4.3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應保持冷靜,按照指示的疏散順序引導區域人員有序的從安全出口疏散,對受傷和情緒不穩定的人提供幫助,到達安全地點注意清點人數。
4.4疏散區域外部疏散小組成員應打開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礙物,攜帶應急照明設備指引疏散方向。
5、火災撲救
5.1安全管理負責人到現場指揮滅火做到“三查”、“三看”。一查火場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燒什么物質,三查從哪里到火場最近。一看火、煙定方向、定火勢、定性質;二看建筑,定結構、定通路;三看環境,定重點、定戰力、定路線。
5.2確定火災策略、戰力分配上做到: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滅火救人同步進行,滅火部分主要把主力用于直接滅火上,同時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勢乘隙擴大,當火勢已經擴大,就應以主力用于蔓延火勢或可能造成更大災害的方面。
6、組織全員進行滅火
6.1啟動消防水泵,滿足著火點的消防用水量,鋪設水帶做好滅火準備,視情況布置防水簾分區滅火。
6.2組織全員充分利用現有滅火設施及時開展自救工作,力爭降低財產損失。
6.3明確分工,在安全消防滅火總指揮的具體組織下,把責任落實到參加滅火的工作人員,負責引、送、查、接等工作。
6.4在消防隊剛到火場之后,全員均要聽從消防部隊領導指揮,并配合消防部隊進行供水、滅火。
6.5以上各項必須在著火后5至7分鐘內完成,并在1至3分鐘內組織現場人員對火災進行初期撲救。
7、應急方案的培訓和訓練
7.1技檢部每年12月制訂下一年度應急響應訓練計劃,報公司經理審批,并負責計劃的實施。
7.2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應急小組成員以及重點防火崗位的人員進行本方案的培訓。
8、應急方案評審
8.1緊急事故發生后或演習結束后應對應急方案的適用性進行評審,視需要修改方案,報總經理審核批準后實施。
8.2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評審應急救援預案。
篇3: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范例
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高效、有序的組織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安全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令第2號公布的《鍋爐壓力容器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晉城市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結合我*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案范圍和事權劃分
(一)嚴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2個,或者受傷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以及無人員傷亡的設備事故。
(二)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事故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縣屬企業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縣人民政府領導,企業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移動式特種設備在異地發生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組織救援。
二、應急救援機構和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組及其職責
為了加強對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澤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副組長:特監股股長
成員:特監股全體成員
主要職責:全面指導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制訂緊急管理辦法或特別措施;督促鄉(鎮)人民政府調用設備和人員;向縣政府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報告事故救援情況。
(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救援辦公室及主要職責
辦公室主任:z
主要職責:負責實施領導的決策;完成應急救援預案的日常工作;匯總報告事故情況;傳達領導組的各項指令。辦公室設在澤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鍋檢股。組成人員為鍋檢股全體成員。
三、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必須立即將發生事故的情況如實報告當地政府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并在12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
(二)事故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
2、事故發生時間(年、月、日、時、分)
3、事故發生單位的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
4、事故設備名稱
5、事故詳細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算
6、事故原因
7、事故報告人,報告時間
(三)事故現場保護
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任何人不得隨意挪動和破壞。因搶救傷亡人員和防止事故擴大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體的,應通過拍照、繪圖等方式對事故現場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書證、物證等證據。
四、應急反應
(一)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接到事故報告后,相關政府和縣應急救援組及有關人員必須立赴現場,迅速開展搶救工作。
(二)現場指揮由事故發生地政府領導負責,協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其它有關部門具體實施事故的處理工作。
(三)縣特種設備應急救援組負責搶險救援的指導工作,并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報告搶險救援情況。
(四)縣特種設備應急救援組設立應急值班電話:3z
(五)特種設備安全發生一次死亡3―9人(含9人)或經濟損失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事故,執行《山西省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發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或經濟損失巨大以及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執行《山西省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在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上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并配合縣局和當地政府進行組織救援工作。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事故情況。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組織調集特種設備技術人員和搶險機械參加現場搶險,并完成上級部門交付的其它工作任務,搞好救援工作。
五、其它事項
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制訂相應預案,建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結構和隊伍,保證人員和裝備落實到位,要定期進行模擬演練,并將預案報縣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備案。
在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救援中,各相關單位負責人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對于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瞞報、謊報或拖延不報,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應追究事故單位、當地政府的責任;給國家和人民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對在應急救援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應給予表揚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