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平市

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平市

2024-07-15 閱讀 2138

一、總則

(一)為確保安全生產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災害,根據《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二)凡發生死亡10人以上,或重傷20人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以上,或受災50戶以上,或水上溢油50噸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事故為特大安全事故。

(三)各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市府直屬有關部門及集團公司要結合本預案的實施制訂相應的預案,保證在市政府統一指揮下,分級管理和實施體制的落實。

二、開平市概況

開平市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毗鄰港澳,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筑之鄉、文化藝術之鄉。面積1659平方公里,人口68萬人。

開平市地處東經120.41度,北緯22.2度。屬南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常年平均溫度22°C,最高氣溫達38°C,最低3°C。全年雨量一般在1800-2300毫米之間,多數集中在4月至9月間。

開平市地勢自南、北兩面向潭江河谷地帶傾斜。境內中部有百立山(394米)、百足山(284米)、梁金山(456米)三座孤山鼎立;西北部有天露山山脈沿開平、恩平、新興三市市界延伸60公里,主峰海拔1250米;南部臺山、開平、恩平三市交界處丘陵起伏,最高的牛圍山主峰海拔553米。丘陵和臺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的前緣地帶,或散布在平原之上,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9%,丘陵面積占29%,山地面積占2%。

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全市實現了高等級公路網絡化,高速公路和國、省、縣鄉道路縱橫交錯,公路密度達60公里/平方公里,同時建有國家一級口岸的開平三埠港集裝箱碼頭和保稅倉庫。

開平市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山鄉風貌,華僑文化氣息濃厚,聞名于世的開平碉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平市工業基礎較為雄厚,是中國紡織、中國水龍頭和食品三大產業基地市。

三、主要危險行業和場所

我市比較危險容易發生群死群傷的行業和場所是交通運輸業,化工工業,橡膠行業,礦山石場,人員密集的加工業和商業集貿市場,大型商場,賓館、娛樂場所及液化氣儲配站,油庫,加油站等等。

全市共有液化氣儲配站共4個,主要分布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氣站),水口鎮(水口氣站),長沙梁金山(金山氣站),蒼城鎮(蒼城氣站)。

開平市區內沒有大型液化氣庫,只有液化氣銷售點。

全市共有經營性油庫2個,主要分布在開平市荻海(荻海油庫),水口鎮(油品銷售有限公司油庫)。

工業分布在鎮(辦事處)及市區周圍。紡織、食品制造業集中在市區港口路一帶;化工行業分散在長沙、水口、月山、塘口等鎮(辦事處);人員密集的加工業和商業分散在三埠、長沙、沙岡、水口、蒼城、赤坎等鎮(辦事處)。

四、主要危險場所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防患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各職能部門要落實責任制,加強管理,尤其以下部門要加強重點行業和單位的安全監督管理,防止事故發生。

(一)市公安局負責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

(二)開平海事處負責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和水上溢油、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監督管理。

(三)市交通局負責運輸企業、車站、碼頭、橫水渡等交通行業安全監督管理。

(四)市水利局負責水庫、河堤等水利工程的安全監督管理。

(五)市文化局、公安局、消防大隊、工商局負責公共娛樂場所安全監督管理。

(六)市公安局、消防大隊、工商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單位)負責集貿市場和賓館、飯店安全監督管理。

(七)市建設局、公用事業管理局、房產局負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安全及液化石油氣庫、瓶組站銷售點的安全監督管理。

(八)市公安局、消防大隊、經濟貿易局負責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的安全監督管理。

(九)市經濟貿易局負責油庫、加油站的安全監督管理。

(十)開平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游藝機)安全監督管理。

(十一)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礦山石場安全監督管理。

(十二)市衛生局負責醫院及有毒有害生產危險場所的安全監督管理。

(十三)市旅游局負責旅游和游藝場所安全監督管理。

(十四)市教育局負責教育系統中、小學和校辦工廠安全監督管理。

(十五)化工企業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由市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其上級主管單位負責。

五、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機構職責

特大安全生產應急事故指揮機構設指揮中心和搶險救災前線指揮及救援隊伍。

(一)指揮中心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部門領導組成應急指揮中心。

1、總指揮:市長

2、副總指揮:主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和主管公安、衛生、交通、能源、財政的副市長及發生事故單位的主管市長。

3、成員:市府辦公室負責安全生產的副主任、市經濟貿易局局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市公安局局長、市消防大隊隊長、市建設局局長、市衛生局局長、市交通局局長、開平海事處處長、開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和市安全生產委員會有關成員。

(二)特大事故搶險救災前線指揮

1、火災特大安全事故

正指揮:市消防大隊隊長

副指揮:市消防大隊教導員

2、中毒特大安全事故

正指揮:市衛生局局長

副指揮:市公安局主管化學危險品工作的副局長

3、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特大安全事故

正指揮:市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市公安局主管爆炸危險品工作的副局長

市經濟貿易局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局長

4、道路交通安全特大事故

正指揮:市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隊長

5、水上交通特大安全事故和特大水上溢油事故

正指揮:開平海事處處長

副指揮:市交通局主管安全副局長

開平海事處主管通航防污副處長

6、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特大安全事故

正指揮:市建設局局長

副指揮:武警開平中隊中隊長

7、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游藝機)特大安全事故

正指揮:開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副指揮:開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主管鍋爐、壓力容器和特種設備的副局長

(三)救援隊伍

1、搶險救災隊伍:

市公安局、消防大隊、武警開平中隊各成立一支30人以上的搶險救災隊伍。

市建設局牽頭組織公用事業管理局、房產局等單位參加市建設工程事故建筑質量、燃氣安全事故搶險救災隊伍(由有專業技能人員組成)。

開平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組織鍋爐、壓力容器和特種設備(游藝機)安全事故搶險救災隊伍(由有專業技能人員組成)。

開平海事處組織水上交通事故、防止溢油擴散和污油回收搶險救災隊伍(由有專業技能人員組成)。

2、衛生醫療救護隊伍:

由市衛生局組織以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市防疫站、市職防所為中心的衛生醫療救護隊伍。

3、治安隊伍:

由市公安局組織事故現場維護社會治安隊伍,維持事故區域的治安。

4、聯絡通訊隊伍:

由市電信局牽頭組織通訊隊伍,保障通訊暢通。

5、供用電安全隊伍:

由開平供電分公司組織特大事故安全現場供用電安全搶險隊伍,保證特大安全事故現場的電網安全和防止人身觸電。

6、后勤物資供應隊伍:

由市發展計劃局牽頭,物資集團公司、開平石油分公司、商業集團公司、供銷社等部門組成后勤物資供應隊伍,保證搶險救災能源、物資供應。

(四)救援實施辦法

1、任何部門單位接到特大安全事故報警后,必須立即報告市政府(電話:2212231)和市安全生產委員會(電話:2399883)。

2、“110”接警后,公安維護社會治安隊伍須立即趕赴現場,維持秩序,疏散人員,保護現場,防止事故擴大。并立即將情況向市搶險救災總指揮報告。

3、“119”接警后,消防搶險救災隊伍立即趕赴現場展開救護傷員。并布置各醫院參加搶救工作,并將情況報告市搶險救災總指揮。

4、“120”接警后,醫療救護隊伍立即趕赴現場展開救護傷員。并布置各醫院參加搶救工作,并將情況報告市搶險救災總指揮。

5、“12395”接警后,海事搶險救災隊伍須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救助人員和船舶,防止溢油擴散和進行污油回收,并將情況及時報告市搶險救災總指揮。

6、接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報警后,武警開平中隊、公安局、交通局、建設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搶險隊伍應立即趕赴現場搶救人員,視事故類別組織專業人員堵塞事故源,控制事故擴大,降低損失。

7、市氣象局負責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發生地當時的氣象資料情況。如特大事故的原因是雷擊造成,市氣象局應組織專業人員赴現場協助查明事故原因。

8、市防疫站負責監測事故現場的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并向指揮中心報告。

9、事故單位須迅速疏散人員,如實向前線指揮報告事故發生原因和現場危險物品存放情況以及堵塞危險源的方法等等,并配合搶險救災隊伍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事故單位和其主管單位要積極妥善做好受災群眾的善后工作,解決災民的吃、穿、住問題。

10、市民政局負責死難者的后事處理工作。

11、發生特大事故由市政府辦公室統一發布新聞公報。

(五)指揮中心職能

1、負責開平市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修改。

2、督促各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市直各職能部門和企業主管單位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嚴格執行。

3、督促公安、消防、武警中隊、衛生、建設、質監、海事等部門和單位建立健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實施演習。

4、檢查督促各鎮(辦事處)和市直各部門單位做好特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

5、發生特大事故時負責指揮事故的救援和善后處理,并立即向江門市人民政府報告特大事故情況。

六、本預案從頒發之日起執行。

篇2: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

關于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市電信分公司關于重特大安全生產

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按照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對電信企業主要領導人和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下列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防范、發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按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構成玩忽職守或者其它罪的,由地方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重特大火災事故;

(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特大對外承包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四)重特大線路施工維護和設備維護安全事故;

(五)鍋爐、壓力容器和電梯等特種設備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其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第三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及其經濟處罰,具體標準為:

(一)主要負責人(總經理、副總經理)因未履行職責,導致傷亡事故發生,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降級直至撤職的行政處分并處2萬元以上5萬以下的罰款。

(二)縣(市)電信局、職能管理部門和生產經營部門負責人因未履行職責,導致特大傷亡事故發生,給予撤職處分并處1萬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發生,給予降職處分并處5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員工傷亡事故發生,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并處2千以上1萬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三)班組長(項目經理)因未履行職責,違章指揮,導致傷亡事故發生,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直至降級的行政處分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四)員工因違章作業,違犯勞動紀律,導致傷亡事故發生,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要解除勞動合同,并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條企業和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采取行政措施,對本企業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本企業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對本企業或者職責范圍內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的迅速和妥善處理負責。

第五條企業及有關部門應當每月至少召開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工作會議,由企業主要領導人或者主要領導人委托企業分管領導人召集有關部門正職責任人參加、分析、布置、督促、檢查本企業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工作。會議應當作出決定并形成紀要,會議確定的各項防范措施必須嚴格實施。

第六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企業易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單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確責任,采取措施,并組織有關部門對上述單位、設施和場所進行嚴格檢查。

第七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必須制定本單位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本單位(部門)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經主要領導人簽署后,報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第八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規定第二條所列各類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隱患進行查處,發現重特大事故隱患的,責令立即排除;重特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

第九條各縣(市)電信局及其有關部門對本企業存在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超出其管轄或者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有管轄權或負有職責的上級部門報告,情況緊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在內的緊急措施,同時報告,有關上級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查處。

第十條對涉及安全生產事項負責審批(包括批準、核準、許可、竣工驗收等相關部門,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批準。

第十一條負責審批的部門,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予以批準的,對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工職的行政處分,與當事人勾結串通的,應當開除工職;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對依照規定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負責審批的部門必須對其實施嚴格監督檢查,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必須立即撤銷原批準手續。

第十三條對未依法取得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負責審批的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后,應當立即查封、取締,并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各單位及有關部門應當迅速組織救助,相關部門應當服從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救助,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四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立即上報,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報告,并積極配合、協助事故調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干涉事故調查。

第十五條對隱瞞、謊報、拖延和阻礙干涉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的,對企業及部門主要領導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紀檢、工會等監督部門依照行政監察法的規定,對單位及各級部門和其相關人員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督。

第十七條對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以外的其他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追究行政責任的辦法,由各縣(市)電信局、(部門)參照本規定制定。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三月八日

篇3: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

關于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市電信分公司關于重特大安全生產

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按照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對電信企業主要領導人和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下列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防范、發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按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構成玩忽職守或者其它罪的,由地方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重特大火災事故;

(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特大對外承包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四)重特大線路施工維護和設備維護安全事故;

(五)鍋爐、壓力容器和電梯等特種設備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其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第三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及其經濟處罰,具體標準為:

(一)主要負責人(總經理、副總經理)因未履行職責,導致傷亡事故發生,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降級直至撤職的行政處分并處2萬元以上5萬以下的罰款。

(二)縣(市)電信局、職能管理部門和生產經營部門負責人因未履行職責,導致特大傷亡事故發生,給予撤職處分并處1萬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發生,給予降職處分并處5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員工傷亡事故發生,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并處2千以上1萬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三)班組長(項目經理)因未履行職責,違章指揮,導致傷亡事故發生,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直至降級的行政處分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四)員工因違章作業,違犯勞動紀律,導致傷亡事故發生,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要解除勞動合同,并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由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條企業和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采取行政措施,對本企業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本企業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對本企業或者職責范圍內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的迅速和妥善處理負責。

第五條企業及有關部門應當每月至少召開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工作會議,由企業主要領導人或者主要領導人委托企業分管領導人召集有關部門正職責任人參加、分析、布置、督促、檢查本企業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工作。會議應當作出決定并形成紀要,會議確定的各項防范措施必須嚴格實施。

第六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企業易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單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確責任,采取措施,并組織有關部門對上述單位、設施和場所進行嚴格檢查。

第七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必須制定本單位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本單位(部門)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經主要領導人簽署后,報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第八條各縣(市)電信局、分公司各生產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規定第二條所列各類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隱患進行查處,發現重特大事故隱患的,責令立即排除;重特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

第九條各縣(市)電信局及其有關部門對本企業存在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超出其管轄或者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有管轄權或負有職責的上級部門報告,情況緊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在內的緊急措施,同時報告,有關上級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查處。

第十條對涉及安全生產事項負責審批(包括批準、核準、許可、竣工驗收等相關部門,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批準。

第十一條負責審批的部門,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予以批準的,對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工職的行政處分,與當事人勾結串通的,應當開除工職;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對依照規定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負責審批的部門必須對其實施嚴格監督檢查,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必須立即撤銷原批準手續。

第十三條對未依法取得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負責審批的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后,應當立即查封、取締,并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各單位及有關部門應當迅速組織救助,相關部門應當服從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救助,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四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立即上報,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報告,并積極配合、協助事故調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干涉事故調查。

第十五條對隱瞞、謊報、拖延和阻礙干涉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的,對企業及部門主要領導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紀檢、工會等監督部門依照行政監察法的規定,對單位及各級部門和其相關人員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督。

第十七條對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以外的其他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追究行政責任的辦法,由各縣(市)電信局、(部門)參照本規定制定。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