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礦井主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某礦井主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4042

1事故風險分析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參見綜合應急預案中《不連溝煤礦事故風險分類統計表》。

2應急處理基本原則

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防止事故擴大和誘發其他次生事故優先。

3)對事故設備及時停電,停機。

4)撤出事故現場作業人員,做好現場警戒。

5)如果事故造成火災、瓦斯事故,首先按照處理火災、瓦斯事故應急預案進行事故處理。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3.2不連溝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危險源的監控方式、方法

1)人工監視。膠帶司機及給煤機司機(或轉載點工作人員)用眼睛觀察、耳聽監視運行情況。

2)用礦井安全監測系統和膠帶運輸機的控制系統監控環境及運行狀態。

4.2預防措施

1)加強職工業務知識培訓。

2)保證六大保護裝置(驅動滾筒防滑、堆煤、跑偏、溫度、煙霧、自動灑水)及閉鎖靈敏可靠,定期進行試驗。

3)加強檢修管理,提高檢修質量,保證設備完好。

4)加強煤質管理。

5)及時清理和回收錨桿、單體支柱等金屬物體,嚴格控制大塊煤矸。

6)采、掘工作面要及時排出積水,杜絕形成水煤。

7)利用監視裝置隨時觀察膠帶運輸機煤流狀況,發現水大時,及時停機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8)加強重點部位的防護。對設備的轉動部位安裝防護欄、罩,對煤倉上部開口安設可靠的護欄或封閉,人員跨越膠帶的地點安設過橋。

90堅持使用阻燃膠帶。使用的阻燃膠帶要有合格證,下井前必須進行阻燃試驗。輸送機托輥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包膠滾筒的膠料,其阻燃性和防靜電性要符合規定。

4.3預警條件

4.3.1輸送帶寬度減少20%或接頭有異常變化。

4.3.2煤倉下口淋水異常。

4.3.3安全保護裝置和防護設施不齊全、不可靠。

4.3.4煤流中有錨桿等金屬物體。

4.3.5煙霧報警裝置發出警報,或監測到有煙霧、發熱等著火征兆。

4.3.6監控信號不正常。

5信息報告程序

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6應急處置

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6.1處置措施

1)當發生膠帶著火時,膠帶機司機要立即停機,匯報礦調度室。

2)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事故蔓延。

3)難已控制時,人員及時撤離。

4)當膠帶出現撕裂事故時,現場人員立即拉動沿線膠帶機閉鎖開關使膠帶輸送機停機,匯報礦調度室。

5)若撕帶寬度超過原帶寬的20%,必須制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更換膠帶。

6)若所撕邊膠帶纏繞在滾筒軸上時,必須依據現場情況卡好夾板,采取拆卸滾筒等有效方式,拉出膠帶,或根據實際情況砸膠帶卡子臨時處理。

7)當發生斷帶事故時,現場人員立即匯報礦調度室。

8)根據現場情況安設回柱絞車,松開膠帶機張緊,將斷開的膠帶兩端用回柱絞車牽拉至硫化點位置進行硫化。

9)當出現涌倉事故時,及時停止給煤機和上倉口膠帶機運行,立即匯報區隊和礦調度室。

10)組織人員清理下倉口,如埋壓人員,盡快尋找遇險人員進行搶救。

11)水煤放倉要調小給煤量,點動放煤,人員閃到10m以外高處地點觀察。

12)當發現人員墜入煤倉(溜煤眼)時,要立即停止膠帶輸送機、給煤機,匯報礦調度室。

13)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搶救,并做好現場救人準備。

14)當發現人員被卷入膠帶機的某一部位時,要立即停止膠帶輸送機,匯報礦調度室。

15)組織人員松開膠帶輸送機張緊絞車救出傷者,必要時可截斷膠帶。

7應急保障

7.1應急物資和設備的存放

礦井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庫要按規定配備工具、消防器材和工程材料,由調度室負責定期監督檢查、物供部負責物資的補充,確保應急物資能夠滿足應急需要。供應站和機電管理部要保證應急物資的儲備量,不能隨意挪用,要定期檢查維護。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都要明確。(參照消防材料庫清單附件三)。

7.2應急搶險救災物資設備調運方式

當事故現場儲備物資不能滿足應急物資和設備供應時,請求物供部迅速調運搶險物資各種排水、供電、開關、電纜、帶面等機電設備,進行搶險救災。

7.3自救器管理

井下作業人員隨身攜帶壓縮氧自救器,并由礦通風準備隊管理、維護、校驗。

7.4急救設備管理

各個采掘工作面備有一定數量的應急救援醫療設備和藥物,礦醫室要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設備和技術人員,提高礦醫務室應對事故的救治能力。

篇2:礦井機電運輸事故預防管理制度

1、每一礦井應有雙回電源線路。雙回路電源應滿足下面要求

(1)當任意回路因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外一回路仍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2)礦井的雙回路電源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負荷;(3)正常下,如果采用一回路運行方式,另一回路應帶電備用;(4)lOkv及其以下的礦井架空電源線路不得共桿架設;(5)礦進電源線上,嚴禁裝設負荷定量器。

2、下面各地點不得少于兩回路供電線路,并應來自各自的變壓器和母線段,線路上不應分接任何負荷。

(1)井下各水平中央變(配)電所;

(2)主排水泵房;

(3)下山開采的采區排水泵房供電線路;

注:(1)(2)(3)要求:當任何一回路停止供電時,其余回路應能擔負全部負荷的供電;

(4)主要通風機房;

(5)提升人員的立井絞車房;

(6)抽放瓦斯泵。

注:(4)、(5)、(6)要求:應各有兩回路直接由變(配)電所饋出的供電線路(受條件限制時,其中的一條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種設備房的配電裝置)

注:上述設備的控制回路和輔助設備必須有與主要設備同等可靠的備用電源

3、井下各級配電電壓和各種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登等級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壓,不應超過10000v;

(2)低壓,不應超過1140v;

(3)照明、手持式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和電話信號裝置的額定供電電壓,都不應超過127v;

(4)遠距離控制的額定電壓,不應超過36v;?

(5)井下低壓供電系統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電壓時,低壓電器設備(電動機、變壓器、饋電開關、起動器、檢漏繼電器)上,應明顯的標出其電壓額定值。

4、由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不得直接向井下供電。

5、電氣作業進行操作時,應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修理電氣設備和線路作業時,應由電氣工作人員進行。

6、供電設備和線路的停送電,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

7、電氣設備可能被人所觸及的裸露部分,必須設置保護罩或遮攔及警示標志等安全裝置。

8、在斷電的線路上作業時,該線路的電源開關把手,必須加鎖或設專人看護,并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的警示牌。只有執行這項任務的工作人員,才有權取下警示牌和送電。

9、每一礦井應備有地面、井下配電系統圖、井下電力設備布置圖和負責人及時地在圖中作出相應的改變。

10、礦井內所有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配件,金屬外皮等都要接地。巷道中接近電纜線路的金屬構筑物等也要接地。

11、下列地點應設置局部接地極:

(1)每一個裝有固定電氣設備的硐室;

(2)鎧裝電纜應每隔lOOm左右就接地1次,遇有接線盒時也要接?地。

12、礦井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系統的一般規定:

(1)所有需要接地的設備和局部接地極,都應與接地干線連接。接地干線應與主接地極連接,形成接地網;

(2)所有應接地的設備要有單獨的接地連接線,禁止將幾臺設備的接地線串聯連接;

(3)所有電纜的金屬外皮(不論使用電壓的高低)都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以構成接地干線。

(4)無電纜金屬外皮可以利用的,應另敷設接地干線。

(5)主接地極應設在礦井水倉或積水坑中。主接地極不應少于兩組;

(6)局部接地極可設置與積水坑、排水溝或其他適當地點;

(7)每一個主接地極的接地電阻,由主接地極起至最遠的就地接地裝置止,不得大于2Q。

(8)每臺移動電氣設備至接地干線的接地導線電阻,不得大于1Q。

(9)當高壓系統的單項接地電流大于20A時,接地裝置的最大接觸電壓不應大于40A;

(10)接地電阻每年應測定1次。測定工作宜在該地區地下水位最低、最干燥的雨季進行。

13、井下所有工作地點、安全人行道和通往工作地點得人行道都應設有照明。

14、露天礦照明網絡,以及移動式機械和機組的固定照明點,使用電壓不得超過220vo手燈和移動式電燈的電壓不得超過36kvo在金屬容器內作業的安全電壓不得超過12v。12v、36v、110v和220v的插座應有區別標志。

15、在380/220v的照明線路中,中性線不應裝熔斷器或開關o

16、井下電氣信號須能同時發聲和發光。提升裝置應有獨立的信號系統。信號電源不宜超過127v。

17、為防止非防爆設備或失爆電氣設備入井,各礦井應實施電氣設備入井證制度,入井證由機電防爆檢查組辦理。

18、罐籠提升信號系統,應設有下列信號:

(1)工作執行信號;

(2)提升中斷指示信號;

(3)提升種類信號;

(4)檢修信號;

(5)事故信號;

(6)無聯系電話時,應設有聯系詢問信號。

19、編制與實施安全運輸(行車、提升)的技術組織計劃,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解決運輸薄弱環節。

20、編制與實施線路、設備的檢修計劃及施工作業的安全措施,從技術上把住安全關,嚴禁不符合防爆規定的設備入庫。

21、修訂與貫徹各工種的操作規程在現場監督兌現,糾正違章作業,使規程落到實處。

22、貫徹執行質量標準,組織開展質量標準化工作,從技術上解決質量、隱患問題,并參加工程驗收。

23、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進行各種設備的安全性能試驗、測定工作,提出結論性的技術結果報告;參與設備選型、改造和鑒定。

24、開展安全技術培訓、技術講座、交流推廣安全新技術。

25、參與事故分析,制定技術防范措施。

篇3:煤礦井下運輸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引言

據統計,我國煤礦的礦井運輸事故占礦井事故總數的28%左右,因此,設法減少礦井運輸事故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誠然,礦井發生運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因素,又有客觀的原因,現按斜井提升和平巷運輸兩方面談談減少運輸事故的對策。根據我礦的實際情況和以往的事故暗例分析,當前我礦機電運輸存在的主要隱患是: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麻痹大意,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違反了“三大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違章指揮、違章操作時有發生。

1《煤礦安全規程》對煤礦提升運輸設施的要求

1.1立井、斜井提升機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427條規定,裝設保險裝置和提升機后備保護裝置,各種保險裝置必須靈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過程中嚴禁甩掉保護運行。提升機的電控系統,液壓及機械制動系統必須可靠,各種閉鎖關系正確,制動能力滿足運行要求,專門升降人員及混合提升的系統每年應進行一次性能測定,其它提升系統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性能測定。提升系統除常用信號裝置外,還必須有備用信號裝置。

1.2各種提升裝置的滾筒纏繞的鋼絲繩層數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1.3立井升降人員必須使用帶MA標志的罐籠和防墜器并按《煤礦安全規程》第413條規定對防墜器定期進行脫鉤和不脫鉤試驗。

1.4升降人員與物料的罐籠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81條要求。

1.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統內,必須設防撞梁和托罐裝置。

1.6傾斜井巷內使用串車提升時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370條規定。

1.7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374條規定。

2平巷運輸

2.1加強對電機車機械制動系統的管理,確保行車安全目前,粘重5t以下的電機車只有手動制動裝置(手閘),大于5t小于10t的有手動和電氣制動裝置(電閘)。在一般情況下,司機只允許用手閘制動,只有在危急關頭(如撞車、撞人或其它特殊情況),司機才可同時采用手閘、電閘和撒砂一起制動。可是,在現場隨機檢查中,經常可以發現電機車的手閘不靈,因此,司機在正常減速或停車情況下常常使用反轉制動或電氣制動。這樣,一方面這對控制器的觸頭極為不利,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直流電機的整流子嚴重冒火,使電機過熱甚至燒毀。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對一列由手閘完全失靈的架線電機車牽引的全速向下運行的重串車,如果恰好此時機車架空線因故突然停電,那后果就難以預料了。因此,要經常對手閘閘瓦的間隙進行調整,確保制動可靠。

2.2進一步提高礦車碰頭的裝用率和完好率礦車碰頭起緩沖保護作用,能有效延長礦車底盤的使用壽命。目前一對礦車彈性碰頭僅幾十元,而一部新礦車卻要四千多元。實踐證明:安裝礦車彈性碰頭是一項很有效益的工作,應大力普及。

3斜井提升

3.1斜井上部車場,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議用甩車場,盡可能不用平車場平車場與甩車場相比,甩車場發生的事故率較低,因為平車場存在的缺點是:在變坡點處必須設有阻車器,否則,容易造成跑車或斷繩事故;由于鋼絲繩在提升過程中對地滾、枕木、軌道,甚至岔心、尖軌的運行接觸機械磨損較大,有時出現嚴重的“拉鋸”現象,這將大大縮短鋼絲繩的使用壽命;每班人員一般要2人,而甩車場只要1人即可。所以,斜井上部車場最好采用甩車場。如果天輪高度安裝適當,甩車場可以不用地滾,只要在各分水平甩車場處安裝幾根立滾即可,這樣既可大幅度提高鋼絲繩的使用壽命,又能有效降低串車跑車和斷繩事故。

3.2在斜井上部平車場必須安設阻車器《煤礦安全規程》中明確規定:在斜井巷上部的平車場變坡點處必須安設阻止礦車自行下滑的阻車器,并經常檢查,使其真正起到阻車作用。

3.3合理選擇絞車常用閘和保險閘的配重絞車常用閘(工作閘)和保險閘的配重是不能隨意增減的。在現場檢查中曾發現有的絞車保險閘制動力矩不夠,在絞車施以保險閘后,仍不能剎死滾筒,還必須再加上常用閘一起制動,才能阻止重車繼續下滑。對此,《煤礦安全規程》中明確規定:在傾角為25°的斜井中,提升絞車的常用閘和保險閘制動時的制動力矩M制動與提升絞車設計靜荷重旋轉力矩M設計之比必須滿足公式:M制動/M設計=2.6,但是,制動力矩也不宜太大。制動力過大的壞處是:①在下放重載制動時,將使鋼絲繩連接裝置和提升絞車本身受到過大的沖擊力;②在上提重載制動時,可能產生鋼繩先松后沖擊現象,嚴重時將會發生斷繩事故。

3.4加強對小絞車的日常維檢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小絞車一定要安裝牢固,對長期使用的應打水泥基礎或地錨固定。嚴禁超載,確保提升安全。同時,加強對絞車工、把鉤工及信號工等有關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

4控制煤礦機運事故對策

4.1加強職工的安全業務培訓工作。減人提效后,以崗定人,治理層和工人崗位限額,原有的培訓組織形式已不適應,需根據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對策:一是建立競爭機制,如對技術工種和治理人員采取競爭上崗,對所有職工都采用崗位技能工資,劃分工資等級,引導和迫使職工自發學習安全業務知識;二是每隔一定時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術比武,對優勝者給予重獎,以調動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崗位上按標準及規程進行作業;三是采用“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業余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與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對新工人、新崗位、新技術要進行強化培訓,以全面提高職工的安全業務素質為目的,為搞好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以人為本”的基礎。

4.2努力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治理。礦井質量標準化是煤礦安全的基礎。實踐證實,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效益產出,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生產。要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經常化的工作來抓,要由靜態達標向動態達標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實現生產全過程達標。

4.3加強安全工作力度,向治理要安全。實踐證實,要抓好安全工作,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失去了監督作用,必然助長麻痹僥幸、違章蠻干的現象。監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導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現場安監人員的作用;同時,必須堅持行之有效的安全治理制度,非凡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工人的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人的安全職責。另外,采取安全資金激勵機制,通過經濟杠桿,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從而促進各項安全治理制度的落實。

5結束語

現代化的煤礦生產中,機電運輸一直是礦井生產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了礦井的各個生產環節,關系到煤礦所有設備與材料的運輸,其戰線長,涉及面廣,特殊工種多,技術性強.根據全國煤礦重大事故的調查分析顯示,機電事故在各個事故中居第4位,因此,機電運輸設備狀況好壞直接關系到煤礦安全生產,認真分析當前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吸取教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