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爆炸事故應急預案格式
1、目的和適用范圍
煤氣容器、塔器、爐窯和管道以及受限空間內的煤氣與空氣、氧氣形成混合性氣體,達到爆炸極限(40%——70%),遇到明火、電火花或達到著火溫度,產生煤氣以7000~10000米/秒的高溫高壓沖擊破壞,即為煤氣爆炸事故,為確保在發生煤氣爆炸時迅速處理,防止事故擴大,特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適用于煉鐵廠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響應處理。
應急響應:
2.1?應急報告程序
2.1.1?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目擊者應迅速報告區域值班室(當班工長或區域值班人員)和附近有救援能力的崗位或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廠調度室),目擊者在佩戴空氣呼吸器后可進入事故現場,對受傷人員實施有效的搶救,爭取搶救時間。
2.1.2?區域值班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報告后首先要確認事故地點、受傷人數,確認后迅速組織最近搶救小組成員,對事故現場進行戒嚴并嚴格按照應急搶救措施組織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區域值班室在組織搶救的同時,應立即報告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廠調度室)。
2.1.3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報告后首先要確認事故地點、受傷人數,確認后迅速組織最近區域搶救小組成員,嚴格按照應急搶救措施組織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
2.1.4?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組織救援的同時根據事故發生、進展情況,依次通知煤氣防護站、消防隊、醫院、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公司安全環保部、公司生產部、公司后勤部、保衛部等有關部門或廠內有關值班人員。
2.1.5?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安排熟悉煉鐵廠區域分布情況的有關人員到廠比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護車、消防車等事故救援隊伍。
2.2?應急搶救、控制措施
2.2.1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保衛部門未到達事故現場之前,應當組織人員做好事故現場警戒和有關人員的安全疏散工作。
2.2.2應急響應部門和有關人員接到報告后,應佩戴安全防護用具和滅火器材迅速趕赴事故現場。
2.2.3?援救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按照應急救援措施,實施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
2.2.4?總指揮未趕到事故現場前,以最先到達事故現場的最高行政領導行使搶救指揮權。
2.2.5總指揮到達事故現場后應迅速了解事故發生、進展情況,實施全盤指揮救援。最初指揮人員應將現場救援情況與現場狀況分析匯報給總指揮。
2.3.1熱風崗位熱風爐、煤氣管道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3.1.1?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2.3.1.2?熱風爐緊急停燒操作,立即打開蒸汽和氮氣吹掃管進行吹掃。同時通知高爐值班室進行休風操作。
2.3.1.3?進入現場的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煤氣報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1.4?立即就近切斷煤氣來源,迅速把殘余煤氣處理干凈,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2.3.1.5?事故發生地點40米內禁止有火源,防止發生煤氣著火。
2.3.1.6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2.3.1.7?查明原因,迅速處理,待煤氣處理干凈后經防護站人員檢查合格方可組織人員進行設備搶修。
2.3.2布袋除塵箱體、煤氣管道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3.2.1?發生爆炸后,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2.3.2.2?如果除塵箱體或管道爆炸,大量煤氣泄漏應立即通知高爐值班室進行切煤氣操作,同時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迅速把設備內的殘余煤氣處理干凈。
2.3.2.3?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準向煤氣設施內引送煤氣、恢復生產。
2.3.2.4?進入現場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煤氣報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2.5?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2.3.2.6事故處理完畢后,清點人員,經煤氣防護站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組織恢復生產。
2.3.3噴煤崗位煤氣管道及煙氣爐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3.3.1?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2.3.3.2?煙氣爐緊急停燒操作,立即打開蒸汽或氮氣吹掃管進行吹掃。
2.3.3.3?進入現場的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煤氣報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3.4?立即就近切斷煤氣來源,迅速把殘余煤氣處理干凈,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2.3.3.5?事故發生地點40米內禁止有火源,防止發生煤氣著火。
2.3.3.6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2.3.3.7查明原因,迅速處理,待煤氣處理干凈后經防護站人員檢查合格方可組織人員進行設備搶修。
3、應急善后處理
3.1事故現場如出現煤氣中毒者或著火事故執行相關預案。
3.2應急救援之后應當立即清點人數,清理現場。
3.3救援結束后應當在生產調度的指揮下迅速做好恢復生產工作。
3.4救援結束后就切實做好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3.5事故處理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對事故應急預案的評估、評審工作,組織進行預案修訂。
篇2: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制定煤氣的使用、維護、運輸及儲存的相關規定。
2)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煤氣設備,做好關于煤氣設備的檢修及維護工作,并填相關的表格。
2、事故級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根據爆炸物的類別、涉及的范圍及危害程度分為兩級
Ⅰ級,重大爆炸事故直接引發火災的。
Ⅱ級,一般的爆炸事故只涉及到本單位部門及人員但未造成人員重傷的事故。
2)響應分級
對應事故分級將響應分為兩級。
Ⅰ級響應,對應Ⅰ級事故,啟動Ⅰ級響應。
Ⅱ級響應,對應Ⅱ級事故,啟動Ⅱ級響應,必要時擴大響應,啟動Ⅰ級響應。
3、應急處置
1)現場第一人應立即按程序上報。
2)部門經理及安全主管應立即到事發現場,確定事故情況后,根據情況上報,并采取有效、快捷的措施控制事故發展。
2)各崗位員工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關閉水、電、煤氣等相關閥門,組織賓客及職工撤離,轉移易燃易爆危險品和貴重物品。
3)接到通知后本部門的個專業組成員應立即趕往現場。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5)其他人員在部門經理的領導下配合專業組的工作,保障賓客及員工的安全。
篇3:工業企業鋁粉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工業公司鋁粉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1.作業場地
生產車間;組批車間
2.適用崗位與作業性質
金屬制粉工、霧化制粉與篩組批的運行及操作。
3.危險源辨別與分析
粉塵爆炸是有4個爆炸點構成,在一定的空間里達到一定的濃度35-301克/cm3,一定的溫度,氧氣含量高于8%,火源能量和起火溫度(最小能量20千焦;起火溫度645℃),而形成的爆炸。
4.事故模式和后果
粉塵在爆炸后,形成強大的氣體沖擊力,使設備廠房全部摧毀,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5.現場應急措施
保護好現場,人員緊急撤離,救助傷亡人員。
6.報警與通訊
立即報告項目部負責人和特材公司及工業公司主管領導,打5119火警電話報案,立即撥打醫院值班電話5214,請求搶救。
7.應急處理救援措施
組織臨時搶救小組,搶救傷員,盡力使損失降到最小。
8.防護救援裝備
應急燈兩套,挖掘工具及救護工具。
9.應急預案的實施職責
項目部負責人及特材公司領導組織臨時搶救小組,負責制定落實現場應急、應急處理救援措施,由特材公司領導或主管工業公司領導現場指揮搶險急救,由消防部門控制爆炸現場的爆炸火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