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預防預防措施
一、煤礦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1、火源
井下的一切高溫熱源——電氣、放炮、摩擦、靜電
2、發生地點
掘進工作面占80%~90%,采煤工作面占10%~20%
采煤工作面發生地點上隅角,采煤機藥割附近
掘進面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這些地點采用局扇通風,如果局扇停止運轉、風筒末端距工作面較遠、風筒漏風太大或局扇供風能力不夠,以致風量不足或風速過低,瓦斯容易積聚。另一方面,放炮,掘進機械,局扇,電鉆等的操作管理,如不符合規定,容易產生高溫火源。
二、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一)防止瓦斯積聚
所謂瓦斯積聚是指瓦斯濃度超過2%,其體積超過0.5m3的現象。
1、搞好通風?有效地通風是防止瓦斯積聚的最基本最有效方法。瓦斯礦井必須做到風流穩定,有足夠的風量和風速,避免循環風,局部通風風筒末端要靠近工作面,放炮時間內也不能中斷通風,向瓦斯積聚地點加大風量和提高風速
2、及時處理局部積存的瓦斯。
1)、采面上隅角瓦斯積聚處理;
(1)迫使一部分風流流經工作面上隅角,將該處積存的瓦斯沖淡排出
(2)全負壓引排法
(3)高瓦斯工作面采用并聯摻新的通風系統
(4)上隅角排放瓦斯
2)、綜采面處理
(1)加大工作面風量。例如有些工作面風量高達1500~2000m3/min。為此,應擴大風巷斷面與控頂寬度,改變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增加進量。
(2)防止采煤機附近的瓦斯積聚。可采取下列措施:
增加工作面風速或采煤機附近風速。國外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只要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工作面最大允許風速可提高到6m/s。工作面風速不能防止采煤機附近瓦斯積聚時,應采用小型局扇或風、水引射器加大機器附近的風速。采用下行風防止采煤機附近瓦斯更容易積聚。
3)、頂板附近層狀積聚處理;
(1)加大巷道的平均風速,使瓦斯與空氣充分地紊流混合。一般認為,防止瓦斯層狀積聚的平均風速不得低于0.5~1m/s。
(2)加大頂板附近的風速。如在頂梁下面加導風板將風流引向頂板附近;或沿頂板鋪設風筒,每隔一段距離接一短管;或鋪設接有短管的壓氣管,將積聚的瓦斯吹散;在集中瓦斯源附近裝設引射器。
(3)將瓦斯源封閉隔絕。如果集中瓦斯源的涌出量不大時,可采用木板和粘土將其填實隔絕,或注入砂漿等凝固材料,堵塞較大的裂隙。
4)、頂板冒落孔洞內積聚處理;用砂土將冒落空間填實;用導風板或風筒接岔(俗稱風袖)引入風流吹散瓦斯。
5)、恢復有大量瓦斯積存盲巷或打開封閉?
3.抽放瓦斯
4.經常檢查瓦斯濃度和通風狀況
(二)防止瓦斯引燃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則,是對一切非生產必需的熱源,要堅決禁絕。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熱源,必須嚴加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發生或限定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三)、防止瓦斯爆炸災害事故擴大的措施
萬一發生爆炸,應使災害波及范圍局限在盡可能小的區域內,以減少損失。
篇2:特大橋生產安全突發事件風險分析預防措施
特大橋生產安全突發事件風險分析和預防
為確保正常施工,預防突發事件以及某些預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事前有充足的技術措施準備、搶險物資的儲備,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國家財產和經濟損失,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
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分析
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及復雜的地質情況,在辯識、分析評價施工中危險因素和風險的基礎上,確定本工程重大危險因素是架橋機在架梁中傾覆、掉梁、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火災等。在工地已采取機電管理、安全管理各種防范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架橋機傾覆的應急方案,具體如下:假設架梁工程中架橋機可能傾翻;假設架橋機的力矩限位失靈,架橋機司機違章作業,可能造成塔吊傾翻。
2、突發事件及風險預防措施
從以上風險情況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對工程施工、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架橋機安全技術要求:
(一)、作業條件
(1)架橋機組裝完畢,須經有關部門安全驗收簽證合格后,方可投
入使用。
(2)操作司機須經安全培訓、考核合格,身體健康,并定人定崗。
(二)、作業前要求
(1)移機、吊梁前,必須對制動器、控制器、吊具、鋼絲繩、安全
裝置和架體的穩定性等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工作性能不正常時應在操作前排除;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行操作。
(2)吊梁前,應做好警戒措施,正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過;各工種人員到崗,在專人指揮下操作;清除導梁架、軌道及前進沿途障礙物;通知其他非作業人員撤退。
(三)、操作中要求
(1)縱移前,應設法增加后端配重,確保抗傾覆安全系數大于1.5,同時還必須保證前移、縱移的空間。架橋機縱向移動時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要求一次到位,不允許中途停頓。
(2)司機應集中精神操作,密切注視周圍情況,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與指揮人員事先確定聯絡信號并嚴格執行;對緊急停機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司機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3)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司機不應進行操作:
a、結構或零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具、鋼絲繩損壞達到報廢標準,架體穩定性不牢固等;
b、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鋼絲繩與吊物棱角之間未加襯墊等;
c、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不明確時;
d、被吊物上有人;
e、風力大于六級以上或大霧、雷暴雨等惡劣天氣時;六級風以上嚴禁作業,必須用索具穩固起吊小車和架橋機整機,架橋機停止作業時應切斷電源。
(4)各臺卷揚機鋼絲繩端頭固定要牢靠,在卷筒上排列整齊密實,吊鉤下降至最低工作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6圈以上。
(5)在正常運轉過程中不得利用限位開關、緊急開關制動停車。
(6)操縱控制器時用力要均勻,逐級變換檔位;運行中發生機件損壞等故障應放下吊物,拉下閘刀開關,應及時排除故障,不得在運行中進行維修。
(7)吊運時應進行小高度、短行程試吊,確認安全可靠后再吊運。
(8)大、小車運行操作應盡量減少起(制)動次數。
(9)構件就位時,指揮員應與操作司機配合好,防止碰撞吊物;當下降到位時,注意避免鋼絲繩松得太多而發生傾側事故。
(10)必須待構件錨固可靠后方可拆除吊具。
(11)吊裝第二片構件下降就位時,應注意避免碰撞。
(12)運行中,遇到突然停電時,應把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拔回零位,拉下閘刀開關。
(13)架橋機作業必須明確分工,統一指揮,設專職操作員、專職電工、專職安全檢查員。
(14)安裝橋梁有上下坡時,架橋機縱向要有防滑措施。
(15)當液壓油溫超過70℃時應停機冷卻,當氣溫低于0℃應考慮更換低溫液壓油。嚴格按起吊方案進行,禁止斜吊提升,超負荷運轉。
(16)架橋機作業過程中要加強日常檢查,對軌道系統、起重系統、電氣系統等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要請專業人員進行整改,禁止私自拆卸。
(17)作業結束后,應把所有控制器置于零位,拉下閘刀開關,切斷電源,將機架錨定可靠。
現場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按標準化、規范化作業。施工中要經常分析假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
(2)工地和附近醫院建立密切聯系,工地設醫務室,配齊必要的醫療器械。一旦出現意外的工傷事故,可立即進行搶救。
(3)加強施工現場的警戒。
篇3:工程項目部風險管理事故預防措施
工程項目部風險管理及事故預防
1危險源辯識與風險評價流程圖:
2危害識別主要采取的方法:
危害源調查表法;
專家會議法(由各專業工程師組成);
現場觀察法和面談法;
查閱文件和記錄法;
3危害識別
項目部在開工前對本項目的危害識別和生產、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分析報告,并報業主方。識別范圍應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則,并覆蓋以下方面:
生產經營活動、產品和服務的全過程;
所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中可以施加影響的;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危害識別應充分考慮項目(合同約定的項目)施工活動中存在危害,其中包括以下(但不限于)方面:
水平面上滑倒或跌倒;
人從高處跌落;
器具或材料從高處滑落;
不充足的凈空高度;
與工具和材料手工處理相關的危害;
來自裝置和機械的組裝、試車、運行、維修、改造、修理和拆卸有關危害;
機動車輛傷害;
火災和爆炸方面;
對員工的暴力行為;
可能吸入、吸收或攝取的物質;
可能損害視力的物質或試劑;
有害的能量;
頻繁重復性作業所引起的與工作有關的上肢損害;
不適當的熱環境;
作業環境照明;
光滑的、不平整的地面及表面;
不適當或無防護的護欄以及扶手、樓梯及臺階;
進入受限空間;
人為因素危險;
物的不安全狀態。
危險源的分類可參照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分類;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物的先發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對危害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