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事故預防處理措施
在礦井建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還存在著通風事故、高溫災害、機電事故、提升運輸事故、斜巷跑車事故、底臌事故等災害事故,這些災害事故發生也可以連鎖地引發瓦斯、煤塵或火災等重大的災害事故,所以,同樣應做好對這些災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工作。
一、通風事故
對于礦井來講,加強通風管理,保證正常的通風系統的正常連續運行,是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梁北礦已于99年完成了對主要通風機的安裝與調試工作(原設計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目前,冬季因自然風壓的作用,礦井并未使用主要通風機,通過實際測量井下生產所需總風量能得以保證。掘進工作面所需風量由局部通風機供給,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配合Φ800或Φ600的風筒。為保證安全可靠通風,應做好以下工作:
局部通風設計,列入掘進巷道的作業規程,合理計算工作面所需風量;
煤巷、半煤巷和有瓦斯涌出巖巷的掘進工作面應安設瓦斯自動檢測報警裝置;
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裝和使用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34條的要求,如: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有“三專兩閉鎖”裝置;防止發生循環風;
局部通風機設專人管理,并做好日常檢查和維修工作,保證連續供風,防止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發生瓦斯積聚;
擴散通風的硐室或盲巷,附合擴散通風的要求:硐室或盲巷深度不超過6米、入口寬度不小于1.5米而無瓦斯涌出。
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確定礦井主要通風機是否運轉,具體的管理和安全技術措施在其投入使用前制定。
二.高溫災害
由于礦井的地溫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受斷層的影響,存在一級、二級熱害區,對井下工人的健康和正常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主要依靠加強通風管理,保證局部通風機連續運轉,實現正常通風;適當增大風量,改善工作環境;必要時,可縮短勞動時間或采用機械降溫等方法,并給予一定的高溫津貼。
斜巷跑車事故
在2000年度礦建工作任務中,采區上、下山巷道的掘進占很大比例,為防止發生跑車事故,各個斜巷施工應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應認真做好“一坡三擋”防護裝置,按照要求距離設躲避硐室,加強工人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消滅蹬鉤、扒車現象。
底臌事故
為了保證礦井巷道的質量,針對巷道曾出現的底臌情況,認真分析總結,作了專題討論,主要從選擇合適的巷道層位及采取合理的巷道支護形式入手,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監督檢查,保證巷道工程質量,對于所出現的不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的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切切實實地做好各項安全工作。
其它事故
對于其它事故如提升運輸事故、機電事故等,根據具體的事故發生、發展規律及特點,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搞好各項安全工作,預防并消滅事故。
篇2: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
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來規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
(1)處理和調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2)采取措施減少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產生的影響;
(3)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4)確認所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這些程序應要求,通過實施前的危險評價過程對所有擬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評審。
任何旨在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原因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伴隨的危險相適應。
對于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的對文件化程序的更改,組織應遵照實施并予以記錄。
1.理解要點
當體系出現偏差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及組織的方針、目標和指標時,此條款要求采取糾正措施,并避免再次發生。對發生的事故要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調查、處理,做到“三不放過”。本標準要求:建立文件化程序,對不符合現象進行處理,做到:
1)查清不符合的原因;
2)采取糾正措施;
3)修改原有的程序;
4)對不符合和糾正措施進行記錄。
2.審核要點
1)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事故、事件調查分析的文件化程序。
2)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
3)在程序中是否明確了負責糾正措施的管理部門,責任是否劃分清楚。
4)對潛在的重大危險因素發展趨勢是否作過分析,用以指導預防措施的實施。
5)是否有針對相關方投訴所采取糾正措施的程序,如何監督糾正措施實施。
6)是否有糾正措施實施的記錄。
7)是否將預防措施提交管理評審。
8)是否有對由于采取糾正措施而導致程序變更和文件修改的管理程序。
篇3:電焊作業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觸電事故的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對作業人員的作業資格有嚴格的培訓及考核取證制度。雖然在取證換證時經培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仍有不少焊工在電焊作業中安全意識淡薄,常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不安全行為。由于多數焊工電氣專業技術知識及安全用電常識有限,造成電焊作業現場事故隱患較多,如電焊機外殼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接線柱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接頭導體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浸泡在水里等。
由此可見,消除電焊作業現場的事故隱患是每個焊工應掌握的工作技能。作業期間不僅要保證自身的人身安全,還要保證他人的人身安全,焊工在電焊作業時必須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使用合格的電焊工具
作業前應對電焊工具進行認真檢查,檢查項目如下:
1.電焊機絕緣性能是否良好;
2.電源線及電焊機引出線絕緣層有無破損老化、導線裸露的情況;
3.電焊機一、二次側接線柱有無松動、嚴重燒傷的情況;
4.電焊鉗及電焊專用手套有無破損漏電的可能,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二、接線的程序
1.選一根絕緣良好的引出線與焊把線(電焊鉗引線)可靠連接,接頭要擰緊,使其接觸良好,防止過熱,并用絕緣膠布將接頭裸露導體包扎數層使其絕緣良好。
2.將引出線敷設至電焊機處并接于焊機二次側接線柱上,應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敷設引出線時避免焊把特別是接頭從有水的地方經過,必要時應架空。焊把線經過金屬欄桿或扶梯時,應用絕緣性能良好的細繩將其懸掛。
3.將電焊機金屬外殼可靠接地。即:用一根導線一端接至接地網,另一端連接在焊機外殼標有接地標記的螺絲上并擰緊,使其可靠接地,防止外殼帶電造成觸電事故,如下圖所示:
防觸電原理分析如下:
外殼不接地的情況:在電焊機絕緣損壞時焊機外殼將帶有電壓,如果這時有人觸及焊機外殼,人體與大地及電源中性點工作接地線(三相四線制系統中性點一般都接地)構成回路,如上圖中帶箭頭虛線所示,電流將通過人體造成觸電事故。
外殼接地的情況:電焊機絕緣損壞焊機外殼帶電時,焊機外殼經外殼接地線直接與大地接通構成短路回路(如上圖中不帶箭頭的虛線),這個短路電流將使電源的保護裝置(自動開關、熔斷器或熔絲)動作,使電焊機的電源斷開。電源未切斷之前,即使有人接觸焊機外殼,由于外殼接地線的電阻幾乎為零,幾乎沒有電流通過人體,也可起到保護人身安全的作用。
4.將電源線接至電焊機一次側接線柱,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
5.將電源線、焊把線的接頭及絕緣老化破損處用絕緣膠布包扎,導線絕緣嚴重老化者禁止使用,裸露的接線柱應加護罩,防止誤碰發生觸電事故。
6.檢查帶熔絲的電源閘刀或帶熔斷器的斷路器是否在斷開位置,將電源線接至電源開關熔絲或熔斷器下側,嚴禁帶電接線。
7.再次對所接電源線、引出線、外殼接地線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誤后合上電源開關,合開關時應戴絕緣手套且另一只手不得觸摸焊機。
三、進入金屬容器、井下、地溝等處作業時,嚴禁將電焊機和照明用的行燈變壓器帶入,防止一次電壓引發觸電事故。
四、作業期間特別是更換焊條時必須按規定戴好電焊絕緣手套。
五、在潮濕環境作業應穿絕緣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工作服、工作鞋、手套要保持干燥,才能保證絕緣性能不會降低。
六、拆除電源線、消除電焊機故障、移動電焊機及焊工離開現場時切記將電源開關斷開。
七、焊接作業現場照明不足時應使用行燈,禁止使用220V照明燈,在潮濕環境或金屬容器內使用的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
八、雨雪天必須在室外露天進行電焊作業時,一定要采取防雨雪措施(如防雨棚等),防止雨水淋濕焊機、導線及焊把,造成漏電傷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