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礦井上下防滅火措施
龍山煤礦共有3層可采煤層,煤層編號從上往下依次為M18、M51、M73。根據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實驗室對我礦M18、M51、M73煤層的《煤層自燃傾斜性鑒定報告》,M18、M51、M73煤層均屬Ⅲ類不易自燃煤層。本礦井按Ⅲ類不易自燃煤層進行設計和管理,防滅火的重點是防范外因火災。第一章?外因火災防治外因火災的主要特點是突然發生,來勢迅猛,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出人意料之外。由于這種突發性、意外性,常使人們驚慌失措而造成惡性事故。礦井中一切能夠產生高溫、明火、火花的以及由于可燃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設備,如使用不當都可能會引起外因火災。絕大多數外因火災是由于機電設備質量不高,安裝不良,又缺乏嚴格的檢修、維護制度,長期帶病運行而引起的。外因火災的防治主要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溫熱源;其次是在井下盡量采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和制品。一、電氣事故引發的火災防治措施1、井下機電硐室防火措施本礦井下在井底+1650m標高設置水泵房、變電所,均為砌碹支護。對水泵房、變電所采取以下防滅火措施:(1)硐室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妨礙運輸,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并采用防爆型的照明設備。(2)從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護。(3)硐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故應在硐室內設CO2滅火器2個,8kg干粉滅火器1個,滅火沙袋2個。(4)在硐室的兩端各設一個出口。(5)在機電設備硐室內嚴禁設集油坑。硐室不應有滴水,硐室的過道應保特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帶油的電氣設備溢油或漏油時,必須立即處理。2、井下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1)井下所有電氣設備采用礦用隔爆型或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并具有“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2)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的中性點嚴禁直接接地。(3)井下低壓動力為660V,照明為127V。(4)低壓饋電開關選用KBZ系列并配合JJB-660B型檢漏繼電器,以保證安全用電。(5)向井下配電的低壓配電屏設有過載、短路、漏電保護。(6)井下局部通風機與掘進設備實現風電、瓦斯閉鎖.(7)所有防爆開關,均設有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保護和漏電閉鎖保護。(8)井下所有電氣的金屬外殼都進行接地。(9)井上、下必須裝設防雷電裝置,并遵守下列規定:1)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必須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進行不少于2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2)通信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防雷電裝置。3、井下電纜(1)電纜選擇1)采用礦用聚氯乙烯絕緣鋼帶或細鋼絲鎧裝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交聯聚氯乙烯絕緣鋼帶或細鋼絲鎧裝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2)固定敷設的應采用應采MVV鎧裝鉛包紙絕緣、鎧裝聚氯乙烯電纜或不燃性橡套軟電纜。3)非固定敷設的高低壓電纜,必須使用符合MT818標準的橡套軟電纜。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使用專用橡套電纜。4)照明、通信、信號和控制用的電纜采用鎧裝或非鎧裝通信電纜,橡套電纜或MVV型塑力電纜。5)低壓電纜不應采用鋁芯,采區低壓電纜嚴禁采用鋁芯。(2)電纜懸掛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1版)第四百六十八條的規定,敷設電纜(與手持式或移動式設備連接的電纜除外)應遵守下列規定:1)電纜必須懸掛:①在水平巷道或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電纜應用吊鉤懸掛;②在傾角在30°及其以上的井巷中,電纜應用夾子、卡箍或其他夾持裝置進行敷設。夾持裝置應能承受電纜重量,并不得損傷電纜。2)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中懸掛的電纜應有適當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其懸掛高度應保證電纜在礦車掉道時不受撞擊,在電纜墜落時不落在軌道或輸送機上。3)電纜懸掛點間距,在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內不得超過3m。4)沿鉆孔敷設的電纜必須綁緊在鋼絲繩上,鉆孔必須加裝套管。(3)電纜連接1)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用與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接線盒;2)電纜線芯使用齒形壓線板(卡爪)或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3)不同型電纜之間嚴禁直接連接,采用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連接器或母線盒進行連接;4)同型電纜之間直接連接時,橡套電纜的修補連接(包括絕緣、護套已損壞的橡套電纜的修補)采用阻燃材料進行硫化熱補或熱補有同等效能的冷補,并經浸水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4、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1)高低壓配電系統均設有安全可靠的繼電保護及選擇性檢漏保護裝置,以確保電氣故障的迅速排除。(2)局部扇風機供電采用"三專"即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饋電線路。局部扇風機選用雙電源局扇專用開關可與掘進工作面中的電氣設備實現風、電、瓦斯二閉鎖。只有局扇開始運行后才能起動掘進工作面的電氣設備,一旦局扇停止運行或瓦斯超限,風電瓦斯閉鎖裝置立即切斷局扇供風巷道中的一切電氣設備的電源。(3)井下交流660V電氣設備均使用MY型煤礦用移動阻燃橡套軟電纜。井下配電網路(變壓器饋出線路、電動機等)均應裝設過流、短路保護裝置;必須用該配電網路的最大三相短路電流校驗開關設備的分斷能力和動、熱穩定性以及電纜的熱穩定性,必須正確選擇熔斷器的熔體。必須用最小兩相短路電流校驗保護裝置的可靠動作系數。保護裝置必須保證配電網路中最大容量的電氣設備或同時工作成組的電氣設備能夠起動。井下電氣設備有接地、短路、過流、過負荷、斷相、漏電等保護。1)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或鋼絲)、鉛皮或屏蔽護套等均設有保護接地;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并且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2)所有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包括電纜的鎧裝、鉛皮、接地芯線)和局部接地裝置,與主接地極連接成1個總接地網,主接地極在井底主副水倉中各埋設1塊,用耐腐蝕的鋼板制成,其面積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3)在下列地點裝設局部接地極:裝有電氣設備的硐室和單獨裝設的高壓電氣設備;低壓配電點或裝有3臺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4)局部接地極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他就近的潮濕處。設置在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鋼管制成,并平放于水溝深處。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5)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采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鋼。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6)40kW以上的電動機采用真空電磁起動器控制;井下的饋電線上,裝設短路、過負荷和漏電保護裝置;低壓電動機的控制設備要具備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保護裝置和遠程控制裝置;要正確選擇熔斷器的熔體;每天對低壓檢漏裝置進行一次跳閘試驗.7)127V煤電鉆和信號應設有檢漏、短路、過負荷、遠距離啟動和停止煤電鉆的綜合保護裝置。660V的電氣網絡中,必須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在每班故障或網絡絕緣降低,應立即停電處量。檢漏裝置應靈敏可靠,嚴禁甩掉不用。5、井下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修理和調整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修理和調整工作,必須由專責的或臨時指派的電氣維修工進行,高壓電氣設備的維修和調整工作,應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高壓停、送電的操作,可根據操作票,由專責電工執行。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礦機電部門必須建立防爆檢查、電氣管理、小型電器管理、電纜管理等專業組,電氣設備防爆檢查員,必須由有業務能力并經過專業訓練持有合格證的人員擔任,還應按規定數量配齊。井下供電應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有過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接地裝置,有密封圈和擋板,有螺栓出線管墊,電纜懸掛整齊,設備硐室清潔整齊,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堅持使用煤電鉆、照明和信號綜合保護,堅持使用瓦斯電和風電閉鎖。通訊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避雷器,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Ω,以免地面雷電波及井下。直接進入井下的管路、軌道在入井處設接地極,接地極電阻不得大于1Ω,以免地面雷電波及井下。二、其它火災的防治措施1、防止地面明火引發井下火災的措施(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2)進風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3)井下和井口房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等焊接工作;(4)根據各建筑物的防火要求,設置消防水和滅火器,以確保全礦井工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5)礦燈房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采用火爐取暖時,火爐間有單獨的間隔和出口;通風要良好,嚴禁煙火,備有干粉滅火器和砂箱等滅火器材;充電裝置要有可靠的充電穩壓裝置。(6)木料場、矸石山距離進風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將矸石山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也不得設在表土10m以內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上方的塌陷范圍內。(7)井口房、木料場應設置消防水管、撒砂滅火裝置及高倍泡沫滅火器等設施。(8)嚴格入井檢身制度,嚴禁攜帶明火下井。(9)所有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2、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井上、下必須裝設防雷電裝置,并遵守下列規定:(1)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必須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進行不少于2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2)通信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防雷電裝置。3、防止井下爆破引發火災的措施(1)井下爆破,必須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2)爆破必須使用水炮泥,采用正向起爆,并使用毫秒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3)嚴禁明火、普通導爆索或非電導爆管放炮和放糊炮。(4)放炮員、班組長、瓦斯檢查員必須在現場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放炮制”。(5)每次放炮前后,附近20m巷道內,都必須灑水降塵。(6)裝藥前和放炮前,放炮員必須檢查瓦斯,如果放炮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嚴禁裝藥和放炮。(7)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散、透老空等情況時,嚴禁裝藥、放炮。(8)只準采用絕緣母線單回路放炮,嚴禁用軌道、金屬管、水或大地當作回路。(9)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眼封泥。炮眼封泥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10)所有爆破材料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11)爆破作業應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爆破的規定。嚴禁使用不安全的爆破器材;不允許放連珠炮、放浮炮、違章使用延期雷管等;合理地布置炮眼,放炮前應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放炮引燃瓦斯或煤塵。(12)嚴禁放炮母線明接頭,嚴禁裸露放炮母線。4、空壓機的防火與防爆措施(1)防火措施1)防止機械過載和故障。2)禁止用汽油或煤油清洗空壓機的濾清器、氣缸和其它壓縮空氣管路的零件。3)不得用燃燒方法清除管道油污。(2)防爆措施1)加強潤滑油管理為了控制積炭的生成速度,應選用基礎油好,殘炭值小;適宜的粘度(IsOVG68-100);良好的抗熱氧化安定性(康式殘炭增值<3%);燃點高的潤滑油。汽缸供油量不能太大,最大不得超過50g/m3,以防止油氣量增大和結焦積炭增多。嚴禁開口儲油方式,防止潤滑油機雜超標堵塞注油器。另外,空壓機油要有產品合格證和油品化驗單。2)加強設備檢修維護管理空壓機各部件的狀況,要定期驗證,要制定完整的大中修計劃,項目要具體,有驗收標準。尤其是定期清炭工作要有專人負責驗收。吸氣口不應設在室內,并保證規定的吸入量,防止空氣濾清器堵塞而減少進氣量,造成排氣溫升高。加強水冷卻,保證冷卻槽進出口水溫差不高于10℃,即使夏季時冷卻槽出口水溫也不得超過50℃。定期清除壓縮機內部積炭,一般每600h檢查清掃排氣閥,每4000h換新排氣閥。3)提高空壓機運行狀態的監控能力在保證空壓機空氣冷卻、溫度壓力儀表顯示、安全閥等基本安全設施的基礎上,還應在排氣閥出口管線接連處,裝自動溫度報警器,嚴格控制溫度不超過規定的150℃。5、防止機械摩擦、撞擊等引燃可燃物的措施(1)防止機械摩擦火花和沖擊火花的產生,采取安設過熱保護裝置,使用難引火性合金工具(如使用銨銅合金工具等)等措施。井下應采用無靜電、難燃的聚合材料制品,其內、外兩層表面電阻都必須不大于3×108Ω,并應在使用過程中保持此值。(2)采掘工作面或其它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它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0%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3)礦燈的管理和使用要遵守下列規定:1)礦井完好的礦燈總數,至少應比經常用燈的總人數多10%。2)礦燈集中統一管理。每盞礦燈必須編號,經常使用礦燈的人員必須專人專燈。3)礦燈應保持完好。如有電池漏液、亮度不夠、電線破損、燈鎖不良、燈頭密封不嚴、燈頭松動、玻璃破裂等情況時,嚴禁發放。發出的礦燈,最低應能連續正常使用11h。嚴禁使用假冒偽劣礦燈。4)嚴禁使用礦燈人員拆開、敲打、撞擊礦燈。人員出井后,必須立即將礦燈交還礦燈房。5)在每次換班2h內,燈房人員必須把沒有還礦燈人員的名單報礦調度室。6)礦燈必須裝有可靠的短路保護裝置,并裝有短路保護器。三、滅火安全措施1、發現礦井火災的行動原則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按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礦值班調度和在現場的區、隊、班組長應依照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中的人員撤離,并組織人員滅火。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他有害氣體和風向、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2、用水滅火應注意的問題(1)水是導電物質,不能用來撲滅帶電的電氣設備的火災。(2)水比油重,不能用水撲滅油類火災。(3)撲滅猛烈火災時,不得將水直接射入火源中心,防止水蒸汽逆風而燙傷救火人員和發生水煤氣爆炸。(4)滅火水量必須充足,若水量不足,在高溫下可分解為氫氣和一氧化碳氣體,有混合氣體爆炸的危險。四、井下消防、灑水系統及滅火裝置地面生活用水為一供水系統,地面生產、消防用水和井下生產、消防用水為另一供水系統。在工業場地西北側+1860m標高上布置有150m3生活、消防備用水池一座和在風井井口附近布置有300m3消防灑水水池一座。由150m3生活、消防備用水池敷設DN50焊接鋼管一趟至工業場地和生活區。由300m3消防灑水水池敷設DN100焊接鋼管一趟至工業場地和生活區、一趟至井下。采用靜壓的方式向工業場地和生活區、井下供水。在主斜井、軌道斜井、掘進工作面、行人斜井、行人下山、回風下山、回風斜井、采煤工作面運輸巷和回風巷每50m設置一個規格為DN50消防與防塵灑水栓,以便接管沖洗巷道。在井下各機電硐室,采掘工作面主要機電運輸設備安裝位置等處,設置消防灑水及防塵水管,同時設置滅火砂箱、高倍泡沫滅火裝置。五、防滅火器材配備1、井下防火硐室井下主要機電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均設有向外開的防火門或防火柵欄兩用門硐室,按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防滅火器材。見下表。?井下硐室滅火器材配備表序號配備地點滅火器種類數量備注1主斜井下部車場10L泡沫滅火器4另加至少0.5m3砂子或巖粉CO2滅火器22絞車房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滅火沙袋23配電點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4井下工具室10L泡沫滅火器15井下油類儲存室10L泡沫滅火器2另加至少0.5m3砂子或巖粉8kg干粉滅火器26液壓泵站10L泡沫滅火器460kg干粉滅火器47采煤工作面附近巷道8kg干粉滅火器2CO2滅火器2滅火沙箱18掘進工作面附近巷道8kg干粉滅火器2CO2滅火器2滅火沙箱12、井上防滅火器材配備井上通風機房、壓風機房、瓦斯抽放泵房和監控室,按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防滅火器材。井上各地點所配備的防滅火器材詳見下表。井上滅火器材配備表序號配備地點滅火器種類數量備注1主斜井井口10L泡沫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2行人斜井井口10L泡沫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3通風機房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4壓風機房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5瓦斯抽放泵房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6監控室CO2滅火器23、地面消防材料庫地面消防材料庫設置要求:庫內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滅火器設置應穩固,其名牌必須朝外,手提式滅火器宜設置在掛鉤、托架上或滅火器材箱內,其頂端離地面高度應小于1.5m。底部離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1)地面消防材料庫設在地面工業場地離主斜井井口70m處;(2)地面消防材料庫采用磚砌筑,高度為3.5m,面積為96m2;(3)地面消防材料庫設置兩道門,門向外開,其中一道安設向外開的柵欄門;(4)庫房內設置材料堆放平臺,平臺高出地面0.5m,寬0.8m,平臺采用磚砌筑,臺面用M10水泥砂漿抹面;(5)庫房內必須有軌道與副斜井相連;(6)地面消防材料、設備配備見下表。?井上消防材料庫備用品序號備用品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清水泵臺1或存放于設備庫內2泥水泵臺2或存放于設備庫內3φ52mm消火水龍帶m754φ52mm普通消火水槍支55φ52mm多用消火水槍支26φ52mm噴霧消火水槍支27高倍數泡沫發生裝置套1或存放于設備庫內8消防泡沫噴槍套2或存放于設備庫內9高倍數泡沫劑t0.5或存放于設備庫內10消防泡沫劑t0.2或存放于設備庫內11分流管個412集流管個213消火三通個414閥門個415φ50mm斜噴消火閥門個416φ50mm快速接頭及帽蓋墊圈套4017吸液器個218管鉗子把819輕型鉤桿個220救生繩根421撬棍根222木鋸把223平板鍬把424伸縮梯副12510L泡沫滅火器個1026CO2滅火器個10278Kg干粉滅火器個10281211滅火器(2L)個1029噴霧噴嘴個430泡沫滅火器起泡藥瓶個2031滅火巖粉kg20032石棉毯塊533風筒布m20034水泥t535水玻璃t136石灰t437接管工具套438探照燈盞439玻璃棉Kg30040風稿臺241安全帶條542φ12mm鍍鋅鋼絲繩m20043擔架副244麻袋或塑料紡織袋條20045潛水泵臺2或存放于設備庫內46磚m31047料石m31048方木m3349木板m3550鐵釘(2"、3"、4")kg504、井下消防材料庫(1)井下消防材料庫設在+1744m井底車場的一側,其中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備有明細臺帳,礦長組織各有關部門每季度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2)井下消防材料庫采用砌碹支護;(3)材料庫內設置材料堆放平臺,平臺高出底板0.5m,平臺采用磚砌筑,臺面用M10水泥砂漿抹面;(4)庫房內必須有軌道與井底車場連通;(5)井下消防材料、設備配備見下表。?井下消防設備配備表序號滅火器種類單位數量序號滅火器種類單位數量1CO2滅火器個181650kg干粉滅火器個4210L泡沫滅火器個1017風筒布M1003Φ52mm消火水龍帶M30018水泥T0.54Φ52mm普通消火水槍支419石灰T0.55Φ52mm噴嘴個420Φ75mm膠管M2006Φ52mm墊圈套421Φ52mm膠管M2007管鉗子把422安全帶條48救生繩(長20m)根423繩梯副29撬棍根224麻袋或塑料編制袋條20010木鋸把225磚M3311平板鍬把226砂子M30.512滅火巖粉Kg20027方木M30.513石棉毯塊228木板M32148kg干粉滅火器個1629鐵釘(2#、3#、4#)Kg3六、采區和工作面密閉采區和工作面的密閉必須符合要求;所有采空區封閉與采空區連接的巷道,均設置兩道密閉。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采用密閉墻進行永久封閉,密閉墻必須使用磚或粗料石和水泥砂漿砌筑,密閉墻兩端必須伸入煤體200mm,墻厚不小于250mm,密閉墻必須對表面用水泥砂漿抹平,并標明施工日期、負責人、施工材料。對有水涌出的采空區,密閉墻必須設置反水槽。第二章?煤層的自燃預防措施一、開采方面的措施1、設計采煤方法為走向長壁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這種長壁式采煤法回采率高,巷道布置比較簡單,便于加快回采速度,縮短采空區暴露時間。2、減少丟煤措施:1)采煤工作面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要求進行作業,不向采空區丟煤或少丟煤,采高必須嚴格控制,不留頂煤或底煤,端頭及工作面的浮煤應清掃干凈,不得遺留到采空區。2)加強巷道支護,盡量避免冒頂、漏頂事故發生。萬一發生冒頂、漏頂事故,必須將冒頂、漏頂區域的浮煤、虛煤清除干凈,并采取措施將冒頂區接實、封嚴。二、通風方面措施在既定的生產條件下,礦井通風系統中漏風的數量與方向往往是煤炭自燃發展過程轉化的決定性因素,防火對于通風的要求是:風流穩定,漏風量小和通風網絡中的有關區段易于隔絕。采空區面積大,漏風量相當可觀,但風速有限,散熱作用低,在工作面的兩巷(回采工作面的運輸巷和回風巷)一線(停采線)過斷層地帶,煤層變薄跳面的地方有大量的浮煤堆積,最易發生自燃。所以每一煤層回采完畢即進行封閉,以減少浮煤堆積地點的漏風量,防止自燃。1、采用“U”型通風方式,一進一回。新風與污風均不通過采空區,漏風小。2、每個采掘工作面均有獨立回風系統,它的優點是降低礦井總風阻,增大礦井通風能力,減少漏風,易于調節風量,在火災時期便于控制風流,隔絕火區。3、在合適地點設立雙向風門或預設反風風門,既可全區實現反風,也可局部實現反風,以防火災事故擴大。4、井下風門均安裝閉鎖裝置,使一組風門不能同時敞開,確保風流穩定。5、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采用密閉墻進行永久封閉,密閉墻必須使用磚或粗料石和水泥砂漿砌筑,密閉墻兩端必須伸入煤體200mm,墻厚不小于250mm,密閉墻必須對表面用水泥砂漿抹平,并標明施工日期、負責人、施工材料。對有水涌出的采空區,密閉墻必須設置反水槽。
篇2:礦井防滅火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總則
1、礦井開采的煤塵都屬于自然發火煤層。為了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必須成立以企業法人為首的,礦長和工程師參加的防滅火管理機構,負責礦井防滅火工作。
2、井下火災的定義
1)明火,井下煤層自然發火或紅炭。因生產過程中進行特殊工作,如電焊、放炮引起著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現灼熱,溫度超過70度的。
3)井下某區域內出現火、煙或風流中連續四次出現CO濃度達到或超過0.01%。
4)煙霧進入井下,影響采掘工作的。
5)導致瓦斯煤塵爆炸的電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6)井下發生自燃不能直接滅火而加以封閉的區域稱為火區。
3、井上下必須建立消防倉庫,并儲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地面消防倉庫應有鐵道與井下直通,消防倉庫的器材做到有消必補,保證足夠的材料和器具。
4、火災處理完畢后一星期內整理火區卡片并向煤管站和煤管局報告。
二、井下火災的預防
1、硐室必須設在進風流中,進出口處設置防火鐵門,并儲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和沙包沙袋。
2、井下設備不能超負荷運行,并定期檢修,低壓電網每條線都要按負荷大小裝設漏電、過流、短路等保險裝置,當電流增大發熱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3、井下進風流中需要電焊或噴燈時,必須寫出安全措施,報煤管站或煤炭局批準后方可施工。
4、預防摩擦產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絞車、回柱絞車等機械設備,都必須設安全防護設施或灑水裝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塵。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規定,嚴禁糊炮、挑桿炮,嚴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塊煤矸,炮眼必須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堵,嚴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三、煤層自然發火的預防:
1、礦井必須對已開采的煤層進行煤炭自然發火傾向性鑒定,并嚴格按照煤炭自然傾向性分類、管理和編制措施。
2、開采自然發火煤層時,應選擇丟煤少、坑木消耗低、回采速度快、采掘切割工程量少、巷道與采空區的密閉性好等原則進行巷道布置和合理的采煤方法。
3、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必須后退工開采,在發火期風留隔離煤柱,在隔離煤柱間設置防火門套,防火門套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在煤層發火期內采完。
4、采區隔離煤柱在巷道設計上應力求上下階段沿傾斜方向一致,在采煤過程中嚴禁超采、偷采破壞防火煤柱。
5、沿空留巷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的上段聯絡巷道必須隨采隨封,一般應在15天內封閉結束,長壁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如果回收困難時,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封閉,必須報告并說明幫因。
6、同一水平同一煤層在火區附近開采時,必須沿走向留20-40米的保護隔離煤柱,靠近火區邊緣和通向火區的巷道必須注漿或筑2米以上距離的黃土隔離墻,并配合其他防火措施才能在采區外回采。
7、在火區下方開采時,沿傾斜留足10-20米的隔離煤柱(當煤層傾角變化大于45度為25米)并編制回采措施報煤管站和煤炭局批準后,才進行回采。
8、開采自然發火煤層巷道掘進時嚴禁用茅草、樹枝背幫背頂,必須用竹笆或搪材背幫背頂。
9、地面的小煤窯開采情況在開采前必須調查清楚,對開采深度較大的小煤窯必須設置磚石密閉,黃土填實或注漿。
10、采區內通風設施(如風門、密閉)應設置在圍巖堅固、
地壓穩定的地點,并保證嚴密不漏風。
12、在布置新水平和下部采煤工作面時嚴禁利用遺留風眼作為回風巷。
13、煤層巷道掘進巷道過程中因發生冒頂或突出,棚梁上的浮煤應采取注漿或注石灰水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燃。
14、上段采空區嚴禁兼作下段回采工作面的排瓦斯巷,若因瓦斯大,無法解決,非利用不可時,由礦工程師寫出措施報煤管站批準后方可實施。
15、回采工作面出現CO,有發火征兆時,可以采用均壓通風,調節風壓等措施,但必須寫出措施報煤管局批準實施,并做好調壓后觀察工作,包括調壓后的風量、風壓、漏風、氣樣分析等。
16、礦井在編制采掘作業計劃的同時,應根據生產采掘作業地點編制防滅火工作計劃。
四、井下火災處理
1、井下從業人員當發現井下著火,有權迅速報告礦業主及礦長,業主和礦長應積極組織有關人員根據著火性質和地點進行處理。
2、礦井火災處理工作應由礦長、工程師擔任總指揮,參加處理火災的人員應服從指揮,任何人不得干預火區的處理工作。
3、處理火災過程中應指派專人負責檢測火區氣體成分和井下風流的變化狀態,并定時定點地觀測結果及時報告礦井滅火指揮中心和井下滅火總指揮。
4、井下電氣設備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未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四氧化碳滅火器等進行滅火,嚴禁用水直接滅火。
5、井下火災處理時,工作地點的空氣中各種氣體成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沼氣在2%以下時,非救護隊人員可在進風側處理或直接滅火。
6、火災在處理過程中嚴禁改變通風系統、風量或風流方向,只能在可能情況下采取降壓措施,但必須監視火區氣體的變化情況,當瓦斯超過2%時必須解除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
7、井下火災不能采取直接滅火時,應采取封閉方法,封閉火區時,用不燃材料砌筑密閉。
8、封閉火區時,應先封閉火區相關連的供風系統,簡化火區系統,然后再由救護隊同時封閉火區進回風巷的密閉,并迅速撤離災區。
9、火區封閉的全過程,必須有救護隊待急,救護隊施工時,必須一個小隊工作,一個井下待急,一個在地面待令(共計三個小隊)。
五、火區防爆
1、在搶救火災處理中,嚴防沼氣積聚,要采取措施防止風流變化、倒轉,嚴格控制沼氣濃度確保滅火人員安全。
2、盡量減少火區內的人員,參與運料人員,在運完后迅速離開,煤礦要指定專人負責清點人數并向火區指揮領導小組報告。
3、當火勢較大,用水直接滅火時,先從火源周圍慢慢向火源中心供水,切不可用水直接向火源中心滅火,以免引起火災氣體、瓦斯和水分解氫氣爆炸。
4、火區封閉后,24小時以內禁止人員進入災區工作或檢查,只有在24小時后,由救護隊人員沿進風側至回風側依次對火葬區封閉進行檢查,48小時后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制定恢復工作的計劃。
5、火區有爆炸危險時,必須先采取防爆打電話,預先在火區的進回風巷中設立隔爆墻,隔爆墻的長度不小于4米,24小時視火區穩定后,方能設置永久密閉或采取先封進風,后封回風的方法,減少火區的爆炸危險。
6、永久設施的施工必須由救護隊進行,永久設施必須安裝取樣管、注漿管、放水管和反水池,取樣管和注漿管安在密閉的中上部,其余安裝在密閉下部。
六、火區的管理、啟封和注銷
1、每形成一個火區,都要建立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關系圖,由礦井通風部門永久保存,此卡片建立在火區后10天內報煤管局、煤管站。
2、火區封閉,防火領導小組制定火區密閉觀測,注漿等積極措施繼續滅火工作,并作好處理和觀測記錄。
3、井下永久性火區密閉的管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凡屬火區永久性密閉前都必須設置柵欄,提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2)發現密閉質量不好,閉溫升高,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封閉的火區必須經常取樣化驗分析,掌握火區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5、火區的啟封條件:
1)火區內的CO絕跡或穩定在0.001%以下。
2)氧氣在5%以下。
3)二氧化碳在大量增加。
4)火區內氣溫低于30度或水溫低于25度。
6、火區啟封前,應在啟封的密閉外側設置嚴密的鎖封風門,由救護隊員在保持封閉渠完好的狀態下,進行啟封和偵察火區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氧氣的含量情況以及巷道的完整情況。
7、鎖封風門內應備足重新封閉的材料,如果發現火區內有異常變化和復燃現象時應立即重新封閉火區。
8、啟封火區的工作由救護隊佩帶呼吸器在鎖封風門內進行,先將回風巷的密閉打開一個小口,進入火區偵察,其余人員應撤離火區。
9、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后,確無問題時,打開封閉風門,讓火區氣體在主扇負壓作用下進行排放,待1小時后,再由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情況,確認無問題時,由指揮小組決定開啟火區進風巷密閉。
10、恢復正常通風后的火區,觀察三天,三天內都要對火區的氣體進行取樣分析,火區無復燃跡象后才能恢復火區內的修整和采掘工作,但要采取快采快封的措施。
11、火區面積較大,封閉后火區穩定,要采取措施進行鎖封,按啟封密閉的方法,由救護隊進行鎖封。
12、火區經處理以后,通過取樣分析,判斷火區火的熄滅,并符合熄滅條件時,可寫出火區注銷報告,報煤管站、局核準。未寫出火區注銷報告的火區,都應該按照火區進行管理,啟封后采完的火區,又無復燃即為自然注銷
篇3:軌巷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41120軌巷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因我礦41120軌巷是在11#煤層掘進,11#煤層存自然煤層,加上其運輸采用皮帶溜子運輸,易摩擦起火造成火災,為加強防滅火管理,杜絕“一通三防”事故的發生,特編寫此措施,望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1:開門前,防滅火管路系統應健全且到位,防滅火系統與防塵系統共用管路。
2:在掘進過程中,若采用皮帶運輸時,每部皮帶機頭應配齊不少于2個滅火器,與不少于0.3m3。
3: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屑等,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送地面處理,嚴禁將棉紗、布頭和紙屑亂丟亂放及剩油、廢油潑在巷道內。
4:巷道冒頂時,若遇煤層必須在處理高頂時采用充填、封閉并注阻化劑,加強對CO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嚴禁采用易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臺、休息間,嚴禁攜帶煙火等自燃品下井。
6:按防突管理,采用遠距離放炮,放炮線嚴禁有明節頭,在放炮時除加強工作面的“一炮三檢查”外,還必須加強鉆場瓦斯檢查,嚴禁瓦斯超限放炮
7:若因放炮線原因放炮不起爆在檢查放炮線時,必須將放炮線回收到全負壓通風的巷道內檢查,且加強瓦斯檢查,嚴禁瓦斯超限作業。嚴禁采用短路法檢查放炮線。
8:任何人員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及災區通風、瓦斯、煤塵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災,并迅速匯報礦調度,在災區現場的區隊、班排長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受火災威脅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組織人員利用一切器材滅火。
9: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未切斷前只準用不導電的器材滅火。
10:搶救人員在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CH4、CO2、CO等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變化及煤塵情況,采取防此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