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職業危害防治法律體系規程

煤礦職業危害防治法律體系規程

2024-07-15 閱讀 1337

一、?煤礦職業危害的現狀

(一)?中外職業危害防治情況比較:

1.全國職業危害的狀況

A.職業危害分布行業較廣,30多個行業,包括:煤炭及礦山開采、冶金與有色金屬冶煉、化工、建筑、機械制造、汽車、木業、皮革、醫藥、生物、廢品回收等。

B.涉及人員眾多,全國7.75億勞動力,接觸危害2億人。

C.職業病報告數上升:2009年1.8萬余例,同比增32%;2010年報告2.7萬余例,同比增50%;近60年累計75萬例,其中死亡病例15萬。

D.趨勢: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轉移;

大中型企業向中小型企業轉移;

進城務工人員成為最主要受害群體。

E.危害程度:每年因病及事故直接損失約3000億元;以塵肺病為例:年均費用3.4萬元/人,從發病到死亡20年計,共需70萬元。

目前確證塵肺病人40多萬人,費用總計3000億元;隨著增加,10億元/年;可以說:觸目驚心,危害巨大。

E1:一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因病返貧;

E2:由于防治普及不及時,病人缺少社會救助;

E3:長期存在于社會,增加社會管理難度;

E4:對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極大隱患。

2.煤礦職業危害的狀況

煤礦是職業危害的重災區,有其特殊性:即井工開采和露天剝離;露天開采量僅占7.5%,絕大部分均需井工開采;其中:高瓦斯及突出礦占40%多。

A.全國煤礦總數。2007年,18611處,其中3萬噸/年約7000處,占42.9&;120萬噸/年245處,占1.5%;全國總產量32.4億噸,占全球46%,居第一;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0%,每增加1元GDP能耗比世界平均高3倍。

2006年實施資源整合以來,尤其是2010年實施大集團大企業兼并重組小煤礦以來,煤礦戶數大幅降低,全國約為11000處。

B.煤礦作業人員中,接塵人員分布廣:采掘機運通五大系統均有接塵崗位。采掘一線及輔助崗位普遍接塵,其他崗位:如礦燈房、電焊車間、鍋爐等崗位存在有毒有害、高溫、電弧光等危害因素;接塵人員絕對數占煤礦從業人員80-90%左右;

C.危害種類眾多:C1.煤塵;C2.粉塵;C3.有毒有害;

?C4.高溫,31℃以上;C5.其他;

防塵設施不健全,灑水系統不完善,水倉、水池缺失;勞動防護用品不合格,未配齊,一些礦未配。

D.職業病人數比例高、比重大;

D1.老職工塵肺病多,矽肺病多,關節病嚴重;

D2.救治措施落后,無保障,治病難;

D3.數據無法估算;現象:人均壽命低于居民。

E.趨勢;

E1.人數增加趨勢:綜采綜掘,強度大,粉塵濃度大,顆粒度增大,高瓦斯,一氧化碳突出危害增加;

E2。2010年報告病例749970例,塵肺病676541例,占90.21%;2010年新報告23812例,煤工塵肺占87.42%,其中57.75%在煤炭行業。

E3.防治費用大幅增加;按2010年數據,年需250億;

E4.病情加重趨勢:國際上分三期12級,我國二、三期病人多,比例大,約占50%。

3.甘肅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現狀。

A.甘肅煤礦分布:全省煤礦數量271處。其中:中央在甘13處,國有重點14處,地方國有53處,鄉鎮191處。涉及甘肅境內11個產煤市(州),33個產煤縣,全省煤炭產量約3500萬噸。

B.特點:甘肅產煤歷史悠久,原山丹、九條嶺、阿干;包括華煤、靖煤、窯煤都是甘肅老礦區。老工人多,尤其是煤工塵肺病人數量眾多,全省采掘面個數約1500多個,未包括在建礦井,從業人數約8萬余人,小煤礦數量眾多,大多設施不全,裝備落后,職業衛生工作未步入軌道。三個煤業雖然有測塵、防塵制度規定,但數據應用情況差。職業健康監控工作,從預防到普查還未走上健康發展之路,職業病人的年檢、報告、跟蹤和職業待遇落實仍然不及時。工作場所,尤其是采掘工作面防塵工作有差距,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發放不全,作業過程中未佩戴。

C.職業衛生監察工作:起步較晚,隴東片03、04年起步;蘭州片11年起步,監察力度不大。

4.國外煤礦職業危害方法情況。

目前,全世界70多個國家制定了有關職業衛生的法律。

1970年美國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德國實行由企業監督局和職業同行協會共同監督的安全衛生體制;英國,1974年頒布《職業安全與健康法》;中國20**年制定第一步《職業病防治法》,之前以條例為主,如:塵肺病防治條例。

以美國為例:

美國立法較早,并輔之以各州條例,11個州通過了《個人賠償法》。最近十多年間,職業安全健康的政策規定不斷增多,布什政府賦予健康局更大權力。

美國百萬噸死亡率2008年共30人,0.028。每一年度礦山事故控制目標為5年平均數,保持每年事故下降,煤礦防塵設備以監測工作環境為主,通風和灑水為主要防塵措施,起到稀釋粉塵的作用,所有煤礦的采煤機滾筒內裝備有噴水器,

美國煤礦職業危害的防治。首先規定粉塵濃度達標,要求計劃檢查,實施消滅煤肺病實施計劃;核心內容:一是減少對粉塵尤其是二氧化硅粉塵的接觸;二是要求制定粉塵控制計劃,保證礦工在粉塵達標的環境中,等等。

通過比較,有如下結論:

①?中國職業病防治起步晚,要求還不具體;

②?職業危害嚴重,尤其是煤礦是多發行業,重視程度不足;

③?工作環境的監測,粉塵測定及控制措施仍然不夠;

④?監督檢查工作還未深入,措施仍不具體;

⑤?觀念有待更新,要從防事故向防危害轉變;

⑥?提高個體裝備水平,強化工作場所環境達標;

⑦?努力減少發病報上數,增強職業病防治社會救濟;

⑧?多措并舉,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水準。

二、?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規范

名詞解釋:職業病、職業病的致病因素

職業病分類目錄、職業病防治

職業病:用人單位,包括所有用人單位,以勞動關系為準;

致病因素:

①?所患疾病與職業有關;

②?因接塵、放射、有毒有害;

③?因接觸而引發的其他疾病;

④?職業禁忌。

這種解釋是廣泛意義上的,不能片面理解。

職業病分類目錄:1987年公布99種;20**年公布115種。

職業病防治的工作方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職業病發病具有特殊性,治療具有特殊性。

(一)基本法律規定:

1.憲法:“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根本法,原則性規定,授權性規范,立法原則。

2.勞動合同法,約定了三個方面的責任:

A.建立勞動關系,必須保障勞動者權益;

B.職業衛生保護成為合同必備條款,否則無效;

C.防治責任應由用人單位承擔。

(二)專門法律規定:

對于礦山企業,實行職業衛生保護、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條例也有相應規定,這里不再重述,重點:

職業病防治法:

基礎法律:20**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12月31日修訂后重新實施。

關于職業病防治法為什么要修改,后面將講到。

現行《職業病防治法》的主要內容:共七章90條款。主要規定了前提預防、勞動防護管理、職業病診斷和保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幾個方面的內容:

1.?國家施行職業衛生三項制度。

A.國家實行職業衛生監督制度,含義:

A1.監督部分:國家安監總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護部門依職責實施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A2.縣級以上三部門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A3.政府制定規劃,組織實施;

A4.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宣傳,開展檢測和數據調查。

B.國家建立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含義:

B1.用人單位存在危害項目因素向安監部門申報;

B2.危害因素目錄由兩部門制定、調整、公布;

B3.建設項目預評價。

C.建設項目實行“三同時”制度,含義:

C1.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由安監部門審查;

C2.竣工驗收前,實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C3.職業病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由中介機構按照資質要求實行準入。

2.?依法實施“三個環節”的監督管理。

“三個環節”是指前期預防、勞動過程的防護和管理、職業病的診斷和保障:

A前期預防的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

A1對工作場所的要求,強度和濃度符合職業衛生要求,設施設備應當具備,有害和無害作業分開,具備衛生設施(更衣、洗浴、作息間),用?設施符合生理、心理要求;

A2危害項目申報;

A3建設項目“三同時”;

B勞動過程中的防護和管理;

B1應當建立完善六項措施,即:管理機構、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操作規程、監護檔案、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應急救援預案;

B2應當保障安全投入;

B3應當提供勞動防護用品;

B4履行公告、警示、報警、急救等責任;

B5改進責任,必須采用新工藝,不得轉移;

B6培訓責任,維護勞動者權益,工會責任;

C職業病診斷與病人保障;

C1診斷機構必須合法,省級衛生機構批準,依戶籍及居住地為準診斷(擴大);

C2疑似病例報告制,異議申請鑒定,仲裁,訴訟;

C3職業病人的保障,共同保障、工作保障、合同保障、工傷保險、賠償權利、社會救濟(民政部門);

(三)職業危害防治的通用技術標準

1、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2、《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

3、《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GBZ/T203);

4、《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

5、《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

6、《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

7、《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235);

(四)國家安監總局“五個”令(47-51號)

1、“47”號令《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

A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職責;

A1設立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100人以上專職,以下專兼職;

?A2建設項目實施“三同時”,向安監部門申請備案、審核、審查和竣工驗收,實行分級管理:一般、較重、嚴重;

A3實行工作場所日常監測;

A4實行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制度;

A5實行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制度;

B設定違法處罰標準,個人,警告,5千元至2萬元;單位,10萬元至50萬元的處罰;

2、“48”號令:《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

工作場所存在職業病目錄所列危害因素的,必須及時、如實向安監部門申報,實行屬地分級管理原則。

3、“49”號令:《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

職業健康監護是指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的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監護的檔案管理。

“49”號令對用人單位履行5個環節的檔案管理做出了明確規定。

4、“50”號令:《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A實行準入條件:資質認可制度(機構和人員);

B實行分級管理:甲、乙、丙三個等級;

C規范了工作程序;

5、“51”號令:《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

將在下一節煤礦建設項目管理中講到,略

(五)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的專門規定

1、《煤礦安全規程》的專門規定

《規程》第四編,職業危害分兩章做了具體規定;

A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總粉塵、呼吸性粉塵)濃度要求:

1、游離SiO2含量?最高允許濃度(總塵、呼塵)

<10?103.5

10-<502?1

50-<802?0.5

≥80?2?0.3(mg/m3)

B測塵工作要求

B1總粉塵井下每月測定2次,地面及露天每月1次,粉塵分散度每六個月測定一次;

B2呼吸性粉塵:2班個體采掘工作面每三月一次,其他工作面每六個月測定一次,采樣每班2次,有效樣品不少于4個;

B3游離SiO2含量每六個月測定一次,有效樣品不少于3個

B4采深>200m的露天礦,應增加測定次數;

B5噪聲不得大于85dB,大于應配備設施和防護用品;

C健康監護

C1查體時間間隔:接塵人員、巖掘工種2-3年1次;混合工種3-4年1次,采煤4-5年1次,離崗職工離崗前必檢;接毒、放射性人員每年1次;

C21期塵肺患者每年復查一次;疑似患者(0+)巖掘工每年1次,混合工2年1次,采煤工3年1次;

C3井下禁止性病種:肺結核病、支氣管病、肺臟或胸膜病變、心血管器質性疾病、風濕病、嚴重皮膚病、癲癇病和精神分裂病患者;

C4高空禁止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深度近視;

(六)甘肅煤監局“三個辦法”

《煤礦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察暫行辦法》;

《煤礦企業職工健康監護監察實施辦法》;

這兩個辦法與國家安監總局47號令、48號令的要求是一致的,這里不再重復,重點講述《煤礦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察暫行辦法》;

對于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建設實行“三同時”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者強度,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或者影響,保護勞動者健康的設備、設施、裝置、構筑物。對煤礦而言,煤礦資源整合項目也納入建設項目管理;“三同時”是指煤礦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煤礦建設單位必須向甘肅煤礦安全監察局申請職業衛生“三同時”的審核、審查和竣工驗收。具體有如下規定:

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與評價:

A、煤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要提交與評價報告;

B、預評價報告先由建設單位組織評審;

C、再向甘肅煤監局申請預評價審核,甘肅煤監局受理后20個工作日內予以批復,如批復同意后,選址、規模、工藝或者職業病危害種類、防護設施發生重大變化的要重新審核;

D、未經預評價審核統一,不得核準建設項目。

2、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

煤礦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專篇。

A、?設施設計必須真實合法;

B、?建設單位先行組織評審;

C、?再向甘肅煤監局申請設施設計審查;

D、?5個工作日受理,20個工作日內出局審查意見;

E、?設計更改要重新提請審查,未經審查同意不得開工;

F、?設計變更主要是指規模、危害因素種類變化、煤塵爆炸性指數以及水文地質變化、開采條件及采煤方法工藝發生變化(井工改露天)、通風、排水、供電、開拓、提升運輸方式了變化。

3、竣工驗收:

?A、施工方必須具有相應資質,工程監理、質量控制單位必須對職業病防護設施工程質量監理承擔責任;

?B、建設完成后先申請試運轉,試運轉不得少于1個月超過6個月;

?C、試運行期間,建設單位應委托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D、建設單位編制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并組織專家評審;

?E、在竣工驗收環節,向甘肅煤監局申請竣工驗收;

?F、甘肅煤監局收到申請并受理后組織現場驗收,20個工作日內予以批復;

?G、分批建設和投入生產使用的建設項目,分步組織驗收,未經驗收不得投入生產和使用。

4、法律責任:主要有三類:

?A、建設單位未作預評價開工建設,防護設施設計未經審查進行施工,未進行控制效果評價擅自投入使用的,先整改,逾期不整改,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處罰,并責令停建關閉;

B、建設單位未組織“三項”評審的,設計變更后衛申請重審的,未與主體工程同時運行的,處3萬元以下罰款;

C、建設單位在三項審查中弄虛作假的處5000元至3萬元處罰。

三、目前煤礦職業病防治工作重點:

1、煤礦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體制:

目前職業病防治工作形勢嚴峻,事件時有發生,主要問題,未履行義務,診斷難,待遇難落實,執法不到位,體制機制不順;因此2010年10月,中編辦調整了職業衛生監管職責分工,收編了國家一級監管責任。

A、安監部門負責建設項目、職業服務準入和日常監督檢查;

B、衛生新政部門負責技術標準制定、診治具體工作;

C、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待遇落實和勞動爭議仲裁。

2、從機制上看,主要有四方面:

?A、用人單位全面負責:它是防治主體,落實責任主體;

?B、行政機關監管,三部門協同配合、分工負責;

?C、行業自律:通過自我約束,行業自律開展工作;

?D、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增強自我保護,新聞監督。

3、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原則,堅持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4、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的具體措施:

A、粉塵防治措施:

?煤礦作業場所空氣漂浮的粉塵,由于重力作用,逐漸向下沉降,沉積在工作面地板、兩幫、設施表面,隨著機械運轉、局部通風、爆破因素形成二次揚塵,人員吸收后,加重對人體危害,長期會形成職業病。目前煤礦主要采取以水、風為主的綜合工程防塵技術。

A1掘面(炮掘和綜掘)實施濕式打眼,煤巷短壁快速注水、水炮泥、遠程噴霧,裝巖灑水、凈化風流和除塵的綜合措施。

A2采面(炮采和綜采),實行煤層注水,采空區灌水防塵,割煤降塵,通風降塵等綜合技術措施;

B、物理因素危害的防治措施:

B1噪聲控制,個體防護,通風固定隔聲罩、隔聲間,延長風道,通過控制聲源和噪聲傳播兩種方法。

C、其他有毒有害場所的防治措施。

5、甘肅煤監局職業危害防治的工作要求:

?A、煤礦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要求,及時如實向駐地煤監分局申報職業危害,接受煤監機構和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B、分局將結果匯總報甘肅煤監局

?C、加強煤礦職業衛生“三同時”的定期和重點監察;

?D、每年應將職業衛生監察列入《監察執法計劃》;

?E、建設項目“三個環節”必須申請審查,嚴厲打擊違規行為;

?F、加大檢查力度,推進職業衛生狀況明顯好轉;

?G、嚴格落實煤礦企業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

?G1煤礦企業要加強制度建設,配備機構和專兼職人員;

?G2建設項目要做好自行評審和申請申報工作;

?G3職業病防護要有規劃和年度計劃;

?G4對防治要列專項資金,保證經費投入(安全費用);

?G5要按規定做好工作場所日常監測,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檔案管理工作;

?G6接塵、有毒有害、噪聲、震動、放射性環境要配備符合要求的設施,加強勞動者個體防護;

?G7嚴防職業病和群體性突發事件,做好應急救援預案;

?G8最近職業健康水平提升;

?G9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嚴格執行禁忌性規定;

?G10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與事故同等重視。

篇2: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護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二、術語和定義

建設項目――是指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三同時――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管理職責

1、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2、企管科是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項目“三同時”各項管理工作。

3、安全監察站是職業衛生管理職能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進行監督和檢查。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四、一般規定

1、對可能產生一般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設施“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設計階段應當進行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竣工驗收時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3、礦屬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

4、礦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5、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6、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7、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施工噪音、揚塵及建筑垃圾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

篇3: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危害防治方針,確保職業危害防治經費專款專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

1、公司計提的煤礦安全生產發展費。每年在安全生產發展費用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煤礦一通三防系統、安全監測系統、安全儀器和儀表、安全防護設施及其他國家或上級部門有明文規定可以從煤礦安全費用中列支的職業衛生項目的投入。

2、企業成本(費用)。對用于新增或更新職業病危害防治系統及設施、添置監測設備、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補貼、國家規定的職業衛生保險、消除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培訓、職業衛生獎勵、推廣應用相關技術、職業病治療康復、控制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如不屬于煤礦安全費用列支的范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

二、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財務部全面負責職業危害經費的投入和運作,所有經費一律由財務部統一支出、集中管理,并對支出情況建立臺帳進行統計。

三、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貫徹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原則,科學規劃職業危害防治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四、計劃使用資金。根據批準的預算資金,制訂好預算執行計劃,分別按季按月有計劃安排使用,每期檢查使用情況。

五、嚴格財務審批和驗收。職業危害防治的一切財務開支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嚴格先批后報程序。各種設備應及時登記入賬,再落實專人負責管理使用。

六、嚴格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對經費的交納、支付、報銷工作,會計應按照職權條例規定進行審查、復核。辦理報銷手續,必須要有原始憑證,堅決杜絕手續不齊、用錢混亂等現象的發生。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對未經批準和違反財務紀律的支出,會計應拒絕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