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一、施工內容:
1、?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卸載架?1套
2、?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部滾筒?2套
3、?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裝置?3套
4、?倒運主運膠帶機拉緊裝置?2套
5、?倒運主運膠帶機機尾架?1套?
6、?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硐室配電設備?移動變壓器1臺,高壓配電裝置3臺,高壓啟動裝置3臺?
二、施工時間:
2010年11月9日--2010年11月26日
三、施工人員:
施工負責人:趙榮距
安全員:于海龍
技術負責人:李小飛
施工班組:趙榮距閆昌明
安全網員:仁全德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1、特殊車輛是指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車輛,即超過礦車長度、高度、寬度。以及礦車正常負荷(一般不超過2.0t)的車輛。
2、單個驅動裝置重約8T(電機、軟啟動、減速機以及底座),倒運時拆開裝車,倒運到安裝位置后再重新裝配。
3、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最大、最重件為移動變壓器,長度3.8m、重量3.7T。喇叭口等配電裝置超過罐籠的部分在運輸前先拆除,運輸到位后再組裝。
4、現有運線路有兩條:1)、地面--副斜井--6煤輔助運輸大巷--機頭檢修聯絡巷--主運膠帶機大巷;2)、地面--風井--6煤南翼回風大巷--主運膠帶機大巷。第一條路線運輸時用9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第二天路線運輸時用6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
5、運輸滾筒、驅動、拉緊等機械部分大件及中間架等超長件時走第一條線路,運輸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時走第二條路線。兩條路線互不影響可同時運輸。
6、裝車前要認真檢查車輛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車輛嚴禁用來裝運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物料。
7、裝車要保證裝平裝正,防止偏沉,裝車后用木楔充分地剎緊,設備位于車輛中間位置,并用手拉葫蘆或鐵絲將設備與車輛捆綁牢固。
8、車輛在大巷用人工推運。人力推車時,人員位于車輛的后方,不得位于車輛的兩側和前方,當前方10m有行人時,推車必須發出信號,防止車輛撞人。人員嚴禁和車輛并行。
9、特殊車輛及特殊車輛在平巷和斜巷的正常行駛速度不得超過1m/s。車輛過彎道、道岔時,車輛運行的速度不得超0.5m/s。
10、車輛進入斜巷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安排專人對豐車可靠情況進行認真的檢查,并提前通知下滑板信號工、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11、運輸過程中對不夠寬度的安全設施影響運輸確需拆除,施工完畢必須及時恢復。
12、人工推車時,每次只允許推一車,嚴禁在車輛兩側推車。同向推車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30m;軌道坡度大于千分之七時,嚴禁推車。推車車輛接近道岔、彎道、風門時,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13、嚴禁使用鐵絲等代替連接裝置,嚴禁使用其它物料代替大銷子。
14、斜巷內提升或松放特殊車輛時,每鉤限松、拉一輛車。
15、參與運輸作業的絞車司機、掛勾工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16、特殊車輛運行過程中不得停滯,如確需停滯,車輛周圍必須有用紅色的反光膜在車輛前后、左右進行標志,或用其它設備在車輛前后發出光亮標記。
17、崗位人員嚴格執行各自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及斜巷運輸有關規定,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本措施。
18、處理車輛掉道時,嚴格按拿道技術安全措施執行。
(二)拿道技術安全措施
1、現場施工負責人對拿道人員合理分工,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護。
2、在平巷內車輛掉道時,采用手拉葫蘆、千斤頂或人力用撬棍進行拿道,不得用小絞車進行強行牽引拿道。
3、在斜巷內處理掉道時,下方不準行人,上、下滑板及斜巷內所有甩道口設好警戒,下滑板警戒人員進入保險洞。并提前通知下滑板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掛鉤提前在下車場向外40m設置欄繩等醒目標志警戒,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4、發現掉道,上滑板人員先到掉道現場,發信號后緊余繩。
5、拿道前先檢查車輪、輪軸、鏈環鉤等,保證完好無缺陷。
6、拿道前車輛之間、大鉤頭與車輛之間必須用馬蹬連接好。
7、巷道二輛或多輛車輛掉道時,應先拿靠近鉤頭的掉道車,然后逐輛拿道。若要脫開拿道時,必須先將下部車輛加可靠地錨固定,然后逐輛拿道。
8、平板車裝運設備掉道時,要先檢查設備與車的連接是否可靠,要防止松動。
9、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撬、墊、吊時拿道人員應躲開有可能傾倒方向或下滑方向。
10、手拉葫蘆生根要穩,起吊重物時,操作人員嚴禁站在起吊點下,手拉葫蘆的連接點應直接系于車輛之上。
11、現場施工人員認為有可能發生車輛傾倒時,必須采取防止車輛傾倒或下滑的可靠措施(如地錨、支桿、手拉葫蘆牽引等),人員在以上保護措施下作業。
12、拿道現場要有信號與司機聯系,防止誤動車。司機嚴禁離開崗位。
13、拿好道恢復拉運前,必須詳細檢查鋼絲繩、連接裝置、軌道、車輛是否有損傷,確認無問題,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方可發信號動車。
14、對車輛掉道要進行分析,查清原因,及時整改現場存在的問題,糾正不正確的操作行為,杜絕掉道事故的發生。
措施編制人?
2011年11月8日
篇2:X煤礦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一、施工內容:
1、?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卸載架?1套
2、?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部滾筒?2套
3、?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裝置?3套
4、?倒運主運膠帶機拉緊裝置?2套
5、?倒運主運膠帶機機尾架?1套
6、?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硐室配電設備?移動變壓器1臺,高壓配電裝置3臺,高壓啟動裝置3臺
二、施工時間:
2010年11月9日--2010年11月26日
三、施工人員:
施工負責人:趙榮距
安全員:于海龍
技術負責人:李小飛
施工班組:趙榮距閆昌明
安全網員:仁全德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1、特殊車輛是指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車輛,即超過礦車長度、高度、寬度。以及礦車正常負荷(一般不超過2.0t)的車輛。
2、單個驅動裝置重約8t(電機、軟啟動、減速機以及底座),倒運時拆開裝車,倒運到安裝位置后再重新裝配。
3、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最大、最重件為移動變壓器,長度3.8m、重量3.7t。喇叭口等配電裝置超過罐籠的部分在運輸前先拆除,運輸到位后再組裝。
4、現有運線路有兩條:1)、地面--副斜井--6煤輔助運輸大巷--機頭檢修聯絡巷--主運膠帶機大巷;2)、地面--風井--6煤南翼回風大巷--主運膠帶機大巷。第一條路線運輸時用9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第二天路線運輸時用6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
5、運輸滾筒、驅動、拉緊等機械部分大件及中間架等超長件時走第一條線路,運輸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時走第二條路線。兩條路線互不影響可同時運輸。
6、裝車前要認真檢查車輛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車輛嚴禁用來裝運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物料。
7、裝車要保證裝平裝正,防止偏沉,裝車后用木楔充分地剎緊,設備位于車輛中間位置,并用手拉葫蘆或鐵絲將設備與車輛捆綁牢固。
8、車輛在大巷用人工推運。人力推車時,人員位于車輛的后方,不得位于車輛的兩側和前方,當前方10m有行人時,推車必須發出信號,防止車輛撞人。人員嚴禁和車輛并行。
9、特殊車輛及特殊車輛在平巷和斜巷的正常行駛速度不得超過1m/s。車輛過彎道、道岔時,車輛運行的速度不得超0.5m/s。
10、車輛進入斜巷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安排專人對豐車可靠情況進行認真的檢查,并提前通知下滑板信號工、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11、運輸過程中對不夠寬度的安全設施影響運輸確需拆除,施工完畢必須及時恢復。
12、人工推車時,每次只允許推一車,嚴禁在車輛兩側推車。同向推車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30m;軌道坡度大于千分之七時,嚴禁推車。推車車輛接近道岔、彎道、風門時,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13、嚴禁使用鐵絲等代替連接裝置,嚴禁使用其它物料代替大銷子。
14、斜巷內提升或松放特殊車輛時,每鉤限松、拉一輛車。
15、參與運輸作業的絞車司機、掛勾工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16、特殊車輛運行過程中不得停滯,如確需停滯,車輛周圍必須有用紅色的反光膜在車輛前后、左右進行標志,或用其它設備在車輛前后發出光亮標記。
17、崗位人員嚴格執行各自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及斜巷運輸有關規定,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本措施。
18、處理車輛掉道時,嚴格按拿道技術安全措施執行。
(二)拿道技術安全措施
1、現場施工負責人對拿道人員合理分工,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護。
2、在平巷內車輛掉道時,采用手拉葫蘆、千斤頂或人力用撬棍進行拿道,不得用小絞車進行強行牽引拿道。
3、在斜巷內處理掉道時,下方不準行人,上、下滑板及斜巷內所有甩道口設好警戒,下滑板警戒人員進入保險洞。并提前通知下滑板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掛鉤提前在下車場向外40m設置欄繩等醒目標志警戒,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4、發現掉道,上滑板人員先到掉道現場,發信號后緊余繩。
5、拿道前先檢查車輪、輪軸、鏈環鉤等,保證完好無缺陷。
6、拿道前車輛之間、大鉤頭與車輛之間必須用馬蹬連接好。
7、巷道二輛或多輛車輛掉道時,應先拿靠近鉤頭的掉道車,然后逐輛拿道。若要脫開拿道時,必須先將下部車輛加可靠地錨固定,然后逐輛拿道。
8、平板車裝運設備掉道時,要先檢查設備與車的連接是否可靠,要防止松動。
9、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撬、墊、吊時拿道人員應躲開有可能傾倒方向或下滑方向。
10、手拉葫蘆生根要穩,起吊重物時,操作人員嚴禁站在起吊點下,手拉葫蘆的連接點應直接系于車輛之上。
11、現場施工人員認為有可能發生車輛傾倒時,必須采取防止車輛傾倒或下滑的可靠措施(如地錨、支桿、手拉葫蘆牽引等),人員在以上保護措施下作業。
12、拿道現場要有信號與司機聯系,防止誤動車。司機嚴禁離開崗位。
13、拿好道恢復拉運前,必須詳細檢查鋼絲繩、連接裝置、軌道、車輛是否有損傷,確認無問題,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方可發信號動車。
14、對車輛掉道要進行分析,查清原因,及時整改現場存在的問題,糾正不正確的操作行為,杜絕掉道事故的發生。
措施編制人
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