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頂板災害防治規程
1、掘進工作面迎頭冒頂事故的原因
•掘進工作面迎頭支架架設時間短,未來壓上勁,容易被放炮崩倒;人員作業經常在空頂條件下進行;同時受到地質構造變化影響,所以掘進迎頭冒頂事故較多。
•(1)根據掘進工作面頂板巖石性質,嚴格控制空頂距,堅持使用超前支護。
•(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
•(3)在地質破碎帶或層理裂隙發育區等壓力較大處要縮小棚距。
•(4)合理布置炮眼和裝藥量,以防崩倒支架或崩冒頂板。
•(5)在掘進迎頭往后10m范圍內采用金屬拉桿或木拉條把棚子連成一體,必要時還須打中柱以抵抗頂板突然來壓和放炮沖擊。
•2、巷道交又處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巷道交叉處控頂面積大,支護復雜,是預防巷道冒頂的重點部位。
•(1)開岔口應盡量避開原來巷道冒頂范圍、廢棄巷道和硐室。
•(2)必須在開口抬棚支設穩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
•(3)注意選用抬棚材料的質量與規格,保證其強度。
•(4)當開口處圍巖尖角被壓壞時,應及時采取加強抬棚穩定性措施。
•(5)抬棚上頂空洞必須堵塞嚴實,空洞高度較大時須用木垛接頂。在碼木垛時,作業人員應站在安全地點,并設專人觀看。
•3、錨桿支護巷道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錨桿支護巷道發生冒頂事故,除地質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錨桿支護系統的錨固力不足所造成的。提高錨桿的錨固力的措施有:
•(1)合理選擇錨桿間、排距。
•(2)科學選擇錨桿支護材料。
•(3)提高錨桿支護施工質量。
篇2:頂板災害防治安全檢查要點
培訓教案教學時間:2012年8月9日教學地點:電化培訓教室主持人:李乾授課人:許建平教學對象:機關全員培訓內容:頂板災害防治的安全檢查1,綜采工作面現場頂板支護安全檢查綜采工作面液壓支架的安全使用,上下安全出口的檢查,工作面冒頂、片幫,工作面的支護等,應作為頂板安全檢查的重點。具體包括以下9個方面:(1)工作面端頭維護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上下安全出口必須暢通無阻,安全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8m、寬度不得小于0.8m,且支護完好。(2)工作面煤壁、刮板輸送機和液壓支架排列整齊,在移架前或移架后均需呈一條直線,拉線檢查誤差不大于±0.1m。在傾角大于15°時,必須采取防滑防倒措施。(3)液壓支架不得有咬架、歪斜等現象,支架立柱不得有漏液、跑液和自動降架現象,頂梁及護幫升降收放靈活,不得有自動卸載松動現象。(4)液壓支架必須接頂,頂板破碎應超前支護和拉架。在處理液壓支架上方冒頂時必須制定專門安全措施,報總工程師批準。(5)采煤機采煤后,必須及時拉架,采煤和拉架之間的懸頂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超過規定距離或發生冒頂片幫時,必須停止采煤進行處理。(6)嚴格控制采高,嚴禁采高超過支架允許的最大高度,以防倒架和支護無力,當煤層變薄時,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高度,以防壓死支架無法拉架。(7)當采高超過3m或片幫嚴重時,液壓支架必須有護幫防止片幫傷人。(8)在處理倒架、歪架、壓架,以及更換支架或拆修頂梁、立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時,都必須有安全措施。(9)工作面因地質構造等原因需要爆破時必須遵守爆破安全規定,并保護好液壓支架和其他設備。2,機采工作面現場頂板支護安全檢查與綜采工作面相比,機采工作面裝備水平較低,支護強度較小,容易發生頂板事故,因而工作面支護、上下安全出口、回柱放頂等應作為頂板安全檢查的重點。具體包括以下13個方面:(1)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須暢通無阻,安全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6m,寬度不小于0.8m,且支護完好。(2)端頭支護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實現“四對八梁”的要求,以加強端頭支護;同時在移挪刮板輸送機頭尾時,在長梁的掩護下替換立柱,使挪移過程中有效支護頂板,保證端頭頂板的有效支護。(3)工作面支架、煤壁和刮板輸送機都應保持直線,拉線查測時誤差不大于±0.1m。(4)支架排柱距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誤差不大于±0.1m。支護必須牢固接頂,迎山有力,不準出現松動和空頂支架。(5)鋼梁必須成對并列交錯支護,交錯長度為0.6m,出現誤差大于±0.1m必須調整。鉸接頂梁的支設形式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應提倡和推廣交錯支設方式,交錯長度應為0.6m。齊頭梁不利于對頂板的支護,因此應避免齊頭梁。如果作業規程規定交錯布置,則應杜絕齊頭梁現象。(6)回柱放頂應有明確規定和安全措施。密集支柱、安全出口及分段放頂的安全出口和合攏位置的選擇,以及分段放頂之間的距離都應明確規定,回柱放頂不準與割煤同時平行作業,回柱放頂時應停止刮板輸送機,人工回柱時應用長柄工具,柄長不小于1.2m,并要支設臨時支護柱和木質的信號柱。(7)采煤機割煤時應追機支設臨時貼幫點柱。割煤、移輸送機和支護正式支架的距離在作業規程中應有明確規定,一般不小于15m、不大于20m。當移輸送機支柱滯后超過規定時,應停止采煤機割煤。(8)炮眼布置、裝藥量等必須符合要求,爆破前對支架和設備進行有效的保護。(9)頂板破碎時應采取掛頂網、架設前探支架,及加強貼幫臨時柱等措施,對此作業規程中應有明確規定,要嚴格執行。(10)當工作面出現地質構造變化時,應及時補充安全措施,以加強頂板管理和支護,嚴防冒頂事故發生。(11)采高大于1.5m時工作面應有防片幫措施。工作面生產中加強敲幫問頂,不準出現傘沿等隱患。(12)采空區出現大面積懸頂部冒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如加強支護、密集加打戧棚、加強放頂等。(13)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回撤搬家倒面時,都應制定專門措施。3,炮采工作面現場頂板支護安全檢查炮采工作面生產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冒頂片幫,因而炮采工作面支護與頂板管理、上下安全出口、回柱放頂等應作為頂板安全檢查的重點。具體包括以下7個方面:(1)工作面不少于2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必須暢通無阻,安全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6m、高度不得小于0.8m,且支護完好。(2)工作面端頭支護形式、材料、規格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總的要求應該是加強支護且有長梁抬棚,其長度應為最大控頂加循環進度。(3)工作面支架、煤壁和刮板輸送機都應保持直線,拉線查測時誤差不大于±0.1m。支架排柱距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誤差不大于±0.1m。支護必須牢固接頂,迎山有力,不準有缺梁缺柱或折損彎曲和松動空頂的現象。(4)放頂回柱在作業規程中必須有明確的規定,密集支設。安全出口及回柱方法、順序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密集支柱不準人工回柱,必須用慢速回柱絞車回柱。(5)整個回柱工作必須在有經驗的老工人指揮下進行,并且要清理好安全退路,一旦頂板發生險情,能立即撤離險區。采空區要每隔一段距離留有信號柱子。(6)爆破后如果發現頂板破碎,要從輸送機外側支設探到煤幫的前探支架,以支護爆破區的頂板。(7)攉煤工站在輸送機外側有支護的地點用鍬先在煤幫側挖柱窩,打上臨時護身柱后,才可進入,在臨時柱的掩護下攉煤。攉煤時要清理好安全退路,身子不能靠近煤幫,更不能背靠煤幫攉煤,以防漏頂片幫傷人。4,采場頂板支護的重大安全隱患檢查1)采煤工作面支護(1)綜采工作面液壓泵站壓力不足30MPa,機采工作面液壓泵站壓力不足18MPa。(2)單體液壓支架初撐力連續2根小于50KN,或全部支柱初撐力合格率小于80%;金屬摩擦支柱不使用5t液壓升柱器,支柱初撐力低于30KN或支柱連續2棵松動。(3)采煤工作面配備柱梁數量不足,缺柱梁各2根以上。(4)采用失效柱梁,或使用超過使用期的支柱;不同類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混用。(5)底板松軟而支柱不穿鐵鞋,造成支柱鉆底大于100mm。(6)切頂排特使支護數量、質量不符合作業規程要求;頂板來壓或懸頂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未加強支護或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措施;輸送機機頭機尾不按規定使用特殊支護。(7)工作面支護不適應工作面地質條件;支護強度低,整體性差,頂底板移近量大,出現臺階下沉。(8)煤壁留有傘沿、懸矸、危石不及時“敲幫問頂”處理,危及人身安全;人員進入機道空頂空幫,不作臨時支護。(9)采煤工作面無支護質量監測人員、無初撐力監測儀表、無記錄、無監測標志;有沖擊地壓危險礦井未對危險區進行預測預報,或無治理措施。現場檢查時,主要通過實際觀測,考察現場實際狀況。2)工作面回柱放頂(1)工作面不執行最大或最小控頂距規定,提前或拖后回柱放頂。(2)回柱工作違反規定措施或回撤程序;近身回柱無防護措施;一人回柱,無人監護;先支后回。(3)采煤工作面改支柱時不先支后回。3)特殊條件下的開采(1)有沖擊地壓危險工作面未使用防飛水平銷;爆破時警戒距離及躲炮時間不符合規定;工作面及上、下順槽柱梁未采取防倒防崩措施。(2)采煤工作面過斷層、過破碎帶、過老空老巷,復合頂板開采或現場條件發生變化時,未制定安全措施。(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和最后收尾時,無規程、措施施工,或違反規程、措施施工;未組織領導小組盯班上崗。(4)運送、安裝、拆除液壓支架及處理歪倒、咬架、壓架、拆除立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時無安全措施,或不按措施操作。5,巷道掘進中頂板支護的安全檢查重點巷道掘進過程中,如果控制管理不當,會出現冒頂片幫等事故。現場安全檢查的內容如下:(1)臨時支護檢查。主要包括:①是否使用臨時支護或金屬前探支付,前探距離不超過一棚架距,后部固定在2加棚梁上;②錨噴巷道是否采用吊環前探梁端頭臨時支架;③臨時支架距工作面距離是否不大于2m,錨噴巷道不大于3~4m,軟巖層中緊隨工作面。(2)支護檢查。包括:①掘進與支護單行作業時,前段永久支架尚未完成時是否不繼續掘進,永久支架前端距離工作面是否不大于40m;②平行作業時,平巷是否不由里往外支護;超過10m的傾斜巷道,每段內是否不由上往下進行永久支護。(3)架棚永久支護檢查。主要內容:①坑木直徑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金屬支架是否零件齊全,混凝土支架有無開裂、露筋現象;②平巷支架是否垂直頂底板,斜巷支架是否向上坡傾斜;③橫梁是否垂直巷道中心線,兩端保持水平;④棚梁接口是否嚴密合縫;⑤背板、撐木、拉桿布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剎緊背牢。(4)砌碹永久支護檢查。包括砌塊及砂漿強度是否符合要求;砌體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規定,局部不小于設計30mm,連續長度不超過1m,壁后是否充實填滿,灰飽滿。(5)錨噴永久支護檢查。包括錨桿規格、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規定;噴漿強度、厚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噴漿前是否清理巖幫、清理浮矸,噴漿后無露筋、干裂現象。(6)支架翻棚作業檢查。操作程序包括;①檢查頂板壓力和棚子質量;②加固鄰近支護;③排除頂幫活矸;④翻棚。斜巷中是否采取防止物體滾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檢查時,主要根據現場觀察、抽查,查閱班組質量檢查、中間驗收質量等級評定記錄和材料試驗記錄等進行。檢查過程中,發現有空頂作業時要立即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