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因1131采煤工作面停工停產,造成工作面不能正常開采,影響施工和行人安全。經礦領導小組決定對工作面進行維修處理,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一、采煤工作面維修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1、工程質量嚴格按達標標準執行,做到“三直一平兩暢通”即:煤壁直、支柱直、刮板輸送機直、平,上、下安全出口暢通。
2、各工程都必須按照達標標準和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施工,嚴格執行工程質量驗收制度,不合格的堅決推倒重來。
3、采面支護柱距、排距、鉸接梁等必須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支柱迎山合理,無松動失效現象。
4、上、下出口要保持暢通,浮煤清凈,改柱時要把人行道留出來,兩巷超前長度、高度符合本規程規定,上、下機頭頂梁嚴格按規定架設,配件齊全打緊。
5、加強頂板管理,掛梁、打臨時柱要及時,頂要剎實背嚴,嚴禁空頂作業。梁要垂直煤墻,片幫地段要及時掛好超前梁,打上臨時柱或幫柱。
6、采煤工作面嚴禁使用折損的坑木,損壞、老化的金屬頂梁,失效的單體柱,有頂梁變形、焊縫開裂、單體柱液壓密封件失效漏液、閥體損壞和失靈、柱體彎曲、掉爪等必須立即更換。?
?二、單體柱和頂梁的使用管理
1、單體柱要正確使用,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不準摔碰,要輕搬輕放,不準用錘敲擊鋼體和三用閥,不準用單體柱推輸送機。
2、在用支柱和頂梁全部編號管理,回出的單體柱要及時打上戧柱或密集柱,防止埋壓、丟失。
3、更換三用閥時要注意衛生,不得讓煤粉進入柱腔,左右閥套必須用專用工具上緊,安全閥限壓螺絲不得隨意調整,保證安裝質量。
4、單體柱液壓密封件失效、漏液、閥體損壞和失靈、柱體彎曲、柱爪不齊等必須立即更換,否則不得使用,嚴禁使用開焊、變形、缺牙的頂梁。?
5、根據采面變化及時配夠所用的頂梁,并保證有10%的備用,支柱下井前要進行試壓,合格后方能下井,采面回采結束后或使用時間超過8個月,金屬頂梁和單體液壓支柱都必須升井檢修,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6、嚴禁使用彎曲、變形、折損、梁牙損壞的頂梁。
7、支柱頂蓋的四爪應卡在頂梁花邊槽上,不允許將四爪頂在頂梁上或頂梁接頭處
8、其它仍按《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單體支護工的有關內容執行。
三、冒頂的預防和處理
1、加強頂板管理,搞好工程質量把關,支護質量必須符合要求,凡不符合者堅決返工。
2、摸清頂板活動規律,搞好礦壓檢測和地質預報,來壓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頂板,加設木垛、密集,加強支護,防止片幫冒頂。
3、采面遇到地質條件變化時,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安全生產。?
4、上、下安全出口,要特別注意頂板支護,移動機頭機尾時要特別注意支架質量,支柱不能隨意更改,改臨時柱要先打替柱,移動后要及時打上基本柱。
5、采面背頂要及時,禁止長時間空頂,背好后即打上臨時柱,有片幫可能的地方打貼幫柱,及時背好煤墻,防止片幫冒頂發生,空頂沿走向超過0.3米時,掛超前梁,打上臨時柱或貼幫柱。
6、到最大控頂距時要及時回柱放頂,嚴禁不放頂繼續采煤,禁止基本柱不打齊提前放頂,采空懸頂面積超過規定時要強制放頂,以防大面積跨落造成頂板事故。
7、遇斷層、頂板來壓、冒頂區等復雜條件,要安排有經驗的老工人作業,可采用套木棚、打木垛、架密集支柱等方法控制頂板;組長、班長要定點把關,保證安全。
8、班組長及質檢員要把好安全質量關,把好采面放炮、移溜、移機頭、回柱放頂等易發生冒頂的關鍵環節,嚴防事故發生。
9、采面若出現頂板來壓,片幫嚴重,支柱下沉等冒頂預兆時,應立即進行維護,情況危機時立即撤人,壓力穩定后再進行處理,不得冒險蠻干.
10、采面發生冒頂時,應做如下處理:
?(1)如果冒頂范圍不大,可采用掏梁窩、前探板或支懸臂梁的方法處理。首先觀察頂板動靜,加固冒頂區附近的支架,再控制梁窩,前探板和掛梁。棚梁上的空隙要剎嚴或架方木、小木垛接頂。然后清除浮渣浮煤,打好貼幫柱。
?(2)如局部冒頂沿傾斜方向超過10米,從冒頂區兩頭向中間處理。先檢查冒頂地帶的頂板是不是已經穩定,并加固好冒頂區上下的支架,準備好材料,把人員的安全退路清理好,設專人監視頂板。屬于偽頂冒落的采用前探板處理,棚梁插嚴背實,屬于直接頂沿煤幫冒落,而且冒落矸石繼續下流的要采用撞楔法通過,在加固沒冒頂區的支架后,將一頭削尖的小圓木或鋼釬放在棚梁上,尖頭朝前,尾部與頂板間墊一木板,然后用大錘打進冒頂區,把破碎巖石托住,然后在撞楔下架好支架。
?11、若冒頂范圍過大,處理時,隊長、班組長要親臨指揮,備好材料,派有經驗的老工人觀山,用川桿、圓木護住頂,然后采用木棚,打楔絞架等方法進行處理。
12、處理冒頂時,值班礦長、科長或隊長要現場指揮,動作迅速,情況危險時立即撤人,處理過的冒頂區嚴禁放炮,應使用手鎬落煤,提前掛梁,打好臨時柱,先控制頂板后采煤,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防止二次冒頂。
?五、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要備齊施工所需的材料、工具。材料、工具要加強現場管理,按照有關規定碼放整齊。
2、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前首先檢查現場的安全狀況,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按照順序時行施工。施工現場由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全程跟班。
3、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制度,班組長要向下一班班組長進行手指口述交接班,將當班任務完成情況、未處理完的隱患及應注意的問題,向下一班班組長交待清楚,待對方同意接班后,方可離崗下班。
?4、施工現場要設專人負責安全,班組長為當班第一安全責任人,班組長不在時,要指定專人負責。并時常觀察作業地點的安全狀況,一旦發現不安全隱患要立即停工,及時處理。
?5、所有施工人員要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保管使用勞動工具,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
6、維修時要采取措施保護好電纜、水管、壓風管等設施,否則不準施工。?
7、要將本措施貫徹到每位施工人員,并有貫徹簽名記錄。?
8、其它不盡之處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審批意見執行。
9、避災路線
水、:1131采煤工作面→1131回風巷順槽→一甩石門→副斜井→地面
火、瓦斯:1131采煤工作面→1131運輸巷順槽→二甩石門→二甩車場→副斜井→地面
頂板:1131采煤工作面→1131運輸巷順槽→二甩石門→二甩車場→副斜井→主平硐→地面
篇2:采掘工作面機電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為降低機電設備事故,提高生產效率,利用倒班日對機電設備進行預防性檢修,特此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一般規定
第1條參加檢修的維修電鉗工,必須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能獨立工作。學徒工不得獨立進行操作。
第2條?必須熟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及電氣防爆標準等有關規定。
第3條?必須熟悉采掘設備和電氣設備性能、結構和原理,具有熟練的維修保養以及故障處理的工作技能和基礎知識。熟悉維修范圍內的供電系統、設備分布、設備性能及電纜與設備的運行狀況。
第4條?必須清楚設備安裝地的巷道、工作地點的安全狀況和瓦斯濃度。并熟悉出現事故時的停電順序和人員撤離路線。
第5條?必須掌握現場電氣事故處理和觸電事故搶救的知識。
二、安全規定
第6條嚴格執行各工種崗位責任制,堅守工作崗位,嚴格遵守停送電制度及有關規章制度。
第7條?必須隨身攜帶合格的驗電筆和常用工具、材料、停電警示牌及便攜式瓦斯監測儀,并保持電工工具絕緣可靠。
第8條?在檢修、運輸和移動機械設備前,要注意觀察工作地點周圍環境和頂板支護情況,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嚴禁空頂作業。需要用棚梁起吊和用棚腿拉移設備時,應檢查和加固支架,防止倒棚傷人和損壞設備。
第9條?排除有威脅人身安全的機械故障或按規程規定需要監護的工作時,不得少于兩人。
第10條所有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不論電壓高低,在檢修檢查或搬移前,必須首先切斷設備的電源,嚴禁帶電作業、帶電搬運和約時送電。
第11條塊只有在瓦斯濃度低于1%的風流中,方可按停電順序停電打開電氣設備的門(或蓋),經目視檢查正常后,再用與電源電壓相符的驗電筆對各可能帶電或漏電部分進行驗電,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對地放電操作。
第12條?電氣設備停電檢修檢查時,必須將開關閉鎖,掛上“有人工作、禁止送電”的警示牌,或安排專人看管好停電的開關,以防他人送電。
第13條當要對低壓電氣設備中接近電源的部分進行操作檢查時,應斷開上一級的開關,并對本臺電氣設備電源部分進行驗電,確認無電后方可進行操作。
第14條電氣設備停電后,開始工作前,必須用與供電電壓相符的測電筆進行測試,確認無電壓后進行放電,放電完畢后開始工作。
第15條在有瓦斯突出或瓦斯噴出危險的巷道內打開設備蓋檢查時,必須切斷設備前級電源開關后再進行檢查。
第16條工作面開關的停送電,必須執行“誰停電、誰送電”的制度,不準他人送電。
第17條一臺總開關向多臺設備和多地點供電時,停電檢修完畢,需要送電時,必須與所供范圍內的其他工作人員聯系好,確認所供范圍內,無其他人員工作時,方準送電。
第18條檢修中或檢修完成后需要試車時,應保證設備上無人工作,發出試運轉信號,先進行點動試車,確認安全正常后,方可進行正式試車或投入正常運行。
第19條在使用普通型儀表進行測量時,測試地點瓦斯濃度必須在1%以下;測試設備和電纜的絕緣電阻后,必須將導體放電。
三、檢修準備
第20條準備工作面機電設備檢修、維護用的材料、油脂、工具、測試儀表及工作中其他用品。
第21條辦理計劃停電審批單等相關事項,嚴禁無計劃停電作業。
四、檢修
第23條對工作面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況、纜線吊掛及各種保護裝置和設施等進行定期檢修,并做好記錄。
第24條檢修中發現漏電保護、報警裝置和帶式輸送機的安全保護裝置失靈、設備失爆或漏電、刮板輸送機、液壓泵站不能正常工作、信號不響、電纜損傷、防爆性能遭受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
第25條對使用中的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每月至少檢查一次,每天檢查一次設備外部。檢查防爆面時不得損傷或沾污防爆面,檢修完畢后必須涂上凡士林,以防止防爆面銹蝕。
第26條檢修設備需要拆檢打開機蓋時要有防護措施,防止煤屑等雜物掉入機器內部。拆卸的零件,要存放在干凈的地方。
第27條拆裝機器應使用合格的工具或專用工具,按照一般檢修工藝的要求進行,不得硬拆硬裝以保證機器性能和人身安全。
第28條?電氣設備拆開后,應把所拆的零件和線頭記清號碼,以免裝配時混亂和因接線錯誤而發生事故。
第29條在檢修開關時,不準任意甩掉開關的保護組件。在檢修有電氣聯鎖的開關時,必須切斷被聯鎖開關中的隔離開關,實行機械閉鎖。裝蓋前必須檢查防爆腔內有無遺留的線頭、零部件、工具、材料等。
第30條開關停電時,要記清開關把手的方向,以防所控制設備倒轉。
第31條工作面電纜、照明信號線、管路應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懸掛整齊。使用中的電纜不準有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加強對機電設備用移動電纜的防護和檢查,避免受到擠壓、撞擊和炮崩,發現損傷后,應及時處理。
第32條各種電氣和機械保護裝置必須定期檢查維修,按《煤礦安全規程》及有關規定要求進行調整、整定,不準擅自甩掉不用。
第33條?注意檢查刮板輸送機液力耦合器有無漏液現象,保持其液質、液量符合規定。液力耦合器用易熔合金塞內應無污物,嚴禁用不符合標準規定的其他物品代替。
第34條電氣安全保護裝置的維護與檢修應遵守以下規定:
1、不準任意調整電氣保護裝置的整定值。
2、檢修前,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進行一次跳閘試驗,對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進行一次跳閘試驗,嚴禁甩掉漏電保護或綜合保護運行。
第35條對機械設備檢查潤滑情況,按規定進行加油和換油,油質油量必須符合要求不準亂用油脂。
五、特殊操作
第36條檢修中井下供電系統發生故障后,必須查明原因,找出故障點,排除故障后方可送電。禁止強行送電或用強送電的方法查找故障。
第37條局部通風機、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與電源必須實行聯鎖。嚴禁任意停止局部通風機運轉。局部通風機及其供電系統需要停電時,必須經礦調度批準,并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停電。在恢復送電前,必須經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濃度后(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10米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送電,開動局部通風機。
第38條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必須立即切斷電源或使觸電者迅速脫離帶電體,然后就地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向調度室匯報。觸電者未完全恢復,醫生未到達之前不得中斷搶救。
六、收尾工作
第39條清點工具、儀器、儀表、材料,填寫檢修記錄。
第40條現場交接班,將本班維修情況、事故處理情況、遺留的問題向接班人交接清楚。
對本班未處理完的事故和停電的開關,要重點交接,交接清楚后方可離崗。
篇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巷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23102工作面長80米,走向長320米,煤層傾角14°左右。由于原掘巷道施工質量差,工作面的運輸和回風順槽斷面不符合《規程》規定,為保證安全出口暢通和正常通風,我礦計劃對該工作面運輸和回風順槽進行整改維修,現制定23102工作面回風、運輸順槽整修作業安全技術措施。23102工作面示意圖二、整修工程量整修回風巷320m、運輸順槽320m。三、施工方法1、施工順序由近到遠,先從運輸順槽開始,逐漸向工作面方向推進,由外向里逐架整修巷道;回風巷由運輸上山開始往工作面方向整修回風順槽。2、撤換支架順序?原則上是“先支后撤”首先支設好新支架再拆除老支架。3、修護工作的工藝程序撤換支架前,首先加固靠近整修處10米內巷道的棚子,并在需要整改的棚子前后打齊雙排挑棚,然后挖柱窩--打臨時支護—出渣—架設正式支護。4、整修工作安排頭數整修工作安排頭數最好一組作業,如需安排兩組,其間距不小于30米,并保證各自均有暢通的退路。5、整修工作標準維修后的棚子必須符合質量標準化要求,滿幫滿頂,棚子正規有勁,不擰肩掉斜,巷道凈斷面底寬2.0m、頂寬1.6m、高1.8m,保證通風和運輸暢通。?四、巷道支護要求(一)臨時支護要求(1)臨時支護采用點柱戴帽圓木支護的方式支護頂板,(2)支護材料及支柱尺寸:點柱小頭直徑不小于100mm,挑棚棚梁厚度不小于100mm的半圓木。(3)點柱應大頭朝上,小頭朝下。(4)打點柱時要清理底板浮煤(巖),柱窩深度不得低于200㎜,點柱必須支在巷道實底上,保證點柱迎山有力。(二)、正式支護要求1、支護材料為9#礦用工字鋼棚,棚子規格為2.2米×1.8米×1.9米,,棚距1米,棚子凈高不低于1.8米,直徑10毫米的半圓木背頂腰邦。2、支架架設必須迎山合理,棚子頂、幫要嚴格背實,棚腿棚梁牢固有勁,棚架垂直于巷道中心線。嚴格按照中腰線施工。棚架的腿子明暗一致,不能有明顯凸凹現象。3、正規棚架設好后,要及時清理環境,按照質量標準化要求打齊挑棚。五、收工的規定修護改棚工作應連續進行,如不能連續作業必須封幫接頂確保安全。正常作業要實行交接班制度,上下班之間要交待好工程質量安全等方面情況,確保安全生產。六、施工安全措施(一)安全技術措施1、工人進入工作面整修巷道前,要先由礦安全人員、瓦斯員及班組長對工作面巷道頂板、有害氣體、風量,工作地點的退路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全后,工人方可進入作業點維護清理巷道(或處理冒頂)。
2、必須由外向里逐架整修失修的棚子。嚴禁多地點同時安排人員進行維修作業。
3、加強安全出口和避災路線維護,保證行人、運料方便,后路暢通。4、靠近冒頂處前后10m內的棚子,必須加強支護,防止頂板來壓,壓垮支架。5、必須在支設的支架(臨時支護)下作業,嚴禁空頂作業。6、每班必須有一名安全管理人員跟班作業,作業時必須由一名有經驗的老工人在現場觀察頂板,指揮現場作業,發現險情時及時通知作業人員由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點。7、處理冒頂作業時,必須有瓦斯員現場跟班,隨時檢查作業點極其回風流中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班組長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報警儀,隨時檢測工作面瓦斯情況。當工作面有害氣體濃度超限時,瓦斯員必須通知作業人員立即撤到新鮮風流處,并馬上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工作面風量不足時,必須停止作業。只有當作業點及其回風流中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時,方可允許作業人員重新作業。8、處理冒頂時,臨時支護必須及時可靠,嚴禁空頂作業。9、處理冒頂處,要備足木頭、背板,撞楔板等處理冒頂所用的材料。遇易抽冒段或發生抽冒時,嚴禁大量出渣,必須用備好的撞楔(30mm×100mm×1400mm,其中一端是尖頭)將頂幫部位打上撞楔管理好,然后再進行改換棚工作。10、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處理頂、幫的活矸時,作業人員必須站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用長木棍或釬桿處理活矸、活石,嚴禁違章作業。11、處理冒頂時,必須首先切斷通往該處的電源,并保證在用電氣設備的安全。必須保護風、水管路、電纜和設備,防止損壞。12、架設的棚子,梁、腿接口要嚴實合縫,不得出現前缺后窮。棚腿必須打在實底上,整架棚子在同一平面上。13、整修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噴霧降塵、灑水降塵等制度。14、強化現場管理,保證作業安全。15、所有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在工作前由負責人帶領所有人員沿避災路線行走一次。16、如遇特殊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補充措施。17、其他未敘事項均按《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及礦有關規定執行。(二)、安全保證措施1、入井作業前,必須組織作業人員對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學習,熟悉作業地點,作業順序和避災路線。2、管理人員必須分班現場指揮作業,加強井下現場管理;作業人員不能少于5人,有3年以上整修巷道經驗的人擔任安全責任人。3、整修作業必須有專人觀看頂板等情況,發現險情,及時通知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4、瓦斯超限時,嚴禁作業;通風不暢時,嚴禁作業;有安全隱患時,必須停止工作。?(三)、強制執行措施1、整修作業前,必須對工作地點及其附近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整修工作。2、加強通風工作,必須有瓦斯員現場跟班檢查,發現瓦斯超限等異常情況,馬上停止作業進行處理。3、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否則對違章人員從嚴處理。4、作業人員必須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進行作業;在扒腿窩,拔腿子時必須有人觀察頂板。5、必須先對作業點10米內的支架進行加強支護;嚴禁先回后支;杜絕空頂作業。6、管理人員必須分班現場指揮,作業人員必須服從現場負責人指揮。(四)、培訓教育措施1、整修巷道作業人員,身體素質好,工作經驗豐富。2、所有參與作業人員必須學習安全技術措施。3、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冒頂預兆;發現有冒頂預兆時及時撤人到安全地點。4、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5、每班作業前,班組長強調一次工作重點和安全注意事項。七、避災路線1、避瓦斯、火災、煤塵路線(1)回風順槽作業點→K3運輸石門→井底車場→副井→地面;(2)運輸順槽作業點→K3下山→K3運輸石門→井底車場→副井→地面。2、水災、頂板一般事故避災路線(1)回風順槽作業點→采區回風上山→總回風平巷→地面;(2)運輸順槽作業點→運輸上山→采區回風上山→總回風平巷→地面。本措施未涉及部分按照《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操作規程》的規定執行。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