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下山敷設道岔安全措施
一、任務:主斜井軌道下山敷設道岔
二、地點:主斜井軌道下山
三、施工時間:2012年8月29日12:00-18:00
四、安全評價:
1、運送道岔時捆綁不牢滑落傷人屬隱患。
2、裝卸時人員配合不當造成傷害屬隱患。
3、安裝過程中需要燒焊時,工作地點CH4超標屬重大隱患。
五、施工過程:
1、將道岔、枕木等所需材料由主斜井下放至軌道運輸下山。
2、根據現場道岔擺放位置挖好枕木坑。
3、埋設枕木,連接道岔與軌道,并固定道岔。(現場需要進行燒焊時,必須提出燒焊申請,詳見燒焊報告。)
六、施工標準:
1、道岔規格不低于軌道型號,間距為600mm,道岔與軌道接頭處間隙不超過5mm,上下及左右錯差不超過2mm。接頭處扣件齊全緊固有效,魚尾板、螺栓彈簧墊、平墊與軌型配套。
2、枕木與軌道垂直,保持一頭齊,軌枕外露三分之一,軌枕間距不大于800mm,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為準。枕木必須扎實,不得松動。
3、道釘規格與軌型配套,無彎曲、變形、銹蝕、浮離現象。
4、松料時,要捆綁牢固,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制度。
5、施工現場需要進行燒焊時,必須在井上對氧氣、乙炔進行檢漏,保證完好;確保施工現場CH4濃度不超過0.5%,清理施工現場20m范圍內的可燃物,施工現場準備好滅火砂、滅火器。
七、安全措施:
1、施工前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學習本措施,并經施工負責人口頭考試合格簽字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施工。
2、由主斜井下放道岔等材料時,必須捆綁牢固。裝卸車時,必須有專人統一指揮,相互配合。搬運過程中,施工人員要盡量一致,特別注意腳下以防摔倒或碰撞他人。
3、松料過程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制度。
4、道岔安裝現場應由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并統一指揮,臥底清理時,施工人員要配合好以防工具使用不當傷人。
5、施工現場需要燒焊作業時,必須由通防部瓦檢員進行現場瓦斯檢查,確保瓦斯濃度不超過0.5%,施工現場要確保無可燃性支護或可燃性材料的存放。
6、釘道時,施工人員要集中精力,相互配合,嚴防傷人或傷己,釘道順序由上至下進行。
7、施工完畢,收拾好現場,由機電運輸部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離開現場。
八、施工人員簽字:
篇2:電纜敷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電纜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1)供電電纜應沿道路路邊或建筑物邊緣埋設,并宜沿直線敷設;轉彎處和直線段每隔20m處應設電纜走向標志。
2)電纜直埋時,其表面距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O.2~O.7m;電線上下應鋪以軟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lOOmm,并應蓋磚保護。
3)電纜與鐵路、廠區道路交叉處,應敷設在堅固的保護管內;管的兩端宜伸出路基2m。
4)低壓電纜(不包括油浸電纜)需架空敷設時,應沿建筑物、構筑物架設,其架設高度不應低于2m;接頭處應絕緣良好,并應采取防水措施。
5)電纜直埋時,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5―6的規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況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①電力電纜間、控制電纜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在交叉點前后1m范圍內,當電纜穿人管中或用隔板隔開時,其交叉距離可減為O.25m。
②電纜與熱力管道(管溝)及熱力設備平行、交叉時,應采取隔熱措施,使電纜周圍土壤的溫升不超過10℃。
③電纜與熱力管道(管溝)、油管道(管溝)、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管道(管溝)、熱力設備或其他管道(管溝)之間,雖距離能滿足要求,但檢修管路可能傷及電纜時,在交叉點前后hIl范圍內,尚應采取保護措施;當交叉距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將電纜穿人管中,其距離可減為O.25m。
6)進入變電所、配電所的電纜溝或電纜管,在電纜敷設完成后應將管口堵實。
表15―6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
篇3:電纜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電纜敷設的安全技術措施
1)供電電纜應沿道路路邊或建筑物邊緣埋設,并宜沿直線敷設;轉彎處和直線段每隔20m處應設電纜走向標志。
2)電纜直埋時,其表面距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O.2~O.7m;電線上下應鋪以軟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lOOmm,并應蓋磚保護。
3)電纜與鐵路、廠區道路交叉處,應敷設在堅固的保護管內;管的兩端宜伸出路基2m。
4)低壓電纜(不包括油浸電纜)需架空敷設時,應沿建筑物、構筑物架設,其架設高度不應低于2m;接頭處應絕緣良好,并應采取防水措施。
5)電纜直埋時,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5―6的規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況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①電力電纜間、控制電纜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在交叉點前后1m范圍內,當電纜穿人管中或用隔板隔開時,其交叉距離可減為O.25m。
②電纜與熱力管道(管溝)及熱力設備平行、交叉時,應采取隔熱措施,使電纜周圍土壤的溫升不超過10℃。
③電纜與熱力管道(管溝)、油管道(管溝)、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管道(管溝)、熱力設備或其他管道(管溝)之間,雖距離能滿足要求,但檢修管路可能傷及電纜時,在交叉點前后hIl范圍內,尚應采取保護措施;當交叉距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將電纜穿人管中,其距離可減為O.25m。
6)進入變電所、配電所的電纜溝或電纜管,在電纜敷設完成后應將管口堵實。
表15―6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距離
(單位:m)
項目
最小距離
平行
交叉
電力電纜之間及其與控制電纜之間
O.10
O.50
控制電纜間
O.50
熱管道(管溝)及熱力設備
2.00
O.50
油管道(管溝)
1.00
O.50
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管道(溝道)
1.00
O.50
其他管道(溝道)
O.50
O.50
鐵路路軌
3.00
1.oo
公路
1.50
1.oo
城市街道路面
1.oo
O.70
電桿基礎(邊線)
1.oo
建筑物基礎(邊線)
O.60
排水溝
1.00
O.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