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北三進風井使用噴燈安全措施

北三進風井使用噴燈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7948

一、總則

老石旦煤礦北三進風斜井80m坡道落底處壓風管路,每到冬天氣溫驟降時就會發生壓風管路內的冷凝水結冰阻塞壓風氣體的輸送,必須用噴燈將此處壓風管路內的冰塊消融方可保證正常的供風能力。為確保噴燈使用過程能安全、順利的進行,防止使用噴燈不當而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措施。

二、施工時間

2014年?月?日?時---月?日?時

三、人員組織及危險源辨識

現場負責人:?(隊長或書記)

施工負責人:?(班長)

施噴負責人:?(氣焊工)

灑水負責人:?(鉗工)

作業前,必須由施工單位廠長或書記、跟班副廠長、編寫措施的技術員、當班班長以及參與作業的人員進行風險源辨識,辨識內容應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辨識。

四、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噴燈由胡瑞軍從機修廠庫房領取,汽油由尚培山從加油站用鐵桶領取4L。

2、噴燈和汽油分別裝入貨車車斗中,并加以固定由張俊生送入北三進風井井口處。

3.噴燈卸車時嚴禁拋、滑、滾、碰。

4.噴燈必須有防止滾動的措施,要捆綁好,防止撞擊。

5.施噴所用的火種必須為安全火柴,由機修廠龐孝平攜帶,并報安監科備案。

五、使用噴燈前的準備工作

1、噴燈儲油桶汽油的灌裝必須在遠離井口20m外處進行。并由安監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2、井施噴作業前,必須把施噴地點前后兩端各10m井巷范圍內,用水管把巷道噴濕,施噴地點應通風系統穩定可靠,風量、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3、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悉汽油噴燈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作業前,由作業現場安檢員確認措施已會簽完畢,作業人員已認真學習本措施,并在措施學習記錄上簽字,如果會簽科室對此次噴燈作業另有要求,作業前由現場安檢員、監督作業單位執行。所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

4、作業地點必須配備2臺完好的8Kg干粉滅火器,施工人員需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工作地點放置沙子備用,體積不小于0.2m3。作業前必須清理附近周圍20m范圍之內浮煤、雜物、底板積煤、頂幫積巖,必須確認20m范圍內無易燃易爆物品。作業前必須在作業地點前后10m處各懸掛一組瓦斯-氧氣便攜式報警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做到連續監測;作業前必須接一趟水管至施工地點,并正常供水;由灑水負責人在作業地點20m范圍內進行灑水降塵,使施噴地點周圍環境潮濕。

5、使用噴燈前,瓦檢員對施工地點前后及開關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當作業地點及附近20m內空氣中瓦斯濃度均小于0.5%時方允許開始噴燈作業。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嚴格執行本措施。(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攜帶火種負責人由施工負責人攜帶,其他人嚴禁攜帶火種,攜帶火種負責人使用安全火柴進行點火,火種使用后由攜帶火種負責人,作業結束后,必須將火種帶到地面。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措施嚴格執行。

6、人員必須攜帶CH4報警儀,并有專人在外監護。

六、使用噴燈的安全技術措施

在開始工作前,必須確保現場安全,并由施工負責人和操作人員仔細檢查噴燈設備,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噴燈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

1、使用噴燈作業前必須由通風隊瓦檢員檢測作業地點周圍20m范圍內瓦斯濃度,當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進行噴燈作業。

2、施工負責人、噴燈作業人員必須佩戴便攜式瓦斯-氧氣報警儀。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每隔10min測定一次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繼續作業。當施工地點空氣中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關閉噴燈并由施工負責人將高溫壓風管用冷卻水冷卻。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撤出所有作業人員至新鮮風流中,并立即匯報調度室進行處理。

3、噴燈及汽油桶嚴禁漏油,如有漏油立即停止作業。

4、噴嘴與儲油桶連接處必須嚴密牢靠,嘴子如有堵塞,只許用黃銅絲疏通,噴燈儲油桶嚴禁有油污。

5、噴燈,并嚴禁放在靠近熱源的地方。

6使用噴燈前清理工作地點周圍20m之內的雜物,和易燃物品安排專人做好施工范圍20m以內的降塵工作和通風工作,保證工作地點通風良好。

7、使用噴燈時要先往儲氣筒內打壓,再用安全火柴點火。點火時嚴禁噴嘴對準人員。

8、調整噴燈噴口處的火焰大小。

9、噴燈作業時由一處工作地點向另一處工作地點移動時必須關閉噴燈。

10、每隔15min灑水負責人對施工地點進行一次灑水工作,將帶火星的雜物及時熄滅。

11、施噴作業時如果在軌道上作業時必須停止一切軌道活動,并閉鎖絞車開關。

12、施噴地點工作過程中現場負責人、施工負責人、安檢員、瓦檢員必須在現場指揮和監督檢查,確保人員組織合理,分工明確,認真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閑雜人員在施工現場逗留。

13、各施工人員應隨時注意施工地點的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通知他人并及時采取措施。現場負責人必須認真負責,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所有施工人員。

14、工作結束后關閉噴燈氣閥,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妥善保管,清理場地,灑水熄滅帶火星的雜物,施工負責人、瓦檢員必須繼續觀察1小時,確保焊接地點附近10m范圍內無熱渣、火點,確認安全無問題方可離開或進行其他作業。

15、及時將噴燈設備回收地面。

七、危險源辨識

1、作業前沒有通知調度、監控擅自施工作業。

2、作業前未檢查作業地點瓦斯濃度。

3、噴燈操作時站位不當。

4、工作地方瓦斯濃度超過0.5%時未停止工作。

5、汽油存放地點距離工作地點安全距離不夠。

6、存放汽油的容器密閉性不好。

7、工作完畢后將剩余汽油隨意丟棄。

8、工作完畢后,未在工作地點用水噴灑。

9、滅火器不完好或失效。

八、應采取的預控措施

1、作業前必須通知調度、監控得到允許后方可施工嚴禁擅自施工作業。

2、作業前由安監檢查作業地點瓦斯濃度必須低于0.5%。

3、噴燈操作時必須站好,防止噴燈內的汽油劇烈晃動。

4、工作地點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未停止工作。

5、汽油存放地點距離工作地點必須大于10m。

6、存放汽油的容器必須用鐵質油桶密閉良好嚴禁滲漏。

7、工作完畢后應將剩余汽油倒入油桶嚴禁隨意丟棄。

8、工作完畢后,必須對在工作地點用水噴灑。

9、應選擇合格的滅火器。

?

篇2:Z進風井井口生火安全管理措施

寒冬即將來臨,礦建第七項目部進風井還沒有完善的供暖系統,經項目部研究決定,在進風井井口采取集中供熱形式給井筒供熱,以保證井口的風、水路管及井筒不被凍結,并保障井下穩定的恒溫工作條件,決定在副立井口采用隔焰式火爐的供熱方案,采取如下防凍措施:

一、副立井井口概況及趙家分區氣溫條件

副立井主要負責井下巷道的進風系統和主要提升系統,井筒涌水量為3.3m3/h。井口周圍已砌15.712m×11.12m高3.5m圍墻,在南北兩向鋪設軌道,留有6m×5.6m的通車口,上部井架到圍墻采用薄鐵皮封閉,通車口用帆布做門簾。

趙家分區最高氣溫37.9℃,最低氣溫-23.9℃,年平均氣溫9.3℃。進入11月份溫度就降到0℃以下。主導風向為西風,歷年平均風速2.1m/s,最大風速20m/s。

二、副立井井口生火方案

在副立井井口東側安裝7個槽火,西側安裝5個槽火,槽火規格為長4m×寬1.3m×高1.3m。槽火底部0.6m下用于爐灰存放,槽火上部0.5m設置爐槽,爐槽底部使用三棱形爐條,槽火上部設置鐵質火罩,火罩使用2mm厚鐵板,以做為散熱,火罩中部有φ140mm進風孔共492個,火罩上部安裝φ300mm的煙筒,煙筒的上端架出井架封閉棚外側的下風側。隔焰式槽火結構基本為下部為槽火,上部為鐵板制做的散熱板,中部為進風孔,以實現《規程》要求的井口附近不得有明火的規定。(爐火示意圖見后附圖)

三、副立井井口生火安全管理措施

1、副立井井架到井筒周圍的圍墻必須采用薄鐵皮封閉,兩個通車口也必須上門簾。

2、槽火位置必須在井口棚內,火爐煙筒要轉彎至井口房外距井口3m以外的下風側,以防有害氣體及高溫火星被吸入井下。

3、井口生火爐投入使用前,必須將火爐和煙道進行詳細檢查。要確保暢通無阻。由項目部領導驗收合格后,方可生火供熱。

4、井口槽火必須每班有專人管理,負責添火,掏爐灰等工作。

5、槽火旁邊必須備有砂箱、滅火器、水管。所備砂箱不小于0.3m3,滅火器不少于2臺,水管長度不少于20m。

6、槽火所用燃料只能是炭塊或煤泥,不得隨意用其它可燃物代替。

7、掏出的爐灰必須完全熄滅后,方可裝入空礦車,裝入礦車后,運至排矸場。

8、看火人員必須經常檢查槽火外周圍情況,5m范圍內不得有雜物、易燃物。

9、副立井井口由項目部指派專人值班,值班時要每班檢查槽火情況,專職看火人員必須現場交接班,不得脫崗,每班向調度匯報槽火情況。

10、如遇井筒停風等情況需熄滅槽火時,必須用黃土或黃砂覆蓋槽火,直到完全熄滅。

11、在第一次槽火生火或中途因故槽火熄滅再進行生火時,必須將井下所有人員撤出地面,確認井下所有人員撤出地面后,方可生火,生火完畢后,待確認井下煙霧及有害氣體全部排出后,由項目部負責人安排人員可以入井。

12、要求專職看火工必須盡職盡責,在進入冬季寒冷氣候日期內,要根據一天內的氣候情況加大生火溫度。如發現一次井口和井底溫度達不到規程要求時,要及時匯報項目部研究采取加槽火等其它提高井溫的措施。

13、如發生井口的槽火發生熄火情況,要及時生火,生火時嚴格將井下人員撤出地面,只有待人員全部撤出時,才可點火,每次生火時,必須用木柴逐段引燃煤,不得生大火引燃。或者采取用已燃的炭火直接生火,以減少煙霧的產生,生火用煤盡量選用煤塊,不得使用濕煤和煤泥。

14、生火時,必須由項目部的生產、安監、通風分管領導盯在現場,項目部負責人主要負責人員的出入井情況的檢查。

15、項目部必須定期檢查火爐隔焰狀況,發現漏火及影響礦井安全隱患時,立即處理。每次檢查必須留有記錄備查。

16、本措施未提到之處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通風瓦斯管理實施細則》執行。

篇3:Z進風井井筒作業安全措施

一、編制目的:

因檢修人員在對進、回風井提升系統檢修、井梁數據測量以及井底排水設備安裝、拆除的過程中需在井筒中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保證各個工作過程中的安全,特編制此措施。

二、施工地點:西區進、回風井上、下口,進、回風井井筒

三、施工內容:井筒、罐籠檢修,進、回風井排水設備安裝、拆除。

四、安全措施:

㈠、進、回井筒、罐籠檢修

1、井筒檢修時,所有檢修人員均必須正確佩戴合格的保險帶,隨時要注意生根,并保證生根可靠。

2、攜帶的檢修工具要注意保管,防止墜入井筒。

3、提升速度,一般為0.3~0.5m/s,最大不超過2m/s。

4、井筒檢修人員應配備對講機,便于與打點工聯系動罐。在每次檢修前,應確保對講機通訊正常。

5、檢修時,打點工在接到檢修人員發出的動罐信號后,應再次詢問確認一次,在確保信號無誤后,再打點,防止發出錯誤信號。

6、井筒檢修人員提前應與打點工約定其他特殊信號(如用大錘擊打井梁表示信號,一點停車,兩點提升,三點下放;下口打點人員可打提升信號,待動罐時即打停車點,并如此重復三次,告知檢修人員第四次即將提升罐籠,應做好提升準備),以確保在通訊設備出現故障,聯系長時間中斷時,打點工和能夠和檢修人員溝通,表達動罐要求。

7、在井筒檢修時,井上、下口應留有專人負責警戒,防止墜物,聯系工作。出現問題及時匯報,聯系處理。

8、檢修期間,非檢修人員嚴禁上罐。

9、嚴禁在同一層罐籠內人員和物料混合提升。

10、檢修人員在罐籠運行時,身體各部位嚴禁伸出罐籠之外。

11、檢修人員在罐籠上檢修時,應先將井口各橫梁上的余矸石清理干盡,以防矸石因振動而墜入井筒傷人。

12、檢修期間,嚴禁往井筒方向行車,阻車器應始終處于阻車位置,防止礦車滑行傷人。

13、在檢修期間各檢修人員時嚴禁嬉戲、打鬧、推擠,做好聯保、自保工作,切實做到“三不傷害”。

14、檢修人員在移動時要時刻注意腳下,以防被軌道、滑動阻車器等絆倒。

15、具有眩暈、低血糖、血壓正常、情緒不穩定等身體不適癥狀或飲酒人員,嚴禁參與檢修。

16、井筒作業時要穿礦工靴、雨衣,以防滑倒、淋水。

㈡、進風井井底水窩排水泵安裝、拆除:

1、排水泵安裝、拆除應遵守井筒檢修安全措施外,還應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施工人員與排水設備分罐運至井下口后,在人力充沛的前提下平穩、緩慢地將排水設備卸至搖臺上。

(2)在檢修狀態下,將罐籠罐底提升至井下口平臺約2m處,停車。

(3)用約50m6×19-12.5無斷絲的鋼絲繩端將潛水泵箍住,施工人員在進入梯子間,生根安全帶,將鋼絲繩另一端用繩卡緊卡在罐底上。

(4)施工人員用棕繩穩住潛水泵,再次檢查各緊固、綁扎點,確認無松動后,大罐以0.2m/s的速度平穩上提,直至水泵完全懸吊在井筒中,停車,穩泵人員要集中精力,防止被水泵帶倒。

(5)施工人員從井口梯子間緩慢下至尾繩檔梁處,在下的過程中,每個梯子上同一時間內僅允許容納一人。

(6)至尾繩檔梁處時,所有人員保險帶必須生根,檔梁上最多允許容納三人,防止人員過多擁擠,并注意防滑跌倒。

(7)大罐以0.2m/s平穩下放,待水泵落至尾繩檔梁上時,及時停車,綁扎結實排水管。

(8)將水泵推離檔梁,大罐緩慢下放,將水泵下放至水窩中。

(9)將罐底的鋼絲繩拆除,用繩卡將鋼絲繩栓在井筒橫梁上,防止水泵脫落至水窩,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10)水泵試運轉,施工人員安全撤離。

安裝所需的配件、工具提前準備到位。在設備安裝期間由兩人負責電纜的下放工作,防止電纜突然脫落傷人。信號打點工必須在再次確認施工人員所發出的信號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打點工作。

2、水泵的拆除過程與安裝過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