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冒落區補充加強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掘進工作面從南二1350軌道巷開口處向前72m~119m段(合計47m段)巷道要過7#、8#煤層,由于7#煤層和8#煤層在該區域頂板和巷道底板都較為破碎,另外7#煤層和8#煤層在該區域由于地質構造原因,兩煤層的硬度夠較小,雖然+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巷道在過7#煤層和8#煤層時,采取了縮小循環進度和減小每循環裝藥量等措施,但是,+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掘進工作面在通過7#煤層和8#煤層的施工過程中,掘進工作面迎頭的頂板煤層和煤層的頂、底板發生冒落現象仍分廠嚴重,為了保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在過7#煤層和8#煤層巷道的永久支護質量要求,現場經礦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冒落情況研究決定,+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巷道在過7#煤層和8#煤層時采取全斷面掛鋼筋網、打樹脂錨桿、縮短錨桿間排距、加打錨索及噴射砼進行永久支護外,再按設計斷面尺寸要求進行錨、網、噴砼進行成型支護的施工措施,具體過7#煤層和8#煤層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要求為:。
一、具體技術措施為:
1.處理冒落區域施工步驟為:
第一步:通過對冒落區域的觀察,首先對冒落區域進行“敲幫問頂”,施工人員站在已支護完好的噴射砼碹拱下,由班長親自用長釬子將冒落區域的浮石、傘檐敲落下來,待所有浮石、傘檐都敲落下來后,經檢查,確認再無傘檐和浮石后,無任何安全隱患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施工。
第二步:從工作面由外向里逐漸打帶帽點柱(點柱選用圓松木,圓木φ為120mm以上,帽為300mm×300mm的木板),點柱下部穿木鞋,點柱間排為1000mm×1000mm,一直支護到工作面迎頭,然后,在工作面迎頭頂板沿設計斷面的輪廓線打4個500mm~600mm深的前探梁眼,將前探梁按臨時支護措施要求支護好,前探梁的另一頭綁在已支護好巷道迎頭的錨桿上(若無錨桿時,重新打4個錨桿),并在前探梁上方鋪設一定數量的短木板。
第三步:待前探梁臨時支護完,經檢查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施工人員站在已支護好的帶帽點柱下方由外向里逐漸將鋼筋網緊貼煤(巖)層頂板打樹脂錨桿進行永久支護,每打好一根錨桿眼后,必須及時注錨桿,嚴禁待所有錨桿眼都打完后再注錨桿,(注:鋼筋網必須緊貼煤(巖)層表面)鋼筋網的搭接用12#鐵絲綁扎結實,要求搭接長度不少于200mm,12#鐵絲每隔100mm綁扎一道,樹脂錨桿為長φ20×2200的樹脂錨桿,樹脂錨桿間排距為600mm×600mm,鋪鋼筋網打錨桿時,帶帽木點柱支護將對頂板掛網產生影響,當網掛到有帶帽木點柱支護的地方時,將影響掛網的帶帽點柱移至附近不受影響的地點重新打好點柱。
第四步:以上永久支護完后,再開始打錨索進一步加強支護,每根錨索長為5.0m,φ為15.24mm,錨索排距為1.5m,間距為1.5m,每排第一根錨索先從頂板開始打,再按1.5m間距依此向拱肋布置打錨索,(如圖所示)錨桿支護及錨索支護嚴格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施工作業規程》中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
第五步:等以上永久支護完,再按作業規程規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井下拌料,將冒落區域噴射100mm混凝土進一步加強支護。
第六步:每循環待以上永久加強支護都完好后,再按設計斷面尺寸要求二次掛鋼筋網打錨索及噴射砼進行成型支護,每根錨索長為5.0m,φ為15.24mm,錨索排距為1.0m,間距為1.0m,每排第一根錨索先從頂板開始打,再按1.0m間距依此向拱肋布置打錨索,待錨索掛鋼筋網成型支護好后,其冒落區域用坑木全部充填接頂。
第七步:待以上工序都按措施要求保證質量施工完后,最后,再在成型支護的鋼筋網上噴射100mm厚的C15砼。
二、安全措施要求:
1.處理冒落區施工時,每一步驟前后當班工長和班長聯合安監員必須對冒落區域作業地點巷道的拱部、兩幫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經認真檢查確認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方可組織施工人員進到掘進工作面進行施工作業。
2.在處理冒落區域施工過程中,每班必須安排一名認真負責、有多年井下施工作業經驗的人員站在安全地方觀察施工地點巷道頂板和兩幫,若發現有任何安全隱患后,必須立即全部撤出施工地點的所有人員到安全地點,同時,向礦調度匯報現場情況,待重新編制新的安全技術措施后,再按新措施要求組織進行施工。
3.另外,在處理冒頂期間,青海隊每班安排一名隊干部跟班處理冒頂,同時,礦生產科每班也安排一名技術人員跟班檢查監督處理冒頂的安全和技術問題。
4.施工前,由本隊技術負責人組織所有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及有關作業規定。所有人員要熟知本措施及相關措施和《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作業規程》要求,經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5.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冒落區域支護所發生的工程量根據實際情況以隱蔽工程形式計算。
6.其他仍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要求和規定執行。
篇2:煤層冒落區補充加強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掘進工作面從南二1350軌道巷開口處向前72m~119m段(合計47m段)巷道要過7#、8#煤層,由于7#煤層和8#煤層在該區域頂板和巷道底板都較為破碎,另外7#煤層和8#煤層在該區域由于地質構造原因,兩煤層的硬度夠較小,雖然+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巷道在過7#煤層和8#煤層時,采取了縮小循環進度和減小每循環裝藥量等措施,但是,+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掘進工作面在通過7#煤層和8#煤層的施工過程中,掘進工作面迎頭的頂板煤層和煤層的頂、底板發生冒落現象仍分廠嚴重,為了保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在過7#煤層和8#煤層巷道的永久支護質量要求,現場經礦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冒落情況研究決定,+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巷道在過7#煤層和8#煤層時采取全斷面掛鋼筋網、打樹脂錨桿、縮短錨桿間排距、加打錨索及噴射砼進行永久支護外,再按設計斷面尺寸要求進行錨、網、噴砼進行成型支護的施工措施,具體過7#煤層和8#煤層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要求為:。
一、具體技術措施為:
1.處理冒落區域施工步驟為:
第一步:通過對冒落區域的觀察,首先對冒落區域進行“敲幫問頂”,施工人員站在已支護完好的噴射砼碹拱下,由班長親自用長釬子將冒落區域的浮石、傘檐敲落下來,待所有浮石、傘檐都敲落下來后,經檢查,確認再無傘檐和浮石后,無任何安全隱患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施工。
第二步:從工作面由外向里逐漸打帶帽點柱(點柱選用圓松木,圓木φ為120mm以上,帽為300mm×300mm的木板),點柱下部穿木鞋,點柱間排為1000mm×1000mm,一直支護到工作面迎頭,然后,在工作面迎頭頂板沿設計斷面的輪廓線打4個500mm~600mm深的前探梁眼,將前探梁按臨時支護措施要求支護好,前探梁的另一頭綁在已支護好巷道迎頭的錨桿上(若無錨桿時,重新打4個錨桿),并在前探梁上方鋪設一定數量的短木板。
第三步:待前探梁臨時支護完,經檢查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施工人員站在已支護好的帶帽點柱下方由外向里逐漸將鋼筋網緊貼煤(巖)層頂板打樹脂錨桿進行永久支護,每打好一根錨桿眼后,必須及時注錨桿,嚴禁待所有錨桿眼都打完后再注錨桿,(注:鋼筋網必須緊貼煤(巖)層表面)鋼筋網的搭接用12#鐵絲綁扎結實,要求搭接長度不少于200mm,12#鐵絲每隔100mm綁扎一道,樹脂錨桿為長φ20×2200的樹脂錨桿,樹脂錨桿間排距為600mm×600mm,鋪鋼筋網打錨桿時,帶帽木點柱支護將對頂板掛網產生影響,當網掛到有帶帽木點柱支護的地方時,將影響掛網的帶帽點柱移至附近不受影響的地點重新打好點柱。
第四步:以上永久支護完后,再開始打錨索進一步加強支護,每根錨索長為5.0m,φ為15.24mm,錨索排距為1.5m,間距為1.5m,每排第一根錨索先從頂板開始打,再按1.5m間距依此向拱肋布置打錨索,(如圖所示)錨桿支護及錨索支護嚴格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施工作業規程》中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
第五步:等以上永久支護完,再按作業規程規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井下拌料,將冒落區域噴射100mm混凝土進一步加強支護。
第六步:每循環待以上永久加強支護都完好后,再按設計斷面尺寸要求二次掛鋼筋網打錨索及噴射砼進行成型支護,每根錨索長為5.0m,φ為15.24mm,錨索排距為1.0m,間距為1.0m,每排第一根錨索先從頂板開始打,再按1.0m間距依此向拱肋布置打錨索,待錨索掛鋼筋網成型支護好后,其冒落區域用坑木全部充填接頂。
第七步:待以上工序都按措施要求保證質量施工完后,最后,再在成型支護的鋼筋網上噴射100mm厚的c15砼。
二、安全措施要求:
1.處理冒落區施工時,每一步驟前后當班工長和班長聯合安監員必須對冒落區域作業地點巷道的拱部、兩幫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經認真檢查確認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方可組織施工人員進到掘進工作面進行施工作業。
2.在處理冒落區域施工過程中,每班必須安排一名認真負責、有多年井下施工作業經驗的人員站在安全地方觀察施工地點巷道頂板和兩幫,若發現有任何安全隱患后,必須立即全部撤出施工地點的所有人員到安全地點,同時,向礦調度匯報現場情況,待重新編制新的安全技術措施后,再按新措施要求組織進行施工。
3.另外,在處理冒頂期間,青海隊每班安排一名隊干部跟班處理冒頂,同時,礦生產科每班也安排一名技術人員跟班檢查監督處理冒頂的安全和技術問題。
4.施工前,由本隊技術負責人組織所有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及有關作業規定。所有人員要熟知本措施及相關措施和《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作業規程》要求,經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5.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冒落區域支護所發生的工程量根據實際情況以隱蔽工程形式計算。
6.其他仍按《1350南二回風石門專用巷(w)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要求和規定執行。
篇3:建筑工程模板支護安全管理規程
淺談建筑工程模板支護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五大傷害”中“坍塌”造成事故的幾率,近年來呈逐漸上升趨勢,而由于模板支撐失穩造成的坍塌事故不僅造成人員傷亡,也往往導致嚴重的工程事故,形成較大的損失。掌握模板支撐施工技術與安全管理方法,是預防模板“坍塌”事故,保證模板工程安全的重點。
一、前言
據建設部《關于印發(2006年上半年全國建筑安全形勢分析、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要點)的通知》:2006年上半年由于施工坍塌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占22.6%,列“五大傷害”事故中的第二位。而由于模板支撐失穩所造成的坍塌事故不僅造成人員傷亡,也往往導致嚴重的工程事故,形成較大的損失。從各地各種事故類型分析中就一再證明了這一點。為此,系統地學習模板施工的安全技術知識,研究模板施工的特點,更好地掌握模板施工技術與安全管理方法,應是目前防止模板坍塌事故、規范現場模板施工安全的重點。結合檢查工作實際,筆者試圖從建筑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現狀入手,淺談對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粗淺認識。
二、模板工程在施工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重組(模)輕支(撐)
從模板工程現場來看,相當多的現場模板支撐搭設不夠規范,如立柱間距變大;簡化操作程序,不按規定設置縱橫向支撐;立柱材料不符合要求,立柱底部無墊板、墊磚或其他脆性材料;有的立柱高度大于2m,只設置一道水平支撐等…。
從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看,有些方案設計比較簡單:模板的材料規格、接頭方法不明確,構造大樣及剪刀撐的設置未詳細注明;有的大跨度或高支模工程方案沒有對模板和支撐系統根據工程實際進行穩定性驗算或設計計算。有的方案雖然對組模程序、模板加固方法、尺寸校驗等交待明確,而對支撐系統卻只交待“用Φ48鋼管搭設滿堂架子”,至多提一句“架體應設縱橫向水平桿”,有的甚至未提支撐…。
從模板施工管理方面看,有的施工負責人未按規范及批準的施工方案向模板施工和使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中對關鍵部位沒有進控制,或雖經檢查發現問題但未對問題進行跟蹤,沒有及時將發現問題一一整改,安全責任不到位…。
2、對模板施工缺乏經驗
有的項目部技術員和安全管理員缺乏對模板施工尤其是大模板、高支模施工安全控制的認識,憑經驗辦事。對普通模板與高支模施工特點、技術與安全要求的差異心中無數,用一般方法進行高支模、大模板的施工控制。對標準層和非標準層的支撐設置及由此引出的安全控制要求掌握不夠。
分析原因,筆者認為。一是管理缺位。施工檢查力度不到,控制不嚴。二是施工技術知識掌握不全面。一方面施工技術人員只重視組模而疏于或不屑于模板支撐體系的設計和計算,另一方面相當多的現場管理人員缺乏大模板、高支模架體搭設等較深層次安全控制管理知識或對這些知識不求甚解。三是模板的制作與安裝,由于不參與主體分部工程評定,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構件成型后即予拆除等原因,未能引起施工負責人的足夠重視。四是模板所涉及的施工技術規范相對零散,部分技術、安全管理人員運用起來不太順手,致使該項管理工作在個別項目部處于相對較弱的狀況。
三、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與控制
要確保模板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和控制:
1、模板工程施工前,要針對模板工程實際編制專項施工技術方案。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審批簽字和加蓋公章后方可施工。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及支撐體系,須經過專家組論證審查;施工單位根據論證審查報告進行完善,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后,才能進行施工。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內容應細致、具有操作性。模板種類及支撐材料要明確;模板接頭方法、構造大樣有施工祥圖,大模板、高支模及支撐系統有設計計算;立柱、水平撐、剪刀撐的設置尺寸及要求均應詳細注明等。
2、模板工程除了正確進行設計外,模板施工班組的選擇只關重要,高素質的模板施工人員是保證模板優質、安全施工的先決條件。最好從本單位或先前與本單位有過勞務協作關系的隊伍中選擇。在選定班組后要與之簽定勞務(承包)合同,明確質量、安全責任。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安全技術交底要由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依據國家標準、規范在批準的技術方案基礎上進行編制,并對施工方案進行細化和補充;有施工負責人向操作人員進行落實;由施工現場安全員監督。要向操作者講明施工安全注意事項及模板搭設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如實告知操作者作業環境和操作崗位的危險因素,并要嚴格履行交底簽字手續。
3、模板支撐系統的材料質量及規格要求是保證模板施工安全的關鍵。用木材作支撐材料時,材質不宜低于Ⅲ等材,原木小頭直徑不能小于Φ12cm,不能有腐朽變質、干裂或蟲蛀等。
用鋼管作支撐材料時,鋼管材質應符合《碳素結構鋼》中Q235―A級鋼及《直縫電焊鋼管》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中普通3號鋼的規定,壁厚3.5mm、3.0mm、2.5mm管材其軸向抗壓強度分別為18.55KN、16.32KN、14.12KN,壁厚3.0mm、2.5mm,比3.5mm強度值分別下降12%、24%;要優先采用Φ48×3.5鋼管。凡是彎曲的鋼管要調直,變形損傷和嚴重磨損的鋼管不能使用。
所有扣件應采用可鍛鑄鐵扣件,扣件活動部位要轉動靈活、螺栓無滑絲,檢驗無損傷。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要保證扣緊時接觸良好,扣件在螺栓擰緊力矩65N.m時,不發生破壞。
4、在模板施工時,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模板專項技術方案,不準隨意更改。如存在問題,要經模板設計人員同意或經單位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才能修改。一般情況下,首層地面為回填土時,不論是否堅實,作業前都要平整夯實,按支撐軸線鋪通長墊板,其長度要至少能承受兩個以上支撐點,不能使用磚及其它脆性材料鋪墊。然后按設計間距搭設立柱、掃地桿,加設水平和剪刀撐。立柱高度大于2m時,要設兩道水平支撐,滿堂紅模板立柱的水平支撐必須縱橫雙向設置。其支架立柱四邊及中間每隔四跨立柱設置一道縱向剪刀撐。立柱每增高1.5~2.0m時,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支撐外,尚要每隔兩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立柱需加長使用時,最好采用對接,對接可比搭接的承載能力大2.14倍。
當模板施工為現澆多層結構時,上下層立柱要垂直在同一垂線上,下層結構的強度具有承受上層結構荷載的能力。支架中每步水平支撐桿的端部,應利用已成型的混凝土柱、剪力墻結構等,將支撐系統與其進行水平拉結,以增加支撐系統的水平變形能力和整體穩定性。鋼管扣件要用扭力扳手全部擰緊,沒有松動、滑絲和損壞現象。
在支撐的最頂一層水平拉桿處要設
置一道平網,保證模板制安人員的安全。
5、模板施工過程中,技術員和安全員應隨時檢查,對重點部位旁站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整改。作業完成后,項目負責人要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檢查驗收,并及時填寫相關記錄,參加驗收人員要簽字確認。
6、模板驗收后,在鋼筋綁扎、混凝土澆注時,要避免材料、機具出現集中堆放。以免支撐局部荷載過大而造成失穩坍塌。采用塔機吊運混凝土時,放料要均勻,不要堆放過高;采用小車推送混凝土時,要對通道底部支撐作加固處理,如加密立桿、縮小水平桿的步距,加剪刀撐或斜撐等;采用泵送混凝土時,不要將混凝土泵管固定在支撐桿件上,以免混凝土泵的振動推力破壞支撐系統的穩定性。
7、模板及支撐拆除時,混凝土強度要滿足規范要求,同時要辦理模板拆除批準手續。要按施工方案的拆卸程序有上而下逐層進行,后支的先拆,不能上下同時作業。拆除大跨度梁的支撐架,要先從跨中開始向兩端對稱進行,后澆帶兩側的模板支撐架要保留兩排立桿。模板支撐要隨拆隨運,不能隨意拋擲堆積過高。應設置警戒線和明顯標志,并派人監管。
四、結束語
1、重視搭設方案的確定,是模板工程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
2、建立科學準確的搭設方案設計,不能光*經驗解決。
3、支撐體系和結構受力體系至關重要,是實施搭設施工過程的保證,有科學準確的設計計算還必須采取足夠的構造措施來保證支撐的穩定性。
4、要有完善的施工組織措施,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安全管理員和監理人員共同進行及時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關于公布2006年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通知》
2、陳偉城《預防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的措施》
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實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