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搶排水安全技術措施

井下搶排水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5632

為切實保障搶排水作業安全,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規定結合礦井實際,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井下現狀

礦井于2014年7月27日上午因停電被淹,據今日調查了解,水位已達井口以下90m處;被淹井巷情況不清,巷道內可能存在圍巖松動、變形、垮塌、淤泥堆積,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集聚。

初步計算,須排水量為20萬m?+,預計1月半排完。

二、成立搶排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徐永江(投資人);

副組長:李澤晃(礦?長);

成?員:彭元祥、李尤川(調度、機房值班員),王傳超、彭元軍(副礦長),孔德貴(電鉗工),徐興盾、孔德果(采購員),彭慶喜、徐正員(安全員),王吉標(瓦檢員),彭慶濤(絞車司機)。

前期準備工作:全員參加、統一集中、協調分配。

早班抽水:

隊長:王傳超;

隊員:彭慶喜、彭慶濤;

調度值班:彭元祥;值班:李澤晃。

中班抽水:

隊長:彭元軍;

隊員:徐正員、王吉標;

調度值班:李尤川。

夜間值班:孔德貴、蔡堯、李尤川、彭元祥、李澤晃、彭慶濤。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信息調度指揮中心,徐永江任辦公室主任,李澤晃任副主任。①組長各方協調,確保資金籌措、物資供應到位;②副組長現場協調安排和指揮工作;③副礦長負責現場帶班、具體負責各環節工作,做好現場指揮和監護;④其他成員按現場帶班人員指揮和安排完成指定工作,信號工由各班隊長指定;⑤后勤人員按職能辦事、負責伙食和澡堂、地面物資調動;⑥大型設備地面裝吊由彭元軍負責;⑦夜間電鉗工必須參加值班,輪流看守確保供電可靠。

三、準備工作

1、供配電和照明

首先,業主通過協調處理以恢復礦井正常供電,滿足搶排水用電需求。為保證礦燈有足夠的照明時間,礦燈集中統一管理,并隨時檢查其完好性;準備不同截面的各型號纜線作為備用,以防物資差遲導致工作終止;防止突然失電,隨時檢查柴油發電機組和供配電環節,保證有足夠的電力來保障水泵、照明、通訊、絞車提升下放的正常運轉。

2、通風和安全檢查

在主斜井井口安設一套YBT-11型全壓局部通風機供風,配套φ400mm雙抗、雙反邊風筒。必須保證在形成負壓通風前全時供風,無風或微風嚴謹施工人員進入作業,作業人員在入井施工前,必須首先逐步敷設風筒和檢查氣體及頂、幫和地板,以滿足通風和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需要及其人員安全,待檢查完畢,一切正常后,其他人員方可井入井筒;其次檢查井筒內軌道和清理浮煤和矸石以盡量消除絞車提升和下放時因負荷輕容易跳道或運行不暢、不穩的風險;最后在軌道規整后須于水面以上5-10m位置設置臨時擋車板,防止水泵下放時落水。

如果在施工的同時,由于不確定因素停風或風量不足,必須先立即撤出人員,匯報調度領導組織電鉗工進行排查檢修,若停風則嚴禁作業并安全有序立即撤出人員。

風筒和人員到達目的地后則可將壓風管最近位置的接頭拆開,使用軟管加接至作業位置,形成壓風與局部供風互補,確保滿足作業地點和人員風量需求;在確定可形成負壓通風時必須啟用主扇進行通風,并加強氣體檢查。

3.人員安全防護

下井人員必須身穿純棉工作服,佩戴安全帽、絕緣水鞋、壓縮氧自救器、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雙光源礦燈等。施工時井筒內如出現片幫,漏頂、底鼓現象,應立即停止施工,經集中研究確定檢修方案后再進行施工。

4、排水設施設備的準備

由于水量較大,施工工期緊張,必須在短時間內排出所有積水。經研究決定,選用如下設備及管路進行排水。

○1、水泵規格及型號

首先需要購置安裝的排水泵選型為D280-43×3離心泵1臺(配用電機YB2-315L1-4160KW),排水能力約300m?/h。

○2、排水管路規格及型號

排水管路新裝1趟¢200mm焊接式排水管,法蘭規格為¢220;排水管下段至水泵排水口安裝止回閥防止管路斷裂和水泵損壞,底閥泵使用3根同尺寸軟管串接,以滿足靈活便利的目標,從而避免頻繁遷移和調整水泵浪費時間、造成不利搶排水;底閥泵用細鋼絲繩吊掛在防護欄旁工字鋼上以防滑落。

管路和法蘭盤焊接:①使用配套的6m長¢200mm每根的無縫鋼管與配套¢220mm法蘭盤進行焊接;②焊接必須達到周正、無縫和機械強度需求;③根據彎拐和連接所需燒焊銜接彎頭,按實際需要施工。

管路下放安設:①管子下放必須使用架子車固定牢靠才可進行,下放至制定地點由下至上的順序進行敷設;②管道在未固定和連接前使用麻繩纏繞與上部支架栓勒固定以防下滑傷人,并以此進行相對安裝位置的調整辦法;③管路連接法蘭盤要對平、螺眼要對正,連接使用專用的防漏膠墊和配套專用螺絲對角較緊;④排水管必須安設于巷道內預留的位置,每20m使用抱箍抱緊水管連接至永久棚支架上與其固穩以防下滑。

電纜的敷設:①用人工拖拽,人員分段控制,井口緩慢勻速下放的原則進行電纜下放;②有障礙處安排1-2人用麻繩進行轉彎控制,以防電纜刮蹭導致損傷和破皮造成失爆;③對線纜經過巷道每3m安設1個電纜鉤,并執行逢鉤必掛、松緊適度,與其他電纜保持整體平直。

③、其他設備

⑴、?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啟動器:QBZ-200型1臺

⑵、采用電纜:3×75+1型電纜350米1根。

⑶、照明采用4只100W的防爆白熾燈。

⑷、運輸信號鈴及通話器2只。

⑸、提升下放采用現有的JTK-1.2×1.0型,功率55KW,繩經19mm(350m長)的絞車。

⑹、配電室低壓配電柜2組,絞車配電柜1組,KS910/500型、400型變壓器各1臺,460KW柴油發電機組1套。

四、水泵入井防滑安全技術措施

水泵入井時,必須捆好綁牢在煤礦自制架子車上,架子車用鋼絲繩牽引平緩下放,架子車必須有保險繩。以防鋼絲繩勾頭處發生意外造成跑車事故和沒落水中。聲光信號必須保證靈敏,嚴格按照一停二上三下四慢放的信號操作;在絞車下放懸吊的同時,水泵與管路銜接位置的微調使用吊葫蘆懸吊微調,以解決安裝不上和偏差的問題。

五、水泵車斜井固定安全技術措施

水泵車下放至指定位置必須使用拉鉤和繩索固定水泵車,方式為四角固定于鄰近井巷支架上;另外用吊葫蘆懸吊和制作三角架用于支撐水泵架子車底端兩角,三角架底端用角鐵打入底板固定,從而防止水泵和電機在工作時由于震動而松動造成摔壞或滑入水中導致搶水失效終止。

六、人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在井筒內距水面2m處布置一道柵欄,用兩根長為2.2m、兩根長為2.4m的(φ18mm)松木搭井字架,用8#鐵絲捆牢扎實,以防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慎滑入水中;防護欄隨著水位的下降進行跟進推移。

七、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⑴一坡三檔:檢查維護,確保裝置靈敏、可靠。

⑵淤泥:采取人工清理和裝泥,絞車串車提升的方式排出淤泥,停車位置必須打好防護桿和護欄,信號裝置必須靈敏、可靠,信號不得有誤,不得搶信號操作。

八、地面防排水

加強對地面的巡查,對低洼、塌陷區、裂隙進行填平、夯實,積水區疏導,對各區域水渠進行清理,從而防止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更大水患,給排水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九、其他

在排水過程中觀察圍巖及支護情況,當班帶班及跟班人員及時落實“敲幫問頂”,發現支護不牢靠或巷道變形及時維修并加強支護,若遇特殊情況及時補充完善措施。

總水量預計為20萬m?,水位落平后將原淹沒的設備拆除至地面晾曬烘干試運行并回位安裝進行排水,前期井筒搶水的設備安置于Y3暗斜井接續排水,則所安設水泵為兩級排水,能力仍為300m?/h,若在每天排水20小時的情況下,預計最短在667小時,加之檢維修和拆裝、烘烤設備約需1個月半方能排完所有積水,但考慮到設備和管理的調整安設、水泵停歇散熱及拆裝、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加之原鄰礦貫通巷道來水、裂隙水的不斷滲入,故,需要更長的排水作業時間,于此,在水位下降至落平后安裝需要安裝利用更多水泵來確保交替和加強以取得更好的排防效果。

搶排水工作初步完成后,水泵須設硐室進行安設,然后撤出其他被淹水泵電機出井檢修,檢修完好并經測試后便可入井安設以恢復正常排水和作為備用及檢修泵使用。

暗斜井搶排水安全措施和施工及人員防護原則與主斜井排水期間一致;若搶排水期間情況發生變化,及時補充完善安全技術措施并落實到位。

花山煤礦花山井

2014年9月16日

篇2:井下搶排水安全技術措施

為切實保障搶排水作業安全,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規定結合礦井實際,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井下現狀

礦井于2014年7月27日上午因停電被淹,據今日調查了解,水位已達井口以下90m處;被淹井巷情況不清,巷道內可能存在圍巖松動、變形、垮塌、淤泥堆積,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集聚。

初步計算,須排水量為20萬m?+,預計1月半排完。

二、成立搶排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徐永江(投資人);

副組長:李澤晃(礦?長);

成?員:彭元祥、李尤川(調度、機房值班員),王傳超、彭元軍(副礦長),孔德貴(電鉗工),徐興盾、孔德果(采購員),彭慶喜、徐正員(安全員),王吉標(瓦檢員),彭慶濤(絞車司機)。

前期準備工作:全員參加、統一集中、協調分配。

早班抽水:

隊長:王傳超;

隊員:彭慶喜、彭慶濤;

調度值班:彭元祥;值班:李澤晃。

中班抽水:

隊長:彭元軍;

隊員:徐正員、王吉標;

調度值班:李尤川。

夜間值班:孔德貴、蔡堯、李尤川、彭元祥、李澤晃、彭慶濤。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信息調度指揮中心,徐永江任辦公室主任,李澤晃任副主任。①組長各方協調,確保資金籌措、物資供應到位;②副組長現場協調安排和指揮工作;③副礦長負責現場帶班、具體負責各環節工作,做好現場指揮和監護;④其他成員按現場帶班人員指揮和安排完成指定工作,信號工由各班隊長指定;⑤后勤人員按職能辦事、負責伙食和澡堂、地面物資調動;⑥大型設備地面裝吊由彭元軍負責;⑦夜間電鉗工必須參加值班,輪流看守確保供電可靠。

三、準備工作

1、供配電和照明

首先,業主通過協調處理以恢復礦井正常供電,滿足搶排水用電需求。為保證礦燈有足夠的照明時間,礦燈集中統一管理,并隨時檢查其完好性;準備不同截面的各型號纜線作為備用,以防物資差遲導致工作終止;防止突然失電,隨時檢查柴油發電機組和供配電環節,保證有足夠的電力來保障水泵、照明、通訊、絞車提升下放的正常運轉。

2、通風和安全檢查

在主斜井井口安設一套ybt-11型全壓局部通風機供風,配套φ400mm雙抗、雙反邊風筒。必須保證在形成負壓通風前全時供風,無風或微風嚴謹施工人員進入作業,作業人員在入井施工前,必須首先逐步敷設風筒和檢查氣體及頂、幫和地板,以滿足通風和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需要及其人員安全,待檢查完畢,一切正常后,其他人員方可井入井筒;其次檢查井筒內軌道和清理浮煤和矸石以盡量消除絞車提升和下放時因負荷輕容易跳道或運行不暢、不穩的風險;最后在軌道規整后須于水面以上5-10m位置設置臨時擋車板,防止水泵下放時落水。

如果在施工的同時,由于不確定因素停風或風量不足,必須先立即撤出人員,匯報調度領導組織電鉗工進行排查檢修,若停風則嚴禁作業并安全有序立即撤出人員。

風筒和人員到達目的地后則可將壓風管最近位置的接頭拆開,使用軟管加接至作業位置,形成壓風與局部供風互補,確保滿足作業地點和人員風量需求;在確定可形成負壓通風時必須啟用主扇進行通風,并加強氣體檢查。

3.人員安全防護

下井人員必須身穿純棉工作服,佩戴安全帽、絕緣水鞋、壓縮氧自救器、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雙光源礦燈等。施工時井筒內如出現片幫,漏頂、底鼓現象,應立即停止施工,經集中研究確定檢修方案后再進行施工。

4、排水設施設備的準備

由于水量較大,施工工期緊張,必須在短時間內排出所有積水。經研究決定,選用如下設備及管路進行排水。

○1、水泵規格及型號

首先需要購置安裝的排水泵選型為d280-43×3離心泵1臺(配用電機yb2-315l1-4160kw),排水能力約300m?/h。

○2、排水管路規格及型號

排水管路新裝1趟¢200mm焊接式排水管,法蘭規格為¢220;排水管下段至水泵排水口安裝止回閥防止管路斷裂和水泵損壞,底閥泵使用3根同尺寸軟管串接,以滿足靈活便利的目標,從而避免頻繁遷移和調整水泵浪費時間、造成不利搶排水;底閥泵用細鋼絲繩吊掛在防護欄旁工字鋼上以防滑落。

管路和法蘭盤焊接:①使用配套的6m長¢200mm每根的無縫鋼管與配套¢220mm法蘭盤進行焊接;②焊接必須達到周正、無縫和機械強度需求;③根據彎拐和連接所需燒焊銜接彎頭,按實際需要施工。

管路下放安設:①管子下放必須使用架子車固定牢靠才可進行,下放至制定地點由下至上的順序進行敷設;②管道在未固定和連接前使用麻繩纏繞與上部支架栓勒固定以防下滑傷人,并以此進行相對安裝位置的調整辦法;③管路連接法蘭盤要對平、螺眼要對正,連接使用專用的防漏膠墊和配套專用螺絲對角較緊;④排水管必須安設于巷道內預留的位置,每20m使用抱箍抱緊水管連接至永久棚支架上與其固穩以防下滑。

電纜的敷設:①用人工拖拽,人員分段控制,井口緩慢勻速下放的原則進行電纜下放;②有障礙處安排1-2人用麻繩進行轉彎控制,以防電纜刮蹭導致損傷和破皮造成失爆;③對線纜經過巷道每3m安設1個電纜鉤,并執行逢鉤必掛、松緊適度,與其他電纜保持整體平直。

③、其他設備

⑴、?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啟動器:qbz-200型1臺

⑵、采用電纜:3×75+1型電纜350米1根。

⑶、照明采用4只100w的防爆白熾燈。

⑷、運輸信號鈴及通話器2只。

⑸、提升下放采用現有的jtk-1.2×1.0型,功率55kw,繩經19mm(350m長)的絞車。

⑹、配電室低壓配電柜2組,絞車配電柜1組,ks910/500型、400型變壓器各1臺,460kw柴油發電機組1套。

四、水泵入井防滑安全技術措施

水泵入井時,必須捆好綁牢在煤礦自制架子車上,架子車用鋼絲繩牽引平緩下放,架子車必須有保險繩。以防鋼絲繩勾頭處發生意外造成跑車事故和沒落水中。聲光信號必須保證靈敏,嚴格按照一停二上三下四慢放的信號操作;在絞車下放懸吊的同時,水泵與管路銜接位置的微調使用吊葫蘆懸吊微調,以解決安裝不上和偏差的問題。

五、水泵車斜井固定安全技術措施

水泵車下放至指定位置必須使用拉鉤和繩索固定水泵車,方式為四角固定于鄰近井巷支架上;另外用吊葫蘆懸吊和制作三角架用于支撐水泵架子車底端兩角,三角架底端用角鐵打入底板固定,從而防止水泵和電機在工作時由于震動而松動造成摔壞或滑入水中導致搶水失效終止。

六、人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在井筒內距水面2m處布置一道柵欄,用兩根長為2.2m、兩根長為2.4m的(φ18mm)松木搭井字架,用8#鐵絲捆牢扎實,以防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慎滑入水中;防護欄隨著水位的下降進行跟進推移。

七、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⑴一坡三檔:檢查維護,確保裝置靈敏、可靠。

⑵淤泥:采取人工清理和裝泥,絞車串車提升的方式排出淤泥,停車位置必須打好防護桿和護欄,信號裝置必須靈敏、可靠,信號不得有誤,不得搶信號操作。

八、地面防排水

加強對地面的巡查,對低洼、塌陷區、裂隙進行填平、夯實,積水區疏導,對各區域水渠進行清理,從而防止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更大水患,給排水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九、其他

在排水過程中觀察圍巖及支護情況,當班帶班及跟班人員及時落實“敲幫問頂”,發現支護不牢靠或巷道變形及時維修并加強支護,若遇特殊情況及時補充完善措施。

總水量預計為20萬m?,水位落平后將原淹沒的設備拆除至地面晾曬烘干試運行并回位安裝進行排水,前期井筒搶水的設備安置于y3暗斜井接續排水,則所安設水泵為兩級排水,能力仍為300m?/h,若在每天排水20小時的情況下,預計最短在667小時,加之檢維修和拆裝、烘烤設備約需1個月半方能排完所有積水,但考慮到設備和管理的調整安設、水泵停歇散熱及拆裝、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加之原鄰礦貫通巷道來水、裂隙水的不斷滲入,故,需要更長的排水作業時間,于此,在水位下降至落平后安裝需要安裝利用更多水泵來確保交替和加強以取得更好的排防效果。

搶排水工作初步完成后,水泵須設硐室進行安設,然后撤出其他被淹水泵電機出井檢修,檢修完好并經測試后便可入井安設以恢復正常排水和作為備用及檢修泵使用。

暗斜井搶排水安全措施和施工及人員防護原則與主斜井排水期間一致;若搶排水期間情況發生變化,及時補充完善安全技術措施并落實到位。

花山煤礦花山井

2014年9月16日

篇3:某井下機械安裝工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第1條井下機械安裝工必須具備一定的鉗工、起重工基本操作及液壓基礎知識,經技術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第2條在傾角大于150的工作場所進行安裝(或拆卸)作業時,下方不得有人同時作業。如因特殊需要乎行作業時,應制定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3條進行安裝(或拆卸)作業時,應設施工負責人、安全員,必要時應配瓦斯檢查員。

第4條當安裝現場2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超過1%時,嚴禁送電試車;瓦斯濃度大于1.5%時,不得進行大型機械、器材的安裝、拆卸和搬運等作業。

第5條井下安裝工應能正確使用安裝工具,如管鉗、活扳手不得加長套管、加長力臂,不應反著用,不得代替手錘等。安裝工應能合理選擇起重工具。

第6條需要起重、運輸設備時,應嚴格參照《起重工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應選用平板車、花架車運送設備。器材,不應使用礦車,不得用帶式輸送機、刮板輸送機運送設備、器材。

二、作業前的準備

第7條安裝工應了解所需安裝(或拆卸)的設備的技術性能、安裝說明書和安裝質量標準,并應了解:工作環境、進出路線及相關環節的配合關系。

第8條下井前要由施工負責人向有關工作人員講清工作內容、步驟、人員分工和安全注意事項。

第9條安裝工應按當日工作需要和分工情況選擇合適的起重用具、安裝工具、器械等,并對其安全可靠性進行認真的檢查;應攜帶專用停電牌。

第10條對待安裝的設備、器材等在下井前及運到安裝位置后,均應設專人按施工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要求,逐件清點數量、檢查質量、校核尺寸。對需要分部件運輸的設備,應由專人做上明顯標記、編號裝車,對部件結合面要用軟質材料妥善保護。

三、安裝、拆卸作業

第11條按安裝施工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認真校核基礎尺寸,找準設備的安裝中心線和標高。

第12條清理安裝現場、基礎表面和基礎螺栓孔,以保證安裝后二次灌漿的質量。

第13條將所需安裝的設備或部件的基座按安裝說明書的要求置于所需安裝的基礎位置上,操平找正后上好基礎螺栓,進行二次灌漿。

第14條將設備或部件置于基座上,按圖紙及說明書等技術文件的要求校核尺寸后,上緊各連接件、銷子、螺栓等。

第15條安裝帶式輸送機時要保持輸送帶平直,若巷道底板起伏不平,則應保持平緩過渡;做輸送帶接頭時,應使接頭兩端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并應遠離轉動部位5米以外作業。如需點動開車并拉動輸送帶時,應叫作業人員離開帶式輸送機;嚴禁直接用手拉或腳踩輸送帶。

第16條安裝刮板輸送機后試車時,如有漂鏈現象,應調整中部槽的平直度,嚴禁用腳蹬、手搬和撬棍別運行中的刮板鏈。

第17條安裝過程中,應對隱蔽工程、各連接尺寸等技術數據進行詳細記錄。

第18條需要焊接作業時,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條款進行。

第19條設備安裝后,試車之前應按施工要求的安裝質量標準逐項認真檢查:

1.各部螺栓應齊全、緊固;

2.減速器、油箱的油質應符合要求,油量應適當,無滲漏油;

3.輸送帶,刮板鏈的張力應適當;

4.聯軸節間隙應符合要求;

5.各轉動部位的防護罩應完好、牢固;

6.各儀表應齊全、完整;

7.焊接部位應牢固,無開焊、裂縫;

8.設備周圍,特別是轉動部位周圍,應無影響試車的雜物;

9.按有關規定需要盤車的設備,應盤車2~3轉,轉動應靈活;

10.其它應檢查的部位。

第20條檢查相關設備和環節的配合情況。

第21條通知所有安裝人員及相關人員遠離設備轉動部位,發出試車信號,按試車程序送電試車。在試車時認真檢查:

各運轉部位應無異響;

2.潤滑油路應暢通;

3.各部軸承溫升應符合規定值;

4.各儀表指示應靈敏、準確;

5.設備整體震動情況;

6.其它應檢查的部位。

第22條拆卸設備時,要先對本機停電、閉鎖、掛停電牌,對相關的設備也應停電、閉鎖,掛停電牌并與相關設備的司機及相關環節的工作人員打招呼,按事先確定的拆卸順序進行。

第23條拆卸時,各小型零部件盡量不要拆下,以免丟失,但拆卸程度要盡量保證各部件裝車后不超寬、不超高、不超重。

第24條對設備的結合面、防爆面及易碰壞的零部件,在拆卸時要注意不要損壞。

第25條拆卸重型部件時,必須使用安全性能可靠的起重工具、設施;所有人員要精神集中,互相配合好,聽從負責人的統一指揮。

第26條井下拆卸設備需用電、氣焊時,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條款執行。

第27條拆下的易損件及小零件,要由專人妥善保管好,以免損壞、丟失。

第28條設備及其零部件的安裝配合要隨時做好詳細記錄。

四、收尾工作

第29條安裝、拆卸設備竣工后,要認真清點工具及剩余的材料、備件。

第30條拆卸完設備并裝上車后,負責人應對現場再檢查一遍,有無丟下的零部件。

第31條保存好安裝時的詳細記錄,以備整理上報、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