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托頂煤開采安全技術措施
一、編制說明
根據現場作業條件,經公司研究決定,將4111工作面2#乳化泵電機更換為YJVFT-355L1-4-1140V-315KW型變頻調速一體機。為確保施工安全與質量,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
二、施工準備
1.準備YJVFT-355L1-4-1140V-315KW型變頻調速一體機一臺,其主要技術參數:
額定輸入電壓:1140V
額定輸入電流:195A
額定輸入頻率:50HZ
額定功率:315kW
工作頻率范圍:0-60HZ
重量:4300kg
冷卻方式:水冷(流量≥1.8m?;/h、水溫≤25℃、水壓≤3MPa)
外形尺寸:長×寬×高=1967mm×1106mm×700mm。
2.準備K*J-127型控制器一臺,其主要技術參數:
額定輸入電壓:127V
額定輸入電流:0.8A
額定輸入頻率:50HZ
外形尺寸(長×寬×高):660mm×290mm×510mm
重量:90kg
3.變頻調速一體機用70㎡電纜20m,LBGI-500/3300電纜連接器插頭(變頻一體機側使用)。
4.工具準備:5噸手拉葫蘆3個,力矩扳手一套,40噸錨鏈5條,撬棍2條。
5.安排專人組織落實工具、材料、設備等,并詳細檢查,保證所用工具齊全完好,材料、設備的型號、規格及質量滿足要求。?
三、施工工序
(一)變頻調速一體機的運輸
1.將變頻調速一體機及控制器使用順槽無軌膠輪車運至4111輔助運輸順槽設備列車2#乳化泵待安裝地點,使用5噸手拉葫蘆配合將變頻調速一體機卸車。
2.運輸路線:地面→副斜井→4-1煤層輔助運輸大巷→4111輔助運輸順槽→設備列車2#乳化泵待安裝地點。
(二)電機的拆除與變頻調速一體機的安裝
1.乳化泵及9007#組合開關全部停電,將電機電纜甩掉后,拆除電機底座固定螺栓,拆除聯軸器,使用5噸手拉葫蘆配合將電機起吊轉運至安裝地點以外不影響施工的地方等待裝車上井。
2.使用兩個5噸葫蘆配合分別將變頻調速一體機吊運至原電機安裝底座上,與泵體對輪對接并安裝好聯軸器,最后安裝底座固定螺栓,調平、調直。
3.自設備列車凈水配液站接好水冷系統管路,確保水冷系統正常。
4.將70㎡電纜從9007#組合開關接至變頻調速一體機,并將控制器放置在控制臺內部。由9067#綜合信保提供一路AC127V電源,使用一路CAN總線將操作箱與變頻調速一體機連接好,最后將控制器與組合開關和KT101系統連接,以發送、接受各種狀態和命令信號。
四、試運轉
(一)在安裝完成后,檢查確定如下項目:
1.安裝和操作符合銘牌標明的數據(電壓、相數、頻率、開關、結構、保護型式、冷卻系統等)。
2.設備按照說明書被正確地安裝和連接。
3.電源切斷元件已按照它們的作用進行過正確調試。
4.設備由于長期未用過,需經過最小絕緣電阻檢查合格。
5.冷卻液已導通,流動通暢。
6.所有固定和連接元件、電氣元件都已可靠拉緊。
7.接地和等電位連接都已接好。
8.任何額外的附件(比如線圈和軸承的溫度監測等)都正確地連接并處于工作狀態。
9.所有用于防護運動和帶電部位的防護罩都有效安裝在合適的位置,還應注意,導向鍵被安全地固定以防止被甩出。
10.數據傳輸正確連接并處于工作狀態。
(二)安裝完畢后由廠家專業人員指導進行安全調試、認真檢查確認無誤后,對設備進行試運轉,試運轉中發現問題立即停止,確認處理好后再次試運轉,直至運轉正常。
運轉時,必須進行下列檢查:
1.數據表規定的參數(功率消耗、線圈、軸承和冷卻液的溫度等)。
2.潤滑脂和水沒有滲漏。
3.機器操作平滑,軸承的聲音正常。
五、安全技術措施?
l.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參與施工前,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掌握施工技術要求、施工方法和安全技術措施,對措施不完善處提出意見并幫助完善。在本措施傳達記錄上簽字,否則不得參與施工。保證作業人員現場必須嚴格執行本措施。
2.堅持“敲幫問頂”制度,使用長柄工具長度不得低于3.0m經常性地進行敲幫問頂,摘除危巖活石,發現一切隱患必須及時處理,否則不得施工。
3.作業人員要熟悉現場作業環境,做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
4.拆、卸、砸、拖、拉、抬、撬等必須叫應好,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5.手拉葫蘆、索具等安全設施在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并嚴格執行其使用規定。
6.使用手拉葫蘆起吊安全技術措施:
(1)依據物體重量形狀和吊運行程合理選擇吊運方式和起吊工具,起吊前,要檢查起吊用具、起吊點錨桿及使用的鏈條等完好情況,確保連接牢固可靠。不完好的起吊用具嚴禁使用。手拉葫蘆所能承受的重量必須大于起吊設備的總重量,切勿超載使用。
(2)起吊及搬運作業時,必須設專人統一指揮。
(3)起吊點必須用起吊錨桿作起吊點時,起吊錨桿采用φ18×2200mm的螺紋鋼樹脂錨桿,錨入頂板深度不小于1900mm,每根錨桿使用2支CK2350型錨固劑錨固,單根錨桿錨固力不得小于85KN,并要確保所打專用錨桿牢固可靠,每個手拉葫蘆使用2根專用起吊錨桿固定的40T錨鏈,起重錨鏈兩端各使用兩個錨桿帽固定,錨帽外錨桿外露不少于3個螺距。
(4)起吊設備時,起吊點必須明確,必須選用牢固可靠的專用起吊點,并檢查被起吊設備是否捆綁牢固,起吊之前進行一至兩次試起吊。參與起吊、裝卸的人員站位要正確,選好起吊位置和受力角度,避免物體受力后發生位移時傷人或損壞設備,嚴禁站在起吊點的正下方,任何人員必須站在支護完好、設備或起吊器具可能滑脫波及不到的安全地點。
(5)起吊前將起吊繩逐漸張緊,使物體微離地面進行試吊,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吊運,進行處理。
(6)起吊時,受力要合理,拽動手鏈條應均勻和緩,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手鏈條跳動或卡環,重物的升降切勿超過上下行程的極限。發現錨桿滑出等現象立即停止作業進行處理。
(7)使用手拉葫蘆起吊重物時,應雙手均勻用力,不得過猛過快,起吊重物須在空中停留時要將小鏈掛在大鏈上。
(8)松葫蘆時,鏈條不得放盡,要留3個扣環以上。
(9)起吊時,應逐漸拉緊,先進行試吊,試吊高度以離開地面200mm為宜,確認安全無誤后再繼續起吊。
(10)使用時嚴禁潤滑油進入葫蘆摩擦片內,以防自鎖失靈。
(11)設備在起吊過程中無特殊情況,不得中間停止作業,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崗位。如工作暫停或移變懸空,必須將拉鏈封好以防打滑。
7.必須確保變頻調速一體機起吊穩固,設備只能用指定的設備下方兩側起吊環。所有人員必須站在手拉葫蘆可能滑脫波及不到的安全地點。
8.設備運輸的安全技術措施
(1)材料、設備等的裝車必須采取綁扎措施,裝車重量必須小于車輛載重量要求。(2)材料、設備等要輕裝輕放,嚴禁野蠻裝卸,運輸時必須嚴格遵守公司井下車輛運輸的有關規定,人貨不能混運。
(3)運送物件時,應將物件平衡吊至車輛中心,并用木楔等將物件墊平穩。裝車要牢固,鏈輪要用40T鏈條封車。
(4)運輸中在轉彎或經過有管路、纜線、設備的巷道時,車輛應放慢速度,嚴防擠碰。
(5)嚴防運輸過程中損壞、污染設備,并對于外露的重要部位應加以可靠的保護。
(6)搬運過程中必須設專人統一協調指揮,指揮人員要站在安全地點,嚴禁站在兩車之間和左右部位,以防擠碰。
(7)現場嚴格執行好設備停、送電制度;嚴格管理好閉鎖設備,現場嚴格執行好“手指口述”,得到安全確認后進行操作。
9.由于變頻調速一體機集成了變頻器,所以運行時產生諧波干擾是不可避免的,為了避免機器間的相互干擾問題,應執行好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1)高、低壓電源應盡可能地遠離。
(2)高壓電源和信號電纜應盡可能地遠離,如果電纜必須平行放置,比如放在同一個線槽內,盡可能分開,不要交疊。
(3)信號線和控制線只能用帶屏蔽的雙絞線。
(4)當使用屏蔽電纜時,必須正確地連接(保證連接的低電阻),因此,所有污垢、油漆和絕緣材料必須從電纜和相鄰的連接上去掉,屏蔽電纜盡可能平直布置。
10.所有施工人員作業時必須精力集中,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統一安排和指揮。
11.其他安全技術措施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操作規程》、《4110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采煤通用安全技術措施》及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篇2:V工作面承壓開采安全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
1、地理位置:地面位于山頭村東部,蘆家峪南部,安家村西部,上莊莊北部。
2、井下位置及四鄰采掘情況:東部為5301工作面(尚未布置),西部為5303工作面(尚未布置),北部為三盤區西翼輔運巷(正在布置),南部為五盤區尾部進風巷(尚未布置)。
3、工作面設計長度:走向長2441.68m(幫-停),傾斜長295m(幫-幫);工作面包括10條巷道,分別為五盤區泄水巷、53021巷、53022巷、53023巷、5302工作面切眼、5302底抽1巷、5302底抽2巷、5302底抽3巷、5302底抽聯絡巷、5302底抽巷。
4、帶壓值:5302工作面低于奧灰水位標高101-197m;帶壓值為0.99-1.93mpa;五盤區泄水巷帶壓值為0.99-1.80mpa;53021巷帶壓值為0.99-1.82mpa;53022巷帶壓值為1.12-1.97mpa;53023巷帶壓值為1.07-1.92mpa;5302工作面切眼帶壓值為1.32-1.54mpa;5302底抽1巷帶壓值為0.99-1.81mpa;5302底抽2巷帶壓值為1.11-1.95mpa;5302底抽3巷帶壓值為0.99-1.87mpa;5302底抽聯絡巷帶壓值為1.60-1.71mpa;5302底抽巷帶壓值為1.21-1.46mpa。
5、充水因素分析
(1)基表風化帶裂隙含水及封閉不良鉆孔導水。
(2)上覆巖層中含水層水。其中3#煤層老頂k砂巖含水層及上覆k8、k10砂巖含水層水量較大。
(3)k7砂巖含水層、k6、k5灰巖含水層通過裂隙導水。
(4)底板奧灰承壓水通過導水通道導水。
二、掘進巷道承壓開采安全措施
1、做好地質水文預測預報
根據已有的地質水文資料,加之三維地震及地面電法勘探資料,計算各采掘頭面的帶壓值及突水系數,判斷采掘頭面的突水威脅性,合理預測工作面前方地質水文情況。
2、堅持“物探先行、鉆探跟進、化探驗證”的綜合探測手段
所有掘進巷道要嚴格執行“物探先行、化探跟進、鉆探驗證”綜合探測手段,根據瞬變電磁探測到的含水異常,盡可能在鉆探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驗證,一旦出現鉆探涌水,立即停止鉆進,提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判斷涌水來源以及巷道前方可能出現的涌水情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若涌水來源判斷為弱含水層,要合理預計可能的涌水量,強化或增加排水能力,確保在排除涌水后還能富余一定的排水能力。若涌水來源判斷為強含水層,或者可能導通奧灰含水層,所掘巷道必須停掘,并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3、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則
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則,按照國家、省廳等相關規定施工超前探測鉆孔,留設30m超前距,針對鉆探過程中出現的含水異常或構造異常,采用長短探結合的方法,力爭實現異常區短孔補充探測驗證。
4、完善巷道排水系統
掘進巷道開口100m范圍內需施工30m3水倉,然后每隔250-400m范圍內施工一個30m3水倉,并配備相應能力的排水系統。
三、回采工作面承壓開采安全措施
1、編制防治水方案,及時施工防治水工程。
工作面圈定后,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制定防治水方案,預估涌水量,規劃水倉位置及排水方向,并督促相關單位按照方案要求,完善工作面防治水工程,并在回采過程中監督排水設備運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利用物探手段,初步查明工作面的富水及構造異常
工作面圈定后,利用坑透和瞬變電磁等物探手段,初步查明工作面構造異常區及頂底板富水異常區,為工作面鉆探設計提供基礎資料。
3、編制構造異常區鉆探設計,驗證構造性質及其含導水性
根據坑透結果,針對性的編制鉆探設計,由鉆探隊按照設計對異常區進行鉆探,探明構造性質及其含導水性,在物探異常區鉆探驗證的基礎上,延順槽方向每50米施工一個鉆探驗證孔。
在鉆探過程中,若已探明構造性質,且發現導水,要及時對水樣進行化驗。若涌水來源判斷為弱含水層,要合理預計可能的涌水量,要強化或增加工作面排水能力,確保在排除涌水后還能富余一定的排水能力。若涌水來源判斷為強含水層,或者可能導通奧灰含水層,該工作面禁止回采,并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4、施工疏放水鉆孔,提前預疏放
(1)針對3#煤層頂板k8、k10砂巖含水層,利用瞬變電磁探測的頂板富水區,并根據地面電法勘探圈定的富水異常區,結合相鄰區域富水情況,編制工作面頂板疏放水設計,利用鉆探手段直接對頂板k8、k10砂巖含水層進行提前疏放,減少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的平均涌水量及來水強度。
(2)針對3#煤層底板k7砂巖含水層水以及k5、k6灰巖含水層水的防治措施:工作面圈定后,利用瞬變電磁探測工作面底板富水區,因底板含水層壓力大,且含水量有限,主要通過疏干降壓的方法減少回采期間的涌水。
5、做好預測預報工作
回采過程中,要做好預測預報工作,根據物探、鉆探資料,結合已知的地質水文情況,合理預測工作面涌水量以及地質構造情況,計算各采掘頭面的帶壓值及突水系數,判斷工作面面的突水威脅性。
篇3:采煤工作面留頂煤開采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回采工作面接近末采回收階段,頂板壓力增大,工作面煤層頂板偽頂破碎嚴重,需留頂煤開采。為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技術措施
1.工作面采煤機割煤時距離偽頂頂板留頂煤最大不超過150mm。
2.采煤機司機必須嚴格控制采高,不得超高、低開采。必須保證煤壁直線度。
3.煤機過后必須及時移梁、加柱。避免引起頂板松動垮落。頂板條件惡化時應邊割煤邊移架,嚴格控制懸頂面積,端面距不得大于200mm。
4.工作面頂梁必須接頂嚴密,空頂處用棚板勾緊背實。5.保證工作面溜則平直度,工作面溜則最大彎曲度不得超過3°。
6.工作面有彎梁、折梁、斷梁和缺爪柱、失效柱、漏夜柱和手把損壞支柱一律不準使用,工作面必須保證支護用品完好。7.工作面戧柱應根據工作面實際情況保持一定的迎山角度(傾角為6°—8°時應有1°,傾角為15°左右時應有2°)。
二.安全措施
1.工作面移梁時必須閉鎖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采煤機。2.工作面鋪設雙層塑料網護頂,聯結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長邊對接,短邊搭接,兩張網不得平行搭接,應錯開網孔。聯結應錯開接口,搭接口必須聯雙排扣,且聯結距不得大于200mm。有扯網、爛網處必須及時補聯并符合規定。
3.工作面落煤后必須及時移梁支護,如有不能及時移梁處可支設貼幫帶帽點柱進行臨時支護,并且必須支護可靠。
4.工作面遇有拉槽、漏頂地段必須用棚板勾緊背實,保證支護效果。
5.加強工作面、端頭和超前支護質量,保證支護數量。支柱初撐力、迎山角度、戧桿數量,必須符合《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規定。
6.回柱放頂必須嚴格執行“先支后回”的原則及《崗位操作標準》中關于“回柱放頂工”的規定。
7.因工作面前半部出現斷層,其他事項嚴格執行《回采工作面過斷層施工措施》。
8.加強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工作面上隅角必須掛便攜式瓦檢儀,位置距頂板不大于300mm,距落山側不小于600mm。9.工作面運、尾聯巷必須加強支護,確保通風暢通。
10.其他未及之處,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和《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