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業業務巡查標準作業規程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作業規程文件
--業務巡查標準作業規程
1.目的
1.1發現各項目目前存在的焦點問題,了解業務開展,情況根據問題的輕重緩急著手進行整改;
1.2根據過程評分便于后期分析出現場階段性管理弱項,以利于后期整改提高;
1.3對現場人員灌輸品質及服務意識;
1.4提供職能部門與業務部門及業務部門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達到管理資源公司內部共享;
1.5磨合巡查標準與實際操作的差異,為標準納入體系文件進行準備。
2.依據
2.1《國家物業管理優秀(示范)住宅小區(大廈)標準及評分細則》
2.2公司現行各專業規范流程作業指導文件;
2.3相關專業業務國家標準。
3.職能
3.1品質管理部負責組織及安排相關協調工作;
3.2公司其他各職能部門、各管理中心主管以上人員,以及抽調各專業口業務骨干為巡查成員;主要負責根據各專業口及巡查安排,遵照相關標準進行現場巡查、指導。
4.巡查頻次
4.1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過程中
4.1.1每個月進行一次;
4.2體系運行中
4.2.1每季度進行一次;
4.2.2也可按照體系要求,進行隨機巡查。
5.巡查工作安排
根據巡查方案的實施要求,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組織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一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品質管理部品質專員組織成立巡查小組,負責組織檢查項目及時間安排。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二、三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巡查小組,對各部門及管理處進行巡查。
第三階段:評估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四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品質管理部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及分析,分別回饋各部門、各管理中心,并有效實施巡查的考評辦法。
第四階段:整改階段
時間:品質管理部下發巡查結果后直至問題關閉。
內容:各管理中心針對巡查結果及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問題整改方案,方案需涵蓋問題描述,整改措施,完成時間,達成標準,責任人。
6.巡查標準
結合各管理中心的發展現狀及評優標準要求,及各管理中心的各項品質管理要求制定本標準。標準業務塊分為:《管理類》、《環境管理類》、《設備管理類》、《安全管理類》;內容見附件:
巡查標準、檢查表
7.巡查方法
7.1組織階段
7.1.1各專業口總負責人:品質管理部相關品質代表;
7.1.2實施辦法
a)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二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向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匯報本次巡查安排,主要包含人員安排,內容安排,評估安排,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審核批準后實施。由品質管理部全體人員結合前一次巡查結果對本次巡查安排及內容進行建議,加以完善。
b)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四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組織協調成立各項巡查小組,確定巡查內容,其中巡查小組按照巡查的內容分為管理組、安全組、設備組、環境組。同時提出巡查組需要被巡查項目/人員協助的事項。
c)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五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組織品質管理部全體對本次巡查小組的內容進行評定,最終由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對內容進行審核。
7.2實施階段
7.2.1項目負責人:與對應巡查組對接
7.2.2各類狀況:
a)管理類
檢查內容:公司年度管理目標、本項目年度工作策劃及管理設想、滿意度、有效投訴、社區文明建設、組織規范、團隊建設、品質管理、文件及資料管理、信息管理、服務策劃、目標及責任、業委會成立情況及其運作等。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經理及管業部部分業務。
檢查方式:聽取匯報、文件審查和現場取證等形式。
b)環境類
檢查內容:人員素質、內務管理、綠化衛生管理、環境消殺、游泳池及會所、樣板房及銷售大廳的管理、辦公環境、食堂管理。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環境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7.2.3樣本抽取:為了使核查具有較高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學性,針對各管理中心的管理面積不等,對各管理項目的抽查樣本數進行固定;具體數據見附件。
7.2.4檢查原則:由各檢查小組進行具體實施,各被查項目相關負責人協助。對各管理中心巡查后,針對巡查結果開總結會。
c)設備類
檢查內容:內務管理、工具管理、班組溝通、計劃方案、合同管理、接管驗收標準記錄及跟進、返修工作相關記錄、倉庫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裝修管理、設備房、設備資料、設施管理、設備檢查。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d)安全類
檢查內容:內務管理、工具管理、宿舍、班組溝通外來施工人員或供方人員管理、危險品管理、突發事件、安全巡查記錄、安全布控、惡性交通事故發生數、CI標識、停車場管理、配套設施、車庫管理、非機動車管理、安全提示、火災發生數、消防通道、監視攝像、紅外線及消防、安全機構和制度、安全管理監控、安全提示、可控事故發生、預案與執行等。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安全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7.3評估階段
7.3.1評估辦法:由品質管理部品質代表匯總此次巡查的記錄,協同品質管理部相關人員進行總結。
7.3.2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階段,對各項目巡查的問題點給予反饋;
7.3.3體系運行階段,將數據匯總,嚴格按照巡查標準逐項進行評分,最后計算出總分。且對本次檢查相關項目在全公司內予以公布通報、且給出得分名次。
7.3.4對此次巡查的結果協同以前的結果進行對比,進行分析。
7.3.5品質管理部將對本次巡查中的優秀管理經驗和方法進行推廣。
8.巡查培訓及延續
8.1培訓推廣主責部門為品質管理部及巡查小組成員;
8.2培訓推廣方法
8.2.1品質管理部定期組織的評估總結會議中的細化推廣;
8.2.2巡查小組成員檢查過程中的推廣與交流;
8.2.3巡查小組成員在本管理處/部門內部的自行培訓;
8.2.4各管理處專業部門專人的自查;
8.3巡查有效性的保證手段
8.3.1品質管理部階段性召開巡查小組成員的內部總結研討會;
8.3.2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由專業能力突出、感知敏感度高及具備相應經驗的人與小組內各管理處參與人員結對子的方法,提升檢查技巧;
8.3.3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階段,品質管理部每次對巡查結果進行內部排名,階段性對各項目的整改情況進行跟進;
8.3.4體系運行階段,每月對抽查項目的巡查結果、排名及整改情況進行在全公司范圍內通報。
9相關文件無
10作業記錄
《項目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1
《環境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2
《安全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3
《設備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4
篇2:某物業業務巡查標準作業規程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作業規程文件
--業務巡查標準作業規程
1.目的
1.1發現各項目目前存在的焦點問題,了解業務開展,情況根據問題的輕重緩急著手進行整改;
1.2根據過程評分便于后期分析出現場階段性管理弱項,以利于后期整改提高;
1.3對現場人員灌輸品質及服務意識;
1.4提供職能部門與業務部門及業務部門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達到管理資源公司內部共享;
1.5磨合巡查標準與實際操作的差異,為標準納入體系文件進行準備。
2.依據
2.1《國家物業管理優秀(示范)住宅小區(大廈)標準及評分細則》
2.2公司現行各專業規范流程作業指導文件;
2.3相關專業業務國家標準。
3.職能
3.1品質管理部負責組織及安排相關協調工作;
3.2公司其他各職能部門、各管理中心主管以上人員,以及抽調各專業口業務骨干為巡查成員;主要負責根據各專業口及巡查安排,遵照相關標準進行現場巡查、指導。
4.巡查頻次
4.1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過程中
4.1.1每個月進行一次;
4.2體系運行中
4.2.1每季度進行一次;
4.2.2也可按照體系要求,進行隨機巡查。
5.巡查工作安排
根據巡查方案的實施要求,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組織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一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品質管理部品質專員組織成立巡查小組,負責組織檢查項目及時間安排。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二、三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巡查小組,對各部門及管理處進行巡查。
第三階段:評估階段
時間:每次巡查月的第四個周(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內容:由品質管理部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及分析,分別回饋各部門、各管理中心,并有效實施巡查的考評辦法。
第四階段:整改階段
時間:品質管理部下發巡查結果后直至問題關閉。
內容:各管理中心針對巡查結果及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問題整改方案,方案需涵蓋問題描述,整改措施,完成時間,達成標準,責任人。
6.巡查標準
結合各管理中心的發展現狀及評優標準要求,及各管理中心的各項品質管理要求制定本標準。標準業務塊分為:《管理類》、《環境管理類》、《設備管理類》、《安全管理類》;內容見附件:
巡查標準、檢查表
7.巡查方法
7.1組織階段
7.1.1各專業口總負責人:品質管理部相關品質代表;
7.1.2實施辦法
a)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二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向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匯報本次巡查安排,主要包含人員安排,內容安排,評估安排,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審核批準后實施。由品質管理部全體人員結合前一次巡查結果對本次巡查安排及內容進行建議,加以完善。
b)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四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組織協調成立各項巡查小組,確定巡查內容,其中巡查小組按照巡查的內容分為管理組、安全組、設備組、環境組。同時提出巡查組需要被巡查項目/人員協助的事項。
c)在每次巡查過程的第五個工作日由品質代表組織品質管理部全體對本次巡查小組的內容進行評定,最終由品質管理部負責人對內容進行審核。
7.2實施階段
7.2.1項目負責人:與對應巡查組對接
7.2.2各類狀況:
a)管理類
檢查內容:公司年度管理目標、本項目年度工作策劃及管理設想、滿意度、有效投訴、社區文明建設、組織規范、團隊建設、品質管理、文件及資料管理、信息管理、服務策劃、目標及責任、業委會成立情況及其運作等。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經理及管業部部分業務。
檢查方式:聽取匯報、文件審查和現場取證等形式。
b)環境類
檢查內容:人員素質、內務管理、綠化衛生管理、環境消殺、游泳池及會所、樣板房及銷售大廳的管理、辦公環境、食堂管理。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環境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7.2.3樣本抽取:為了使核查具有較高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學性,針對各管理中心的管理面積不等,對各管理項目的抽查樣本數進行固定;具體數據見附件。
7.2.4檢查原則:由各檢查小組進行具體實施,各被查項目相關負責人協助。對各管理中心巡查后,針對巡查結果開總結會。
c)設備類
檢查內容:內務管理、工具管理、班組溝通、計劃方案、合同管理、接管驗收標準記錄及跟進、返修工作相關記錄、倉庫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裝修管理、設備房、設備資料、設施管理、設備檢查。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d)安全類
檢查內容:內務管理、工具管理、宿舍、班組溝通外來施工人員或供方人員管理、危險品管理、突發事件、安全巡查記錄、安全布控、惡性交通事故發生數、CI標識、停車場管理、配套設施、車庫管理、非機動車管理、安全提示、火災發生數、消防通道、監視攝像、紅外線及消防、安全機構和制度、安全管理監控、安全提示、可控事故發生、預案與執行等。
檢查范圍:各管理中心安全管理狀況。
檢查方式:同上。
7.3評估階段
7.3.1評估辦法:由品質管理部品質代表匯總此次巡查的記錄,協同品質管理部相關人員進行總結。
7.3.2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階段,對各項目巡查的問題點給予反饋;
7.3.3體系運行階段,將數據匯總,嚴格按照巡查標準逐項進行評分,最后計算出總分。且對本次檢查相關項目在全公司內予以公布通報、且給出得分名次。
7.3.4對此次巡查的結果協同以前的結果進行對比,進行分析。
7.3.5品質管理部將對本次巡查中的優秀管理經驗和方法進行推廣。
8.巡查培訓及延續
8.1培訓推廣主責部門為品質管理部及巡查小組成員;
8.2培訓推廣方法
8.2.1品質管理部定期組織的評估總結會議中的細化推廣;
8.2.2巡查小組成員檢查過程中的推廣與交流;
8.2.3巡查小組成員在本管理處/部門內部的自行培訓;
8.2.4各管理處專業部門專人的自查;
8.3巡查有效性的保證手段
8.3.1品質管理部階段性召開巡查小組成員的內部總結研討會;
8.3.2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由專業能力突出、感知敏感度高及具備相應經驗的人與小組內各管理處參與人員結對子的方法,提升檢查技巧;
8.3.3體系建立及試運行階段,品質管理部每次對巡查結果進行內部排名,階段性對各項目的整改情況進行跟進;
8.3.4體系運行階段,每月對抽查項目的巡查結果、排名及整改情況進行在全公司范圍內通報。
9相關文件無
10作業記錄
《項目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1
《環境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2
《安全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3
《設備管理現場檢查表》**/**-YW-01-04
篇3:叉車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叉車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為了加強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管理,確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證后方可獨立從事相應的工作。
2、操作人員的培訓包括:外委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和單位內部培訓兩種。
3、公司培訓中心應建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檔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參加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換證考試,保持操作證的有效性。
4、公司培訓中心每年編制當年度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報告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
5、單位內部培訓由培訓中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有關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特種設備使用、維護、保養知識;特種設備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及防范和應急措施、自救知識;特種設備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知識、技術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的學習,必要時可組織人員進行筆試。每次培訓必須做好相應的記錄。
6、參加外委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的人員必須經單位領導同意,培訓合格的予以報銷相應的費用。
7、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參加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制度予以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