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程序文件-基礎設施控制程序
物業公司程序文件:基礎設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通過對物業管理項目基礎設施的管理,可合理地利用設備、機具等各種資源,使所有設施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滿足提供服務的要求,并達到有效利用資源的目的。
2.0范圍
適用于公司管理范圍內的場地、設施、設備及支持性服務等。
3.0職責
3.1辦公室負責對機關的辦公場所、辦公設施設備、車輛等設施進行管理。
3.2辦公室、安保部負責對電話、電腦網絡及對講機等通訊器材的管理。
3.3工程部負責管理項目全階段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保證。
3.4相關部門負責按照文控要求對圖紙、標準、說明書等進行管理。
3.5管理處負責各自轄區的基礎設施的標識、維護和保養等管理工作。
3.6相關部門負責協助管理處進行場地維護和支持性服務的提供。
4.0程序
4.1辦公場所管理
4.1.1辦公室負責公司辦公場所及部門位置的安排。各部門應在指定區域內合理安排部門的人員、資料、設備等。
4.1.2按部門分布位置機關分成8個片區,每個片區由相關部門進行環境、秩序、衛生、資源方面的管理。
4.1.3會計部對辦公設備進行編號,員工對責任于己的設備、設施、用具進行使用和保管。
4.2辦公車輛管理
4.2.1公司用車由辦公室統一安排,部門如需申請用車,應于事前向辦公室提出用車申請。
4.2.2辦公室同意用車后,派出車輛,車輛行車路線應遵守申請過程中的行程、目的、時間。
4.2.3對申請用車得到批準后,在非客觀原因或外來原因造成的延誤由用車部門主管負責。
4.3通訊工具管理
4.3.1辦公室負責對公司機關的電話、INTEL網絡使用進行管理。
4.3.2員工應遵守公司有關規定,直線電話禁撥聲訊臺,分機禁止上網。
4.3.3安保部負責公司內對講機的管理,具體內容見《安全保衛管理手冊》。
4.4公共設施設備管理
4.4.1工程部按公司相關文件對管理項目各階段的公共設施設備進行管理,詳見《建筑/裝飾管理手冊》、《顧問項目工作手冊》及《設備管理工作手冊》。
4.5管理處分別按照公司相關文件規定的內容,分別對辦公場所、辦公車輛、通訊工具進行嚴格的管理,并對公共設施設備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日常管理。
4.5.1管理處員工在離開工作崗位時,不得對其使用的電腦或內容進行任何破壞行為,特別是某些管理處擁有的系統性軟件。由管理處主管監督。
4.6提供支持性服務
4.6.1各單位應在履行職責時完全遵守公司的規定,并能夠提供后延性支持服務。
4.6.2部門應通過對供方施加影響的使其對提供的服務或產品負責,并提供適當的后延性服務。
5.0相關文件與記錄
WI/G《建筑/裝飾管理手冊》
WI/GW《顧問項目工作手冊》
WI/S《設備管理工作手冊》
WI/B《安全保衛管理手冊》
篇2:基礎設施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確定并提供和維護為實現服務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設施,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中的各種因素。
2、范圍
適用于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進行控制。
3、引用標準
GB/T19001-20086.3基礎設施6.4工作環境
4、職責
4.1管理處負責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進行控制。
4.2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維修班等作業組分別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進行控制。
5、控制程序
5.1基礎設施的確定
公司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活動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辦公場所、健身娛樂場所、機房等)、服務設施(包括軟件和硬件,如計算機管理網絡、通訊設施、水、電、氣供應、電梯系統、供暖系統、道路及排污管線等)、支持性設備和工具(如維修用的設備和工具、車輛等)。
5.2根據建設部《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和部門實際情況對于各類服務設施的管理應做到:
a、各類設施圖紙、檔案資料齊全,管理良好;
b、設施運行正常,有正常的保養、檢修制度;
c、運行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d、電梯按規定時間運行;
e、居民生活用水、高壓水泵、水池、水箱有嚴格的管理措施。二次供水衛生許可證、水質化驗單、操作人員健康合格證齊全;
f、消防系統設備完好,可隨時啟用;
g、鍋爐供暖、煤氣、燃氣、中央空調等運行正常。
5.3設施的提供
5.3.1設施的接管、驗收在接管物業設施時,由物業驗收接管領導小組的工程人員負責按設施使用說明書和相關資料對接管的設施進行驗收。達不到要求者,應通知有關單位限期整改。設施接管的相關資料由管理處復核存檔。
5.3.2設施的采購
管理處根據使用部門的要求及公司發展的需要,填寫“設備配置申請單”,注明設施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等,報總經理批準后實施采購。
5.3.3采購設施的驗收、安裝
采購的設備設施,由管理處驗收,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簽字,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隨機附件及資料等內容;確認滿足要求后,管理處監督安裝調試。驗收不合格的設施,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方協商解決,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記錄處理。
5.3.4設施的登記建帳
a、驗收合格的設施由管理處進行編號,在“設備登記臺帳”上登記,并建立設施檔案,并將檔案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按照規定懸掛設施標識卡。
5.4設備設施的使用、保養和維修
a、根據需要,管理處負責組織編寫設備設施使用、保養和維修規范,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發放給使用部門。對國家有規定的特殊工種,操作人員持有相應的國家授權管理機構頒發的上崗證方可上崗;
b、服務設施的運行,由使用部門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由操作者按規定填寫相關的運行記錄;
c、設備設施日常維修保養,由維修班執行,管理處經理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管理處每季度匯總,整理入檔并作為制定年度檢修計劃的依據;
d、設備設施大中修,應在年初或需要時,由管理處提報“設備檢修計劃”報公司,由管理者代表審核,上報總經理批準后由管理處實施,驗證合格后交付使用部門;
e、日常運行中使用部門無法排除的故障,由部門聯系外部維修,金額較大的,可提報公司列入大中修范疇,程序按大中修程序執行。檢修中的設施應掛紅色檢修牌,檢修好的設施,應由使用部門負責人填寫“維修設備驗收單”,驗收后方可使用。管理處應將檢修情況記錄在相應的“設備檔案”中。需外部維修的設施,可根據情況,參照《采購控制程序》中對供方評定的一些規定;
f、現場使用的設施應有統一的編號,以便于維護保養;
g、對工作場所的管理由在該場所工作的相關部門管理,確保適宜的工作條件。
5.5設施的報廢
a、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各使用部門填寫“設施報廢單”,報總經理審批后報廢,在“設備登記臺賬”中注明情況,并將相關報廢資料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報廢的設施應掛黑色報廢牌。
5.6工作環境
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等作業組根據各自的業務范圍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據服務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
a、配置適用的辦公用房并根據服務需要適當裝修,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b、配置必要的空調、消防器材,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和職業衛生、安全;
c、為業主/住戶提供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6、相關文件
6.1《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
6.2《采購控制程序》
7、記錄
7.1“設備配置申請單”YC/JL-63-01
7.2“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YC/JL-63-02
7.3“設備登記臺賬”YC/JL-63-03
7.4“設備檢修計劃”YC/JL-63-04
7.5“維修后設備驗收單”YC/JL-63-05
7.6“設施報廢單”YC/JL-63-06
附記錄格式
篇3:電業局計量中心基礎設施環境控制程序
基礎設施和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保證檢測/校準/檢定活動的正常進行,確保檢測、校準和檢定結果的準確有效,本計量中心根據檢測/校準/檢定活動的不同需求,設置和配置相應的檢測/校準/檢定環境和設施,必要時配置環境監控和記錄設施,對影響檢測/校準/檢定活動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
2范圍
適用于開展檢測/校準/檢定活動的所有實驗室設施和環境的控制和維護。
3職責
3.1主任批準各班組環境控制目標。
3.2主任負責基礎設施中儀器設備(包括環境監控設備)的配備。
3.3中心辦實施實驗室外環境/辦公區域環境條件和恒溫實驗室環境條件的控制及辦公、通訊基礎設施的配備、維護。
3.4班組負責人負責組織有關人員提出環境控制目標、基礎設施和環境監控設施的配備需求。
3.5檢測/校準/檢定人員、儀器設備管理員和物品管理員負責記錄、監控環境控制參數及工作環境、設施的維護。
3.6質量監督員對檢測/校準/檢定環境控制進行必要、有效的監督。
4工作程序
4.1基礎設施
4.1.1各班組根據儀器設備使用壽命/儀器設備故障情況/新項目開展所需儀器設備情況等決定儀器設備是否更新或新增,提出購置申請。中心辦匯總各班組的購置申請,制定全中心的儀器設備(包括環境監控設施)購置計劃,執行《儀器設備管理程序》,儀器設備溯源執行《實現測量可溯源程序》。
4.1.2各部門根據檢測/校準/檢定技術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所需辦公場所、通訊設施、辦公用品的要求,由中心辦協調解決。
4.1.3中心辦根據各部門的需求,合理分配工作場所,配置通信設施和辦公用品,并負責各部門通信設施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維護,保證通訊設施完好;負責辦公家具的購置、修繕;為各部門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并放置于醒目易取地點。
4.1.4中心辦在分配辦公場所和配置辦公用品時,應考慮包括物理的、社會的、心理的環境因素,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更好發揮人員的潛能。
4.1.5中心辦應確保辦公區域公共環境和建筑物外部環境良好,保證供電、供水的可靠,并使辦公和生產場所照明符合要求,保證排水系統工作正常,對上述內容提供必要的檢修和維護。
4.2環境條件的要求
4.2.1本計量中心應確保實驗室及儀器設備、標準物質和物品、消耗品等的儲存環境不會使檢測/校準/檢定結果無效,或對測量結果產生不良影響。各班組應有符合技術標準或校準方法要求的環境條件;根據各實驗室功能的不同,應充分考核能源、采光、采暖、通風等的要求,并考慮內、外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振動、電磁輻射、灰塵等對檢測/校準/檢定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檢測/校準/檢定活動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4.2.2有廢水、廢氣、廢油等產生的班組應配有合適的排放系統,有強電磁輻射產生的校準實驗室應有適當的隔離措施。
4.3環境目標的確立
4.3.1各班組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人員根據儀器設備的最高使用限制要求,執行的檢測/校準/檢定方法對物品檢測/校準/檢定、儲存、保管的最高限制要求和消耗品保管、儲存的限制要求提出相關實驗室、物品(包括消耗品)貯存、保管的環境控制目標,由班組負責人審核,主任批準。
4.3.2監控目標應包括以下內容:
實驗室、物品貯存室、消耗品貯存室、標準物質貯存室最高環境限制目標
場地要求
監控方式
監控設備
4.3.3對在非固定場所實施的檢測/校準/檢定,其環境條件的影響及控制應在相應的作業指導書/方案/大綱中作出明確規定。
4.4檢測/校準/檢定工作環境的監控與維持
4.4.1凡標準、規程有要求或環境條件對檢測/校準/檢定結果、設備精度有影響時,有關部門及檢測/校準/檢定人員應按照影響程度采取不同的監控措施,必要時配備相應的監控與記錄設施。
4.4.2各班組應按照有關要求,做好本班組檢測/校準/檢定工作所需各種設施的日常維護,不定期檢查設施的完好性、環境條件的符合性。
4.4.3中心辦應確保有恒溫要求的實驗室環境條件符合檢測/校準/檢定實驗室最高環境限制要求,由中心辦和相關班組協同分別監控環境條件。
4.4.4如果遇到因環境條件因素危及檢測/校準/檢定結果時,檢測/校準/檢定人員應立即停止檢測/校準/檢定工作,以避免環境條件發生偏離后給檢測/校準/檢定結果造成不良影響,班組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對此間出具的檢測/校準/檢定數據的有效性應作分析和判斷處理,對數據進行重新復核,必要時重新檢測/校準/檢定。
4.4.5物品和消耗品的保存環境條件如發生偏離后,應盡快恢復保存環境條件,班組負責人應及時組織對物品的有效性安排核查,對消耗品的質量進行驗證,以確認物品、消耗品質量是否發生變化。
4.4.6對涉及檢測/校準/檢定安全參數、設施也應進行控制,如:檢測用氣體鋼瓶、壓力表、高壓大廳接地電阻等。
4.4.7質量監督員不定期對檢測/校準/檢定環境條件進行必要、有效的監督,并記錄。
4.5檢測/校準/檢定區域的隔離
4.5.1各班組中不同的實驗室應布局合理,并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如防噪聲、防振動、防污染等措施,防止相鄰工作區域間的相互影響。
4.5.2各班組應實行檢測/校準/檢定區域(包括物品制備、存放區域和消耗品貯存區域)與辦公區域的分離,防止對檢測/校準/檢定工作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4.5.3現場的檢測工作,必要時應有防護(隔離)措施,以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及設備安全,在防護(隔離)措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時,應暫停工作,待條件具備時,再開始工作。
4.6檢測/校準/檢定區域的控制
4.6.1一般情況下,非本計量中心的人員不得進入檢測/校準/檢定區域他,特殊情況許經相關班組負責人批準。
4.6.2經批準外來培訓的人員,需進入檢測/校準/檢定區域的,必須有本部門人員的陪同。
4.6.3顧客或其代表為了解本計量中心為其所送物品進行檢測/校準/檢定的質量,要求進入檢測/校準/檢定區域的,經該班組負責人認可后,方可進入;不允許顧客或其代表觀察和了解本部門為其他顧客所進行的檢測/校準/檢定工作。
4.7實驗室的內務管理
實驗室應保持清潔、整齊、安全的受控狀態,不得在實驗室內進行與檢測/校準/檢定無關的活動,存放與工作無關的物品。
5相關文件
5.1GAEPC/QP-01(A/0)《保護顧客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程序》
6記錄
6.1環境條件記錄(格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