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危險貨物事故處理應急處理措施
一、人員急救應急處理措施
當發生人員受傷時,現場負責人應組織人員積極搶救,具體措施如下:
1、當班人員應按報告程序,進行報警。
2、在指揮部成員未到達現場前,當班負責人擔任臨時現場指揮,首先保護受害人員生命安全,其次保護財產、環境,消除傷害源。
3、在傷害事故現場,必須對傷員進行緊急救護減少傷害,首要任務是將傷員救離事故現場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
4、傷員搶救出現場后緊急處理:
(1)皮膚受危險化學品污染時,救助者應協助傷員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繼之用流動清水和肥皂,徹底沖洗身體被污染部位。頭臉部皮膚污染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2)皮膚或眼睛被硝酸、硫酸灼傷,首先用軟布或紙巾吸干皮膚或眼睛內酸液。然后用生理鹽水或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皮膚灼傷處沖洗后可涂上燙傷藥膏。對于皮膚上的水泡,不可隨意弄破防止感染。
(3)對于中、小面積火燒傷,特別是頭、面、四肢等部位,可采取“創面冷卻療法”,用清潔水(自來水、河水、井水等)冷敷或浸泡創面,需持續0.5—1小時,以取出后不痛或稍痛為止。
(4)對中毒昏迷或神志不清的傷員,應置傷員于側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等,如傷員呼吸困難,應給予氧氣吸入(備用氧氣袋),呼吸停止時,進行人工呼吸搶救。
5、對皮膚、眼睛污染嚴重、中毒、灼傷、昏迷等嚴重情況,對傷員進行簡單處理后,應立即轉送救治,與救助醫院聯系后,立即用車輛送醫院或等待醫院救護車。
6、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1)進行急救時,無論傷員或救援人員都需要適當防護,特別是把傷員從嚴重污染場所救出來,救援人員必須加以預防,避免成為新的受害者。
(2)急救人員應集體行動,每組至少2—3人,以便相互照應。
(3)救援器材必須是防爆的,防止發生火災。
(4)要注意對傷員污染衣物著陸處理,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二、火災應急處理措施
發生火災時,現場作業負責人應組織人員積極救災,具體措施如下:
1、現場作業負責人應按報告程序進行報警。
2、報告的同時,立即切斷部分通往火災電源,關閉泵、閥,拆卸軟管并切斷通往火災現場的輸油管線上的閥門。
3、其他人員應依據火勢情況,迅速攜帶滅火機站在上風或側風的方向對著火點進行噴射,啟用固定或半固定的消防水系統,用消防噴霧水槍對高溫區域實施冷卻,加強相鄰管道的冷卻。
4、貨物泄漏時立即用砂土筑堤,限制著火貨物擴大火勢和流入閩江。
5、對于囤船或靠泊船甲板上的火災,一般可采用覆蓋辦法,用泡沫、砂土、干粉等撲救。
6、所有參加滅火施救人員,均應加強自身保護,滅火施救人員盡量站在上風方向。
7、現場施救人員要時刻注意火勢的變化,在無力撲滅火災的情況下,應立即撤離到安全地帶待援。
8、消防部門到達現場后,消防部門現場最高職務者擔任火場總指揮,其他人員接受統一調配,積極參加火災撲救工作。
9、火場總指揮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強與各方聯系,根據火勢情況調動港區內車、船等設備緊急援助或緊急撤離。
10、火災撲滅后要徹底檢查火場及附近,以防復燃。
11、滅火工作結束后,對受污染或使用后的消防器材必須清理消毒或更新、配齊。
三、污染應急處理措施
當發生危險貨物泄漏時,作業負責人應組織人員積極施救,具體措施如下:
1、碼頭作業負責人應按報告程序進行報警。
2、發生泄漏事故后,碼頭負責人在指揮部成員趕到之前,指揮現場所有人員,迅速進行應急處理。
3、搶險人員根據泄漏情況,組織人員對設備設施進行檢修、堵漏,所有在溢漏警戒區進行搶險作業的人員應穿防護服、戴防毒面具、防護眼鏡和手套。
4、在裝卸作業時發生泄漏,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泵、關閉相關閥門。
5、搶險人員對軟管道裂縫處,采用臨時管夾密封;硬管道洞狀泄漏點,采用木楔子封堵。
6、根據泄漏情況劃定泄漏警戒區域,泄漏警戒區域內嚴禁煙火,嚴禁使用任何非防爆設備。
7、泄漏貨物處理時,消防系統處于緊急狀態隨時準備投用。
8、對泄漏至碼頭上的貨物采用“先控制、后處理”的辦法,先用黃砂、干土堵堤,用吸油氈、木屑、草墊、土毛巾吸取,對硝酸、硫酸泄漏用稀堿中和(中和時注意不要使反應太激烈),防止貨物流入閩江。
9、應急指揮部領導成員應根據現場情況,調整布置堵漏、吸收、中和與圍堵并重。
10、一旦危險貨物流入閩江,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報告環保部門,及時通知上下游水廠,告知泄漏貨物理化特性。
11、貨物流入閩江時,用圍油欄、吸油索、吸油氈、收油機等設備設施進行處理,盡可能減少危害。
12、對回收的泄漏物放置在專用的容器內,集中處理。
篇2: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行政復議申請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行政復議申請
申請人:________,男,漢族,身份證號碼:________
現住____縣____鄉____杉村____組人,駕駛證號:________,準駕車型:________;駕駛湘____號小型普通客車,聯系方式:________
被申請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
請求事項:
1、依法撤銷被申請人作出的(?公交重認字〔?〕第?號)《?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2、重新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依法認定申請人?在此次事故中無責。
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不服被申請人于?年?月?日作出的(?公交重認字〔?〕第?號)《?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申請重新對責任進行認定,事實和理由如下:
一、應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1、發生本次事故的路段是?線?縣?鄉?路段,是原?礦務局?礦鐵道叉路口,也是鄉村道路邊馬路市場,是農村貨物集散地,道路現場十分擁擠。而?駕駛的農用運輸車嚴重超載超速,從?往?方向行駛又是下坡路段,車的駕駛室內還擠坐著五六個小孩,在通過該馬路市場路段時,不顧道路擁擠情況,采取措施不當,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駕駛的肇事農用車并未跟申請人的車相接觸,尚有3米多的距離。
3、本次事故第一次的(?公交認字〔?〕第?號)《?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申請人?在本次事故中無責。
二、申請人在本次事故中無責。
1、申請人駕車正常行駛,沒有違反交通法規,與本次事故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不應承擔責任。
2、申請人在通過該路段時,由于該路段是馬路市場,道路中間及前面行人和車輛較多,為避讓行人和車輛而采取即停即走的駕駛措施是正當的,合法的,并不適用《事故認定書》所引用的申請人違反了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按順序方向停靠,車身右側距道路邊緣不得超過三十厘米”的規定,也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第五款“路邊停車應當緊靠道路右側,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車,上下人員或者裝卸物品后,立即駛離。”之規定。申請人沒有違反上述規定,只是采取即停即走的駕駛方式,不構成違法,所以申請人不應承擔本次事故責任。
3、申請人?當時是以即停即走的駕駛方式慢速通過馬路自由市場,車上也沒有包括駕駛員?在內的任何人上下車或者裝卸貨物。這一點現有多名現場群眾的證人證言能夠充分證明。
三、被申請人兩次作出本次事故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事實和劃分責任錯誤,隨意變更認定結果,極不嚴肅,屬于程序違法。
1、被申請人在第一次交通事故認定書中,確認申請人無責。
2、在重新認定書中僅憑“群眾舉報”的依據重新認定申請人承擔次要責任,隨意性強,程序不到位,違反了公安部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發生交通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前,召集當事人到場,公開********。而第二份認定書制作,公安交警部門并未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思想匯報專題申請人認定被申請人所取證據不真實,不合法,應與排除。
綜上,(?公交重認字〔?〕第?號)《?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真實不確鑿不充分,程序嚴重違法。為保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特提出重新認定申請,依法查明事實,支持申請人的請求。
此致
湖南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篇3:交通事故再審申請書
交通事故再審申請書
再審申請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漢族,職業,住址,電話。
再審被申請人a: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漢族,職業,住址,電話。
再審被申請人b: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漢族,職業,住址,電話。
因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再審申請人不服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 年 月 日下達的(xx)大民一終字第 號民事判決書,現依法申請再審。
申請再審的事由
再審申請人的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二款的規定。
申請再審的請求
1、撤銷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xx)大民一終字第 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再審被申請人a的全部訴訟請求。
2、再審申請人的上訴及申訴費用由再審被申請人承擔。
再審事實與理由
首先,原審法院與二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有重大錯誤。再審申請人不是遼b12345轎車所有人,該車所有人為再審被申請人b。 xx年4月8日普蘭店人民法院下達的(xx)普刑初字第 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認定遼b12345轎車所有人為再審被申請人b,且該車因發生交通事故所得賠償支付給被申請人b。但二審法院對此事實視而不見,強行認定:再審申請人允許再審被申請 人b購買的車輛登記在自己的名下,從登記生效的這一刻起,再審申請人與該車的'權利義務不可分割。權利與義務統一,利益與風險共享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哪有法院判車輛所有人只承擔義務,不享有權利的?這是二審法院錯誤之一。
其次,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主體的認定,盡管我國法律尚無統一規定,但從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中可以解讀:對肇事車輛的運行起控制支配作用、享有運行利益并符合交通事故侵權構成要件者才是賠償義務主體。按照二審法院認定的“登記生效之日起,再審申請人與該車權利義務不可分割”,那么被盜車輛肇事的賠償義務主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為何只認定是駕駛被盜機動肇事者?而不認定是該車登記者?還有在沒辦理機動車買賣過戶登記的手續,買方駕車肇事案,最高人民法院為何只認定買方為賠償義務主體,而不認定登記的機動車車主為賠償義務主體?原因只有一個,賠償義務主體應是具有對肇事車輛運行起支配作用,享有運行利益,而不能簡單認定登記的車主。故二審法院認定再審申請人為賠償義務主體是錯誤的。
再次,二審判決程序違法,沒有通知對本案負有主要賠償責任的主體到庭,違反民事訴訟法程序規定。
綜上,再審申請人特提起申請,請求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立案再審,并依法改判支持再審申請人的請求。
此致:
xx省高級人民法院
再審申請人:
申請日期: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