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下室焦爐高爐煤氣管道破裂引起著火爆炸中毒應急處理預案

地下室焦爐高爐煤氣管道破裂引起著火爆炸中毒應急處理預案

2024-07-15 閱讀 9776

煉焦爐地下室時煤氣管道集中的地方,極易引發由種種原因造成的煤氣著火、爆炸和中毒事件,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一、地下室煤氣管道著火、爆炸、中毒的原因:

1、地下室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極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著火或中毒。

2、地下室內交換設備(法蘭、考克開閉氣、管線、閥門因質量和焊接等)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氣外溢造成爆炸、著火和中毒。

3、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擊、臺風、地震、洪水等。

4、超溫、超壓造成的破裂和泄漏。

5、墊片撕裂造成的泄漏。

6、壓力容器未按有關規定及操作規程操作(如壓力表接錯、水封裝置失效)。

7、轉動部分不潔,摩擦產生高溫,如交換考克缺油、潤滑不好等。

8、停送煤氣,清掃煤氣設備,操作不當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規定,未采取防靜電措施等。

9、在地下室區域吸煙、搶修和檢修時違章動火,焊接時未按“十不燒”及有關規定動火。

10、外來人員帶入火種。

11、穿帶釘皮鞋進入地下室。

12、擊打管道,設備產生撞擊火花。

13、電器火花。

14、電器線路陳舊老化或受到損壞產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載、絕緣、燒壞引起明火。

15、靜電放電。

16、雷擊(直接雷擊、雷電二次作用,沿著電器線路或金屬管道浸入。

17、焊、割、打磨產生火花等。

地下室煤氣中毒產生的原因:

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不經過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及試壓,就急于投產,造成泄漏煤氣嚴重。

2、煤氣設備漏煤氣,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中毒事故。

3、帶煤氣作業不戴防毒面具,憑熱情蠻干造成中毒事故。

4、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沒有可靠切斷煤氣來源,冒險進入造成中毒。

5、違反勞動紀律在地下室內逗留、休息、睡覺造成中毒。

6、煤氣作業時,閑雜人員誤入作業區域造成煤氣中毒。

7、單人和超時間在地下室作業造成煤氣中毒。

二、防止煤氣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著火的應急措施

1、控制與消除火源,嚴格控制設備質量與安裝:

(1)地下室嚴禁吸煙、攜帶火種、穿帶釘皮鞋進入。

(2)動火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準備黃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

(3)地下室及走廊地區使用防爆型電器。

(4)使用不發火的工具(如銅質工具),嚴禁鋼質工具敲打、撞擊、拋擲。

(5)抽堵盲板作業時,嚴格按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

(6)按規定安裝避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

(7)對地下室所屬的煤氣管線、閥門、交換考克、壓力容器等煤氣設備,要按要求進行定期的檢驗、檢測試壓。

(8)對設備管線、機、泵、閥、儀表、報警器、監測裝置等要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保持良好狀態。

(9)有煤氣泄漏的部位,高溫部件要采取隔熱、密閉措施。

(10)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考克、交換考克的嚴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試漏工作。

(11)定期檢查地下室各水封的嚴密工作,使水封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12)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管線末端、放散管是否靈活好使、安全可靠。

2、加強管理、嚴格工藝紀律:

(1)地下室張貼各種危險安全提示標簽。

(2)非本崗位人員嚴禁逗崗及進入。

(3)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嚴守工藝紀律,防止生產控制參數發生變化。

(4)堅持設備巡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檢修時,必須做好確認與隔離工作(如安裝盲板等)抽堵盲板時必須有專業防護站人員進行,要有防靜電措施,煤氣管道處理干凈后,必須做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凡動火作業,必須報填動火作業申請單,并逐級批準)

(6)檢查有否違章、違紀現象。

(7)加強調火和煤氣專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考核工作。

3、安全設施要齊全完好:

(1)安全設施齊全(如安全走梯、消防設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遙控裝置)

(2)煤氣低壓報警裝置、交換等報警裝置。

(3)進入煤氣地區作業,必須攜帶可熄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三、煤氣著火的處理應急措施

發生煤氣著火事故后,應由事故單位、消防隊和煤氣防護站共同組成事故處理指揮部,并做出迅速、慎重、準確的處理事故方案,凡參加急救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不能造成事故擴大。

1、凡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同時報告消防隊到現場急救。

2、直徑在150毫米以下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止閥滅火。

3、直徑在150毫米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時,應停止有關單位的使用,接安裝壓力表,根據壓力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或根據火苗長短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嚴禁突然完全關止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氣設備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變形或斷裂。

5、煤氣管道內部著火,應封閉入孔,關閉所有放散管,用采樣頭和試驗頭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

6、處理煤氣著火事故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煤氣閘閥、壓力表、蒸汽或氮氣頭等,應派專人看管和操作。

(2)管道直徑大于150毫米著火時,絕對禁止關止閘閥或封水封。

(3)管道內部著火,封閉入孔前,必須確認管道內無人后方可進行。

四、煤氣中毒事故的應急措施

1、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

2、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危險區域,安置在上風側空氣新鮮處,維護好現場,指派專人接救護車,同時通知附近衛生所到現場急救。

3、檢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臟波動、瞳孔等情況,確定煤氣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和處理方法。

4、對于輕微中毒者,如只是頭痛惡心、眩暈嘔吐等癥狀,可直接送附近衛生所治療。

5、對于較重中毒者,如意識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到現場補給氧氣,待中毒者恢復知覺、呼吸正常后送附近衛生所或醫院治療。

6、對于嚴重中毒者,如意識完全喪失、停止呼吸等,應立即在現場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準用車送往廠外醫院治療。中毒者沒有出現尸斑或沒有醫務人員允許不得停止一切搶救措施。

7、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領扣、衣扣、腰帶等應解開,濕衣服應脫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節,應對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著涼。

8、對于搶救中毒者的環境,應由事故發生單位指派專人維持秩序,保持清凈以便于搶救。

9、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后,必須查明原因,并將立即處理好,避免事故重復發生。

五、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

凡發生煤氣事故,一般是煤氣設備損壞,冒煤氣或冒煤氣后著火,因而,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一般接著而來的發生煤氣中毒事故、煤氣著火事故或者產生第二次爆炸。因此,處理煤氣爆炸事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凡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處理凈煤氣。

2、煤氣爆炸后引起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后引起煤氣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處理。

篇2:地下室焦爐高爐煤氣管道破裂引起著火爆炸中毒應急處理預案

煉焦爐地下室時煤氣管道集中的地方,極易引發由種種原因造成的煤氣著火、爆炸和中毒事件,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一、地下室煤氣管道著火、爆炸、中毒的原因:

1、地下室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極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著火或中毒。

2、地下室內交換設備(法蘭、考克開閉氣、管線、閥門因質量和焊接等)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氣外溢造成爆炸、著火和中毒。

3、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擊、臺風、地震、洪水等。

4、超溫、超壓造成的破裂和泄漏。

5、墊片撕裂造成的泄漏。

6、壓力容器未按有關規定及操作規程操作(如壓力表接錯、水封裝置失效)。

7、轉動部分不潔,摩擦產生高溫,如交換考克缺油、潤滑不好等。

8、停送煤氣,清掃煤氣設備,操作不當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規定,未采取防靜電措施等。

9、在地下室區域吸煙、搶修和檢修時違章動火,焊接時未按“十不燒”及有關規定動火。

10、外來人員帶入火種。

11、穿帶釘皮鞋進入地下室。

12、擊打管道,設備產生撞擊火花。

13、電器火花。

14、電器線路陳舊老化或受到損壞產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載、絕緣、燒壞引起明火。

15、靜電放電。

16、雷擊(直接雷擊、雷電二次作用,沿著電器線路或金屬管道浸入。

17、焊、割、打磨產生火花等。

地下室煤氣中毒產生的原因:

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不經過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及試壓,就急于投產,造成泄漏煤氣嚴重。

2、煤氣設備漏煤氣,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中毒事故。

3、帶煤氣作業不戴防毒面具,憑熱情蠻干造成中毒事故。

4、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沒有可靠切斷煤氣來源,冒險進入造成中毒。

5、違反勞動紀律在地下室內逗留、休息、睡覺造成中毒。

6、煤氣作業時,閑雜人員誤入作業區域造成煤氣中毒。

7、單人和超時間在地下室作業造成煤氣中毒。

二、防止煤氣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著火的應急措施

1、控制與消除火源,嚴格控制設備質量與安裝:

(1)地下室嚴禁吸煙、攜帶火種、穿帶釘皮鞋進入。

(2)動火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準備黃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

(3)地下室及走廊地區使用防爆型電器。

(4)使用不發火的工具(如銅質工具),嚴禁鋼質工具敲打、撞擊、拋擲。

(5)抽堵盲板作業時,嚴格按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

(6)按規定安裝避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

(7)對地下室所屬的煤氣管線、閥門、交換考克、壓力容器等煤氣設備,要按要求進行定期的檢驗、檢測試壓。

(8)對設備管線、機、泵、閥、儀表、報警器、監測裝置等要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保持良好狀態。

(9)有煤氣泄漏的部位,高溫部件要采取隔熱、密閉措施。

(10)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考克、交換考克的嚴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試漏工作。

(11)定期檢查地下室各水封的嚴密工作,使水封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12)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管線末端、放散管是否靈活好使、安全可靠。

2、加強管理、嚴格工藝紀律:

(1)地下室張貼各種危險安全提示標簽。

(2)非本崗位人員嚴禁逗崗及進入。

(3)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嚴守工藝紀律,防止生產控制參數發生變化。

(4)堅持設備巡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檢修時,必須做好確認與隔離工作(如安裝盲板等)抽堵盲板時必須有專業防護站人員進行,要有防靜電措施,煤氣管道處理干凈后,必須做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凡動火作業,必須報填動火作業申請單,并逐級批準)

(6)檢查有否違章、違紀現象。

(7)加強調火和煤氣專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考核工作。

3、安全設施要齊全完好:

(1)安全設施齊全(如安全走梯、消防設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遙控裝置)

(2)煤氣低壓報警裝置、交換等報警裝置。

(3)進入煤氣地區作業,必須攜帶可熄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三、煤氣著火的處理應急措施

發生煤氣著火事故后,應由事故單位、消防隊和煤氣防護站共同組成事故處理指揮部,并做出迅速、慎重、準確的處理事故方案,凡參加急救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不能造成事故擴大。

1、凡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同時報告消防隊到現場急救。

2、直徑在150毫米以下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止閥滅火。

3、直徑在150毫米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時,應停止有關單位的使用,接安裝壓力表,根據壓力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或根據火苗長短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嚴禁突然完全關止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氣設備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變形或斷裂。

5、煤氣管道內部著火,應封閉入孔,關閉所有放散管,用采樣頭和試驗頭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

6、處理煤氣著火事故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煤氣閘閥、壓力表、蒸汽或氮氣頭等,應派專人看管和操作。

(2)管道直徑大于150毫米著火時,絕對禁止關止閘閥或封水封。

(3)管道內部著火,封閉入孔前,必須確認管道內無人后方可進行。

四、煤氣中毒事故的應急措施

1、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

2、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危險區域,安置在上風側空氣新鮮處,維護好現場,指派專人接救護車,同時通知附近衛生所到現場急救。

3、檢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臟波動、瞳孔等情況,確定煤氣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和處理方法。

4、對于輕微中毒者,如只是頭痛惡心、眩暈嘔吐等癥狀,可直接送附近衛生所治療。

5、對于較重中毒者,如意識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到現場補給氧氣,待中毒者恢復知覺、呼吸正常后送附近衛生所或醫院治療。

6、對于嚴重中毒者,如意識完全喪失、停止呼吸等,應立即在現場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準用車送往廠外醫院治療。中毒者沒有出現尸斑或沒有醫務人員允許不得停止一切搶救措施。

7、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領扣、衣扣、腰帶等應解開,濕衣服應脫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節,應對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著涼。

8、對于搶救中毒者的環境,應由事故發生單位指派專人維持秩序,保持清凈以便于搶救。

9、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后,必須查明原因,并將立即處理好,避免事故重復發生。

五、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

凡發生煤氣事故,一般是煤氣設備損壞,冒煤氣或冒煤氣后著火,因而,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一般接著而來的發生煤氣中毒事故、煤氣著火事故或者產生第二次爆炸。因此,處理煤氣爆炸事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凡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處理凈煤氣。

2、煤氣爆炸后引起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后引起煤氣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處理。

篇3:汽機車間油系統事故著火應急救援預案

汽機車間油系統事故著火應急救援預案

一、基本情況

汽機車間由3臺C12-4.9/0.981汽輪機組及輔機設備組成,肩負著發電及對外供熱的任務,本車間分運行、檢修、供熱管網三部分組成,共32人。油系統有主油泵及油管路、油泵及冷油器、汽輪機軸承、調速系統組成,具有生產連續性特點。

二、危險目標的確定及分布

根據本車間使用、儲存潤滑油可能引起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3處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號目標:抽氣逆止門油動機處(1#、2#、3#機處各兩個8KG干粉滅火器)

2號目標:機關滲油處(1#、2#、3#機頭處各兩個70KG干粉滅火器)

3號目標:主油箱(1#、2#、3#機頭處各兩個8KG干粉滅火器)

三、消防設備分布

本車間各處均有干粉滅火器:零米東大門5個,1#冷油器1個,2#冷油器1個,3#冷油器1個,南大門1個,2#、3#、4#、5#給水泵處1個,2#凝結泵坑2個。3#凝結泵坑2個。

東夾層:1#油箱2個,2#油箱2個。3#油箱2個。

西夾層:門口有2個,2#爐上水總門4個。

7米:高位油箱1個,1#控制室外1個,2#抽油煙機1個,2#控制室外2個。

13米:1#、2#、3#、4#除氧器各2個。

泵房:門口2個。

四、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職責

1、指揮機構

公司成立油系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生技部部長、副部長、值長、車間主任及運行班長組成,日常工作由汽機車間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以生技部部長為總指揮,車間主任為副總指揮,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生產技術部。

注:若生技部部長不在公司時,由值長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本“預案”的制定,修訂。

(2)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工作。

3、指揮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汽機車間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具體指揮工作。

運行班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事故處理。

五、油系統著火的事故處理

汽機車間油系統、管線、設備接合面較多,又因離高溫管道較近,油系統安全與否關系整個機組甚至全廠安全。

1、油系統一般事故:抽氣逆止閥滲油導致冒煙著火。機關滲油滴到高溫管道上冒煙著火。

2、油系統重大事故:油系統的一般事故擴大化。事故發生后,應采取以下措施:

(1)抽汽逆止閥滲油昌煙著火時應立即保溫拆除,更換新保溫,有明火時,應先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明火在外時或用滅火器不方便時(如在滅火人站立處上方),用棉被將火蓋住滅火。

(2)機頭滲油滴至高溫管道上,引發冒煙著火,明火時,應立即用滅火器滅火,或用棉被滅火,然后將油清除。

3、油系統發生明火并擴大化時,應立即報告值班長、車間主任及生技部部長,并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本著保護人身、設備的原則,將事故控制矸最小化。

(1)當油系統著火擴大化,危及汽輪機組安全時,應果斷實行緊急故障停機,并用濕棉被將火蓋住來滅火,不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用開花水槍時,注意滅火方向禁止朝向人或重要設備(如汽輪機、油箱),防止火源擴大。

(2)當著火程度危及主油箱安全,不能控制時,果斷將油放掉。

六、有關規定和要求

1、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等器材及交通工具。各各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

2、對本車間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急救常識教育。

3、建立完善各項制度:

(1)值班制度;

(2)檢查制度,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