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坍塌事故應急措施
1、在基坑開挖前,應預計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搶險加固的準備工作:
(1)、落實應急救援小組人員,明確責任;
(2)、建立基坑監測信息反饋系統;
(3)、落實反壓材料的來源與運輸;
(4)、準備止水堵漏的必要材料和設備;
(5)、準備加固用的鋼材、水泥、砂、編織袋和設備;
(6)、了解地下管線閥門位置。
2、當支護結構地面周邊出現裂縫時,必須及時用粘土或水泥砂漿封堵。
3、如果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較大,可以采取坡頂卸載或削坡、坑內停止挖土作業、適當增加支撐或錨桿、堆砂包反壓坑腳等措施。
4、如果基坑壁漏水、流土,引起坑外地面或道路下陷、建筑物傾斜或坑周管道斷裂等時,應采取停止坑內降水和施工挖土、迅速灌注堵漏材料(如速凝水泥漿液、化學漿液、樹脂材料等)等措施處理滲漏;嚴重時應立即停止基坑開挖和在坑內回灌水,使坑內外水位平衡,關閉該段管線閥門,用粘土阻塞夯實再加混凝土封砌滲漏和用水泥漿液、化學漿液等材料處理止水帷幕的滲漏。必要時需補做止水帷幕方可繼續施工。
5、如果基坑開挖引起流砂、管涌或坑底隆起失穩,應立即停止坑內降水和施工挖土,采用回填砂包、土包或再加拋大石反壓,回灌水以平衡動水壓力。待管涌、流砂停止后,再采用有效方法處理(如壓漿、被動區加固等)。
6、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值或有失穩前兆時,應立即采用下列措施:
(1)、當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值,但比較小,無明顯大的變形時,應及時對變形部分增加內支撐或錨桿,錨索的補張拉,并增加監測頻率。
(2)、當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有失穩前兆,并明顯傾斜時,可立即在坑底與坑壁之間加設斜撐來穩固。
(3)、當因支護結構樁嵌固深度不足,使支護結構內傾或踢腳失穩,應立即停止土方開挖,在支護結構前堆砂包反壓或在被動區打入短樁加固。
(4)、當坑邊土體嚴重變形,且變形速率持續增加時,應視為基坑整體滑移失穩的前兆,應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穩定后再作妥善處理。
(5)、當基坑變形處于危驗狀態,應馬上停止正常施工作業,安排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加固。
(6)、當基坑周圍建筑物發生嚴重開裂、傾斜時,應立即組織人員緊急疏散,待基坑支護和周圍土體穩定后補強加固或拆除周圍建筑物。
7、施工過程應加強施工監測,使基坑處于安全監控中。監測項目達到或超過監控預警值時,應適當加密監測次數,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
8、一旦出現諸如支護結構破壞、塌方等安全事故,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處理:
第一步:現場急救。出現事故后,應急小組應立即組織有關設備如鏟車、運輸汽車等趕赴現場,確定被埋人員的地點與深度,指揮人員進行挖掘,同時,必須嚴格控制起挖掘深度,以免誤傷被埋人員。如是大面積的塌方,應請求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急救。
第二步:保護現場。事故發生后,應急小組馬上要到事故現場,把事故現場保護好,同時對事故地點進行拍照、錄像。
第三步:通知有關部門。事故發生后,應急小組馬上通知公司安全部門和負責人馬上到現場,并由公司立即上報到當地安全監督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進行處理。
篇2:防基坑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1.為確保在塔架基坑內進行作業時,現場施工人員安全與健康和施工的順利進行,根據有關規程、規范,結合本工程情況制定本安全措施。
2.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專職安全員、技術員,以及進行本項施工作業的施工隊長、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并嚴格遵守和執行本措施。
3.土方開挖至設計高程后應盡快進行鋼混施工,基坑土方工程驗收必須以確保鋼混施工期間安全為前提。
4.開挖基坑時,必須設有確實可行的排水措施,應四周壘填土埂,防止雨水流入,基坑積水,影響基坑土壤結構,產生滑坡或塌方,確保基坑施工期間的穩定。
5.經常檢查排水系統,進行疏浚,必要增加排水措施,保證水流暢通。
6.嚴格按照土質和深度情況進行放坡,放坡系數按施工規范執行,易坍塌處,減緩坡度,放大開口線,適量擴挖。
7.需在基坑頂邊堆放棄土時,任何情況下,棄土堆坡腳至基坑上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基坑周邊材料、機具堆放和機械設備距基坑邊的距離應符合安全要求,嚴禁超載,以防對基坑造成過大壓力,出現意外。
8.施工以前,施工隊需對塔基施工人員做好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施工期間應定期、定人做好對基坑及周圍環境變形的觀測及監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現場專職安全員要切實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對危險性較大工程的施工進行現場監管。
9.深基坑內作業時,要注意土壁的穩定性,及早發現坍塌、淹埋等癥兆,發現土壤有裂縫、落土、滑動、滑坡及傾坍跡象時,以人身安全為第一要務,及早撤離現場,采取加固措施或排除險情后再施工。
10.施工隊每日或雨后必須檢查土壁穩定情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工作。
11.在基坑內進行施工作業時,應注意操作工人的勞逸結合,夜間施工的照明設備足夠,排水設備也應及時到位,同時設備接線及接電也應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12.抽水時,坑下不得留人,防止漏電和塌方。
13.大雨期間應暫停施工。
14.基坑內施工必須有專用通道(如梯子或爬梯等)供作業人員上下,設置的通道,在結構上必須牢固可靠,數量、位置滿足施工要求并符合有關安全防護規定,不得隨意拆除。
15.備足防突發事件的各種材料,如彩布條、編織袋和水泵等,以防下雨及塌方等意外事故發生,能夠及時組織搶救。
16.深基坑(超過5m深)施工必須設置1.2m高圍欄,張掛安全網做封閉式的臨邊防護,臨邊防護欄桿離基坑邊口的距離不得小于50cm,掛警告標志,夜間設紅燈示警,以防發生意外。
17.機械設備應停在堅實的地基上,不得將反鏟履帶與挖空的基坑平行2米停、駛,車輛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駛,防止塌方翻車。
18.進入基坑必須戴好安全帽,深基坑內吊運物料的繩索、滑輪、鉤子等應牢固無損,吊物時垂直下方不得有人。
19.石方開挖要做好警戒,并注意爆破時間,必須有當地炮工在場。
20.未盡事宜,應符合相關安全規定。
2011年3月11日
篇3:基坑坍塌事故應急措施
1、在基坑開挖前,應預計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搶險加固的準備工作:
(1)、落實應急救援小組人員,明確責任;
(2)、建立基坑監測信息反饋系統;
(3)、落實反壓材料的來源與運輸;
(4)、準備止水堵漏的必要材料和設備;
(5)、準備加固用的鋼材、水泥、砂、編織袋和設備;
(6)、了解地下管線閥門位置。
2、當支護結構地面周邊出現裂縫時,必須及時用粘土或水泥砂漿封堵。
3、如果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較大,可以采取坡頂卸載或削坡、坑內停止挖土作業、適當增加支撐或錨桿、堆砂包反壓坑腳等措施。
4、如果基坑壁漏水、流土,引起坑外地面或道路下陷、建筑物傾斜或坑周管道斷裂等時,應采取停止坑內降水和施工挖土、迅速灌注堵漏材料(如速凝水泥漿液、化學漿液、樹脂材料等)等措施處理滲漏;嚴重時應立即停止基坑開挖和在坑內回灌水,使坑內外水位平衡,關閉該段管線閥門,用粘土阻塞夯實再加混凝土封砌滲漏和用水泥漿液、化學漿液等材料處理止水帷幕的滲漏。必要時需補做止水帷幕方可繼續施工。
5、如果基坑開挖引起流砂、管涌或坑底隆起失穩,應立即停止坑內降水和施工挖土,采用回填砂包、土包或再加拋大石反壓,回灌水以平衡動水壓力。待管涌、流砂停止后,再采用有效方法處理(如壓漿、被動區加固等)。
6、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值或有失穩前兆時,應立即采用下列措施:
(1)、當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值,但比較小,無明顯大的變形時,應及時對變形部分增加內支撐或錨桿,錨索的補張拉,并增加監測頻率。
(2)、當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有失穩前兆,并明顯傾斜時,可立即在坑底與坑壁之間加設斜撐來穩固。
(3)、當因支護結構樁嵌固深度不足,使支護結構內傾或踢腳失穩,應立即停止土方開挖,在支護結構前堆砂包反壓或在被動區打入短樁加固。
(4)、當坑邊土體嚴重變形,且變形速率持續增加時,應視為基坑整體滑移失穩的前兆,應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穩定后再作妥善處理。
(5)、當基坑變形處于危驗狀態,應馬上停止正常施工作業,安排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加固。
(6)、當基坑周圍建筑物發生嚴重開裂、傾斜時,應立即組織人員緊急疏散,待基坑支護和周圍土體穩定后補強加固或拆除周圍建筑物。
7、施工過程應加強施工監測,使基坑處于安全監控中。監測項目達到或超過監控預警值時,應適當加密監測次數,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
8、一旦出現諸如支護結構破壞、塌方等安全事故,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處理:
第一步:現場急救。出現事故后,應急小組應立即組織有關設備如鏟車、運輸汽車等趕赴現場,確定被埋人員的地點與深度,指揮人員進行挖掘,同時,必須嚴格控制起挖掘深度,以免誤傷被埋人員。如是大面積的塌方,應請求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急救。
第二步:保護現場。事故發生后,應急小組馬上要到事故現場,把事故現場保護好,同時對事故地點進行拍照、錄像。
第三步:通知有關部門。事故發生后,應急小組馬上通知公司安全部門和負責人馬上到現場,并由公司立即上報到當地安全監督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