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暑事故的預防救援措施

中暑事故的預防救援措施

2024-07-15 閱讀 9733

(一)中暑事故容易發生的部位

1、露天高溫作業場所;

2、通風不好的室內。

(二)中暑事故的預防措施

采取綜合措施,通過改進工藝、改善生產和生活環境、加強個人防護、積極的保健措施和合理安排勞動,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個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1、組織措施

(1)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前期工作,制定防暑降溫工作計劃,落實具體措施,加強全體員工防暑降溫知識的教育,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

(2)應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辦法,減少陽光輻射熱,以防中暑。還可根據施工工藝合理調整勞動組織,縮短一次性作業時間,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增設施工過程中的輪換休息。注意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

(3)控制加班加點;加強工人集體宿舍管理力度,切實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術措施

(1)進行技術革新,改進工藝和設備,盡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減輕勞動強度。

(2)改善施工生產環境,在工人較集中的露天作業施工現場中設置休息室,室內通風良好,室溫不宜超過30度。露天作業要盡可能搭設臨時遮陽棚,避免或減少陽光直接照射或輻射,加強通風換氣,降低環境溫度,有利于體熱散發而避免中暑。

(3)在室內操作時,應盡量利用自然通風天窗排氣,側窗進氣,也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向高溫作業點輸送涼風,或抽走熱風,降低環境氣溫。

3、衛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組織醫務人員對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

(2)做好施工現場充足的三水(茶水、鹽水、湯水)、清涼飲料或清熱解暑的中草藥飲料供應工作。對露天和高溫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0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給工人綠豆湯、茶水、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過300毫升。

(3)加強個人防護。應避免陽光直接長時間照射頭部,一般宜選用淺藍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越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供應白色的工作服,并根據作業需要配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露天作業應佩帶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暴曬。

(4)營造良好的住宿環境,民工宿舍的搭建要選擇通風良好的地理位置,并且選用散熱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按規范搭建。

(5)出現中暑先兆,如頭暈、惡心、嘔吐、或腹瀉,可服中藥藿香正氣丸,并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

(6)發現中暑病人后,應盡快將患者抬離施工作業位置,到通風較好的陰涼地方休息,解開衣服,給予含鹽的清涼飲料,必要時可針刺合谷、曲池、委中、百會、人中等穴位,重癥中暑患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三)發生中暑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中暑癥狀表現

(1)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境下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體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能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正常略有升高,但不會超過37.5攝氏度。

(2)輕度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癥狀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體溫上升到37.5攝氏度以上。此時若不及時救護,就會發生熱暈厥或熱虛脫。

(3)重癥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時和未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嚴重惡化,隨著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稍作觀察會發現,此時中暑病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40攝氏度以上,若不趕緊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中暑救援治療

(1)先兆和輕度中暑

a)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并解開衣扣以助身體降溫,適應給予清涼含鹽飲料。

b)先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1-4片),霍香正氣丸或涂清涼油,也可用刮痧療法。

c)針刺合谷、大沖、大、風池、足三里。

d)體溫高者可用冷敫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熱。

e)有周圍循環衰竭這可以用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等。

(2)重癥中暑

a)理降溫: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擦全身,使皮膚發紅并加風扇降溫,頭部、頸側、腋下及腹股溝部放水袋或冰袋,頭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

b)物降溫:立即送醫院進行人工冬眠療法。

篇2:施工中暑事故預防應急預案

施工中暑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夏季施工氣候炎熱,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處作業,勞動強度大,時間長,隨時都有發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強夏季的防暑降溫工作是保護職工身體健康,保證完成生產任務的一項重要措施。

1、預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綜合的措施,切實預防中暑事故的發生,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1)組織措施:

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領導,在入暑以前,制訂防暑降溫計劃和落實具體措施。

(1)要加強對全體職工防暑降溫知識教育,增強自防中暑和工傷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2)應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辦法,減少陽光輻射熱,以防中暑。還可根據施工工藝合理調整勞動組織、縮短一次性作業時間,增加施工過程中的輪換休息。

(3)貫徹《勞動法》,控制加班加點,加強工人集體宿舍管理,切實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術措施:

(1)進行技術革新,改革工藝和設備,盡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減輕建筑業勞動強度。

(2)在工人較集中的露天作業施工現場中設置休息室,室內通風良好,室溫不宜超過30℃,工地露天作業較為固定時,也可采用活動布幕或涼棚,減少陽光輻射。

(3)在車間內操作時,應盡量利用自然通風天窗排氣,側窗進氣,也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向高溫作業點輸送涼風,或抽走熱風,降低車間氣溫。

3)衛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組織醫務人員對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工作。

(2)對露天和高溫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給工人綠豆湯、茶水,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毫升。

(3)加強個人防護。一般宜選用淺蘭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淺越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應供給白色工作服,并根據作業需要配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露天作業應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曝曬。

2、發生中暑的表現及應急措施

1)中暑癥狀的表現:

(1)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不能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會超過37.5度。

(2)輕癥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狀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體溫上升38.5度以上。此時如不及時救護,就會發生熱暈厥或熱虛脫。

(3)重癥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時和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繼續嚴重惡化,隨著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搐。稍作觀察會發現,此時中暑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40度以上,若不趕緊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篇3:中暑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

夏季氣候炎熱,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處作業,勞動強度大,時間長,隨時都有發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強夏季的防暑降溫工作是保護職工身體健康,保證完成生產任務的一項重要措施。

一、預防中暑事故基本要求

采取綜合的措施,切實預防中暑事故的發生,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1.組織措施

(1)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領導,在入暑以前,制訂防暑降溫計劃和落實具體措施。

(2)加強對全體職工防暑降溫知識的教育,增強自防中暑和工傷事故的能力。注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3)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辦法,以防中暑。還可根據施工工藝合理調整勞動,縮短一次性作業時間,增加施工過程中的輪換休息。

(4)貫徹《勞動法》,控制加班加點,切實做到勞逸結合;加強工人集體宿舍管理,保證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術措施

(1)進行技術革新,改革工藝和設備,盡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2)在工人較集中的露天作業施工現場中設置休息室,室內通風良好,室溫不宜超過30℃,工地露天作業較為固定時,也可采用活動布幕或涼棚,減少陽光輻射。

(3)在車間內操作時,應盡量利用自然通風天窗排氣,側窗進氣,也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向高溫作業點輸送涼風,或抽走熱風,降低車間溫度。

3.衛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對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工作。

(2)對露天和高溫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給工人綠豆湯、茶水,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毫升。

(3)加強個人防護。一般宜選用淺藍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淺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應供給白色工作服,并根據作業需要配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露天作業應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曝曬。

二、發生中暑的表現及應急措施

1.中暑癥狀的表現

(1)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體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會超過37.5度。

(2)輕癥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癥狀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可能出現呼吸系統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體溫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時如不及時救護,就會發生熱暈厥或熱虛脫。

(3)重癥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時和未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繼續嚴重惡化,隨之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搐。此時中暑病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40度以上,若不趕緊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二、發生中暑的應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輕癥者:立即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陰涼、安靜、空氣流通處休息,松解衣服,飲用清涼飲料(淡鹽水或濃茶)。

(2)重癥或高熱型者需進行急救:a.迅速降溫,置病人于涼爽通風處,解開衣服。b.可在病人頭部、兩腋下、腹股溝區等處放置冰袋。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噴淋。最終使肛溫降至38°C左右,并防止溫度復升。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滯。

(3)熱痙攣者除上述處理外,給予飲用含鹽飲料,有條件的靜滴500~1000ml生理鹽水。

(4)對病情嚴重的病人,要立即動用各種手段,盡快把病人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