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國語中學食物中毒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外國語中學食物中毒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食物中毒,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校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及時、正確、高效的處置可能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務院《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衛生部《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1.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按照“統一領導、按級負責、部門配合”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落實各自職責。
2.科學決策、群防群控:學校建立組織,實行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規范應急處理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強學校日常監測、堅持群防群控,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3.及時反應、快速行動:學校對所發生的食物中毒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故發展和勢態蔓延,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認真做好食物中毒安全事故的救治、處理及整改工作。
(四)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處置本校師生中發生的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相應的食物中毒應急處理機構,專門負責調查處理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1.應急處理組織機構
報警:110、120
總指揮:z
副總指揮:z
通訊組:z
安全保衛組:z
人員疏散組:z
后勤組:z
運輸組:z
救援組:z
醫療組:z
2.主要職責
負責組織開展對食物中毒事件人員進行初步調查、了解情況,搶救中毒人員,報告當地衛生監督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收集與保全病人食用過的所有剩余食物及當餐所用原料、輔料等等,收集與保全中毒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等,封存廚房及有關原料倉庫,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協助衛生部門進行衛生學調查。
三、預防機制
1.學校經常組織開展日常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健康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健全學校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衛生管理人員;食堂工作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
3.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保障飲用水衛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突發事故的發生。
4.把好食品采購關。采購食品及原材料時一定要采購新鮮、有標志、符合標準的物品,并及時索取必要的檢驗合格證或化驗單,入庫時把好驗收關,并及時建立臺賬,不得采購、加工、銷售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學生集體供餐要對供餐單位提供的食品進行驗收,嚴把供餐質量關。
5.把好食品加工關。所有食品必須燒熟煮透,嚴禁給學生食用發芽土豆,嚴禁將亞硝酸鹽當做食鹽使用;把好生熟關,炊具、食品容器生熟分開,標志清晰,便于辨認;嚴把餐飲具、食品容器的消毒關,做到餐飲具、食品容器一用一消毒,并保持清潔。
四、應急響應
(一)報告條件
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癥狀,學校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及報告上級衛生防疫部門和所在地政府。
(二)報告程序
師生中一旦發現有食物中毒突發事故的跡象,學校應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保證信息及時準確,快速反應。
(三)報告內容
1.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數、癥狀及第一例發生時間。
2.學校校名、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3.食物供應單位的名稱、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4.目前狀況、事情的經過和緊急處理措施。
5.報告時間和報告人。
五、應急保障措施
(一)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應按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按照突發事件的情況,采取相關的應急措施。
(二)學校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立即指揮搶救工作,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搶救:
1.通訊組立即向上級衛生防疫部門、教育部門和所在地政府報告學生中毒情況、中毒發生時間、中毒主要癥狀、中毒的學生人數等,報告時間距離首例發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如果懷疑與投毒有關,還應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2.安全保衛組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對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及留樣食品立即封存,放人冷藏箱(柜)等待交調查人員,禁止繼續食用和擅自銷毀,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對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能的中毒現場予以控制,負責保護好現場,防止人為破壞現場,等候衛生執法部門處理;深入各班級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并預測發展趨勢;安撫好中毒學生,及時做好與學生家長溝通,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3.醫療救援組負責積極組織搶救治療病人,通知食物中毒學生親屬,當醫療救護力量不足時,應及時請求上級衛生部門給予支援;盡可能按照就近、相對集中的原則進行搶救處理(病人發生嘔吐時,切忌止吐,嘔吐有利于毒物排出),配合醫院妥善處理病人的病情,并派人到醫院守護病人,及時解決住院學生突發情況。
4.在衛生部門的專業人員到達后,醫療救援組和安全保衛組協助衛生部門做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配合專業人員收集可疑食品和中毒學生的嘔吐物、排泄物、洗胃液等,對相同的食物也應暫時封存。同時介紹中毒的情況并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待現場調查結束后,按照衛生專業人員要求進行現場消毒清潔處理。
5.后勤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搶救機動車、藥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搶救必需品的供應。
6.善后處理組協助學校領導做好善后處理工作。食物中毒事故發生后學校應注意保持穩定(食物中毒應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部門確認),要嚴格控制消息發布渠道,注意工作方式,避免師生、家
長不必要的恐慌。
六、附則
1.在應急行動中,各小組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救助工作的暢通和落實。
2.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后果,自覺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3.本預案由zz市外國語中學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
篇2:酒店餐飲部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食物中毒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工作人員持健康證上崗,定期檢查。
3)嚴格控制食物、用品及用餐環境的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4)規范食品的采購、儲存、加工等環節的操作,從源頭抓起,減少因操作不當引起的事故。
5)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操作間,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中毒事件的發生。
6)首長、貴賓預防食物中毒措施
a)采取專人、專購、專人驗貨、專人管理。
b)專人進行制作烹制。
c)專人服務上桌。
d)食品留樣待查
2、事故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Ⅰ級,即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一次中毒人員超過10人、或癥狀較重、對人員的身心健康影響嚴重的有可能造成1人以上死亡的。
Ⅱ級,即一般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員低于5-10人、癥狀較輕、不會造成人員死亡的。
Ⅲ級,即較輕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員小于5人且癥狀較輕,不會造成人員死亡的。
2)響應分級
Ⅰ級響應,當發生Ⅰ級事故時,酒店及上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本部門啟動Ⅰ級響應,服從酒店及上級部門的領導指揮。
Ⅱ級響應,當發生Ⅱ級事故時,酒店啟動應急預案,救援工作由酒店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
Ⅲ級響應,當發生Ⅲ級事故時,本部門員工應在部門經理的領導下,開展救援工作。
3、應急處置
1)接到報告或發現有中毒癥狀人員時應立即報告部門主管及24小時值守電話,當中毒癥狀嚴重時應立即撥打120求救,當120無法快速達到時應立即將中毒人員送往最近的醫院。
2)通知隨行人員及中毒人員家屬。
3)陪在中毒人員身邊,根據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開展救援工作。
4)馬上對可疑餐次展開調查,封存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及物品。
5)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解釋工作,穩定賓客情緒。
6)列出當班人員的名單,確保沒有遺漏,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配合相關部門查明中毒原因。
7)提供可疑餐次的食譜,無可疑餐次時應提供72小時或更久的食譜。
8)保障中毒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9)調查同餐人員的去向,觀察可能食用可疑食品或接觸可疑物品的人員,發現癥狀立即報告。
10)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揮下,配合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
11)如系投毒事件應協助保安及公安部門控制嫌疑人員。
12)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封鎖和保護事發現場,對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樣留驗,對相關場所、人員進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對中毒現場、可疑污染區進行消毒和處理,配合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取樣,開展偵察工作;
13)針對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涉及到本部門服務及食品安全的問題應立即進行整改,避免同樣事故的發生。
14)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及賠償等工作。
篇3:食物中毒與傳染病應急預案范本
食物中毒與傳染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任)、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施工現場發生的食物中毒和傳染病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1.3發生潛在(事故)事件、物質:霉質及毒素食物、病原體;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全體生產人群;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配備器材:急救器材;應急準備和響應物資:急救器材。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食物中毒和傳染病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2.3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4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5安全正副主管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6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2.7應急物資的維護、保養及測試
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二、應急響應
1.當發生了中毒、傳染病事故時,第一發現者應及時大喊高呼并以最快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聯系。
2.接到消息后,行政主任或安全正副主管立即趕到出事地點,確認其是否為食物中毒和中毒程度并查出中毒來源或是否傳染病和其來源,并及時報告組長,由組長撥打"120"緊急事故報警電話,并安排相關人員在大門口接應。
3.安全正副主管負責指揮,并在事故過后出具事故經過報告上報總經理。各組員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事故發生地點,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如:令其將胃里的東西嘔吐出來,當發現其中毒較深昏迷時,立即將其抬到大門口,等救護車的到來,或直接送往就近醫院,傳染病患者直接送往醫院。技術人員負責配合急救人員的后勤工作,組長負責指揮及聯絡工作。
4.應急小組組長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責令各車間生產班組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公司總經理。
三、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