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心幼兒園傳染病管理指導意見
中心幼兒園傳染病管理指導意見
學校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是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學校應認真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做好急、慢性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管理工作。針對本次視導工作中發現的學校在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校加強對傳染病的管理,建立健全領導機制
學校應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開展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政策,將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做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年度工作計劃,并給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落實傳染病防控各項工作。
學校應成立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其成員應包括校長、主管衛生工作的副校長、主管主任、校醫或衛生老師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職責明確,責任到人,隨著學校人事變動,領導小組成員應及時調整。
二、將傳染病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學校應健全各項傳染病管理制度,及時匯總、分析學校傳染病信息,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做好相關工作記錄。
應建立健全疫情報告,要求上報程序清楚明確、責任到人,并繪制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圖,在醫務室顯著位置張貼。
三、建立學校傳染病登記和復課檢診制度
各疫情報告單位按要求填報《傳染病疫情登記表》,校醫或衛生老師應將患傳染病學生情況按要求進行填寫,并將登記本長期保存。學校傳染病復課應實行復課檢診雙證明制度,即患傳染病的學生病愈且隔離期滿時,必須由學校所屬地醫院開具復課證明,交給校醫或衛生老師復檢后,再開具回班復課證明,方可進班復課。校醫室應將學生的診斷證明和復課證明歸檔,以備查驗。
四、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
堅持學校晨午檢制度,班主任老師應認真檢查班內學生健康情況,協助校醫做好因病缺勤學生的病因追蹤,并將相關信息每日上報給校醫室。校醫負責學生因病缺勤統計,每學期上報“因病缺課統計表”。發現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校醫應及時上報疫情,配合衛生部門進行疫情追蹤調查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五、落實《傳染病消毒隔離制度》和《重要場所的消毒制度》
學校在傳染病流行季節應定期對教室、走廊、宿舍進行消毒。醫務室至少每周進行一次消毒并記錄,特殊時期每日一次。
發現患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應及時對其接觸過的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六、做好學生的免疫接種管理工作
學校應按計劃免疫工作要求、配合地段保健科開展學生免疫接種工作。認真做好新生入學預防接種卡證查驗工作,掌握在校學生的疫苗接種情況。及時發放疫苗補種通知單,對學生補種情況要進行跟蹤并記錄存檔。
篇2:一休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為了及時有效地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的要求,特制定南金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的設置
園長z為我園疫情報告管理第一責任人;副園長z為具體負責人;各班班主任為疫情報告人,幼兒園其她教職員工、家長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疫情聯絡員提供情況。
二、疫情報告人職責
1、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園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工作;
2、具體負責人負責指導衛生保健工作和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定期對全園幼兒的晨檢、班級幼兒的出勤統計情況進行巡查;
3、各班班主任(疫情報告人)負責全園衛生保健工作,每天兩次對師生做好晨間檢查和全日觀察。晨間檢查時發現傳染病應立即隔離并報告;全日觀察中發現傳染病應立即隔離并報告園領導。凡發現法定傳染病(甲類、乙類、丙類)、新發傳染病和其他相關文件要求報告的傳染病進行匯總后,向教育局、婦幼保健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發現需要報告的傳染病時,應立即完整、清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將報告卡送到同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幼兒(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對甲類傳染病和乙類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質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在2小時內通知同安區疾控中心疫情報告人員。
5、乙類傳染病(除上述病種外),應在6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
6、丙類及其他要求報告的傳染病,在24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
7、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幼兒園教職工如發現有傳染病疫情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在第一時間向幼兒園報告,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的。
8、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教育局、婦幼保健院、區疾病防控中心報告。
五、幼兒園疫情監測報告制度
幼兒園建立幼兒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班主任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各班班主任要加強對本班幼兒的觀察詢問,如發現幼兒有發熱、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在幼兒請假時認真登記,并將存在有以上可疑癥狀的幼兒及時告知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并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幼兒因病缺勤情況登記日志上,傳染病流行時做到因病缺勤人數每天上報,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3、加強晨檢,由值班教師負責對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問,了解幼兒健康情況,對因漏檢的幼兒,各班教師應及時反饋給保健醫生。
4、如果幼兒在治療后返回幼兒園,教師應主動詢問患病情況和治療情況,如經正規醫療機構確診為患傳染病的幼兒,須查驗治愈證明,并報告給園長,確定無傳染性后方可入園。
篇3: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范本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我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的設置:
保健教師為我園責任疫情報告人,幼兒園其他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責任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二、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園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全園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園學生的晨檢工作。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園里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幼兒園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中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
五、幼兒園疫情監測報告制度:
幼兒園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晨檢應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委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并將晨檢結果記錄在班務日志上。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班主任及課任老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