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教師工資收入分配制度(一)

教師工資收入分配制度(一)

2024-07-14 閱讀 9076

在今年全國教師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教師的工資是怎么計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吧!

教師工資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瞄準方向

高等學校工資制度變遷與我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變革緊密相連,從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到分類分級管理,從強調工資的統一制度、統一標準、統一分配到微觀逐步放權搞活,體現了與我國社會經濟體制從計劃模式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轉變相適應的歷史變革趨勢。

建國以來,國家進行了四次工資制度改革。

1956年主要是建立貨幣化工資制度,統一了各種分配形式和工資標準。

1985年實現了企業與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分離,企業收入分配逐步走向市場,包括高等學校在內的事業單位開始進行創收以搞活分配。

1993年我國建立公務員制度,隨著《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實施,政府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建立了不同的工資制度模式與工資序列,從形式上將過去緊密聯系的兩類人員進行了制度分離,第一次引進了“活工資”的概念;也正是這一時期,事業單位及高校內部收入分配自主權逐步增大。

2006年,伴隨著《公務員法》的實施,國家在對公務員實施工資制度改革的同時,對事業單位進行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既不同于機關公務員,也不同于企業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與此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學校以用人和分配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的人事制度改革方興未艾,不斷深入。

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以后十年左右時間,以崗位津貼制度為突破口,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工資待遇水平,強化了工資的激勵功能。

這一階段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標志性事件:

一是1998年教育部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在高校人才引進領域具有開創意義,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二是1999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座談會,隨后下發了《關于當前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即16號文件。

三是在國家“985計劃”的支持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先實施符合高校教師職業特點的崗位津貼制度,突破了以往政府指令與指導為主的改革路徑,引領全國高校開展了“象牙塔內的薪資革命”。

四是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于2000年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即59號文件,在收入分配上進一步加力,給予高校四個方面自主權,激勵高校積極探索適合本單位特點的多種分配形式和辦法,將教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直接掛鉤,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崗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以崗位工資為主要內容的校內分配辦法,努力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

近年來,隨著國家人才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引進高層次人才力度不斷加大,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和制度創新出現了新的時代特征。

如建立符合人才市場特點與契約規則的協議薪酬,符合團隊協作與競爭特點的團隊薪酬,符合教師職業和優秀拔尖人才流動能力特點的年薪制等等。

當前,國家正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了2013年包括教育在內的全國城鎮19個行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標志著工資收入問題的透明化正在加大,不同行業工資水平比較機制和調查制度呼之欲出。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薪酬研究分會組織的2011年和2013年部分高校教師收入情況調查分析,更顯示出了超前意識和時代意義,是高校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創新的正確方向和科學方法。

教師工資套改標準表

為了切實解決鄉村教師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今年6月1日頒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中提到“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其核心就是要增加教師工資。

但如何增加?調研組建議如下:

一是優化教師工資結構。

建議將70%的績效工資與職稱脫鉤,與崗位工資合并,作為基礎性工資;取消扣除30%的績效工資的做法,將這部分金額獨立,設為“績效獎勵金”,在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績效獎勵金”預算,獎勵奮戰在一線講壇上的教師,勞者多得。

二是建議增加教齡補貼,3-10元的教齡補貼將使老教師寒心。

切實落實《計劃》中“對在鄉村學校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和“鼓勵”。

三是“國標”工資(包括崗位工資、10%工資和薪級工資)繼續由中央統籌,我們建議各項補貼、績效獎勵金由市(地級市)一級或更高級的教育主管部門來統籌,確保同一地區(地級市)之內統一等量,有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教師的收入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

1.基本工資: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

(隨國民經濟增長)

2.教齡工資(含工齡):每年80元,隨著教齡增長。

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并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

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

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

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優秀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

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范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準,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6、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

正如國家干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教師希望漲薪的訴求具有合理性

從現實需要看,廣大教師希望漲薪的訴求具有合理性,該漲。

但是條例規定的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只是一個大的原則性規定,要真正讓教師薪酬見漲還需要耐心等待。

在當下,用半夢半醒來形容也許是比較恰當的我國教師群體的薪酬不高,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較大,且不少地區教師的薪酬并未達到《教師法》(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明文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譬如,資料顯示,北京市在“十一五”之前,教師的工資水平還沒有達到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廣大教師希望漲薪是一種合理的訴求,也一個最抵近現實生活需要的夢想。

教師薪酬制度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結構體系中的一部分

從制度變革看,教師薪酬制度只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結構體系中的一部分,教育部不可能單獨就教師是否漲薪作出規定,人社部也不可能專門為教師漲薪作出單獨變革。

總的看,對教師是否漲薪的問題,我們應當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的總趨勢來看,要看得復雜一些才更符合現實。

因為即便是事業單位漲薪,也需要一個復雜的統籌論證和設計過程,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屬性的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路徑、薪酬結構及其差異、福利差異等等綜合因素。

而且,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改革還會和整體社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有序地公平地進行和完善。

因此,作為教師,還必須理性地醒著等待漲薪的夢想落地開花。

篇2:工資收入分配制度表(一)

2016年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做出了調整,讓我們一起看看從今年起我們工資具體分配制度是怎么樣的吧!歡迎大家閱讀這篇: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文章!

工資收入分配制度表【1】

一、關于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費相關政策

(一)調整基本工資標準。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10月1日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按全國平均水平測算,基本工資標準月人均增加1200元,實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需要付出的制度改革成本人均600元,從規范津補貼或績效工資中納入基本工資人均300元,實際增資月人均300元。

1、公務員調資辦法:從10月1日起,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同時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調整后,職務工資標準由現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別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級別工資各級別起點標準由現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別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級別工資檔次標準相應提高。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后,規范津貼補貼標準相應減少,嚴格按納入基本工資后剩余的額度執行。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資辦法:為保持事業單位與機關工資政策的連續性和基本工資標準的平衡,從10月1日起,同步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同時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基本工資新增資幅度和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的額度與機關相同。調整后,中小學教師和護士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維持現行政策,在調整后的基本工資標準的基礎上提高10%。

(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改革前已離退休人員實行“老人老辦法”,按原待遇標準發放養老金,今后執行統一的養老金調整政策,從10月1日起相應增加離退休費。考慮到已離退休人員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國家在制定離退休費增加標準時,按在職人員實際增資300元的一定比例,并結合在職人員將部分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的因素,綜合測算確定增加離退休費的標準。對待遇水平偏低的早期離退休人員,在增加退休費的標準上適當傾斜,75至79歲、80歲以上每月分別再增加60元和100元。

10月1日以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前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先按照現行政策辦理退休手續,按調資前的老辦法計發退休待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后,再按有關規定重新核定養老待遇。

二、關于建立縣以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相關政策

根據中辦發[2015]4號文件精神,在縣以下機關保持現有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晉升制度不變,建立主要依據任職年限和級別晉升職級的制度,實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實現職務與職級并行。

(一)職級的設置。對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設置5個職級,最低到高依次為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和正處級。

(二)職級晉升條件。晉升科員級須任辦事員滿8年,級別達二十五級;晉升副科級須任科員級或科員滿12年,級別達二十三級;晉升正科級須任副科級或鄉科級副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二十級;晉升副處級須任正科級或鄉科級正職、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十九級;晉升正處級須任副處級或縣處級副職滿15年,級別達十七級。任職年限,從晉升職級或正式任命職務之月起按周年計算,滿12個月為1周年。任現職級或職務期間每有1個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任職年限條件縮短半年;每有1個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等次,任職年限條件延長1年。

(三)晉升職級后的待遇。公務員晉升職級后,享受相應職務層次非領導職務的工資待遇。

三、關于實行鄉鎮工作補貼的相關政策

為落實中央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要求,穩定基層工作隊伍,鼓勵人員向基層流動,從1月1日起,對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在鄉鎮工作時享受,離開鄉鎮工作崗位即行取消,補貼水平不低于月人均200元。由于鄉鎮管理體制復雜,國家文件對實施范圍和標準只作了原則性規定,具體實施,省人社廳已進行了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將出臺實施意見報省人民的政府批準后實施

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2】

18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全文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18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而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全國2會期間,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2016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從40%增長到45%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約有5000萬

何憲稱,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約有5000萬。其中,教師1500萬人、公務員700多萬人、醫療衛生工作人員500萬人,其他事業單位如科研、文化、體育、農業、地質勘探等加起來約1100萬,還有1200萬是退休人員。所以,機關事業單位中,公務員只占百分之十幾,主體部分是事業單位人員。

從目前看,完善工資制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改善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人均提高300元的工資,同時把一部分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到基本工資中,再加上補償交納養老保險的部分,基本工資的比重占比從30%左右增加到了40%左右。

基本工資的占比有望增長到45%左右

根據今年2會上提交討論的2016年財政預算表,用于基本工資的預算提高了10%,但這不等于基本工資標準就會上漲10%,因為這里面還包含了基本工資正常提檔升級所需的預算。

今年的基本工資進行調整時,如果繼續把部分津貼補貼和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的占比有望從40%左右增長到45%左右。

何憲表示,由于長期以來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在相當多的年份,工資增長靠的是津貼補貼。“這很不合理。我們認為基本工資應該占到60%至70%比較合適。”

因此,從2006年起,國家對津貼補貼進行了規范,下一步要在規范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地區附加津貼。何憲稱,具體的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及相應的標準正在進行研究,主要考慮是,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等情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目前正組織專家小組進行深入研究,有望在1至2年內推出這一制度。

多省份機關事業單位今年將調薪

今年1月19日,四川和內蒙古分別召開全省和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將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

此外,江蘇提出今年要“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北京提出今年要“平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陜西也提出今年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