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車間包裝崗位操作規程
1.檢查:包裝箱是否有破損、開膠等不合格現象,若無再進行下一步。
2.封底:先對折B3、D3面,再對折A3、C3面;用膠帶封底時,膠帶從A面下部距底8公分處開始,經對折口到C面下部8公分處停止(和碧海舟防腐涂料字樣上端相齊)。要求粘結平整牢固。
3.每箱套兩個塑料包裝袋,袋口高出部分翻套在紙箱上后,按照位置碼放整齊。
4.計量:按照計量最小誤差準確計量(固定磅稱砝碼)。
5.扎口:抓住袋口上下掂量晃動幾次(涂料密實),然后盡量趕出袋內氣體,將內層袋口螺旋式擰緊后扎緊扣,外層袋依次操作。
6.封箱:先對折B2、D2面,再對折A2、C2面;用膠帶封口時,在兩側面部分5公分(和BSS下端相齊)。
7.打包:打包時沿A、C面打兩次,打包帶距箱邊(B、D面)距離為8公分,鐵扣均在距A面10公分處軋緊,打包帶松緊程度能進去3只手指為準。
8.粘貼標簽:標簽統一粘貼在B面右上角,距兩邊均為1公分。
9.貼上標簽以后,把包裝箱按照同一方向整齊碼放在托盤上,高度最高三箱。
篇2:鉭鈮粉末冶煉企業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1)放射性。鉭、鈮礦物常與鈾、釷等放射性元素伴生。采選后提供冶煉的精礦,其鈾、釷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一般為1~3‰。經酸分解后的殘渣,鈾、釷元素進一步富集,其含量有的高達1%以上。鉭、鈮冶煉的前期處理,存在著放射性物質的危害與防護問題。
鉭、鈮萃取殘液中氫氟酸及硫酸濃度較高,如果直接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
(2)腐蝕性。鉭、鈮冶煉使用的強腐蝕性化學物質較多,特別是濕法冶煉部分,用量很大,如氫氟酸、硫酸、鹽酸、硝酸、氫氧化鈉等。這些物質若與皮膚接觸能引起化學灼傷,若進入呼吸道則有害健康。特別是氫氟酸,與皮膚接觸的當時并不疼痛,過幾個小時后出現劇烈疼痛,接觸部位可形成壞死。氟化氫對皮膚的滲透能力很強,可造成肌腱、骨膜及骨骼的深度損傷。氟化氫在灼傷皮膚的同時,還可被吸收,引起全身癥狀。眼部接觸氟化氫后,角膜和結膜出現白色膜障,并可能引起穿孔。這些物質還嚴重腐蝕設備,縮短設備壽命,并且容易造成事故。
(3)易燃易爆。鉭、鈮冶煉使用的易燃、易爆物質較多。萃取使用的甲醛異丁醛酮和仲辛醇等液態有機試劑,其閃點低,如甲醛異丁醛酮的閃點為23℃,仲辛醇閃點為73℃,遇明火、高熱、強氧化劑等有燃燒的危險。液氨熔點為-77.70℃,沸點為-33.5℃,易吸熱氣化膨脹,空氣中氨氣濃度達15.7~27.4%的爆炸極限時,遇火星會引起燃燒爆炸。若液氨罐與使用蒸汽的加熱器及其分氣缸同放一室,一旦加熱設施泄露蒸汽時,容器的壓力驟增,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鉭、鈮火法冶煉過程中,使用氫氣的崗位很多,用量很大,空氣中含氫氣的濃度在4.5~75.0%之間,遇明火就會發生爆炸。金屬鈉遇水后發生劇烈反應,產生氫氣,并放出大量的熱量,容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同時生成的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形成堿霧,灼傷人的皮膚,嚴重污染環境。
(4)粉塵。鉭、鈮粉末冶金過程中接觸的粉塵很多,如濕法冶煉部分的球磨和酸分解崗位要接觸放射性礦物粉塵;鍛燒、過篩崗位要接觸氧化物粉塵;火法冶煉部分要接觸氧化物、炭黑和金屬粉塵等。
2.預防措施
(1)濕法冶煉部分的設備、管道、貯液槽、風機等,要加強防腐,并經常進行檢查,及時修補和更換。壓力容器必須由專業廠制造,并嚴格按規程操作,定期組織安全和設備監測人員進行檢查和測試,不合格者必須報廢。輸送氫氣的管道及容器要有明顯的標志,要保證不漏,并設置安全裝置。對易揮發的物質,諸如氨、氫氟酸、硝酸、鹽酸等,為控制和降低各作業點向外逸散的氣體量,必須對敞口的設備與容器加蓋,并安裝通風設施,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
(2)鉭鈮生產中,在裝卸、破碎精礦和處理、干燥、分解殘渣時,均易產生粉塵,應采取濕式作業、密閉通風、除塵凈化等綜合措施,降低作業場所空氣含塵中天然鈾、釷的濃度,使其含量低于0.02毫克/米3,以防止放射性粉塵對人體的傷害。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防止急性中毒和減少職業病的發生。含放射性的殘渣,用專用運輸工具轉移到遠離生產作業區的地下渣倉中,堆滿后用土掩埋,并設置標志。殘渣在裝卸搬運過程中不能滴漏灑落,以防放射性物質污染環境。為了防止射線對人體的傷害,應采用縮短工作時間,進出車間更換工作服和下班必須洗澡的規定。萃取殘液最好進行轉化,合成有價元素,然后用堿中和進行綜合回收,這樣殘液就能達到排放標準而不污染環境。
(3)防爆措施。碳化工藝主要使用氫氣,為防止氫氣泄漏與空氣混合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必須嚴格控制操作崗位空氣中的氫含量,控制火源,并對供氣貯罐、管路與閥門進行嚴格試壓檢漏。在烘爐點火時要提前15~30分鐘開啟風機,排除爐內和工作場所的有害氣體。預熱烘爐應控制溫度在300℃以下,使爐內水分和其他揮發物蒸發排盡。在點燃氫氣之前,應在排氣口取氫氣作點火試驗。
金屬鈉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在空氣中易氧化,遇酸、水劇烈反應,產生氫氣,并放出大量熱量而燃燒爆炸。它不容于煤油。根據鈉的這些特性,采取安全措施。將鈉保存在煤油中,并密封放置。用水處理反應后的剩余鈉,為防止氣浪與堿性粉末或金屬雜物飛濺傷人,處理剩鈉應在無人場所或專用“放炮”室內進行。產生的氣體和堿性粉末應預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4)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鈾、釷放出的α射線,其電離能力很強,貫穿能力較弱,在空氣中一般只能運行3~8厘米的路程即能被吸收。一張紙、一層布即可加以防護。因此,對其外照射一般不需防護,但需防止進入體內形成照射。所以在有放射性崗位操作的工人,必須戴好口罩及乳膠手套,穿好工作服和防酸套鞋。在有酸、堿作業崗位的工人,還應戴護目鏡。在鈉還原崗位,應佩戴透明的有機玻璃面罩。高溫作業崗位應用石棉手套。
(5)醫學監督。為了選擇適合于鉭、鈮冶煉這種特殊工種,特別是濕法冶煉的工人,就業前的體格檢查十分重要。對接觸粉塵者,應特別注意進行定期的胸部檢查。對接觸放射性物質者,應定期進行血液、肝、脾等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治療。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3:粉末靜電噴塑線安全操作規程
上崗操作設備的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由生產部門組織培訓)
一、工作前
1、操作工必須按安全規定著裝,女工必須將頭發盤于頭上
2、操作前操作者必須熟悉本設備的結構和性能及安全注意事項
3、每班應按照設備點檢表要求進行點檢,并做好開/關機記錄
4、檢查懸掛輸送機潤滑裝置是否有油,軸承應加高溫潤滑油脂,鏈條每周要加高溫潤滑油
5、檢查工件是否可靠接地(即工件和掛架應接觸良好)
6、檢查各種調節閥是否清潔,且必須可調
7、檢查各管道聯結是否良好,張緊系統是否靈活、可靠
8、檢查空氣系統能否保證施工工作要求,即無油、無水、無異物
9、調速電機變速旋鈕在每次開車時,必須緩慢加速至工作速度,停車時必須緩慢旋至零位
二、工作中
1、開啟烘道電源,設定加溫溫度至工藝規定值
2、先開啟傳動鏈條,再啟動噴涂室、噴涂機、升降機,進行噴涂作業
3、噴槍在整個施工或間隙中,必須采用專用掛鉤掛放,嚴禁隨處擱放
4、要經常觀察噴涂流水線各段的運行情況及控制室表儀所指示的溫度、電流、電壓等數值是否正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調整
5、在正常生產過程中若發現烘道內打火,工件脫落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關斷電源,待故障排除后再投入工作
6、保持工作場地清潔干凈,添加粉料及移倒粉料時應避免粉料大量飛揚或撒在設備上和工作場地上,生產過程中若發生粉沫泄漏,應停機檢查、堵漏
7、工作中設備如出現故障,應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包括維修時間、維修內容、更換零配件型號及規格)
三、工作后
1、噴涂作業停止后,再關閉噴涂機,在先后關閉集中噴室、空氣凈化系統、烘道,待工件到達取件工位時關閉傳動鏈條
2、工作完畢后,切斷電源,待設備各轉動部位不在動作時方可作設備一級保養和“6S”工作
3、在關機時,還應準確填寫關機時間、交接班記錄和設備運行情況記錄
四、維護保養
1、清掃燃燒器,保證燃燒器下面及其本身干凈無灰,燃燒器濾芯每20天清潔一次
2、清潔掛具,保證導電、掛具每周清潔一次
3、噴涂機清潔干凈,噴槍用高壓氣流清潔槍身及粉管,同時也要卸下槍清吹
4、每周不得少于兩次,由專人負責將濾芯清理干凈,安裝質量由當班機修檢查認可
5、每周檢查一次靜電導體部份的接地情況,保證接地可靠、良好
6、噴槍開關不能用力太大,以免損壞
7、減速器每年換油一次,其油標應每周檢查一次,無油應添加
8、一周一次清除爐內烘道內的異物和結垢,防止過熱燃燒
9、每月對各監控用傳感部件進行一次測試,以檢測其是否工作正常,詳細記錄測試結果
10、每三月對各排煙、回風筒及風機除渣一次,并保留相關除渣記錄(含時間、執行人員、監察人員等)
五、安全注意事項
1、操作人員禁止穿戴絕緣手套和絕緣膠鞋進行操作
2、嚴禁噴粉槍在噴室外噴粉,嚴禁將帶電噴槍頭指向他人,噴槍頭與人的距離不得小于300mm
3、禁止將噴室活動門開啟過大或取掉活動門或粉料箱未蓋好就進行作業
4、各種可調螺釘應注意保養,不要野蠻緊松
5、添加粉料及移倒粉料時,應盡量避免粉料大量飛揚或溢撒在設備或工作場地上
6、粉末(特別是回收粉末)必須清除雜質,須過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