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法庭人事出庭制度(范本)

法庭人事出庭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8730

當前刑事案件證人出庭作證存在的問題較多,影響了刑事訴訟法的正確貫徹落實。筆者認為,以下問題亟須規范:

首先,應確定證人當庭作證制度。除法律規定不符合證人條件外,其余均應當庭作證。公訴機關及辯護人在庭前所作證人證言筆錄非經證人當庭質證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這樣,就從根本上明確了證人當庭作證在刑事訴訟中的效力,使證人證言確實在庭審時得到質證,避免在證人不在場時進行質證,使證人證言成為形式主義。

其次,規范證人出庭作證程序。筆者認為,為體現出舉證責任原則、公正審判原則,現行的作證程序應予改變。

1?證人出庭應由舉證方通知或要求出庭,在庭審前報知法庭備案。我們不妨按證人分為控方(包括公訴人、自訴人及被害人)證人和辯方證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否準備或請求證人出庭,由控方或辯方各自自行決定(不準備或請求己方證人出庭的,法律后果自負),一方不能也不必申請對方的某一證人出庭。法院只在庭前對控方或辯方擬出庭的證人名單備案,不通知證人出庭,只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主動通知證人到庭作證。

2證人出庭前由值庭法警管理,不得參加本案的旁聽。經控方或辯方的要求,法庭準許證人出庭作證后,由法警將證人帶至證人席,作證后即將證人帶出法庭。

3作證時,應首先由法庭詢問證人身份情況并由證人簽署有關法律文書(證人具結書)或宣誓如實作證,然后由申請該證人出庭的控方或辯方向該證人發問,之后由另一方發問,審判人員可以在雙方發問完畢后向證人發問,不得越俎代庖。

4證人作證時審判人員應對舉證方或質證方的問話嚴加約束,不得進行帶有誘導、侮辱、威脅的問話;同時證人必須正面、如實陳述情況,不得拒絕回答有關問題,否則法庭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公司人事考核制度

酒店服務員規章制度

辦公室規章制度

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制度

企業的獎懲制度

理發店規章制度

員工出差管理制度

寬帶薪酬制度

機關食堂管理制度

篇2:法庭人事出庭制度(范本)

當前刑事案件證人出庭作證存在的問題較多,影響了刑事訴訟法的正確貫徹落實。筆者認為,以下問題亟須規范:

首先,應確定證人當庭作證制度。除法律規定不符合證人條件外,其余均應當庭作證。公訴機關及辯護人在庭前所作證人證言筆錄非經證人當庭質證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這樣,就從根本上明確了證人當庭作證在刑事訴訟中的效力,使證人證言確實在庭審時得到質證,避免在證人不在場時進行質證,使證人證言成為形式主義。

其次,規范證人出庭作證程序。筆者認為,為體現出舉證責任原則、公正審判原則,現行的作證程序應予改變。

1?證人出庭應由舉證方通知或要求出庭,在庭審前報知法庭備案。我們不妨按證人分為控方(包括公訴人、自訴人及被害人)證人和辯方證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否準備或請求證人出庭,由控方或辯方各自自行決定(不準備或請求己方證人出庭的,法律后果自負),一方不能也不必申請對方的某一證人出庭。法院只在庭前對控方或辯方擬出庭的證人名單備案,不通知證人出庭,只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主動通知證人到庭作證。

2證人出庭前由值庭法警管理,不得參加本案的旁聽。經控方或辯方的要求,法庭準許證人出庭作證后,由法警將證人帶至證人席,作證后即將證人帶出法庭。

3作證時,應首先由法庭詢問證人身份情況并由證人簽署有關法律文書(證人具結書)或宣誓如實作證,然后由申請該證人出庭的控方或辯方向該證人發問,之后由另一方發問,審判人員可以在雙方發問完畢后向證人發問,不得越俎代庖。

4證人作證時審判人員應對舉證方或質證方的問話嚴加約束,不得進行帶有誘導、侮辱、威脅的問話;同時證人必須正面、如實陳述情況,不得拒絕回答有關問題,否則法庭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公司人事考核制度

酒店服務員規章制度

辦公室規章制度

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制度

企業的獎懲制度

理發店規章制度

員工出差管理制度

寬帶薪酬制度

機關食堂管理制度

篇3:鄉鎮法庭工作制度

鄉鎮法庭工作制度

一、鄉鎮法庭負責人由東光縣人民法院專職法官兼任,同時配備書記員1名,人民陪審員4名,共同開展工作。

二、鄉鎮法庭負責人每周一定期到鄉鎮法庭開展工作。因特殊情況當天不能到庭開展工作,順延至周二、周三。每周最低到鄉鎮開展工作一天。其他時間,根據工作需要,由鄉鎮黨委、政府預約,隨時到庭開展工作。

三、鄉鎮法庭設立專門調解室,為鄉鎮法庭負責人和人民陪審員開展調解工作的專用場所。

四、各法庭人民陪審員根據到訪群眾歸屬轄區情況開展工作,對矛盾糾紛發生地在本轄區或糾紛雙方當事人均為本轄區的做好解釋接待,認真調解,并做好登記工作;對單方屬于本轄區的做好解釋接待工作,根據訴求建議到相關部門解決,并做好備案工作。法院立案庭將適合調解的案件,引導當事人自愿接受調解,并填寫申請書后,立“調字號”,根據轄區管轄移送到有管轄權的法庭或調解中心。各庭、調解中心接到“調字號”,進行登記、開展調解。調解不成的,指導案件當事人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轉立案庭立案。

五、鄉鎮法庭負責人,對人民陪審員承辦的調解案件,開展全程法律業務指導。對調解成功并簽訂調解協議的,指導當事人盡量當場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依當事人的申請,由審判員免費出具(****)...民特...號民事裁定書進行司法確認。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六、建立工作檔案。鄉鎮法庭負責人和人民陪審員根據工作性質建立相應工作日志,鄉鎮法庭負責紀錄每周到庭開展工作的具體情況。人民陪審員將日常工作及時進行民事糾紛調解登記工作,對調解成功的糾紛建立“一案一檔”,內容包括:訴前調解立案審批表、起訴狀或雙方調解申請、當事人的身份證明、相關證據材料及調解筆錄、調解協議、司法確認裁定文書、送達證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