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噪聲個人防護規范

職業噪聲個人防護規范

2024-07-14 閱讀 1161

利用個人防護用具能阻止或減緩噪聲對人體的侵害,保護入耳使其避免過度刺激,井防止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在噪聲源以及噪聲的傳播途徑上未進行或不易進行噪聲治理,并且是高噪聲時,必須進行個人防護。長時間連續在高噪聲環境中工作,尤其應該進行個人防護。常用的個人防護用具有耳塞,防聲棉.耳罩和頭盔等。

一.耳塞、通常由軟橡膠(氯丁橡膠)、軟塑料(聚氯乙烯樹脂)、泡沫塑料和硅橡膠之類的材料制成。外形主要有圓柱形,傘形數種。根據人耳道的大小一般有大、中、小三個型號。耳塞對中、高頻噪聲有較好的隔聲效果,對低頻聲的隔聲效果較差。佩戴合適的耳塞一般中、高頻噪聲可將低二0~三0dB。在尖叫刺耳的高頻噪聲環境中,能取得令人滿意的降噪效果,對正常交談影響不大。耳塞具有價格便宜、經濟耐用、體積小巧、便于攜帶等特點。但由于人耳道不一,一般配合不理想,佩戴后常感不適,甚至引起耳脹和耳道疼痛。

二.防聲棉、防聲棉是用直徑一~三μm的超細玻璃棉經過化學方法軟化處理后制成的。使用時撕下一小塊用手卷成錐狀,塞入耳內即可。防聲棉的隔聲比普通棉花效果好,且隔聲值隨著噪聲頻率的增加而提高,它對隔絕高頻噪聲更為有效。在強烈的高頻噪聲車間使用這種防聲棉,對語言聯系不但無妨礙,而且對語言清晰度有所提高。

三.耳罩、耳罩由外殼(用硬塑料,硬橡膠和金屬板制成)、密封墊圈(多刷軟質泡沫塑料外色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弓架和內襯吸聲材料構成。耳罩平均隔聲量一般為一五~二五dB,高頻隔聲顯可達三0dB,低頻隔聲量也有一二dB。主要用來防護強烈的槍炮脈沖噪聲,航空發動機,鑿巖機、內燃機等動力機械產生的空氣動力性噪聲,以及各種風動工具、鉚焊、沖壓、冷作等機械噪聲。耳罩體積較大,佩戴不太方便,特別是高溫工種和炎熱季古,佩戴者常感悶熱和不適。

四.防聲頭盔、主要有軟式防噪聲帽,和硬式防聲盔兩種。軟式防噪聲聲帽主要由人造革帽取和耳罩組成。能防止聽覺損傷,對人的頭部有防震,防外傷和防寒的作用。硬式防聲盔主要由外殼(玻璃鋼制成)內襯吸聲材料和耳罩組成。可防止強噪聲經過氣導和顱骨傳人內耳,以及沖擊波對聽覺和頭部的損傷。防聲盔的重量較大,佩戴常感不適,特別是高溫作業和炎熱天氣,輕者感到悶熱,易出汗,重者常引起頭暈、頭昏癥狀。

五.防護衣、由玻璃鋼或鋁板,內襯柔軟的多孔性吸聲材料組成。常用來防止一四0dB以上高強度度噪聲對人身內臟器官的危害。

篇2:噪聲作業防護制度

1、編制要點

明確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目的、依據。

明確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工作的負責部門、責任人。

確定噪聲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防護措施。

明確噪聲作業的危害及程度。

明確噪聲作業的防護措施及管理辦法。

2、范例

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為搞好本單位噪聲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產區域和作業場所的噪聲要符合標準規定,超過標準要限期整改。

5、對易產生噪聲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技術部門設計時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措施,用低噪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強聲的設備和工藝,從聲源上根治噪聲。

6、當班工人每天對噪聲進行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新、改、擴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和引進項目、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噪聲控制,必須嚴格執行職業危害“三同時”評查,沒有評查或評查不合格的一律不準施工和投產。

8、對于噪聲超過標準規定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達到標準要求。在無法徹底消除噪音的情況下,必須給員工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減少或減輕對員工的聽力損害。

9、企業應安排接觸噪音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篇3: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范文

為搞好本單位噪聲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產區域和作業場所的噪聲要符合標準規定,超過標準要限期整改。

5、對易產生噪聲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技術部門設計時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措施,用低噪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強聲的設備和工藝,從聲源上根治噪聲。

6、當班工人每天對噪聲進行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新、改、擴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和引進項目、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噪聲控制,必須嚴格執行職業危害"三同時"評查,沒有評查或評查不合格的一律不準施工和投產。

8、對于噪聲超過標準規定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達到標準要求。在無法徹底消除噪音的情況下,必須給員工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減少或減輕對員工的聽力損害。

9、企業應安排接觸噪音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