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礦山救護隊伍潛能增強政府應急救援能力
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發生或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充分發揮礦山隊伍潛能,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對完成構建“六個支撐體系”的重要任務,進一步增強政府應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河南省礦山救護隊的現狀簡介如下。
一、隊伍現狀
河南省境內共有獨立礦山救援單位24個,服務礦井1642處,共有救援中隊45個、小隊131個,總人數1995人。其中指揮員207人,隊員1195人,維修工48人,司機188人,化驗員10人,其他337人。裝備有大、中型救護車106輛,指揮車30輛,裝備車7輛,化驗車1輛,正壓氧呼吸器641臺,其它呼吸器1686臺,呼吸器校驗儀242臺,蘇生器219臺,以及其它裝備。
2000年至今,全省救護隊共開展礦井反風演習530次,預防性檢查84626人次。發現不安全隱患171398處,現場主動解決53906處。2003年參加事故搶險325起,搶救遇險人員620名,其中生還493名;恢復巷道50583米,恢復可采儲量698萬噸。這支隊伍在災害防治和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特點
1.訓練有素
堅持貫徹“加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搶救”的救護原則,實行軍事化管理,注重理論學習、技能訓練,長期經受高溫、濃煙、水災和有害氣體等的嚴酷考驗,形成一支組織嚴密、協調有效、反應迅速、協同作戰的專業化隊伍。各救護隊經常組織野外佩機、搬運傷員、災區匯報等項目演練,提高指戰員的身體素質和整體實戰能力。在20**年美國第三屆國際金屬與非金屬礦山救護比武中,中國隊6名參賽隊員中河南省占4名,平煤救護大隊取得呼吸器競賽個人第1名、創傷急救個人第3名、模擬搶險個人第4名的佳績。
2.搶險救災
礦山救護隊視險情如生命,幾十年如一日。礦山,特別是煤礦,條件復雜,環境惡劣,瓦斯、煤塵、水患、火災、頂板、機電運輸、爆破、有毒有害氣體等事故多發,需要克服高溫、濃煙、瓦斯和CO嚴重超限、井下光線不足、巷道狹窄、通風狀況差等困難。但救護隊始終能夠做到“聞警即到,速戰能勝”。在搶險救災的同時,他們作好現場勘察,提供搶險救災現場勘察報告,最大限度地保護事故第一現場,協助事故調查。如義煤集團救護大隊,于2003年2月1日~11月14日,歷時300余天,集中力量處理千秋礦21181綜放工作面火災事故。他們冒著42℃以上高溫進入上下巷千余米,先后建土袋墻4道、磚墻2道、板墻27道,利用水淹、注氮、注膠、注漿、均壓滅火等技術,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搶險救災的成功。
3.突出預防
災害預防是救護隊的重要職責,日常加強對總回風巷、采掘作業區、高溫高瓦斯區、火區、盲巷等重大危險源地的監控和檢查,幫助礦山啟封密閉、排放氣體、反風演習、維修安全儀器儀表,既熟悉礦井情況,又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全體指戰員技術精湛,能夠正確使用各種救護儀器和設施,熟練掌握處理滅火、瓦斯爆炸、水災、中毒窒息、觸電、機械撞擊等災情急救和基本創傷急救的技能,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提高了應急處理能力。如去年7月13日登封市白坪鄉東風煤礦發生透水事故,登封市礦山救護隊靠精湛的技能,清挖巷道260余米,處理嚴重冒落區53米,新開繞道12米,裝風簾9道,加固風門2道,安裝水泵15臺,排水4200立方米,21名礦工全部被搶救升井。
4.服務社會
在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礦山救護隊積極向非煤礦山和其他行業拓寬服務范圍,2003年全省救護隊共參與非煤礦山事故搶救26起。安陽市、禹州市、鞏義市、新密市和濟源市等救護隊已正式將非煤礦山納入服務范圍。同時,受當地政府委托,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應急救援工作。2003年5月1日,焦作市解放區烈士街一民宅發生爆炸,鋼筋、水泥板塊狼籍,在場的消防、武警等救援隊伍進展緩慢,市政府請求焦煤集團救護大隊支援。該隊立即出動,僅用4個小時,將3名遇難者搶救出來,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贊譽和好評。
三、存在問題
1.礦山救護隊體制亟待改革,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尚未健全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不健全,缺乏統一管理機構和協調機制,應急救援能力不足,全省礦山救護資源配置不合理,工作任務不均衡,部分機構、人員閑置。
2.救護費用制度不合理,救護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國有煤礦救護隊費用全靠企業負擔,地方救護隊主要靠與附近煤礦簽訂救護協議收取費用,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缺少科學合理的保障制度。必要的救護資金得不到保證,救護器材老化、不足,直接影響了救護效果。
3.應急救援裝備技術含量低,部分裝備質量不過關
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救護裝備技術水平落后,新開發的部分裝備質量不過關。
4.救護隊伍發展與社會需要存有差距,救護隊員更新不及時
據統計,目前全省救護隊有15%的隊員超齡,有些隊員年齡已超過45歲。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知識技能、作戰方案,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發展的需要。
四、建議和措施
1.充分發揮礦山救護隊伍潛能,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堅持政府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建議將礦山救護隊同消防隊、衛生急救中心等一并納入到政府應急救援體系之中。設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電話為118,與消防119、衛生120相銜接,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合作,優勢互補,提高綜合協調作戰能力,從體制、法制和資金方面入手建立應急救援長效機制,將應急救援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2.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按照《安全生產法》第六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的規定,建議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強化急救責任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強應急訓練和演練,確保預案緊急時人員、物資、措施得以保證,事故發生后能夠按計劃有組織地營救與疏散人員、控制事故點、清除與凈化現場和事故后恢復工作等行動,減少事故損失。
3.加強隊伍建設,增強應急救援綜合能力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類活動日益增多,生產安全、公共安全愈加重要,必須不斷增強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建議整合礦山救護資源,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加快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救援管理系統、組織系統、技術支持系統、信息通訊系統和裝備保障系統,增強應急救援綜合能力。
4.采取強制措施,建立專項救護費用制度
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建議確立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承擔的專項救護費用長效保障機制。政府將應急救援保障基金納入到國民經濟和政府概算,企業從劃撥的專項安全生產費用(如煤礦的安全技措資金)中按比例提取救護費用,保險機構按比例支付應急救援減免的部分事故損失所折算出的費用,建立應急救援挽回再生價值與提高社會保險程度的科學公平制度,拓寬資金渠道,改善救護裝備面貌,廣攬人才。?
5.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推廣應用救護新技術、新裝備
開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創新救護理念,增加科技含量,制訂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發展規劃,提升救護技術裝備水平。
6.開展應急救援知識教育,提高國民的安全意識和急救能力
建議把應急救援等有關救生安全知識納入到國民素質教育中去,開展有關應急救援的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堅持以人為本,營造“人人懂救生、人人會救生”、“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文化氛圍,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篇2: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公司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防止公司烘干室各類重大事故的發生,建立緊急情況下的快速、有效地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和應急機制,保證公司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事故的影響和損失,根據本公司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2.1國家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
1.2.2地方性法規、規章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安全管理條例》等。
1.2.3指導、參考文件
《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關于印發〈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的通知》(深府〔2005〕37號)等。
1.3遵循原則
烘干室重大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相互協助、加強合作的原則。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發生的滿足預案啟動標準的各類烘干室重大事故;預案在使用時,向上可作為深圳市城市應急救援體系支持文件,與深圳市城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配合。
1.5預案管理
本公司管理部負責制定、修改、更新本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負責本預案的修改記錄、發布、評審等。
2分類與分級
2.1公司概況
2.1.1基本情況略
2.2分類
2.2.1事故類型
在公司烘干室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著的事故風險,其類型主要有:
1.烘干室燙傷事故
3.烘干室火災事故。
2.2.2烘干室事故危險點
根據本企業存在的事故風險類型、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使用、貯存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2個危險場所(設備)為事故危險源(點)。
危險源(點):烘干室作業車間、烘干設備等;
2.3分級
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公司烘干室事故分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等事故類型。
2.3.1重大事故
公司烘干室重大事故是指事態較復雜,對本單位范圍內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但只需要公司調度本單位有關部門就能夠處理的事故。
2.3.2特大事故
公司烘干室特大事故是指事態復雜,對本單位范圍以外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調度本區域內有關部門統一協調、指揮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才能夠處理的事故。
3組織機構和職責
3.1應急指揮中心
3.1.1指揮中心組成
指揮中心是本公司各類烘干室重大事故的最高指揮機構,由廠長擔任總指揮,安全主任擔任副總指揮;指揮中心成員主要由辦公室人員、生產部部門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組成。
3.1.2指揮中心職責
1.負責應急救援的決策和指揮。
2.組織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演習計劃,并定期組織進行演習、評估和修改完善;
3.負責應急救援預案體系的建設和運轉。
4.通報發布烘干室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處理的進展情況。
5.協調與外部應急力量、相關政府部門等關系。
3.2通訊聯絡組
3.2.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2.2職責
1.保證救援指揮中心的指揮信息的暢通和及時傳達。
2.負責對外聯絡事宜。
3.負責掌握、提供相應救援組織和人員的通訊聯絡方式。
4.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通訊聯絡的暢通。
3.3應急救援組(救援組)
3.3.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3.2職責
1.負責控制烘干室事故蔓延,搶救受傷人員。
2.負責應急處理,參與制訂排險、搶險方案。
3.組織搶險人員落實排險、搶險措施。
4.提出并落實搶險救災及裝置、設備搶修所需的物資。
5.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處理情況。
6.參與事故的調查。
3.4應急滅火組
3.4.1組成
應急消防組由公司義務消防隊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4.2職責
1.根據警情,迅速正確組織出警。
2.負責滅火方案的確定、滅火人員的組織、火勢控制。
3.負責火災現場的人員搜救等工作。
4.負責相關應急物資的保管、維護和補充。
5.參與烘干室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3.5安全保衛組(警戒組)
3.5.1組成
安全保衛組由公司保安員等人員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5.2職責
1.執行指揮中心命令,參與制訂事故排險、搶險方案,組織落實相關的緊急措施。
2.做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衛工作。
3.組織清點、疏散受災人員、統計傷亡人數。
4.收集事故現場有關證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
3.6應急疏散組
3.6.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6.2職責
1.負責搶險物資、設備設施、防護用品及搶險救災人員食品、生活用品及時供應。
2.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食品供應等工作。
3.協助疏散、安頓受災群眾。
4.做好傷員的現場救護、傷員轉運和安撫工作。
4應急響應
4.1響應級別
4.1.1重大事故預案響應
烘干室重大事故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
4.1.2特大事故預案響應
烘干室特大事故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的同時,報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啟動相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處置;若在處理重大事故響應過程中,事故嚴重程序逐步擴大化,則升級為特大事故響應。
4.2響應程序
4.2.1接警和通知
4.2.1.1主要報警電話
1.指揮中心(廠報警電話):
2.調度室:
3.廠主要負責人電話:
4.深圳市公安局:0755-
5.深圳市環保局:0755-
6.深圳市安監部門:0755-
7.醫院急救報警電話:120
8.深圳市交通部門報警電話:122
9.深圳市消防部門報警電話:110、119
4.2.1.2報警程序
1.公司員工或操作人員在發現發生烘干室事故或緊急情況下,應立即向當班班長報告或立即撥打企業24小時報警電話,并同時報告公司主要負責人(安全主任)。
2.報警人員報警內容應包括:
(1)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
(2)事故類型(火災、爆炸、中毒等)。
(3)有無人員傷亡。
(4)事故嚴重程度。
(5)現場事故情況描述。
3.值班人員接到烘干室事故報警后,立即通知指揮中心總指揮,由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并同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指揮中心通過報警系統通知各應急救援組和公司內人員,讓他們了解公司內發生的烘干室事故或緊急情況,動員應急人員立即采取行動,并提醒其他無關人員采取進入安全避難地點、轉移到安全地點或撤離企業等防護行動。
5.通訊聯絡組要立即投入工作,保持公司內指揮中心與各應急救援組織的通訊聯絡暢通,同時,要保持與外部相關機構的聯絡的暢通。
6.指揮中心根據事故性質應做好公眾防護行動的準備工作,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為政府提供建議。
4.2.2指揮與控制
指揮中心決定全面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通知指揮中心人員和各應急救援組全部到位;根據事故的情況,指揮各應急救援組加強對事故現場救援和控制;并對危險區域進行封閉、隔離,對危險區域的人員迅速疏散;必要時請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
4.2.3警報和緊急公告
通訊聯絡組負責對外發布烘干室事故警報和緊急公告。
條件:當烘干室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的單位,并可能造成威脅時,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批準,向周邊企業、公眾發出緊急公告。
方式:宣傳隊采用廣播、電話、走向街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
內容:告知烘干室事故的性質,以保證公眾和周邊單位能夠及時進行自我防護。&nbs
p;4.2.4通訊
建立在烘干室應急情況下的通訊系統,通訊暢通由通訊聯絡組全面負責。在應急行動中,所有直接參與或者支持應急行動的部門都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應急運行中維護自己的通訊設備,保持暢通,并保持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
2.準備必要時啟動備用的通訊系統。
3.恢復正常運轉時或者保管前對所有通訊設備進行清潔、維修和維護。
4.2.5事態監測與評估
在應急救援過程中根據對事故的發展勢態及影響,必須及時進行動態監測與評估。監測采用相應的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設置合適的監測點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與事故發展態勢,指揮中心對事態作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指揮中心決定是否請求啟動上級應急救援預案。
4.2.6公共關系
在烘干室重大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將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等情況向上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報告。并明確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的人員、內容及權限等。
4.2.7搶險救援
搶險救援是應急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承擔著救人、設備更換、設備維修等重要職責。應急人員在到達烘干室現場進行救援時,應執行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展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應急救援行動優先原則。應急人員趕到現場后,根據以上原則和事故的性質、事態發展等確定應急救援措施和步驟。
4.2.8警戒與治安
安全保衛組負責警戒和治安。警戒人員接到通知后配備相應的個人防護設備立刻趕赴烘干室現場擔任警戒工作,對烘干室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證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員疏散等交通暢通,禁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應明確:
1.警戒人員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
2.警戒工作的原則和事件處理方案。
3.警戒工作的負責人。
4.2.9人員疏散與安置
4.2.9.1疏散
1.疏散工作由安全保衛組、應急救護組等共同組織實施。
2.首先疏散無關人員。
3.接著是全面停工的剩余工作人員的撤離,在撤離烘干室前,必須根據指示關閉所有的設備和設施。
4.疏散按明確的疏散方法、疏散路線進行,將疏散人員引導到安全區域。
4.2.9.2安置
1.疏散的人員由安全保衛組負責安置到確定的安全區域,并負責被疏散人員的安全保衛工作。
2.后勤救護組負責管理受災害影響被疏散的人員。
3.后勤救護組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安全保衛組協助盡快將受傷人員轉送醫院救治。
4.2.10醫療與衛生
根據烘干室不同的事故類型和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情,采取不同的現場急救措施,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救治。
后勤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急救,醫護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掌握相關傷害的救治要點,比如對于中毒人員、窒息人員、燒傷人員等現場救治方法。
4.3應急結束
4.3.1恢復現場
在恢復烘干室現場的過程中往往仍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比如坍塌、窒息、中毒等二次事故,因此在恢復現場應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應制定恢復現場的安全程序,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4.3.2應急結束
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救援情況的基礎上,經指揮中心批準,由現場總指揮決定烘干室事故應急結束。
5保障措施
5.1物資與裝備
5.1.1管理要求
根據本企業烘干室可能發生事故性質和后果分析,確定應急物資與裝備。企業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一般包括:設備和機械、檢測儀器、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救援用繩索和其他保障物資等等。應急救援物資與裝備由公司行政、生產、安全、供應等部門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確定種類和數量,并由各保管單位或人員定期檢查、維修與更新。
5.2應急救援經費
企業保障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習和實施等情況下的經費;應急物資與裝備的經費以及在發生緊急狀態下所需經費的需要。
5.3應急救援制度
5.3.1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明確值班任務。
5.3.2檢查制度,結合生產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
5.3.3總結評比制度,總結評比生產時,同時總結評比救援工作,每次訓練和演習結束后應進行總結評比獎勵和表彰先進。
6宣傳、培訓和演習
6.1應急人員的培訓
根據計劃,定期對烘干室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基礎培訓、專業培訓、戰術培訓,使其掌握自身安全防護措施和救護方法。建立定期的強化培訓制度,并進行考核。
專項預案應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周期。
培訓對象:公司全體員員;
培訓內容:安全急救知識、安全逃生知識、火災撲救安全知識等;
培訓方式:專家授課、播放安全光碟、集中培訓演練等;
培訓周期:安全專業知識培訓每年組織一次全員培訓。
6.2公眾宣傳教育
根據計劃,定期對員工進行日常安全教育,使他們掌握可能發生的烘干室事故的性質和特性,掌握必要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和備用疏散路線,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工作的有關要求等等。專項應急救援預案要明確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
教育對象:公司全體員員;
教育內容:安全急救知識、安全逃生知識、火災撲救安全知識等;
教育方式:專家授課、播放安全光碟、集中培訓演練等;
教育周期:安全專業知識培訓每年組織一次全員培訓
6.3預案演習
公司制定相應的烘干室事故演習計劃,每年進行一次演練,使應急人員更清晰地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提高協同作戰的能力,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協調、有效、迅速地開展,找出應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明確演習的周期(一年一次)、范圍(公司所有部門全體員工),檢驗烘干室各類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組織的執行任務的能力;同時要對演習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對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解決。
7編制說明
1.本預案為企業總體應急救援預案。總體預案僅對烘干室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作指導性要求,在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時,需和相應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配合執行。
2.本預案的應急組織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設置,組成各應急部門,確定應急救援隊伍的人數,明確負責人。
3.搶險救援、醫療與衛生等環節是減少烘干室事故危害的重要措施,制定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時應詳細規定,要有針對性、可行性。
4.對于演習和培訓的周期、內容、對象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烘干室事故類型制定專門的演練、培訓計劃。
5.必須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置在確定的烘干室危險區域以外。
6.根據企業的狀況變化,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應及時修改完善,以保持其有效性,并進行演習檢驗。
8相關記錄
每次組織烘干室預案演練的相關記錄。
編制:審核:批準:日期:
篇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義務消防安全生產職責
(一)在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領導下,企業安全技術部組織、指導下,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
(二)積極參加安全身材感教育,認真掌握本廠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特別要熟悉本企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及其應急處理措施。
(三)積極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練及培訓。掌握應急救援的紀律、程序、方法及要領。每年至少消防及生產安全事故演練兩次,每周檢查、維修消防設施一次。
(四)積極學習安全技術,熟悉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鍋爐受壓、容器、消防、防雷、防靜電設施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能、特征及其應急處理措施。
(五)服從指揮調度,服從工作分配遵守紀律。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注意自身安全,積極搶救傷員和財產,把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真學習現場救護送院途中救護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竭盡全力挽救傷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