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防火安全專項方案
一、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安全生產許可條例》4.《鐵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5.《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6.國家、省、地方相關安全生產、防火規范與條例二、編制目的為加強施工場地及駐地的林區防火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項目部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盡量減少損失,盡快控制事態,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特制定林區防火安全專項方案。1、概述大牛風電場、大冷山風電場位于紅河州石屏縣南部、紅河北岸的高山地區,兩風電場共用一座110kV升壓站。大牛風電場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3°30’~23°34’、東經102°24’~102°26’之間。場址區大致成南北走向,主要為一條北西走向轉向西向略呈弧形的狹長山脊,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絕大部分屬山區或半山區地勢。大牛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8MW,有24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24臺箱式變壓器、35kV集電線路、升壓站、進場道路與場內道路。按照《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試行)》(FD002-2007),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模為中型。大冷山風電場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3°25’~23°27’、東經102°29’~102°32’之間,海拔在2290m~2501m之間,主要為近西北~東南走向的大冷山山脊中南段。場區縱向長約5.7km,涉及面積約14.2km2。大冷山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8MW,主要有24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24臺箱式變壓器、35kV集電線路與場內道路。按照《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試行)》FD002-2007),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模為中型。2、自然環境大牛風電場與大冷山風電場場址大致成東西走向,主要為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山脊,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絕大部分屬山區或半山區地勢,場址區主要為碳酸鹽巖分布區,地貌上可見石芽坡地、溶蝕洼地等,屬構造溶蝕中高山地貌;山脊頂部大多圓緩,地形相對平緩,地形坡度一般為10°~20°,山頂高程在2290m~2501m之間。場區內大部分分布有成材樹木,少量草甸及灌木。區內沖溝較發育,規模一般不大,為季節性流水,皆為雨季地表水流匯集形成的沖溝。整體上場地內無制約工程的滑坡、崩塌及大的喀斯特洞穴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發育,局部有小規模的淺表型滑坡和崩塌,對風機基礎的影響不大。場址區分布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Q)及中生界三疊系、二疊系、石炭系碎屑巖、碳酸鹽巖,以碳酸鹽巖分布最為廣泛,表層多有坡、殘積粘性土、碎石土覆蓋。場址區內巖性以灰巖、白云巖等為主;灰巖、白云巖抗風化能力較強,地表出露的基巖多為弱風化巖石;全、強風化層僅局部在砂巖、頁巖出露的地段有分布。場址區巖石風化程度、風化厚度等主要受地形地貌、巖性、地質構造和地下水作用等因素控制,物理地質現象主要以巖體風化為主,大部分出露的灰巖、白云巖的表部有少量溶蝕現象,不存在較大規模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場址區大部地處碳酸鹽巖分布區,喀斯特地貌表現為孤峰、緩丘(緩坡),擬建風機機位布置應布置于場地內高聳山脊、山丘部位,避開低洼位置的巖溶洼地、巖溶裂隙(溶溝)等不良巖溶地段。根據場址風況和地形條件,風機沿山脊布置,擬安裝48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風電場裝機容量48MW。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工程區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水平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現場建立林區防火領導小組,成立義務消防隊,健全防火檢查制度,嚴格執行“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方針。`施工防火必須符合風電和國家現行有關消防安全規定。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存放場所與作業場地,應保持足夠防火間距并留出消防通道,配設消防器材。1、配電房、油庫、火工品庫,必須設立足夠的消防器材。房屋、庫棚、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的消防規定。室內設置火爐取暖時,應有預防煤氣中毒的措施。2、指定專人負責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并組織員工學習防火知識及交底。3、現場動火的作業點,應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當需立體交叉作業時,應用非燃燒材料進行隔離。4、各種氣瓶的運輸、存放和使用,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氧氣瓶與乙炔瓶、氯氣瓶及易燃物品嚴禁同室儲存;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和電器設備,距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的距離不得小于2m,使用時兩者距離不得小于5m。5、在木板及易燃口區域應配備專職及兼職防火監督員,負責巡回檢查消防安全情況,相應配備對講機聯絡,隨結合工作進展需要增減消防器材。6、現場的生產、生活宿舍應配置消防設施。嚴禁任意動用明火,必須動火,須經審批,嚴禁員工用電爐、電炒鍋等高功率電器,及用碘鎢燈或燈泡烘曬衣物和取暖。7、現場施工應掌握風力預報,在危及施工和作業安全時應采取措施或停工:在風力達到4級時,不宜進行防水層作業;(2)在風力達到5級時,不應進行橋涵防水層等作業;(3)當風力達到6級時,應停止露天起吊、裝卸、高處作業、泵送混凝土等作業。、電氣防火(1)在電氣裝置和線路周圍不準堆放易燃易爆、腐蝕材料和物品。(2)現場配置的各種保護器、電路、設備等應有可靠接零接地保護,確保電氣絕緣。(3)加強電器防火教育,進行電氣防火知識教育和宣傳,建立防火安全檢查制度,每月例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在電氣防火重點處設置禁止標牌。9、施工現場、施工隊住地設防火設施(一)木工棚防火須知。木工棚內嚴禁吸煙,木工棚內嚴禁動用明火。木工棚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危險物品。夜間作業不得使用碘鎢照明。下班前必須將木屑、刨花、零星木塊清除干凈。下班時必須切斷電源。必須配備消防滅火器材。)倉庫治安、防火安全管理措施⑴嚴格執行公安部《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庫房包括門窗設置必須牢固,大型和要害物件必須按規定設置報警器和避雷針。⑵配備相應的值班巡邏力量。認真執行值班、巡邏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必須單獨設置倉庫存放,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⑶倉庫管理人員離庫時,應隨時關窗、斷電、鎖門。倉庫內嚴禁用碘鎢燈取暖,不準私燒火爐、電爐。嚴禁火種進入。⑷倉庫通道禁止堆放障礙物,保持消防道路暢通。按標準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經常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發現大險隱患,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消防。10、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11、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作業。1、應急預案體系為了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的組織領導工作,項目部應成立施工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李鋒副組長:曹海軍、楊立平組員:項目部全體人員職責:組織、協調各方搶險救援的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等;保持與上級領導機關的通訊聯系,及時發布現場信息。領導小組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組織對項目內火災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然后制定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以減少突發事件造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預案的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定期評審工程危險源辯識、評價編制專項應急預案成立搶險領導小組組建搶險隊配備應急物資、設備應急知識教育培訓和演練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對預案重新進行評審、修訂未發生發生事后及時總結
?
(圖1?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2.主要風險及救援特點2.1主要風險主要風險有:靠近林區的施工作業中明火、電火有易燃易爆物等能引起林區火災的危險行為。救援特點林區一旦著火,面積大、溫度高、破壞力強、蔓延快,撲救困難容易造成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森林防火動火管理制度1.各施工現場,凡動用明火(包括冬季施工取暖用火),必須填寫用火許可證。經保衛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做到火明人在,人離火封(滅)。對未經保衛部門批準,因不慎造成火災事故的要追究其責任。2.對易燃易爆物品堆放的地方,禁止使用火爐,如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火爐時,必須與易燃易爆物品保持2m以上的距離,并配備消防器材,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安全。3.嚴禁使用草簾在房內搭設臨時頂棚或做擋風墻,不得用汽油、煤油、酒精和其它油類生火,違者要從嚴處理,造成火災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4.職工宿舍、辦公室、材料庫(室)嚴禁使用電爐子、煤氣爐取暖、做飯。違者除沒收器具外,一次罰款100~200元,屢教不改的加重處罰,如造成火災事故的,一切損失由肇事者賠償,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5.因施工需要使用電爐子,必須經過工地負責人和保衛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其防火要求和火爐取暖的防火要求同樣對待。6.對油漆、酒精、機油、氧瓶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按性質分類、分庫進行保管。嚴禁在庫房內吸煙。庫房的搭設要與鍋爐、配電室、油庫等要害部位保持一定的距離,大門一律向外開,并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7.非電焊工嚴禁私自使用電焊,對私自使用電焊造成火險的,除賠償損失外,罰款100~300元,對造成火災事故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8.電焊工使用的氧氣瓶要與乙炔發生器保持10m以上的距離,同時不得靠近明火熱源。應與火熱源相距10m以上,更不得在陽光下曝曬或雨淋。在搬運過程中嚴禁敲擊、碰撞、拋擲、滾滑。9.焊割結束時,必須及時清理現場,消除遺留下來的火種,并要關閉電源、氣源。對麻痹大意,造成火災事故者的要給予嚴肅處理。10.職工、民工宿舍嚴禁使用大燈泡,燈泡瓦數不得超過40瓦。燈泡同其他易燃物體保持50cm以上的距離。11.嚴禁在燈泡上用紙罩代替燈罩或烘烤衣物,更不得在電線上搭掛衣物,對違犯者可給予批評教育,經勸阻仍不聽者,給予罰款50~100元.、森林防火措施1、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分別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領導組,制定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項目部對各施工隊森林防火的具體工作做好安全布置并承擔直接責任,接受建設、監理方的領導,負責本項目合同段森林防火的具體工作。2、項目部組織各部門管理人員和全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規定和云南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在各工區現場、路線范圍內及駐地要設置明顯的森林防火宣傳牌。3、項目部按已經動工項目及時配備專職安全員。施工現場所用的滅火設施必須配備充足,各種防護設施配備齊全,項目部與各施工隊簽訂安全責任狀,建立群眾性滅火隊伍。4、確保通訊暢通,項目部森林防火值班人員必須24小時在崗值班,項目部負責人、防火領導小組成員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如有問題及時上報,保證信息暢通無阻。5、一旦發生火情,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要迅速作出反應,啟動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及時采取各項措施進行滅火,同時逐級進行上報。對因瞞報、遲報造成嚴重后果的,根據建設、監理方的要求將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6、項目部各下屬工區要注意明火,油罐的安放位置必須合理并保證安全,配備有滅火器材和避雷措施,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放置到安全位置,并加強夜間值班;避免意外事故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秩序。鑒于當地水源緊缺,各拌和站和預制場內的儲水罐要具有一定的儲水能力,以防備森林防火撲救任務。7、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的森林防火人員、物資、設備要準備到位,隨時接受局指揮部的調用。火災風險預防措施火災預防:一是控制可燃物。盡量減少可燃物與明火的接觸及易爆物品的互相碰撞。二是控制著火源。常見的著火源有明火、電火、輻射、靜電(雷電)、化學品等。三是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器材,保證人員能夠疏散逃生的通道、標識和應急照明、廣播等。四是組織開展消防業務學習和滅火技能訓練,提高預防和撲救火災的能力。
篇2:林區防火安全專項方案
一、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安全生產許可條例》4.《鐵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5.《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6.國家、省、地方相關安全生產、防火規范與條例二、編制目的為加強施工場地及駐地的林區防火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項目部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盡量減少損失,盡快控制事態,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特制定林區防火安全專項方案。1、概述大牛風電場、大冷山風電場位于紅河州石屏縣南部、紅河北岸的高山地區,兩風電場共用一座110kV升壓站。大牛風電場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3°30’~23°34’、東經102°24’~102°26’之間。場址區大致成南北走向,主要為一條北西走向轉向西向略呈弧形的狹長山脊,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絕大部分屬山區或半山區地勢。大牛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8MW,有24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24臺箱式變壓器、35kV集電線路、升壓站、進場道路與場內道路。按照《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試行)》(FD002-2007),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模為中型。大冷山風電場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3°25’~23°27’、東經102°29’~102°32’之間,海拔在2290m~2501m之間,主要為近西北~東南走向的大冷山山脊中南段。場區縱向長約5.7km,涉及面積約14.2km2。大冷山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8MW,主要有24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24臺箱式變壓器、35kV集電線路與場內道路。按照《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試行)》FD002-2007),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模為中型。2、自然環境大牛風電場與大冷山風電場場址大致成東西走向,主要為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山脊,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絕大部分屬山區或半山區地勢,場址區主要為碳酸鹽巖分布區,地貌上可見石芽坡地、溶蝕洼地等,屬構造溶蝕中高山地貌;山脊頂部大多圓緩,地形相對平緩,地形坡度一般為10°~20°,山頂高程在2290m~2501m之間。場區內大部分分布有成材樹木,少量草甸及灌木。區內沖溝較發育,規模一般不大,為季節性流水,皆為雨季地表水流匯集形成的沖溝。整體上場地內無制約工程的滑坡、崩塌及大的喀斯特洞穴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發育,局部有小規模的淺表型滑坡和崩塌,對風機基礎的影響不大。場址區分布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Q)及中生界三疊系、二疊系、石炭系碎屑巖、碳酸鹽巖,以碳酸鹽巖分布最為廣泛,表層多有坡、殘積粘性土、碎石土覆蓋。場址區內巖性以灰巖、白云巖等為主;灰巖、白云巖抗風化能力較強,地表出露的基巖多為弱風化巖石;全、強風化層僅局部在砂巖、頁巖出露的地段有分布。場址區巖石風化程度、風化厚度等主要受地形地貌、巖性、地質構造和地下水作用等因素控制,物理地質現象主要以巖體風化為主,大部分出露的灰巖、白云巖的表部有少量溶蝕現象,不存在較大規模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場址區大部地處碳酸鹽巖分布區,喀斯特地貌表現為孤峰、緩丘(緩坡),擬建風機機位布置應布置于場地內高聳山脊、山丘部位,避開低洼位置的巖溶洼地、巖溶裂隙(溶溝)等不良巖溶地段。根據場址風況和地形條件,風機沿山脊布置,擬安裝48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風電場裝機容量48MW。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工程區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水平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現場建立林區防火領導小組,成立義務消防隊,健全防火檢查制度,嚴格執行“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方針。`施工防火必須符合風電和國家現行有關消防安全規定。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存放場所與作業場地,應保持足夠防火間距并留出消防通道,配設消防器材。1、配電房、油庫、火工品庫,必須設立足夠的消防器材。房屋、庫棚、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的消防規定。室內設置火爐取暖時,應有預防煤氣中毒的措施。2、指定專人負責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并組織員工學習防火知識及交底。3、現場動火的作業點,應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當需立體交叉作業時,應用非燃燒材料進行隔離。4、各種氣瓶的運輸、存放和使用,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氧氣瓶與乙炔瓶、氯氣瓶及易燃物品嚴禁同室儲存;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和電器設備,距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的距離不得小于2m,使用時兩者距離不得小于5m。5、在木板及易燃口區域應配備專職及兼職防火監督員,負責巡回檢查消防安全情況,相應配備對講機聯絡,隨結合工作進展需要增減消防器材。6、現場的生產、生活宿舍應配置消防設施。嚴禁任意動用明火,必須動火,須經審批,嚴禁員工用電爐、電炒鍋等高功率電器,及用碘鎢燈或燈泡烘曬衣物和取暖。7、現場施工應掌握風力預報,在危及施工和作業安全時應采取措施或停工:在風力達到4級時,不宜進行防水層作業;(2)在風力達到5級時,不應進行橋涵防水層等作業;(3)當風力達到6級時,應停止露天起吊、裝卸、高處作業、泵送混凝土等作業。、電氣防火(1)在電氣裝置和線路周圍不準堆放易燃易爆、腐蝕材料和物品。(2)現場配置的各種保護器、電路、設備等應有可靠接零接地保護,確保電氣絕緣。(3)加強電器防火教育,進行電氣防火知識教育和宣傳,建立防火安全檢查制度,每月例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在電氣防火重點處設置禁止標牌。9、施工現場、施工隊住地設防火設施(一)木工棚防火須知。木工棚內嚴禁吸煙,木工棚內嚴禁動用明火。木工棚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危險物品。夜間作業不得使用碘鎢照明。下班前必須將木屑、刨花、零星木塊清除干凈。下班時必須切斷電源。必須配備消防滅火器材。)倉庫治安、防火安全管理措施⑴嚴格執行公安部《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庫房包括門窗設置必須牢固,大型和要害物件必須按規定設置報警器和避雷針。⑵配備相應的值班巡邏力量。認真執行值班、巡邏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必須單獨設置倉庫存放,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⑶倉庫管理人員離庫時,應隨時關窗、斷電、鎖門。倉庫內嚴禁用碘鎢燈取暖,不準私燒火爐、電爐。嚴禁火種進入。⑷倉庫通道禁止堆放障礙物,保持消防道路暢通。按標準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經常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發現大險隱患,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消防。10、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11、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作業。1、應急預案體系為了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的組織領導工作,項目部應成立施工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李鋒副組長:曹海軍、楊立平組員:項目部全體人員職責:組織、協調各方搶險救援的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等;保持與上級領導機關的通訊聯系,及時發布現場信息。領導小組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組織對項目內火災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然后制定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以減少突發事件造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預案的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定期評審工程危險源辯識、評價編制專項應急預案成立搶險領導小組組建搶險隊配備應急物資、設備應急知識教育培訓和演練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對預案重新進行評審、修訂未發生發生事后及時總結
?
(圖1?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2.主要風險及救援特點2.1主要風險主要風險有:靠近林區的施工作業中明火、電火有易燃易爆物等能引起林區火災的危險行為。救援特點林區一旦著火,面積大、溫度高、破壞力強、蔓延快,撲救困難容易造成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森林防火動火管理制度1.各施工現場,凡動用明火(包括冬季施工取暖用火),必須填寫用火許可證。經保衛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做到火明人在,人離火封(滅)。對未經保衛部門批準,因不慎造成火災事故的要追究其責任。2.對易燃易爆物品堆放的地方,禁止使用火爐,如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火爐時,必須與易燃易爆物品保持2m以上的距離,并配備消防器材,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安全。3.嚴禁使用草簾在房內搭設臨時頂棚或做擋風墻,不得用汽油、煤油、酒精和其它油類生火,違者要從嚴處理,造成火災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4.職工宿舍、辦公室、材料庫(室)嚴禁使用電爐子、煤氣爐取暖、做飯。違者除沒收器具外,一次罰款100~200元,屢教不改的加重處罰,如造成火災事故的,一切損失由肇事者賠償,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5.因施工需要使用電爐子,必須經過工地負責人和保衛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其防火要求和火爐取暖的防火要求同樣對待。6.對油漆、酒精、機油、氧瓶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按性質分類、分庫進行保管。嚴禁在庫房內吸煙。庫房的搭設要與鍋爐、配電室、油庫等要害部位保持一定的距離,大門一律向外開,并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7.非電焊工嚴禁私自使用電焊,對私自使用電焊造成火險的,除賠償損失外,罰款100~300元,對造成火災事故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8.電焊工使用的氧氣瓶要與乙炔發生器保持10m以上的距離,同時不得靠近明火熱源。應與火熱源相距10m以上,更不得在陽光下曝曬或雨淋。在搬運過程中嚴禁敲擊、碰撞、拋擲、滾滑。9.焊割結束時,必須及時清理現場,消除遺留下來的火種,并要關閉電源、氣源。對麻痹大意,造成火災事故者的要給予嚴肅處理。10.職工、民工宿舍嚴禁使用大燈泡,燈泡瓦數不得超過40瓦。燈泡同其他易燃物體保持50cm以上的距離。11.嚴禁在燈泡上用紙罩代替燈罩或烘烤衣物,更不得在電線上搭掛衣物,對違犯者可給予批評教育,經勸阻仍不聽者,給予罰款50~100元.、森林防火措施1、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分別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領導組,制定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項目部對各施工隊森林防火的具體工作做好安全布置并承擔直接責任,接受建設、監理方的領導,負責本項目合同段森林防火的具體工作。2、項目部組織各部門管理人員和全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規定和云南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在各工區現場、路線范圍內及駐地要設置明顯的森林防火宣傳牌。3、項目部按已經動工項目及時配備專職安全員。施工現場所用的滅火設施必須配備充足,各種防護設施配備齊全,項目部與各施工隊簽訂安全責任狀,建立群眾性滅火隊伍。4、確保通訊暢通,項目部森林防火值班人員必須24小時在崗值班,項目部負責人、防火領導小組成員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如有問題及時上報,保證信息暢通無阻。5、一旦發生火情,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要迅速作出反應,啟動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及時采取各項措施進行滅火,同時逐級進行上報。對因瞞報、遲報造成嚴重后果的,根據建設、監理方的要求將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6、項目部各下屬工區要注意明火,油罐的安放位置必須合理并保證安全,配備有滅火器材和避雷措施,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放置到安全位置,并加強夜間值班;避免意外事故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秩序。鑒于當地水源緊缺,各拌和站和預制場內的儲水罐要具有一定的儲水能力,以防備森林防火撲救任務。7、項目部各部門、各施工隊的森林防火人員、物資、設備要準備到位,隨時接受局指揮部的調用。火災風險預防措施火災預防:一是控制可燃物。盡量減少可燃物與明火的接觸及易爆物品的互相碰撞。二是控制著火源。常見的著火源有明火、電火、輻射、靜電(雷電)、化學品等。三是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器材,保證人員能夠疏散逃生的通道、標識和應急照明、廣播等。四是組織開展消防業務學習和滅火技能訓練,提高預防和撲救火災的能力。
篇3: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規范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規范
一.不準支搭易燃建筑。必須支搭時,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執行,并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經批準支搭的易燃建筑,不準用于明火作業。
二.施工作業用火必須經保衛部門檢查批準,領取用火證,方可作業。用火證只在指定地點和限定的時間內有效。
三.焊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后,方準獨立操作。電氣焊割必須符合防火規定。
四.電氣設備的安裝、使用,必須符合《北京地區電氣安裝標準》的規定。非正式電工不得安裝電氣設備。
五.冬季施工用的電熱器須有工程技術部門提供的安全使用技術資料,并經施工現場防火負責人同意,方可使用。重要工程和高層建筑冬季施工用的保溫材料不得用可燃材料。
六.施工現場的可燃材料堆場的設置,應符合公安部《關于建筑工地防火基本措施》的規定。
工程內不得積存易燃、可燃材料,施工中的廢棄物料應及時清除。
七.化學易燃物品和壓縮可燃氣體容器等,應按其性質設置專用庫房分類存放,其庫房的耐火等級和防火要求應符合《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的要求,液化石油氣鋼瓶、乙炔發生器不準在工程內部作業。
八.倉庫、機械設備用房和化學易燃物品操作間等不得采用易燃建筑。
九.施工中使用化學易燃物品時,不得交叉作業;嚴禁在作業場所分裝、調料,并應限額領料。
在室內進行裝修作業使用化學易燃物品時,電器設備要符合防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