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部運動會體育節活動總結報告
小學部運動會體育節活動總結報告
在這秋意濃濃、落葉紛飛的季節里,北師大株洲附校小學部迎來了首屆體育節的隆重召開。本屆體育節以陽光運動、快樂成長為主題;以我鍛煉、我健康、我是體育小明星為口號。本次體育節,注重“競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相結合”、“體育與藝術相結合”、“體育與文化相結合”,內容豐富、趣味十足讓全體師生津津樂道。
學部舉辦體育節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引導師生積極并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班級凝聚力,凸顯學校“誠愛勤勇”的精神,豐富校園文化。所以,此次體育節活動內容的設計更多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增加了許多集體項目,比如:拔河、拍球接力賽等。比賽中,學生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協同作戰,互相配合,成功了大家一起歡呼,失敗了大家互相鼓勵,以前由幾個人承包的責任變成了以班級為單位的開心農場,曲高和寡的冷清被其樂融融的笑聲所代替。
本屆體育節上不僅有彰顯個人實力的競技項目,也有許多重在參與的娛樂項目,比如低年級的拍球及拍球接力賽;中高年級的拔河(師生合力)、乒乓球賽、定點投籃和技巧大賽;所有年級參加的跳繩比賽、廣播操比賽,沒有高難度,高技巧的要求,也沒有大負荷、高競爭的壓力,師生在娛樂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得到愉悅。
體育節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在全體領導、老師及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了,但是北師大株洲附校小學部師生們的節日還在繼續著。此次體育節摒棄了個人競技為主,集體活動為輔的體育比賽格局,宣揚了以“集體參與,集體競爭、集體拼搏”為主旋律,以“人人健康、健康人人”為目標,旨在豐富學部師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部和諧發展,不愧為一次提高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高水平的的體育盛會。
篇2:小學部運動會體育節活動總結報告
小學部運動會體育節活動總結報告
在這秋意濃濃、落葉紛飛的季節里,北師大株洲附校小學部迎來了首屆體育節的隆重召開。本屆體育節以陽光運動、快樂成長為主題;以我鍛煉、我健康、我是體育小明星為口號。本次體育節,注重“競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相結合”、“體育與藝術相結合”、“體育與文化相結合”,內容豐富、趣味十足讓全體師生津津樂道。
學部舉辦體育節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引導師生積極并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班級凝聚力,凸顯學校“誠愛勤勇”的精神,豐富校園文化。所以,此次體育節活動內容的設計更多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增加了許多集體項目,比如:拔河、拍球接力賽等。比賽中,學生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協同作戰,互相配合,成功了大家一起歡呼,失敗了大家互相鼓勵,以前由幾個人承包的責任變成了以班級為單位的開心農場,曲高和寡的冷清被其樂融融的笑聲所代替。
本屆體育節上不僅有彰顯個人實力的競技項目,也有許多重在參與的娛樂項目,比如低年級的拍球及拍球接力賽;中高年級的拔河(師生合力)、乒乓球賽、定點投籃和技巧大賽;所有年級參加的跳繩比賽、廣播操比賽,沒有高難度,高技巧的要求,也沒有大負荷、高競爭的壓力,師生在娛樂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得到愉悅。
體育節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在全體領導、老師及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了,但是北師大株洲附校小學部師生們的節日還在繼續著。此次體育節摒棄了個人競技為主,集體活動為輔的體育比賽格局,宣揚了以“集體參與,集體競爭、集體拼搏”為主旋律,以“人人健康、健康人人”為目標,旨在豐富學部師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部和諧發展,不愧為一次提高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高水平的的體育盛會。
篇3:加強學校教學管理深化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總結
加強學校教學管理 深化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總結
美溪區第一小學
我區20**年3月進行了三校合一,自合校以來變開始加強了教學工作的管理,認真學習貫徹有關文件。對照《教學管理規程》修改本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使我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不斷適合學校實際。我們還把教學管理制度與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結合起來,不斷強化教學管理制度的貫徹。
我們感到教學管理是深層次工作,與教師的素質,學校管理制度,學生的學習習慣,領導工作作風有密切的關系。全校上下要團結一致,長期堅持不懈努力,才能達到如期的教學目標。我們深深體會到學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學過程中去管理教學,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學校實際和教育教學緊密結合的要求,加強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指導和檢查,提高各個環節教學人員的工作質量,努力使教學管理過程的最優化。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學行為
為了加強學校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師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教務處與教研室牽頭,各教研組長配合,采取定時檢查、不定時巡查、隨堂聽課、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的常規檢查辦法,開展系列常規檢查工作,堅持將“常規工作常態化,常態工作常規化”。以檢查促進學校教學常規規范化,注重強化教學常規過程管理,努力推進各班、各學科教學的均衡化和可持續發展,提高教學常規管理的有效性。至今已開展了以下幾項常規檢查:
1、不定時巡查
教務處堅持每周不定時巡查課堂教學情況,同時做好相關記錄,利用全校教師會議及時向老師反饋。
2、隨堂聽課
學校班子,堅持開展“推門聽課”活動,第一時間第一手掌握教師課堂教學實情,形成以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等為代表,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師的上課情況,觀察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半期聽課達到15節。
3、調查問卷
教務處不定時、不定點向班級學生了解問卷:總體上學生對教師評價相當高,特別是在教師的教學態度、作業批改等相關項目學生認可度較高;學生對學科教學既指出了問題,也提出了希望。
4、集中檢查
教務處與各學科組,就教師開學以來教學及教研常規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從教師的教案(包括課時、過程、環節、個案、板書、反思等)到學生的作業(包括作業形式、作業量、作業次數等),從試卷評改到成長記錄簿,從批改形式到批改質量,從優點亮點到缺點不足,事無巨細,各位檢查人員均認真檢查并填寫了檢查反饋表。
5、及時反饋
教務處在全校教師會議上及時將檢查情況向全體老師反饋,既肯定了成績,發掘各位教師的優秀工作經驗,又指出了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肯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并要求:學校方面要注重教學常態管理,常抓不懈;教師方面應自查自糾,橫向比較,對在自查工作中存在常規工作問題,要及時整改調整。這樣,教學常規檢查才能真正起到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
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推進課改進程
校本教研是走進新課程、落實新課標、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的立足之本和有效途徑。本學期我校充分發揮各方面教學人員的作用,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1、抓好備課,夯實課堂教學基礎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我校要求教師把功夫花在備課上。從實際出發,分類要求。教導處定期對教師的教案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督促改進。
我們注意抓好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使每名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移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流暢的教學過程。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資源開發充分,教材鉆研透徹,主體地位突出,教法合理有效,過程設計縝密,教案規范完整。在教師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開展年組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統一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努力做到把握課標,整合資源,體現特色,彰顯個性。
教學校長、主任發揮對教研工作的指導引領作用,經常深入基層學科組組織有目的的教學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教學公開課、研討課、質量分析會等。圍繞教學質量的提升,研究本學科、本學校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怎樣著手解決,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拿出具體辦法,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任課教師定期進行教學工作反思交流,(上交反思集)不斷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促進教學工作的提高。
2、深入課堂,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中心環節,我們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每名教師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領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指導教學。通過上觀摩課、匯報課、評優課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我們不僅著眼于全程管理,更把著力點放在課堂上。一方面通過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師教學情況。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跟蹤指導。另一方面在學生中進行調查了解,分析教學現狀,提出相應對策,加強教學督導功能。
3、努力探索,嘗試作業批改改革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作業布置和批改的改革嘗試,精心設計練習和作業,注意控制作業量,練習適合學生的實際。教導主任定期對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進行檢查,做好記錄,結果及時反饋。
4、精心設計練習,落實教學目標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很大作用。我們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作業,并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講評,要精心布置,細心批改,反饋及時,讓學生獨立完成。號召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留不同的作業。
教導處定期對各科作業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意見。
5、培優補差,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我校學生來源廣泛,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十分明顯。在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分層教學的原則。要求教師在課余輔導中對尖子生實行導師制,對學困生實行會診制,對班級常規教學實行責任制。通過這些措施,使不同智力和個性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滾動式向前發展,使學校的教育質量保持穩定。
6、考務管理,組織嚴密規范認真
每次考試我們都認真、科學的組織安排,堅持規范化。監測中做到面向全體,嚴肅考風考紀。考后都有成績統計分析,及時召開會議,尋找問題,商量應對措施。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明確素質教育目標,樹立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逐步建立素質教育的評估體系。堅決改變以升學率高低為主要指標評估教育政績優劣、辦學水平高低、教師工作好壞的做法。在區教研室開展對中小學校檢查評估的過程中,學校要認真做好自我檢查評估工作,充分發揮學校領導和教師的主體作用,認真使用《學生成長記錄冊》、《教師成長記錄檔案》等。要積極改革和完善對干部、教師的評價工作,使檢查評估起到改革學校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
3、改革考試和評價方法。評價標準應符合教育方針、義務教育的性質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要改革考試和學業測評辦法,重視考查學生的能力和道德行為,不單純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生動活潑發展的和諧環境。
4、堅持開展“兩活動”(即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成立形式多樣的課外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第二課堂。不斷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參加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