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輻射安全培訓基本課程內容

輻射安全培訓基本課程內容

2024-07-13 閱讀 5249

1.輻射的特點及其生物學效應

a.放射性和放射性衰變;

b.致電離輻射的特點;

c.人工輻射源;

d.輻射的急性效應與遠后效應;

e.職業照射的可能危害以及應對其采取的正確態度;

f.生育年齡婦女受照的特殊考慮。

2.輻射防護基本知識

a.輻射量和單位;

b.劑量限制體系—輻射防護三原則;

c.貫徹最優化原則的具體辦法;

d.輻射模式—內照射、外照射;

e.基本的防護措施—時間、距離、屏蔽和包容、消散;

f.放射性工作場所的分區原則和標志;

g.輻射監測及儀表;

h.污染控制、個人防護措施和防護衣具(包括呼吸器)。

3.輻射應急基本知識

a.應急程度要點;

b.應急組織設施和對策要點;

c.人工去污、急救措施與預防藥物的使用、受害人員的簡單自救自護措施;

d.應急監測和事故評價的一般知識;

e.警告信號、報警。

4.安全法規教育

a.輻射安全法規和標準;

b.放射性物質及放射源和管理辦法、廢物管理辦法等。

5.職責和相互關系

a.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在輻射安全方面的相應職責;

b.工作人員和防護人員的相互關系等。

注: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培訓的基本內部分成不同級別,對不同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考核。

篇2:輻射工作人員崗位工作職責

職責一:輻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為了保證放射源的安全,保護放射源周圍環境不被輻射污染,保護洗煤廠職工的安全,特制訂本崗位職責。

1、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2、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放射性基礎知識、放射性同位素源操作培訓,經考試合格,持有上級主管部門頒發的“輻射工作人員上崗證”方可上崗。

3、新上崗或轉崗人員必須經過健康體檢合格,并取得“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合格證書”方可上崗。嚴禁未培訓人員在放射源密度儀崗位工作。

4、上崗必須佩帶個人劑量報警儀和熱釋光個人劑量儀。

5、建立放射源管理臺帳。

6、放射源安裝現場及暫存庫監控、報警系統,必須24小時專人值守,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7、放射源安裝現場及暫存庫周圍設立明顯的電離輻射標志牌,并設立監控及紅外報警監控設備;暫存庫實行雙人雙鎖,做好放射源出入庫記錄。

8、放射源、暫存庫周圍設立明顯的電離輻射標志牌,并畫出安全線,嚴禁非操作人員靠近安全線。

9、時常保持放射源崗位環境整潔干凈。

職責二:輻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國務院相關部門頒發的有關輻射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條例、辦法與相應標準等。檢查各級輻射從業人員執行安全生產工作的情況,并直接領導、監督、檢查本院輻射安全生產措施方案的制訂和實施。

二、認真執行國家、省、市環境保護局的有關文件精神。

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等開展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做好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保管工作。

四、對本院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五、認真接受并積極配合各級環保部門對本院輻射防護工作及輻射工作場所的監督檢查與監測評價工作,根據環保部門的要求做好整改工作。

六、認真做好本院輻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與安全操作等工作。

七、認真做好本院輻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組織安排本院輻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建立本院輻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檔案。

八、定期組織本院輻射工作人員參加輻射防護與安全的培訓

職責三:輻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1、在科主任領導下,上崗人員必須愛護各種影像設備,進行經常性保養,及時調整機房溫度和濕度,保證*線檢查的正常運行,各種儀器設備及附屬用品使用完畢必須復位并整理機房、清潔設備。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按規定的性能條件進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設備的性能及參數。不經崗位責任者同意不得開機使用,實習人員必須在老師指導下工作。

3、根據臨床要求,進行常規和特殊攝片以及各種造影,及時和相關崗位保持密切聯系,不斷反饋質量信息,各種檢查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應請患者稍候觀察結果。在使用碘對比劑時,工作結束后再觀察15分鐘,及時發現遲發反應。

4、講奉獻、講貢獻,不推諉患者,堅守工作崗位,按時開門檢查,機房內不得會客和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機房內不準吃食物,嚴禁吸煙。發生醫患糾紛時,克制忍耐,多做解釋,妥善處理,及時匯報。

5、加強防護意識,注意對患者敏感部位必要的照射時,盡量使用最小照射野,無關人員不要進入正在工作的環境,陪護人員應給子防護射線的教育。

職責四:輻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1、嚴格遵守有關輻射防護與安全規定、規則和程序。

2、上崗前自覺接受相關部門的輻射防護與安全的教育與培訓。

3、正確使用監測儀表和防護設備與衣具。

4、嚴格按照所操作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防止誤操作。

5、負責對設備的日常檢查,輻射監測的記錄,并保持工作場地的清潔、無雜物。當發現異常時要及時向主管工程師匯報情況,并按規定進行及時處理,以保證設備及人員的安全。

6、嚴格按照設備檢修維護制度進行設備維護與檢修工作,并做好設備維護與檢修記錄工作。

7、交接班時認真做好含源(或射線裝置)設備的使用登記工作。

8、注意個人衛生,不將含源或沾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帶離工作場所。

認真學習有關防護與安全知識,接受必要的防護與安全培訓和指導,使自己能按本標準的要求進行工作。

職責五:景縣人民醫院輻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1、對全院的輻射防護器材、輻射防護、個人安全防護、監測進行統一管理

2、組織、監督輻射工作人員學習輻射防護知識,貫徹執行輻射防護法規和規章制度。

3、對輻射工作場所的輻射安全防護監測應符合國家輻射防護監測要求,輻射作業場所應有醒目的警示標志、報警裝置。

4、經常及時向院領導匯報工作。

5、督促檢查輻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計的佩帶。個人劑量計的測讀一般為90天。

6、檢查γ源的保管、使用制度。

7、做好輻射工作人員一年一次健康檢查工作。若發現因射線源損害而引起身體的異常現象應暫時脫離工作崗位并及時調查原因。

篇3:防輻射安全基本守則(格式)

A.基本準則

在輻射環境中工作,與輻射材料接觸會發生以下兩類風險:

1.體外遭受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

2.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傷害到體內

對于第一點的安全準則就是:遠離和實施一定屏蔽保護

對于第二點的安全準則就是:凈化處理,同時防治擴散:不要將受輻射侵害的部分擴大到身體其他區域。

B.個人防護準則

1.這些準則適用于所有含有輻射環境的操作以及所有參與操作的工作人員。工作中,均有可能發生外部和內部輻射,因此上述基本準則均適用于此。

2.為防止外部輻射,請勿靠近潛在輻射區。

3.在任何時刻都要佩戴劑量計。個人劑量劑屬于個人物品,因此要隨身攜帶,而且要一直放在身上(不要把它當作測量劑)

4.當劑量計警報聲響的時候,請永遠立刻回避這些意外的污染,并沿著原路返回到你的出發點。

5.時常檢測劑量計的標準。不要在超標的區域駐留。

6.當發現有空氣污染/污染塵埃時,要立刻制止體內污染侵害:比如避免皮膚污染侵害(皮膚吸收)、吞咽或吸入污染物質。

7.在潛在的受污染區域里,不要接觸土壤、植物、塵埃或水。如果為了取樣需要必須接觸這些物體,請永遠佩戴手套,同時取樣應該由專家或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8.在操作時候,永遠配備手套。接觸被污染物質時,請帶手套。

9.雙手不要接觸身體:不要舔手指,不要吸煙或吃東西。同時盡快洗手或者佩戴手套。

10.如果懷疑某人或設備被污染了,在離開污染區后,應該盡快做凈化處理。

11.凈化處理包括以下這些過程:A.用水或大量紙巾沖/擦洗。B.用更多水或肥皂沖洗

12.永遠在你的下風處清洗

13.其中一個工作人員應該遠離污染,以協助做凈化處理。

14.在進入潛在的污染區域時,永遠想好了再行動!注意集中精神,在行動之前想好方案。

15.凈化處理之后,每個參與處理過程的工作人員都要記錄下根據劑量計水平的顯示,所使用的用量水平。如果此水平超過標準,每個人都應該進行報告。

本文由應屆畢業生網【范文欄目小篇為大家編輯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