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工程施工范本
1一般規定1.1本章規定了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據。1.2本章適用于各類建(構)筑物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1.3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除執行本章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的規定。2施工準備2.1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進場、施工:
1施工對象已基本具備進場條件,如作業場地、安全用電等均符合施工要求。
2施工區域內建筑物的現場情況和預留管道、預留孔洞、地槽及預埋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3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橫跨道路)情況符合施工要求。
4允許同桿架設的桿路及自立桿桿路的情況清楚,符合施工要求。
5敷設管道電纜和直埋電纜的路由狀況清楚,并已對各管道標出路由標志。
6當施工現場有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時,已提前清除。2.2對施工準備進行檢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施工:
1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齊全。
2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及有關資料,包括工程特點、施工方案、工藝要求、施工質量標準及驗收標準。
3設備、器材、輔材、工具、機械以及通訊聯絡工具等應滿足連續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
4有源設備應通電檢查,各項功能正常。3工程施工3.1工程施工應按正式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進行,不得隨意更改。若確需局部調整和變更的,須填寫“更改審核單”(見表3.1),或監理單位提供的更改單,經批準后方可施工。3.2施工中應做好隱蔽工程的隨工驗收。管線敷設時,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應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對管線敷設質量進行隨工驗收,并填寫“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見表3.2)或監理單位提供的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3.3線纜敷設應符合本規范3.11.5條的規定。3.4光纜敷設應符合本規范3.11.6條的規定。3.5工程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探測器安裝。
1)各類探測器的安裝,應根據所選產品的特性、警戒范圍要求和環境影響等,確定設備的安裝點(位置和高度)。
2)周界入侵探測器的安裝,應能保證防區交叉,避免盲區,并應考慮使用環境的影響。
3)探測器底座和支架應固定牢固。
4)導線連接應牢固可靠,外接部分不得外露,并留有適當余量。
2緊急按鈕安裝。緊急按鈕的安裝位置應隱蔽,便于操作。
3攝像機安裝。
1)在滿足監視目標視場范圍要求的條件下,其安裝高度:室內離地不宜低于2.5m;室外離地不宜低于3.5m。
2)攝像機及其配套裝置,如鏡頭、防護罩、支架、雨刷等,安裝應牢固,運轉應靈活,應注意防破壞,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3)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攝像機安裝應與地絕緣隔離。
4)信號線和電源線應分別引入,外露部分用軟管保護,并不影響云臺的轉動。
5)電梯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廂門上方的左或右側,并能有效監視電梯廂內乘員面部特征。
4云臺、解碼器安裝。
1)云臺的安裝應牢固,轉動時無晃動。
2)應根據產品技術條件和系統設計要求,檢查云臺的轉動角度范圍是否滿足要求。
3)解碼器應安裝在云臺附近或吊頂內(但須留有檢修孔)。
5出入口控制設備安裝。
1)各類識讀裝置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于1.5m,安裝應牢固。
2)感應式讀卡機在安裝時應注意可感應范圍,不得靠近高頻、強磁場。
3)鎖具安裝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安裝應牢固,啟閉應靈活。
6訪客(可視)對講設備安裝。
1)(可視)對講主機(門口機)可安裝在單元防護門上或墻體主機預埋盒內,(可視)對講主機操作面板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于1.5m,操作面板應面向訪客,便于操作。
2)調整可視對講主機內置攝像機的方位和視角于最佳位置,對不具備逆光補償的攝像機,宜作環境亮度處理。
3)(可視)對講分機(用戶機)安裝位置宜選擇在住戶室內的內墻上,安裝應牢固,其高度離地1.4~1.6m。
4)聯網型(可視)對講系統的管理機宜安裝在監控中心內,或小區出入口的值班室內,安裝應牢固、穩定。
7電子巡查設備安裝。
1)在線巡查或離線巡查的信息采集點(巡查點)的數目應符合設計與使用要求,其安裝高度離地1.3~1.5m。
2)安裝應牢固,注意防破壞。
8停車庫(場)管理設備安裝。
1)讀卡機(IC卡機、磁卡機、出票讀卡機、驗卡票機)與擋車器安裝
——安裝應平整、牢固,保持與水平面垂直、不得傾斜;
——讀卡機與擋車器的中心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使用要求;
——宜安裝在室內,當安裝在室外時,應考慮防水及防撞措施。
2)感應線圈安裝。
——感應線圈埋設位置與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使用要求;
——感應線圈至機箱處的線纜應采用金屬管保護,并固定牢固。
3)信號指示器安裝。
——車位狀況信號指示器應安裝在車道出入口的明顯位置;
——車位狀況信號指示器宜安裝在室內;安裝在室外時,應考慮防水措施;
——車位引導顯示器應安裝在車道中央上方,便于識別與引導。
9控制設備安裝。
1)控制臺、機柜(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平穩牢固、便于操作維護。
機柜(架)背面、側面離墻凈距離應符合本規范3.13.11條的規定。
2)所有控制、顯示、記錄等終端設備的安裝應平穩,便于操作。其中監視器(屏幕)應避免外來光直射,當不可避免時,應采取避光措施。在控制臺、機柜(架)內安裝的設備
3)控制室內所有線纜應根據設備安裝位置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排列、捆扎整齊,編號,并有永久性標志。3.6供電、防雷與接地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1系統的供電設施應符合本規范3.12節的規定。攝像機等設備宜采用集中供電,當供電線(低壓供電)與控制線合用多芯線時,多芯線與視頻線可一起敷設。
2系統防雷與接地設施的施工應按本規范3.9節的相關要求進行。
3當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在接地極回填土中加入無腐蝕性長效降阻劑;當仍達不到要求時,應經過設計單位的同意,采取更換接地裝置的措施。
4監控中心內接地匯集環或匯集排的安裝應符合本規范3.9.6條的規定,安裝應平整。接地母線的安裝應符合本規范3.9.3條的規定,并用螺絲固定。
5對各子系統的室外設備,應按設計文件要求進行防雷與接地施工,并應符合本規范3.9節的相關規定。4系統調試4.1基本要求。系統調試前應編制完成系統設備平面布置圖、走線圖以及其它必要的技術文件。調試工作應由項目責任人或具有相當于工程師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主持,并編制調試大綱。4.2調試前的準備。
1按3節要求,檢查工程的施工質量。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如錯線、虛焊、開路或短路等應予以解決,并有文字記錄。
2按正式設計文件的規定查驗已安裝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備品備件等。
3系統在通電前應檢查供電設備的電壓、極性、相位等。4.3系統調試。
1先對各種有源設備逐個進行通電檢查,工作正常后方可進行系統調試,并做好調試記錄。
2報警系統調試。
1)按國家現行入侵探測器系列標準、《入侵報警系統技術要求》GA/T368等相關標準的規定,檢查與調試系統所采用探測器的探測范圍、靈敏度、誤報警、漏報警、報警狀態后的恢復、防拆保護等功能與指標,應基本符合設計要求。
2)按國家現行標準《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GB12663的規定,檢查控制器的本地、異地報警、防破壞報警、布撤防、報警優先、自檢及顯示等功能,應基本符合設計要求。
3)檢查緊急報警時系統的響應時間,應基本符合設計要求。
3視頻安防監控系統調試。
1)按《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技術要求》GA/T367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檢查并調試攝像機的監控范圍、聚焦、環境照度與抗逆光效果等,使圖像清晰度、灰度等級達到系統設計要求。
2)檢查并調整對云臺、鏡頭等的遙控功能,排除遙控延遲和機械沖擊等不良現象,使監視范圍達到設計要求。
3)檢查并調整視頻切換控制主機的操作程序、圖像切換、字符疊加等功能,保證工作正常,滿足設計要求。
4)調整監視器、錄像機、打印機、圖像處理器、同步器、編碼器、解碼器等設備,保證工作正常,滿足設計要求。
5)當系統具有報警聯動功能時,應檢查與調試自動開啟攝像機電源、自動切換音視頻到指定監視器、自動實時錄像等功能。系統應疊加攝像時間、攝像機位置(含電梯樓層顯示)的標識符,并顯示穩定。當系統需要燈光聯動時,應檢查燈光打開后圖像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6)檢查與調試監視圖像與回放圖像的質量,在正常工作照明環境條件下,監視圖像質量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94中表4.3.1-1規定的四級,回放圖像質量不應低于表4.3.1-1規定的三級,或至少能辨別人的面部特征。
4出入口控制系統調試
1)按《出入口控制系統技術要求》GA/T394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檢查并調試系統設備如讀卡機、控制器等,系統應能正常工作。
2)對各種讀卡機在使用不同類型的卡(如通用卡、定時卡、失效卡、黑名單卡、加密卡、防劫持卡等)時,調試其開門、關門、提示、記憶、統計、打印等判別與處理功能。
3)按設計要求,調試出入口控制系統與報警、電子巡查等系統間的聯動或集成功能。
4)對采用各種生物識別技術裝置(如指紋、掌形、視網膜、聲控及其復合技術)的出入口控制系統的調試,應按系統設計文件及產品說明書進行。
5訪客(可視)對講系統調試
1)按國家現行標準《樓寓對講電控防盜門通用技術條件》GA/T72、《黑白可視對講系統》GA/T269的要求,調試門口機、用戶機、管理機等設備,保證工作正常。
2)按國家現行標準《樓寓對講電控防盜門通用技術條件》GA/T72的要求,調試系統的選呼、通話、電控開鎖等功能。
3)調試可視對講系統的圖像質量,應符合《黑白可視對講系統》GA/T269標準的相關要求。
4)對具有報警功能的訪客(可視)對講系統,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GB12663及相關標準的規定,調試其布防、撤防、報警和緊急求助功能,并檢查傳輸及信道有否堵塞情況。
6電子巡查系統調試
1)調試系統組成部分各設備,均應工作正常。
2)檢查在線式信息采集點讀值的可靠性、實時巡查與預置巡查的一致性,并查看記錄、存儲信息以及在發生不到位時的即時報警功能。
3)檢查離線式電子巡查系統,確保信息鈕的信息正確,數據的采集、統計、打印等功能正常。
7停車庫(場)管理系統調試
1)檢查并調整讀卡機刷卡的有效性及其響應速度。
2)調整電感線圈的位置和響應速度。
3)調整擋車器的開放和關閉的動作時間。
4)調整系統的車輛進出、分類收費、收費指示牌、導向指示、擋車器工作、車牌號復核或車型復核等功能。
8采用系統集成方式的系統調試
1)按系統的設計要求和相關設備的技術說明書、操作手冊,先對各子系統進行檢查和調試,應能工作正常。
2)按照設計文件的要求,檢查并調試安全管理系統對各子系統的監控功能,顯示、記錄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脫網獨立運行等功能。結果應基本滿足本規范3.3.2、3.3.3和3.4.1條的要求。
9供電、防雷與接地設施的檢查
1)檢查系統的主電源和備用電源,其容量應符合本規范3.12.4條的規定。
2)檢查各子系統在電源電壓規定范圍內的運行狀況,應能正常工作。
3)分別用主電源和備用電源供電,檢查電源自動轉換和備用電源的自動充電功能。
4)當系統采用穩壓電源時,檢查其穩壓特性、電壓紋波系數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當采用UPS作備用電源時,應檢查其自動切換的可靠性、切換時間、切換電壓值及容量,并應符合設計要求。
5)按本規范3.9節的要求,檢查系統的防雷與接地設施;復核土建施工單位提供的接地電阻測試數據,其接地電阻應符合本規范3.9.3條的規定,如達不到要求,必須整改。
6)按設計文件要求,檢查各子系統的室外設備是否有防雷措施。4.4系統調試結束后,應根據調試紀錄,按表4.4的要求如實填寫調試報告。調試報告經建設單位認可后,系統才能進入試運行。
篇2: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一、一般規定
1、本制度是參照GB50348-2004的規范,制定了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據。
2、本制度適用于各類建(構)筑物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
3、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除執行本向度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的規定。
二、施工準備
1、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進場、施工:
1)施工對象已基本具備進場條件,如作業場地、安全用電等均符合施工要求。
2)施工區域內建筑物的現場情況和預留管道、預留孔洞、地槽及預埋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3)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橫跨道路)情況符合施工要求。
4)允許同桿架設的桿路及自立桿桿路的情況清楚,符合施工要求。
5)敷設管道電纜和直埋電纜的路由狀況清楚,并已對各管道標出路由標志。
6)當施工現場有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時,已提前清除。
2、對施工準備進行檢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施工:
1)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齊全。
2)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及有關資料,包括工程特點、施工方案、工藝要求、施工質量標準及驗收標準。
3)設備、器材、輔材、工具、機械以及通訊聯絡工具等應滿足連續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
4)有源設備應通電檢查,各項功能正常。
三、工程施工
1、工程施工應按正式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進行,不得隨意更改。若確需局部調整和變更的,須填寫“更改審核單”,或監理單位提供的更改單,經批準后方可施工。
2、施工中應做好隱蔽工程的隨工驗收。管線敷設時,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應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對管線敷設質量進行隨工驗收,并填寫“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或監理單位提供的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
3、線纜、光纜敷設應符合工程設計管理制度中的有關規定。
4、工程設備的安裝:
1)探測器安裝。各類探測器的安裝,應根據所選產品的特性、警戒范圍要求和環境影響等,確定設備的安裝點(位置和高度)。
2)緊急按鈕安裝。緊急按鈕的安裝位置應隱蔽,便于操作。
3)攝像機安裝。在滿足監視目標視場范圍要求的條件下,其安裝高度:室內離地不宜低于2.5m;室外離地不宜低于3.5m。
4)云臺、解碼器安裝。云臺的安裝應牢固,轉動時無晃動。
5)出入口控制設備安裝。各類識讀裝置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于1.5m,安裝應牢固。
6)訪客(可視)對講設備安裝。(可視)對講主機(門口機)可安裝在單元防護門上或墻體主機預埋盒內,(可視)對講主機操作面板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于1.5m,操作面板應面向訪客,便于操作。
7)電子巡查設備安裝。在線巡查或離線巡查的信息采集點(巡查點)的數目應符合設計與使用要求,其安裝高度離地1.3~1.5m。
8)停車庫(場)管理設備安裝。
9)控制設備安裝。控制臺、機柜(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平穩牢固、便于操作維護。所有控制、顯示、記錄等終端設備的安裝應平穩,便于操作。其中監視器(屏幕)應避免外來光直射,當不可避免時,應采取避光措施。在控制臺、機柜(架)內安裝的設備應有通風散熱措施,內部接插件與設備連接應牢靠??刂剖覂人芯€纜應根據設備安裝位置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排列、捆扎整齊,編號,并有永久性標志。
5、供電、防雷與接地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攝像機等設備宜采用集中供電,當供電線(低壓供電)與控制線合用多芯線時,多芯線與視頻線可一起敷設。
2)系統防雷與接地設施當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在接地極回填土中加入無腐蝕性長效降阻劑;當仍達不到要求時,應經過設計單位的同意,采取更換接地裝置的措施。
四、系統調試
1、系統調試前應編制完成系統設備平面布置圖、走線圖以及其它必要的技術文件。調試工作應由項目責任人或具有相當于工程師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主持,并編制調試大綱。
2、調試前的準備。
1)檢查工程的施工質量。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如錯線、虛焊、開路或短路等應予以解決,并有文字記錄。
2)按正式設計文件的規定查驗已安裝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備品備件等。
3)系統在通電前應檢查供電設備的電壓、極性、相位等。
3、系統調試。
先對各種有源設備逐個進行通電檢查,工作正常后方可進行系統調試,并做好調試記錄。
篇3:汛期施工現場重點部位環節安全防范措施
一、施工現場排水
(1)施工現場應按標準實現現場硬化處理。
(2)根據施工總平面圖、規劃和設計排水方案及設施,利用自然地形確定排水方向,按規定坡度挖好排水溝。
(3)設置連續、暢通的排水設施和其他應急設施,防止泥漿、污水、廢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溝。
(4)若施工現場臨近高地,應在高地的邊緣(現場上側)挖好截水溝,防止洪水沖入現場。
(5)汛期前做好山施工現場邊緣的危石處理,防止滑坡、塌方威脅工地。
(6)雨期指定專人負責,及時疏浚排水系統,確保施工現場排水暢通。
二、施工現場運輸道路
(1)臨時道路起拱5%,兩側放寬300mm、深200mm的排水溝。
(2)對路基易受沖刷部位,鋪石塊、焦渣、礫石等滲水防滑材料,或設涵管排泄,保證路基的穩固。
(3)雨期指定專人負責維修路面,對路面不平或積水現象應及時修復、清除。
三、邊坡基坑防護
(1)汛期前應清除溝邊多余棄土,減輕坡頂壓力。
(2)雨后應及時對坑、槽、溝邊坡和固壁支撐結構進行檢查,并派專人對深基坑進行測量,觀察邊坡情況,如發現邊坡有裂縫、疏松、支撐結構折斷、走動等危險征兆,立即采取措施解決。
(3)因雨水原因發生坡道打滑等情況時,應停止土石方機械作業施工。
(4)雷雨天氣不得露天進行電力爆破土石方,如爆破過程中遇到雷電,迅速將雷管腳線、電線主線兩端連成短路。
(5)加強對基坑周邊的監控,配備足夠的潛水泵等排水設施,確保排水及時,防止基坑坍塌。
四、腳手架工程
(1)與大雨、高溫、雷擊和6級以大風等惡劣天氣,停止腳手架搭設和拆除作業。
(2)大風、大雨等天氣后,組織人員檢查腳手架是否有搖晃、變形情況,遇有傾斜、下沉、連墻件松脫、接點連接移位和安全網脫落、開繩等現象,應及時進行處理。
(3)落地式鋼管腳手架立桿底端應當高于自然地坪50mm,并夯實整平,留出一定散水坡度,在周圍設置排水措施,防止雨水侵泡腳手架。
(4)懸挑架和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汛期來臨前要有加固措施,將架體與建筑物按照架體的高度設置連接件或拉結措施。
(5)吊籃腳手架在汛期來臨前,應予拆除。
五、施工用電
(1)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落實臨時用電的各項安全措施。
(2)各種露天使用的電氣設備應選擇較高的干燥處放置。
(3)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應有可靠的防雨措施,電焊機應加防護雨罩。
(4)雨期前應檢查照明和動力線有無混線、漏電現象,電桿有無腐蝕、埋設松動等,防止觸電。
(5)雨前要檢查現場電氣設備的接零、接地保護措施是否牢靠,漏電保護裝置是否靈敏,電線絕緣接頭是否良好。
(6)暴雨等險情來臨之前,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除照明、排水和搶險用電外,其他電源應全部切斷。
(7)施工現場高出建筑物的塔吊、外用電梯、井字架、龍門架以及高金屬腳手架等高架設備,如果在相鄰建筑物、構筑物的防雷裝置保護范圍以外,應按規范設置防雷裝置。
六、垂直運輸設備
(一)塔吊
(1)自升式塔吊有附著裝置的,在最上一道以上自由高度超過說明書設計高度的,應朝建筑物方向設置兩根鋼絲繩拉結。
(2)自升式塔吊未附著,但已達到設計說明書最大獨立高度的,應設置四根鋼絲繩對角拉結。
(3)拉結應用Φ15以上的鋼絲繩,拉結點應設在轉盤一下第一個標準節的根部;拉結點處標準節內側應采用大于標準節角鋼寬度的木方作支撐,以防拉傷塔身鋼結構;四根拉結繩與塔身之間的角度應一致,控制在45°~60°之間;鋼絲繩應采用地錨、地錨筐固定或與建筑物已達到設計強度的混凝土結構聯結等形式進行錨固;鋼絲繩應有調整松緊度的措施,以確保塔身處于垂直狀態。
(4)塔身螺栓必須全面緊固,塔身附著裝置應全面檢查,確保無松動、無開焊、無變形。
(5)嚴禁對塔吊前后臂進行固定,確保自由旋轉。塔機的避雷設施必須確保完好有效,塔吊電源線路必須切斷。
(二)龍門架(井字架)和施工用電梯
(1)有附墻裝置的龍門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機和施工用電梯,要采取措施強化附墻拉結裝置。
(2)無附墻裝置的物料提升機,應加大纜風繩及地錨的強度,或設置臨時附墻設施等作加固處理。
七、宿舍、辦公室等臨時設施
(1)選址必須在安全可靠的地點,避開滑坡、泥石流、山洪、坍塌等災害地段。
(2)工地宿舍設專人負責,進行晝夜值班,每個宿舍配備不少于2個手電筒。發現險情時,要清楚記得避險路線、避險地點和避險方法。臺風來臨之際,嚴禁工人到海邊游玩或觀景看浪。
(3)采用彩鋼板房應有產品合格證,用做宿舍和辦公室的,必須根據設置的地址及當地常年風壓值等,對彩鋼板房的地基進行加固,并使彩鋼板房與地基牢固連接,確保房屋穩固。
(4)當地氣象部門發布強對流(臺風)天氣預報后,所有在磚砌臨建宿舍住宿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到達安全地點。臨近海邊、基坑、磚砌圍擋墻及廣告牌的臨建住宿人員必須全部撤出。在以塔機高度為半徑的地面范圍內的臨建設施內的人員也必須全部撤出。
(5)施工現場宿舍、辦公室等臨時設施,在汛期前應整修加固完畢,保證不漏、不塌、不倒,周圍不積水,嚴防水沖入室內。大風和大雨,應當檢查臨時設施地基和主體結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