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建設施安全方案
為落實文明施工及臨建設施搭建要求,特根據國家電網及天津電力公司和本公司發放的臨建標準擬定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1、臨建房屋的外涂為白色且無污染物,無涂料脫落現象,整潔美觀環保。
2、門窗要求玻璃齊全,無破損玻璃無報紙遮掩現象,開啟靈活無銹,顏色一致密封作用好。
3、對室內的衛生每日設有衛生值班人員,并且再明顯部位貼有衛生管理制度,室內垃圾做到日產日清無雜物,被褥擺放整齊。
4、每間宿舍內標準15人床鋪位置間距600毫米以上,不得有通鋪,并且不得有男女混住現象。
5、室外要求設置垃圾箱,選在明顯位置放置,每排臨建中間處設置一個垃圾箱,垃圾箱上要求有蓋板。
6、在生活區內不得隨意拉繩晾曬衣物,要求有專門晾曬處,并且設置明顯標語提示。
7、臨建房屋的搭設位置要求背靠背間距,消防通道間距應符合要求,不同排位置整齊,無突出部分,并且辦公去與生活區必須劃分清晰,且有隔離措施。
8、搭設臨建房屋使用的板材要求全新板材搭設,橫平豎直板材搭接牢固,搭設質量要求室內鐵架搭設牢固規范無鐵銹,屋面板材挺
括且與墻體連接牢固,
防水層與板材粘結牢固屋面無磚塊,如有磚砌房屋要求全部磚砌無干碼現象砂漿飽滿溝縫。
9、室內地面要求全部硬化,地面平整不起毛,易于清潔衛生,室外地面主路砼路面,符路水泥、鋪裝路面并且要求設置明排水溝臨建房屋之間要求設置明排水溝或作坡,排水溝寬300毫米起始深度100毫米要求上部設置鑄鐵或鋼筋自制蓋板。(注:污水排水溝與雨水排水溝不得混用,污水管道排放)
10、臨建房屋搭設使用的材料必須保證符合消防要求,嚴禁使用易燃材料作為搭設材料,尤其為伙房禁止使用木結構或易燃材料。
11、臨建房屋的搭設必須保證結構性能安全,緊固件必須牢固,防止出現坍塌現象。
12、伙房要求必須保證內部的衛生,并且內部結構符合消防要求室內屋頂雙面起脊高度與宿舍相同(檐口到室內地面2600毫米)內墻全部抹灰到頂,全部罩面并粉刷白色涂料,灶臺四面及周圍500毫米側粘貼白色瓷磚,地面要求設置水泥光面找坡,坡向排水明溝,明溝設蓋板。伙房內要求設置換氣扇并且保證伙房內的空氣流通,內部燈具要求采用防潮燈具光照明亮并且單獨設置開關箱,保證一機一閘一漏保,用電器具外皮接地。所有排水必須經過格欄進入明溝,設沉淀池及格油池室外設洗漱池排水經過兩層格欄后進入排水管。(注:1、伙房必須設置消防設施并且伙房內的用電必須符合安全用電電壓全部36伏,并且無電熱器具,炊事人員必須具備健康證;2、所購買的食品必須設置架子將食品放在架子上,不得直接地面放置;3、伙房內嚴禁住人)
13、室外要求在明顯部位設置消防器材(消防桶、滅火器、消防鏟配備齊全,滅火器要求在有效期內)院區門口處要求設置實體大門定時開關,夜間要求有戶外照明設施,院區內地面整潔無垃圾,明溝蓋板齊全,溝內垃圾定期清理。
14、院區內圍墻要求高兩米全部磚砌不允許干碼內外粉刷白色涂料并且明顯部位設置牌匾注明生活區名稱。
15、使用涂料要求全部白色墻面不允許有污染和廣告。
16、生活區及辦公區用電明裝必須全部穿管,低壓供電,電線管橫平豎直,與墻體固定牢固,燈具全部固定,戶外線纜全部地埋其余做法按照用電安全規范執行,除伙房外房間不能有水源。
17、各臨建房屋門口處應有表明用途的提示牌。
18、現場生活區、辦公區、施工區應當分開設置,并保持安全距離。
19、現場內應設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備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在現場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嚴格明火作業管理。
20、院區內應當設置符合衛生要求的飲水設備,淋浴、消毒等設施,廁所應當采用水沖,生活垃圾采用封蓋密閉容器,院區內應當配備保健醫藥箱和急救器材,培訓合格的急救人員,食堂要求衛生許可證,生活垃圾應當分類進行收集處理。
21、夏季施工宿舍應當有防暑降溫和防蚊蟲叮咬措施。
22、臨建房屋外作砼散水,周圍設置排水溝單棟之間甬道硬化,甬道之間設置消防器材。
23、屋面檐口處應設置滴水檐、排水管防止雨水漫流地面要求有防潮層和鋪裝。
24、臨建房屋應設置無水淹、無滑坡、無泥石流沖刷、穩固堅硬的基礎上。
25、室內要求有良好的采光,空氣流通,電氣線采用暗裝,如采用明裝時應符合標準。
26、臨建房屋搭設必須保證結構安全,采用非易燃或阻燃材料、符合環保和消防安全標準,嚴禁搭設木結構房屋。
現場及生活區安全用電交底:
27、施工現場及生活區必須使用市安檢站認可標準閘箱,嚴禁使用非標閘箱。
28、必須采用TN-S三箱五線供電,雙色線作為保護零線,不得作為相線或零線。
29、固定閘箱箱底邊緣距地1.3米,移動閘箱0.8-1.6米高度具體做法見附圖。
30、配電系統必須執行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及一機一閘一漏保,閘箱內開關漏保必須齊全有效,做到日巡查有記錄,月檢查有措施。
31、總配電箱應靠近電源處,分配電箱應設置用電設備相對集中的地區。總配電箱與分配電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米,終端箱與用電設備水平距離不得大于3米,各閘箱周圍應五雜物,保證操作方便。
32、所有配電箱應配鎖、鑰匙應由專業電工負責,非專業人員不得開門接線。箱內接線應橫平豎直。
33、地埋電纜應不小于0.6米,接頭應修井保護并寫標志牌,以免傷線。
34、開關箱致用電設備應穿管保護。
35、現場用電總閘箱必須作重復接地,分配電箱必須作重復接地,終端箱必須作重復接地,所有設備必須接零保護,嚴禁只接相線不接保護線。
36、照明必須由各個不同的照明開關箱控制,開關必須由漏保,跳閘時間小于0.1S,民工住宿必須采用36V安全電壓,所有線路應穿管保護,伙房應設置專用配電箱,箱內必須有漏保開關,所有配線應穿管保護。
37、對現場觸電后,應有急救措施。
38、各施工單位應報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所有現場臨時用電根據(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59-99執行。
篇2:建筑臨建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現場臨建設施應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進行合理布置。
2、臨建設施的設置應符合相關標準規定,體現企業文化內涵。
3、現場作業區、生活區、辦公區應分開設置,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4、現場圍檔采用硬質材料,做到穩固、美觀。
5、現場搭設輕鋼結構的活動用房應符合《江蘇省建筑施工現場裝配式輕鋼結構活動板房技術規程》,并組織驗收。
6、食堂應遠離廁所、垃圾點等污染源,做到通風、衛生、地面排水良好。
7、臨建設施嚴禁采用水泥預制板式活動房屋,禁止使用石棉瓦。
8、宣傳欄、報欄等設施做到穩固、美觀、防雨。
9、配電房應符合施工臨時用電規范要求。
10、安全檢查時也對臨建設施的安全使用狀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
11、補充內容:
篇3:臨建設施施工安全技術方案
一、編制說明
臨建設施施工設計方案依據南道高速公路施工圖紙、招標文件、合同文本等有關要求及規定,并結合我部工程具體情況編制而成。施工設計能確保工程按期、保質完成施工任務,工程質量確保優良。
二、編制原則
總的原則是施工組織設計符合現場實際施工需要,確保工程安全、優質、按時完成。
1、服從業主方、遵守設計的原則;
2、確保工期的原則;
3、質量第一的原則;
4、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
5、科學管理的原則;
6、文明施工的原則;
7、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則;
8、遵照執行標準、規范的原則。
三、工程概況
重慶南川至貴州道真高速公路(重慶段)全長32.898km,其中第3-1工區位于主線K16+056~K18+560段,全長2.504km,本工區工程全部為隧道,工區均屬重慶市南川區三泉鎮所轄。隧道設計等級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其中馬嘴隧道左洞全長3729.59m,本工區施工進口段長度2550m;右洞全長3693.047m,本工區施工進口段長度2504m。隧道屬于特長隧道,隧道正常段建筑限界寬為10.25m,高為5.0m,緊急停車帶建筑限界寬為13.0m,高為5.0m。
馬嘴隧道進洞口位于觀音村1組,與S104省道公路相鄰,交通條件較為方便。隧道區穿越大婁山東段金佛山主峰風吹嶺,山脈走向呈北北東展布,隧道最大埋深441m,沿隧道軸線地形呈一“凸”字形,沿線地形起伏較大,地面坡角多在30~50°之間,局部為75~85°,地形陡峭,最高點位于隧址區洞身段山梁,最高海拔1342m,最低位于進口,海拔827m,相對高差約915m,進口位于斜坡~陡坡地帶,地形坡角30~60°,洞身以陡坡為主。
四、施工部署
1、臨建設施設置原則
根據本合同段的工程特點:馬嘴隧道進洞口位于觀音村1組;施工起點工程量主要集中在這里,根據拌和場就近設置原則,我部通過臨時征地,在距馬嘴隧道左線進口500m處征得一塊平緩地,面積達到近14400㎡,能滿足大型拌和場及隧道施工臨時配套設施的要求,通過綜合比較,最終拌和場及隧道施工臨時配套設施選址在該處。
2、混凝土攪拌站的基本組成
混凝土攪拌站主要由物料貯存系統、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攪拌主機和電氣控制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構成。
①物料貯存系統:如配料機砂石儲料斗、水泥倉、水箱、外加劑儲液罐等;
②物料稱量系統:配料機砂石秤、水泥秤、水秤、外加劑秤。
③物料輸送系統:皮帶機、水泥螺旋輸送機、水泵、砂石提升料斗等;
④攪拌主機:雙臥軸。
⑤電氣控制系統:手動。
變電站及空壓機站的基本組成
變電站由變電房及變壓器、穩壓器組成。
空壓機站為長40m寬20m的矩形,其中包含10臺壓風機,左右線隧道各5臺。
3、施工進度安排
本合同段拌和場及隧道施工臨建設施建設計劃工期為40天。我工區將嚴格按照業主的質量標準施工,按計劃完工,確保在2013年7月1日前完成拌和場建設。
施工準備: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10日,主要工作為進場道路修筑,場地平整,變壓器安裝等。
拌和站基礎,拌合站作業區、砂石材料存放區、鋼筋加工及存放區、臨時棄渣點、變電房、空壓機站:2013年6月10日-6月15日
拌和設備安裝,調試:2013年6月15日-2013年6月21日
場區硬化:2013年6月21日-2013年7月1日
4、施工組織機構
本工區項目經理部全面負責該項目工程的施工組織、成本核算、進度、質量控制及目標管理。項目部下設拌和場施工管理機構,人員如下:
拌和站現場技術責任人:何洪源、李國平。負責現場施工技術,生產進度安排;
現場試驗負責人:李曉軍、趙建生。負責拌和站現場試驗,配合比及填報各種試驗數據;
專職安全員:趙茲華。負責施工現場安全,安全交底及安全檢查。
5、施工人員配備情況
按照施工計劃,組織各種操作工人、機械、司機等人員進場。所有人員在上崗前10天到位,以便組織工程情況交底、調試設備。
6、施工機械及試驗檢測儀器的配備
五、具體施工要求
1、拌和場及臨建設施的布置
(1)對隧道臨建設施進行功能分區,規劃為拌合站作業區、砂石材料存放區、鋼筋加工及存放區、臨時棄渣點、變電房、空壓機站等。施布置詳見:附圖馬嘴隧道進口端洞外隧道施工臨時設施規劃圖。各區面積滿足生產、生活要求。
(2)先將臨建設施場坪推平、壓實,再鋪筑20cm厚的碎片石做為基層,然后澆筑C20砼作為面層。
(3)開挖設備基座,澆筑砼保證攪拌機及散裝水泥塔的穩定。
(4)拌和場的作業區和場內道路全部采用C20砼硬化,場內道路砼厚度為20cm,其他工作場地的砼厚度為15cm。
(5)拌和場四周設置排水溝,并設置污水過濾池,嚴禁將生產廢水隨意排放。
(6)臨建設施場地采用封閉式管理,四周設置圍墻,進出場設置大門,并懸掛南道高速公路拌和站標志牌、場內布置各種安全、生產標語。
2、拌和場的生產設備
(1)砂石料供料倉為8個,隧道一隊與隧道二隊各用4個。每個供料倉采高2m,防止串料。施工尺寸詳見:附圖馬嘴隧道進口端洞外隧道施工臨時設施規劃圖。
(2)根據需要配置有6個100噸的水泥罐;
(3)拌和設施中的計量系統應經過有資質的計量認證單位檢測標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按規定進行復檢,確保計量準確。
(4)拌和機操作房前醒目位置懸掛砼配合比標志牌。
3、材料堆放
?(1)高速公路施工用水泥,采用散裝水泥,每臺拌和機至少配置2個大型水泥存放罐。
?(2)砂石料場要求,拌和場設置有8個存料倉,存料倉面積大小滿足材料最大存放量的需求,倉格之間采用漿砌片石墻分隔,墻寬0.4m,高2m,用水泥砂漿抹面,倉內地面設4%內高外低的坡度(使倉內不積水);每個料倉應針對所存材料設標示牌,注明材料名稱、來源、規格等數據。
鋼筋棚的設置
(1)鋼筋加工蓬為2個長25米、寬20米的矩形,分別供隧道一、二隊施工使用。施布置詳見:附圖馬嘴隧道進口端洞外隧道施工臨時設施規劃圖。
(1)鋼筋儲存于地面以上0.5米的磚砌平臺、墊木上,并用遮蓋設施蓋好,避免鋼筋暴露銹蝕。
(2)鋼筋棚四周開挖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棚內地面應高于棚外場地10-20cm,確保棚內地面干燥;棚內地面采用C20號砼硬化。
(3)鋼筋棚采用鋼材,彩鋼瓦等材料搭設,頂蓬為防水耐曬材料,四周做好排水溝,確保庫房不漏水。
(4)鋼筋棚的面積總體上滿足各功能分區的要求,如:原材料堆放區,加工制作區,半成品,成品堆放區,鋼筋棚內的空間高度大于3m,保證車輛運輸和裝卸作業所必需的空間等。
(5)各種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按其檢驗狀態和結果等進行標識,標識牌應用鐵架吊掛于醒目處。(材料標識牌按照0.5m*0.3m牌面,采用白底黑字,分材料規格、計量單位、材料來源、質量狀況、責任人等內容進行標識)。
(6)鋼筋棚(材料庫)必須建立詳細的鋼筋調撥使用臺帳,使之具有追溯性。
(7)鋼筋的焊接、切割、冷彎合理分區,加強防火、防潮工作,注意用電安全。
六、保證安全生產的主要措施
現有作業人員必須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對身體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隊不得留用。
現有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入場安全培訓。
現場作業時必須有值班隊長跟班。
施工前必須對104國道施工前后兩端進行安全提示(設立警示標志標牌)同時對施工區域段進行擋欄防護(擋欄高度不低于2M)。
靠山體一方挖掘挖出來后必須及時支護,同時預留好方洪水溝。
施工時如遇硬石;需要爆破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安全規程要求,同時必須對104國道進行監管與警戒。
現場臨時用電必須嚴格按三項五電鋪設,必須進行接地處理,必須搭設三項漏電保護,同時必須按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現場配電房必須加鎖、加蓋。
施工車輛等特種設備進場后,必須進行認真檢查,確保設備沒有問題后方可使用,同時施工中每天加強維護。
現場挖機作業時必須有專業人員指揮。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施工時發生施工面上方出現險情時,必須排除并確認安全后方方可繼續施工。
每班安排專人對施工面上方的圍巖進行觀察,如有險情及時通知人員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