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發電機組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人員必須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同志要將頭發盤起,禁止帶病或酒后上崗。
2、上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及運行參數。
3、汽輪發電機組潤滑油系統起動后在確認各位置油壓建立的情況下,且通過各觀察孔確認各潤滑部位潤滑油的流量后,投入盤車裝置運行帶動汽輪發電機組進入慢轉狀態。
4、在鍋爐起動各參數達到要求后,進行蒸汽管道的暖管,同時需將各蒸汽管道上的排泄閥打開排水,以上工作與中控需保持密切聯系,汽輪機輔機均起動正常運轉后,汽輪機即可開始沖轉,沖轉后要保證足夠的暖機時間(熱態20分鐘,冷態40分鐘),同時應嚴格按照《汽輪機升速曲線》進行升速,升速時需密切注意汽輪機和發電機的振動,汽輪機發電機振動不高于30um(過臨界轉速時不高于100um),嚴禁在振動超標的情況下強行升速。
5、汽輪機升速完成并保持穩定3000r/min,5min后,即可與中控和各專業人員聯系準備發電機并網,發電機并網過程中應嚴密監視汽輪機及各輔機的運行狀況,并網后的升負荷操作需緩慢進行,避免急劇的負荷升降造成整個系統工況的失調。
6、混汽投入要嚴格按照《混汽投入順序》進行,完全放完混汽配管中的積水后進行暖管,暖管過程一定要充分,如暖管不太理想可適當延長暖管時間,起初混汽投入電動閥的操作須緩慢,以免瞬時猛烈進汽沖擊汽輪機,同時中控應保證AQC鍋爐的穩定運行,發電機輸出功率維持在機組功率的30%以上。
7、汽輪發電機組運行正常后,蒸汽管道所附屬的疏水器要投入使用,排放管道內的積水,防止管道內的積水進入汽輪機對汽輪機造成沖擊,嚴重時將會導致機組發生重大事故。
8、汽輪發電機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定時、定位、定量對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機進行巡檢,檢查各部位的溫度、壓力、振動、熱膨脹量差、
各潤滑部位潤滑油流量以及是否有異常聲響,異常振動和異常氣味等,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與中控聯系確認并及時查找問題根源提供依據。
9、保證汽輪發電機組油系統正常運行,杜絕“跑、冒、滴、漏”,停機檢修時需對各油過濾器進行清洗,運行時應對油管路進行檢查,運行時油路出現微量滲漏,要及時向技術人員報告并確認無危害情況發生,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后方可保持汽輪機正常運行。潤滑油過濾器、控制油過濾器、油冷卻器在運行過程中切換時,應先打開兩單元之間的平衡閥進行油壓平衡后方可進行切換操作。
10、汽輪機出現緊急情況時操作手拍危急遮斷器,其后確認高壓電動油泵或交流潤滑油泵的起動,并嚴密監視轉子惰走情況,及時投入盤車帶動轉子慢轉,中控要嚴格保證凝汽器的真空度和液位,防止其內部出現正壓或汽輪機進水等嚴重事故。
11、運行中應加強對汽輪發電機組軸承回油溫度、軸瓦溫度的監控,軸承最高回油溫度應小于65℃,軸承最高瓦溫應小于90℃(發電機軸瓦溫度應小于70℃);
12、運行中應對發電機三相定子溫度及空冷器出口溫度進行監控,如出現發電機三相定子溫度大于100℃或空冷器出口溫度大于60℃時,應立即起動備用冷卻水泵,并告知工段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相關處理;
13、運行過程中應防止負荷的急劇升降,正常停機時應緩慢地將負荷下調,發電機解列后重復第10項操作,若停機時間較長,一般將盤車48小時后可停止盤車,盤車裝置一定要在油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投入。
14、應嚴格控制汽輪機主汽門的進汽參數:
瞬間最大壓力:1.3MPa(13kg/cm2G)或蒸汽溫度為400℃時每次運行不超過30min(年度總時限應小于20小時)
額定進汽壓力:1.05MPa(10.5kg/cm2)
連續最高溫度:405℃(年累計不超過400小時)
瞬間最高溫度:410℃(累計不超過80小時,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
主蒸汽溫度:345℃~400℃
篇2:自備發電機組安全技術措施
自備發電機組的安全技術措施
1)發電機組(230/400V)及其控制、配電、修理室等可分開設置;在保證電氣安全距離和滿足防火要求情況下可合并設置。
2)發電機組的排煙管道必須伸出室外。發電機組及其控制、配電室內必須配置可用于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嚴禁存放貯油桶。
3)發電機組電源必須與外電線路電源連鎖,嚴禁并列運行。
4)發電機組應采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和獨立設置TN―S接零保護系統,其工作接地電阻值應符合JGJ46―2005規范中第5.3.1條要求。
5)發電機控制屏宜裝設下列儀表:
①交流電壓表。
②交流電流表。
③有功功率表。
④電度表。
⑤功率因數表。
⑥頻率表。
⑦直流電流表。
6)發電機供電系統應設置電源隔離開關及短路、過載、漏電保護電器。電源隔離開關分斷時應有明顯可見分斷點。
7)發電機組并列運行時,必須裝設同期裝置,并在機組同步運行后再向負載供電。
分享: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