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渣池天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渣池天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9057

1、開車前,必須認真檢查設備各控制器是否置零位,按鈴一聲后啟動開車。

2、開車運行、吊運離地(或車)上行下降接地(或車)平行兩端,必須緩緩進行,行車途中遇特殊信號或呼喊聲應停車,以防撞傷事故。

3、行車應注意有無雜音,在行車中不準修理設備。

4、天車吊物時鋼絲繩必須垂直,嚴禁拖拉和斜吊,不準以抓斗沖擊渣罐凝蓋及抓取沖渣流咀渣鐵。

5、天車吊物嚴禁超載。

6、吊重物時,物離地面100MM時必須間停,檢查卷揚報閘是否正常好使,而后再吊運。

7、吊物高度必須離開所有障礙物0.5M。

8、行車時不準用安全開關(或緊急開關)做為停車用,不準打倒車停車,不準上下人。

9、吊運燒結罐,吊鉤掛牢固后再吊,罐位定準后再卸料入槽,防掉罐、撞罐、倒罐事故。

10、吊運物時,車下嚴禁站人,停車后,人離開前必須拉下電源開關。

11、每次來燒結礦及時吊卸,卸空后必須立即通知調度室。

12、停車后,必須置于兩端位置,小車停放安全區,嚴禁停于火車線上方。吊鉤抓斗離地面安全高度不小于5.5M。

13、冬天停車位置應避開霧氣區,防滑線凍冰,造成接觸不良而失靈。

14、認真檢查、維護、清掃機電設備,定期及時注油。

15、遇設備失靈及時通知檢修人員,檢查處理嚴禁帶隱患作業。

16、不準將渣池水直接裝入火車。

17、電磁吊禁止卸紅鐵。

篇2:車工應嚴格安全操作規章制度

為保證車削加工的安全,操作者應做到:

1.穿緊身防護服,袖口不要敝開,長發要戴防護帽,操作時不能戴手套。

2.在機床主軸上裝卸卡盤應在停機后進行,不可用電動機的力量取下卡盤。

3.夾持工件的卡盤、撥盤、雞心夾的凸出部分最好使用防護罩,以免絞住衣服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如無防護罩,操作時應注意距離,不要靠近。

4.用頂尖裝夾工件時,頂尖與中心孔應完全一致,不能用破損或歪斜的頂尖,使用前應將頂尖和中心孔擦凈。后尾座頂尖要頂牢。

5.車削細長工件時,為保證安全應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長出車床部分應有標志。

6.車削形狀不規則的工件時,應裝平?塊,并試轉平衡后再切削。

7.刀具裝夾要牢靠,刀頭伸出部分不要超出刀體高度1.5倍,墊片的形狀尺寸應與刀體形狀尺寸相一致,墊片應盡可能的少而平。

8.除車床上裝有運轉中自動測量裝置外,均應停車測量工件,并將刀架移動到安全位置。

9.對切削下來的帶狀切屑、螺旋狀長切屑,應用鉤子及時清除,嚴禁用手拉。

10.為防崩碎切屑傷人,應在合適的位置上安裝透明擋板。

11.用砂布打磨工件表面時,應把刀具移動到安全位置,不要讓衣服和手接觸工件表面。加工內孔時,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應用木棍代替,同時速度不宜太快。

12.禁止把工具、夾具或工件放在車床床身上和主軸變速箱上。

篇3:車工安全操作制度規章

一、檢查供油系統,按規定對機床加油油檢查各手柄是否在正常位置,進行保護性空運轉。

二、不準戴圍巾、手套、穿拖鞋、涼鞋,均應穿長褲。長頭發的應戴好安全帽。

三、裝卸卡盤及大的工、夾具時,床面要墊木板,裝卸工件要牢固,夾緊時可用接長套筒、禁止用榔頭敲打,裝卸工件后應立即取下扳手,滑絲的卡爪不準使用。在機床主軸上裝卸卡盤應在停機后進行,不可用電動機的力量取下卡盤。

四、刀具裝夾要牢靠,刀頭伸出部分不要超出刀體高度1.5倍,墊片的形狀尺寸應與刀體形狀尺寸相一致,墊片應盡可能的少而平。

五、禁止把工、夾具或工件放在車床床身上和主軸變速箱上。

六、開車時不準改變主軸轉速,溜板箱上縱、橫自動手柄不能同時抬起使用,不準用手摸旋轉工件,不準用手拉鐵屑,禁止用手剎車。開車時精神一定要集中,不準離開機床。

七、停車測量工件,并將刀架移動到安全位置。

八、車削細長工件時,為保證安全應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長出車床部分應有標志。

九、用頂尖裝夾工件時,頂尖與中心孔應完全一致,使用前應將頂尖和中心孔擦凈。后尾座頂尖要頂牢。

十、用銼刀光工件時,應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身體離開卡盤,禁止用砂布裹在工件上砂光,應比照銼刀的方法,成直條狀壓在工件上。

十一、用砂布打磨工件表面時,應把刀具移動到安全位置,不要讓衣服和手接觸工件表面。

十二、車內孔時不準用銼刀倒角,用砂布光內孔時,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應用木棍代替,同時速度不宜太快。

十三、加工偏心工件時,必須加平衡鐵,并試轉平衡后再切削。

十四、攻絲或套絲必須用專用工具。

十五、切大料時,應留有足夠余量,卸下砸斷,以免切斷時料掉下傷人,小料切斷時,不準用手接。

十六、下班前擦凈機床,整好場地,拉下電閘。擦機床時小心刀尖,鐵屑劃破;擦導軌時搖動溜板箱,注意避免撞床頭、卡盤、刀架等。

十七、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停車拉下電閘,保持現場,及時匯報有關人員共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

十八、實踐場所禁止吸煙,實現教學場地“無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