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排水安全措施范本
鶴崗市**煤礦由于礦井停產由2個月之久,二段下山+26m標高運輸巷已被水淹沒,水位標高上限在+29m標高。巷道長175m,斷面8.0m2,總蓄水量1400m3。在為了保證安全、正常驗收和今后的安全生產,經礦研究決定針對+26m標高排水作業,特提報排水安全措施。
(一)、排水人員要求:
1、由礦長負責安排排水人員,并負責收集排水信息的整理和統計,排水情況在每日早上調度會上進行通報。
2、入井排水人員不得少于3人(瓦檢員、電鉗工、作業人員),在入井前,要先檢查通風系統,在通風系統正常的情況下方可入井。
3、入進前嚴禁喝酒,發現有情緒者、精神狀態不佳者不準入井。
4、排水工作必須由專業水泵工執行,必須持證上崗,做到人、崗、證相符。必須熟知水泵工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
5、凡入井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檢儀、毛巾、自救器、礦燈,戴好礦帽。
6、入井后、排水前與排水過程中,要時刻檢查瓦斯、頂板支護情況,并對作業現場的頂板支護情況和瓦斯濃度進行認真記錄,若有異常及時報告礦調度室進行處理。
(二)、選用水泵及管路
1、+26m標高主二段排水采用潛水泵2臺(一臺備用、一臺工作),型號:BQW-20-75-7.5,功率:7.5KW,排水量:20m3/h。
2、預計排水時間:一臺潛水泵每天工作時間20h,一臺潛水泵每天排水量400m3,預計5天。
2、管路選用φ50mm的鐵管或φ75mm的軟管。
3、排水路線:+26m標高排水點→二段運輸暗井→+28m標高回風石門→水溝→+28m標高水倉→主井→+110m標高水倉→主井→地面蓄水池。
4、每次潛水泵前移時,移動潛水泵人員必須在腰上拴好安全繩,以免滑入下山水倉內。無安全繩的人員全部撤到排水地點10m以外。
5、井下所有使用的電器設備防爆率必須達到100%,風電、瓦斯電必須連鎖。負責嚴禁啟動。
(三)、安全措施:
1、排水作業前,在+28m標高運輸巷距+28m標高回風石門10m以外,提前設雙電源能夠自動轉換的局扇兩臺(一臺備用、一臺工作)。排風筒至排水作業地點,風筒的出風口距作業地點不得大于7.0m,風量不得小于80m3/min。
2、排水作業地點5.0m范圍內設一臺運行正常、準確的瓦斯監控傳感器,并與市區局聯網。
3、作業前先檢查工作地點10米范圍內的瓦斯情況,當瓦斯濃度低于1.0%方可進行排水工作。
4、排水前需檢查開關是否正常、潛水泵線路、排水管路各連接部分是否有松動現象,如有異常應立即停電檢修,確認無誤后方可運行。
啟動水泵要按順序啟動,開啟后檢查上水情況是否正常。
5、水泵排水時,若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切斷電源,嚴禁帶電檢修、搬遷移動電氣設備。
6、排水期間,嚴禁脫崗、串崗和去風速低的地方取暖。嚴禁微風、無風、瓦斯超限作業。停風立即撤人。
7、水泵運行正常后檢查管路是否有漏水現象,若有漏水現象立即通知維修人員及時處理。
8、排水完畢后,先關閉閥門,后切斷電源。注意將水管內的余水放回水倉,預防結冰。
9、每天排水工作必須認真做好記錄,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10、凡入井人員必須集體入井、集體升井,班后點名。入井人員必須佩戴經檢驗合格的自救器。
11、以上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鶴崗市**煤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篇2:井下排水設備檢修及管理制度
一、檢修管理制度
排水系統是井下礦山生產活動的保障系統之一,擔負著井下的疏干和排洪任務。因此它是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的要點。礦各級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操作工人必須高度重視,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
(一)具體要求
1、各潛水排污泵運轉正常;
2、檢查各水泵電機接線端子是否堅固、檢測電機運轉是否正常;
3、水泵在累計運行2000小時后進行一次大檢修,應該由熟悉水泵的工人檢修;
4、水泵電機及水泵開關表面必須清潔;
4、水泵機組有無振動及異常響聲;
5、泵葉泵殼的腐蝕泵殼及機座定期涂除銹油漆;
6、各水倉內應無大量堆積淤泥;
7、水倉外圍的護欄完整;
8、水倉附近不得有雜物阻礙水泵工作暢通;
9、各閥門開關位置要正常;
10、各閥門管道應無漏水現象,壓力表讀數應該正常;
1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的防銹保護是否完好,必要時做油漆大保養,更換已腐蝕及老化的密封件和不能繼續使用的管道;
12、電機接線盒有無發熱現象;
13、檢查連接水泵的開關是否運轉正常,電纜、開關是否漏電;
14、聯軸節填料松緊情況,排除不正常的漏水現象;
15、密封環磨損情況,測量記錄運動間隙,軸承的腐蝕情況,密封填料,必要時更換或修理。
刮板機管理維修制度
l、根據《煤礦規程》規定,刮板機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有產品合格證,并檢查在運輸或存放過程中有無損壞,如有問題及時處理,否則不準使用。
2、機組一旦安裝調試后,不得隨意搬動。
3、機組應定期檢修。
4、機組應設專業的維護人員,確保機組安全使用。
篇3:井下排水管理規定(新)
井下排水管理
1、中央水泵房水泵必須保證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可以在20h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目前中央水泵房有五臺D155-67×9型水泵,額定流量為155m3/h,額定揚程為603m。二臺工作,二臺備用,一臺檢修。必須經常保證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完好。
2、中央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8小時的礦井正常涌水量。盤區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4h的盤區正常涌水量。水倉的空倉容量必須經常保持總容量的50%。中央水倉有效長度270m,凈斷面9.1m2,有效容量2457m3。
3、井下所有各排水點必須安排專人開泵、排水、清煤泥,保持管轄巷道內無積水或水倉水位處于最低位。
4、各排水點必須懸掛水倉警示牌及排水設備管理牌,管理牌內容包括水倉編號、隊組名稱、水泵編號、型號、排水量。
5、中央水泵、盤區水泵及綜采工作面主要排水系統必須建立水泵運行日志,并要求存檔1年。
6、地質測量部必須加強對井下各采掘開生產頭面的排水管理,加大監督、考核力度。
掘進工作面防治水管理
1、各掘進隊組按本工作面防治水措施要求,在工作面安裝排水系統,配足水泵及管路,加強排水設備、管路、供電的日常檢修、維護,確保排水系統正常運行,保持巷道內無積水或水倉水位處于最低位,定期安排人員對水倉或水溝進行清淤。排水系統隨工作面掘進必須向前延伸,距工作面不大于30米。
2、地質測量科對可能與采空區或密閉巷道貫通的掘進頭面必須提前50米下發貫通通知書,生產技術部根據預報通知書提前安排施工隊組制定專門的防治水措施,如巷道密閉拆開排水前,通風管理部要預先安排瓦斯排放工作。
3、在巷道工程移交時,由機電管理部牽頭,有關單位配合將排水系統做為一項主要工作進行移交,無排水系統或排水系統不完善無法正常排水的巷道嚴禁移交,必須限期整改完后方可移交。
4、各開掘隊組在巷道掘進期間,根據地質測量部提供的預測最大涌水量,必須安裝排水系統,包括配備水泵及排水管路,及時在低洼處掘打標準水倉。標準水倉的規格設計和施工由生產部具體負責。
5、各掘進隊組根據水文地質預報,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則,杜絕冒險蠻干的行為。對過地質構造可能造成的涌水異常應超前備足水泵及管路,做到早準備、早預防。
6、掘進巷道頂板淋水、涌水影響人員通行和正常施工作業時,要采用雨布遮擋、接水器導流、挖溝引流等方式,加強水害治理,并嚴禁將淋、涌水引入皮帶或刮板輸送機,造成煤質水分超標或煤倉跑水煤等事故的發生。
回采工作面防治水管理
1、生產技術科做好防治水工程設計、組織實施及驗收工作,機電管理部做好水泵、管路選型及組織安裝和業務管理工作。各有關單位按照綜采工作面防排水方案,完成分管范圍內防治水工程,并在工程完成后嚴格履行移交驗收手續,相關業務部室及隊組要在移交單上簽字。綜采隊組要根據回采過程中工作面及順槽巷道實際底板起伏情況,再掘打臨時水倉并安泵接管進行動態排水,隨時將工作面及順槽低洼處積水排出。
2、綜采隊在回采過程中必須注意觀測老塘出水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調度室。
3、綜采工作面的開工驗收也必須將工作面的排水系統作為一項主要項目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必須限期整改后方可驗收移交。
4、綜采工作面回采開始后兩側順槽內排水工作歸綜采隊管理。包括巷道文明生產及排水點清挖煤泥工作。
5、地質測量部必須加強由于受采動影響發生綜采工作面順槽煤柱底鼓裂隙滲漏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