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粉系統調試技術措施范本

制粉系統調試技術措施范本

2024-07-12 閱讀 8418

一、調試前應具備的條件

1.煙風道安裝完畢,各風門擋板能遠方操作,表盤指示與就地一致。

2.送、吸、一次風機聯合試運轉完畢,驗收合格。

3.鍋爐冷態試驗完畢。

4.磨煤機、給煤機及其他附屬設備已完成分部試運轉,有完整的安裝、驗收記錄。

5.磨煤機周圍溝蓋板齊全,雜物清除,照明充足,腳手架拆除。

6.集控室內有關儀表,如磨煤機電流、電壓、軸承溫度、風門開度等均能正??煽康耐度搿?/p>

7.磨煤機的各種聯鎖、程控等,經靜態試驗合格并投入,事故按鈕動作可靠。

8.各有關運行人員熟悉設備,熟悉運行規程,試驗前認真進行檢查,及時將發現缺陷匯報負責人。

9.試驗所需儀器、材料、工具準備完畢。

二、制粉系統啟動前的檢查

1.所有設備及附件的安裝、土建、保溫工作結束,檢查驗收合格,設備周圍的腳手架拆除,垃圾物清理干凈,附近無易燃易爆物品,地面平整、道路暢通,溝道蓋好,梯子、平臺、欄桿齊全,照明充足,通訊及消防設施完備。

2.煤斗內無雜物,內壁光滑,煤閘閥試驗結束。

3.通風試驗結束,一次風機、密封風機分部試轉合格。

4.給煤機內部經過檢查無雜物,張力適中,無卡澀偏斜。

5.風煙擋板通過通風試驗檢查合格,開度指示正確。

6.各輔機附屬設備的監視儀表齊全,經校驗合格并全部投入。

7.各輔機附屬設備的聲光、報警信號試驗合格,并全部投入。

8.系統中所有轉動部件軸承的潤滑油質量合格。

9.供給轉動部件的冷卻水系統暢通,水量充足。

10.磨煤機的檢查

11.磨內清潔無雜物,所有部件安裝正確。

12.磨油位正常,油質合格。

13.分離器擋板位置合適,且指示正確。

14.磨輥與磨盤襯板間隙及噴嘴環沿高度方向及徑向方向的間隙均勻一致符合要求。

15.彈簧加壓系統的拉桿組合正確,無歪斜。

16.石子煤刮板機構運轉檢查無卡澀現象,刮板與風室底板的間隙合適,石子煤排放閥裝配方向正確。

17.潤滑油系統具備運行要求,油質合格,油量充足。

18.冷卻水系統、消防系統檢查驗收合格,有條件時做通入試驗。

二、制粉系統整套啟動

1、允許啟動條件

1)密封風機運行與一次風機已投入運行

2)冷油器后潤滑油溫度t≥35℃

3)磨推力瓦回油溫度t≤45℃

4)潤滑油站濾油網差壓△P≤0.2MPa

5)潤滑油箱油位h≥200mm

6)磨入口密封風與一次風壓差△P≥2KPa

7)磨入口一次風量Q≥16m/s

8)磨分離器出口混合物溫度63-83℃

9)石子煤倉上插板開啟、下插板關閉

2、磨煤機啟動前的準備

1)按輔機通則檢查合格。

2)啟動潤滑油泵,調整潤滑油壓在0.12-0.25MPa。調整潤滑油供油溫度在45℃--55℃,根據油溫投入冷卻器。

3)投用給煤機工作燈,并檢查內部無雜物。

4)檢查給煤機驅動滾筒,張緊滾筒,稱量托輥,電機,皮帶,刮板完好。

5)檢查皮帶支撐板,皮帶清潔刮板,斷煤信號裝置,煤流監測器良好。

6)開啟給煤機密封空氣閥。

3、磨煤機啟動

1)查一次風機、密封風機已啟動正常,出口壓力正常。

2)打開磨煤機密封風門。

3)查磨煤機啟動條件滿足,開啟磨入口冷、熱風閘板門,調節冷、熱風調節門,進行暖磨。

4)當磨煤機出口溫度達到65~93℃,調整一次風量至合適,啟動磨煤機,開啟給煤機出口門,查給煤機出力在最小位,啟動給煤機,開啟給煤機入口門。

4、制粉系統的運行監視與調整

正常運行應維持如下狀態:

1)磨分離器出口溫度63-83℃

2)一次風量18kg/s

3)磨密封風與一次風差壓2kPa

4)磨軸承溫度<70℃

5)潤滑油冷油器后油壓力>0.14MPa

6)濾油器網差壓≤0.2Mpa

5、制粉系統運行中出現故障時的緊急停磨條件

1)磨煤機出口溫度高高>110℃

2)磨煤機潤滑油泵出口壓力低低<0.07MPa。

3)磨煤機一次風與密封風差壓低低<1.0KPa。

4)磨煤機電機軸承溫度高高>95℃。

5)磨煤機電機定子線圈溫度高高>145℃

6)磨煤機潤滑油溫度高高>65℃。

三、安全注意事項

1.參加試驗人員必須經《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考試合格,并嚴格遵守有關規定。

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頭戴安全帽,衣著符合安規,高空作業應有可靠安全措施。

3.試驗時電廠運行人員及公司設備監護人員應嚴密監視,若發現設備異常應及時按運行規程處理,并向領導匯報。

4.事故按扭動作可靠,設備的各種保護裝置投入。

5.試驗人員應正確使用各自儀器,并注意維護保管,防止損壞及丟失。

篇2:監測系統調試管理制度

一、安全監測系統調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安全監測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定》(AQ1029)的有關規定。

二、甲烷傳感器的調試必須根據AQ1029標準執行。其它傳感器的調試必須按廠家說明書要求進行調試。調試人員不得隨意更改調試程序。如不按調試程序進行調試的給予責任人每次100元罰款。

三、每10天必須對斷電功能做一次測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未按要求進行測試或測試存在問題未及時處理的給予責任人每次100元罰款。

四、調試傳感器時必須與地面微機室聯系,確認通氣結果與斷電功能準確可靠時,調試方可結束。對于調試不準確、調試無法完成的和傳感器出現故障的必須及時進行更換。

五、每次調試傳感器完畢后必須按要求和實際情況認真填寫調試記錄,記錄手冊與巡檢臺帳必須填寫準確、字跡清楚。

六、傳感器投入使用時必須聯機運行24~48小時以上,運行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七、更換后的傳感器必須認真及時進行檢修,確保監測傳感器的備用量。

篇3:陽煤安全監控系統設備調試校正制度

第一條各礦應建立安全測控儀器檢修室,負責本礦安全測控儀器的調校、維護和維修工作。應配備甲烷傳感器、測定器檢定裝置、穩壓電源、示波器、頻率計、萬用表、流量計、聲級計、甲烷校準氣體、標準氣體等儀器裝備。

第二條甲烷校準氣體應放在通風良好,符合國家有關防火、防爆、壓力容器安全規定的獨立建筑內,室內應使用隔爆型的照明燈具及電器設備。

第三條高壓氣瓶的使用管理應符合國家有關氣瓶安全管理的規定。

第四條安全測控儀器設備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調校。

第五條安全測控儀器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測試、調校合格,并在地面試運行24~48小時方能下井。

第六條采用催化燃燒原理的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甲烷檢測報警礦燈等,每隔10天必須使用校準氣體和空氣樣,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調校一次。

第七條除甲烷以外的其它氣體測控儀器應每隔10天采用空氣樣和標準氣樣進行調校、風速傳感器選用經過標定的風速計調校、溫度傳感器選用經過標定的溫度計調校、壓力傳感器選用經過標定的壓力計調校、其它傳感器也應按使用說明書要求定期調校,使各項指標符合規定要求。

第八條安全測控儀器的調校包括零點、顯示值、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控制邏輯等。

第九條瓦斯抽放泵站監測系統每間隔10天進行核準和調校,確保抽放泵站監測的準確和可靠。抽放泵站監測系統出現數據不準、監測中斷、儀器損壞或失效等各類故障,必須及時處理。

第十條低濃度甲烷傳感器每隔10d應按以下方法調校

一、配備器材

1%-2%CH4校準氣體、配套的減壓閥、氣體流量計和橡膠軟管,空氣樣。

二、調試程序

1、空氣樣用橡膠軟管連接傳感器氣室。

2、調校零點,范圍控制在0.00-0.03%CH4之內。

3、校準氣瓶流量計出口用橡膠軟管連接傳感器氣室。

4、打開氣瓶閥門,先用小流量向傳感器緩慢通入1%-2%CH4校準氣體,在顯示值緩慢上升的過程中,觀察報警值和斷電值。然后調節流量控制閥把流量調節到傳感器說明書規定的流量,使其測量值穩定顯示,持續時間大于90s。使顯示值與校準氣濃度值一致。若超差應更換傳感器,預熱后重新測試。

5、在通氣的過程中,觀察報警值、斷電值是否符合要求,注意聲、光報警和實際斷電情況。

6、當顯示值小于1.0%CH4時,測試復電功能。測試結束后關閉氣瓶閥門。

7、填寫調校記錄,測試人員簽字。

第十一條新甲烷傳感器使用前、在用甲烷傳感器大修后應按以下方法調校

一、配備儀器及器材

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檢定裝置、秒表、溫度計、校準氣(0.5、1.0、3.0%CH4)、直流穩壓電源、聲級計、頻率計、系統分站等。

二、調校程序

1、檢查甲烷傳感器外觀是否完整,清理表面及氣室積塵。

2、甲烷傳感器與穩壓電源、頻率計(或分站)連接,通電預熱10min。

3、在新鮮空氣中調儀器零點,零值范圍控制在0.00-0.03%CH4之內。

4、按說明書要求的氣體流量,向氣室通入2.0%CH4校準氣,調校甲烷傳感器精度,使其顯示值與校準氣濃度值一致,反復調校,直至準確。在基本誤差測定過程中不得再次調校。

5、基本誤差測定。按校準時的流量依次向氣室通入0.5、1.0、3.0%CH4校準氣各約90s,每種氣體分別通入三次,計算平均值,用平均值與標準值計算每點的基本誤差。

6、在每次通氣的過程中同時要觀察測量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和聲、光報警情況。以上內容也可以單獨測量。

7、聲、光報警測試。報警時報警燈應閃亮,聲級計距蜂鳴器一米處,對正聲源,測量聲級強度。

8、測量響應時間。用秒表測量通入3.0%CH4校準氣,顯示值從零升至最大顯示值90%時的起止時間。

9、測試過程中記錄分站或頻率計的傳輸數據。誤差值不超過0.01%CH4或2HZ。

10、數字傳輸的傳感器,必須接分站測量傳輸性能

11、填寫調校記錄,測試人員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