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壓開關反事故技術措施要求

高壓開關反事故技術措施要求

2024-07-12 閱讀 5614

1總則

1.1為提高故縣水力發電廠高壓開關設備(以下簡稱開關設備)的運行可靠性,根據事故分析和各地區、各部門的經驗,提出以下反事故技術措施,故縣水電廠各有關設計、基建、安裝、運行、檢修和試驗人員均應認真執行。各運行單位亦應結合電廠具體情況和經驗,制訂適合高壓開關設備的補充反事故技術措施。

1.2為保證開關設備安全運行,必須建立和健全專業管理體系,加強開關設備專業的技術管理工作,各單位均應認真貫徹和執行國家電力公司頒布的《高壓開關設備管理規定》和《高壓開關設備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的各項條款。

1.3電廠各級部門要加強對開關設備安裝、運行、檢修或試驗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使之熟悉和掌握所轄范圍內開關設備結構性能及安裝、運行、檢修和試驗的技術要求。

2選用高壓開關設備技術措施

2.1凡不符合國家電力公司《高壓開關設備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含原機械、電力兩部)已明令停止生產、使用的各種型號開關設備,一律不得選用。

2.2凡變電所的高壓斷路器,不得再選用手力操作動機構。對正在運行的高壓斷路器手力操動機構要盡快更換,以確保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2.3中性點不接地、小電流接地及二線一地制系統應選用異相接地開斷試驗合格的開關設備。

2.4切合電容器組應選用開斷電容電流無重擊穿及適合于頻繁操作的斷路器。

2.5對電纜線路和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架空線路,應選用切合時無重擊穿的斷路器。2.6用于切合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壓器的斷路器,其過電壓不應超過2.5~2.0倍。

2.7對于頻繁啟停的高壓感應電機回路應選用SF6斷路器或真空斷路器、接觸器等開關設備,其過電壓倍數應滿足感應電機絕緣水平的要求,同時應采取過電壓保護措施。

3新裝和檢修高壓開關設備技術措施

3.1設備的交接驗收必須嚴格按照國家、電力行業和國家電力公司標準、產品技術條件及合同書的技術要求進行。不符合交接驗收條件不能驗收投運。

3.2新裝及檢修后的開關設備必須嚴格按照《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產品技術條件及原部頒有關檢修工藝導則的要求進行試驗與檢查。交接時對重要的技術指標一定要進行復查,不合格者不準投運。

3.3分、合閘速度特性是檢修調試斷路器的重要質量指標,也是直接影響開斷和關合性能的關鍵技術數據。各種斷路器在新裝和大修后必須測量分、合閘速度特性,并應符合技術要求。SF6產品的機構檢修參照少油斷路器機構檢修工藝進行,運行5年左右應進行一次機械特性檢查。

3.4新裝及大修后的斷路器,其相間不同期及同相各斷口間的不同期,必須用精度滿足要求的儀器進行測量,并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現場不能測量的參數,制造廠應提供必要的保證。

3.5新裝的國產SF6開關、液壓機構和氣動機構原則上應解體。若制造廠承諾可不解體安裝,則可不解體安裝。由于不解體安裝發生設備質量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由制造廠承擔。

4預防斷路器滅弧室燒損、爆炸

4.1各運行、維修單位應根據可能出現的系統最大運行方式及可能采用的各種運行方式,每年定期核算開關設備安裝地點的短路電流。如開關設備實際短路開斷電流不能滿足要求,則應采取“限制、調整、改造、更換”的辦法,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具體措施如下:(1)合理改變系統運行方式,限制和減少系統短路電流。(2)采取限流措施,如加裝電抗器等以限制短路電流。(3)在繼電保護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控制斷路器的跳閘順序等。

(4)將短路開斷電流小的斷路器應用在短路電流小的線路上。

(5)根據負荷情況,采用短路開斷電流大的斷路器。

4.2應經常注意監視油斷路器滅弧室的油位,發現油位過低或滲漏油時應及時處理,嚴禁在嚴重缺油情況下運行。油斷路器發生開斷故障后,應檢查其噴油及油位變化情況,發現噴油嚴重時,應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

4.3開關設備應按規定的檢修周期和具體短路開斷次數及狀態進行檢修,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不經檢修的累計短路開斷次數,按斷路器技術條件規定的累計短路開斷電流或檢修工藝執行。沒有規定的,則可根據現場運行、檢修經驗由運行工程師參照類似開關設備檢修工藝確定。

4.4當斷路器所配液壓機構打壓頻繁或突然失壓時應申請停電處理。必須帶電處理時,檢修人員在未采取可靠防慢分措施(如加裝機械卡具)前,嚴禁人為啟動油泵,防止由于慢分而使滅弧室爆炸。

5預防套管、支持絕緣子和絕緣提升桿閃絡、爆炸

5.1根據設備運行現場的污穢程度,采取下列防污閃措施:(1)定期對瓷套或支持絕緣子進行清洗。

(2)在室外40.5kV及以上電壓等級開關設備的瓷套或支持絕緣子上涂RTV硅有機涂料或采用合成增爬裙。

(3)采用加強外絕緣爬距的瓷套或支持絕緣子。

(4)采取措施防止開關設備瓷套滲漏油、漏氣及進水。

(5)新裝投運的開關設備必須符合防污等級要求。

5.2加強對套管和支持絕緣子內部絕緣的檢查。為預防因內部進水使絕緣降低,除進行定期的預防性試驗外,在雨季應加強對絕緣油的絕緣監視。

5.3新裝72.5kV及以上電壓等級斷路器的絕緣拉桿,在安裝前必須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開裂起皺、接頭松動及超過允許限度的變形。除進行泄漏試驗外,必要時應進行工頻耐壓試驗。運行的斷路器如發現絕緣拉桿受潮,烘干處理完畢后,也要進行泄漏和工頻耐壓試驗,不合格者應予更換。

5.4充膠(油)電容套管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進水和受潮,發現膠質溢出、開裂、漏油或油箱內油質變黑時應及時進行處理或更換。大修時應檢查電容套管的芯子有無松動現象,防止脫膠。

5.5絕緣套管和支持絕緣子各連接部位的橡膠密封圈應采用合格品并妥善保管。安裝時應無變形、位移、龜裂、老化或損壞。壓緊時應均勻用力并使其有一定的壓縮量。避免因用力不均或壓縮量過大而使其永久變形或損壞。

6預防斷路器拒分、拒合和誤動等操作故障

6.1加強對操動機構的維護檢查。機構箱門應關閉嚴密,箱體應防水、防灰塵和小動物進入,并保持內部干燥清潔。機構箱應有通風和防潮措施,以防線圈、端子排等受潮、凝露、生銹。液壓機構箱應有隔熱防寒措施。

6.2輔助開關應采取下列措施:(1)輔助開關應安裝牢固,防止因多次操作松動變位。

(2)應保證輔助開關接點轉換靈活、切換可靠、接觸良好、性能穩定,不符合要求時應及時調整或更換。

(3)輔助開關和機構間的連接應松緊適當、轉換靈活,并滿足通電時間的要求。連桿鎖緊螺帽應擰緊,并采用防松措施,如涂厭氧膠等。

6.3斷路器操動機構檢修后,應檢查操動機構脫扣器的動作電壓是否符合30%和65%額定操作電壓的要求。在80%(或85%)額定操作電壓下,合閘接觸器是否動作靈活且吸持牢靠。

6.4分、合閘鐵芯應動作靈活,無卡澀現象,以防拒分或拒合。

6.5斷路器大修時應檢查液壓機構分、合閘閥的頂針是否松動或變形。

6.6長期處于備用狀態的斷路器應定期進行分、合操作檢查。在低溫時還應采取防寒措施和進行低溫下的操作試驗。7預防直流操作電源故障引起斷路器拒動、燒損

7.1各種直流操作電源均應保證斷路器合閘電磁鐵線圈通電時的端子電壓不得低于標準要求。對電磁操動機構合閘線圈端子電壓,當關合電流小于50kA(峰值)時不低于額定操作電壓的80%;當關合電流等于或大于50kA(峰值)時不低于額定操作電壓的85%,并均不得高于額定操作電壓值的110%,以確保合閘和重合閘的動作可靠性。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結合具體情況予以改進。

??斷路器操作時,如合閘電源電纜壓降過大,不能滿足規定的操作電壓時,應更換成截面大的電纜以減少壓降。設計部門在設計時亦應考慮電纜所造成的線路壓降。

7.2應定期檢查直流系統各級熔絲配置是否合理,熔絲是否完好,操作箱是否進水受潮,二次接線是否牢固,分、合閘線圈有無燒損。

8預防液壓機構漏油、慢分

8.1預防漏油措施:

(1)新裝或檢修斷路器時,應徹底清洗油箱底部,并對液壓油用濾油機過濾,保證管路、閥體無滲漏和雜物。

(2)液壓機構油泵啟動頻繁或補壓時間過長,應檢查原因并應及時停電處理。

(3)處理儲壓筒活塞桿漏油時,應同時檢查處理微動開關,以保證微動開關動作可靠。

8.2防止失壓后重新打壓慢分

液壓機構發生失壓故障時必須及時停電處理。若斷路器不能停電處理,在運行狀態下搶修時,為防止重新打壓造成慢分,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1)在失壓閉鎖后,未采取防慢分措施前嚴禁人為啟動油泵打壓。

(2)在使液壓系統泄壓前將卡具裝好,也可將工作缸與水平拉桿的連接解脫。嚴禁使用鐵板、鐵管支撐或鋼絲綁扎。處理完畢重新打壓到額定壓力后,按動合閘閥使其合閘,如卡具能輕易取下或圓柱銷能輕易插入,說明故障已排除,否則仍有故障,應繼續修理,不得強行取下卡具。

(3)應定期檢查合閘保持彈簧在合閘位置時的拉伸長度,并調整到制造廠規定的數據。對斷路器進行檢查時,應檢查合閘位置液壓系統失壓后,水平拉桿的位移是否超過制造廠的規定。

9預防斷路器進水受潮

9.1對72.5kV及以上電壓等級少油斷路器在新裝前及投運一年后應檢查鋁帽上是否有砂眼,密封端面是否平整,應針對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如采取加裝防雨帽等措施。在檢查維護時應注意檢查呼吸孔,防止被油漆等物堵死。

9.2為防止液壓機械儲壓缸氮氣室生銹,應使用高純氮(微水含量小于20μL/L)作為氣源。

9.3對斷路器除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外,在雨季應增加檢查和試驗次數,對油斷路器應加強對絕緣油的檢測。

9.4多油斷路器電流互感器引出線、限位螺釘、中間聯軸孔堵頭、套管連接部位、防爆孔及油箱蓋密封用石棉繩等處,均應密封良好,無損壞變形。

10預防高壓開關設備機械損傷

10.1對于有托架的7.2~12kV電壓等級少油斷路器,安裝時其支持絕緣子應與托架保持垂直并固定牢靠,上、下端連接引線的連接不應受過大應力,導電桿與靜觸頭應在一個垂直線上。若發現絕緣子有損傷應及時更換,并檢查原因。

10.2各種瓷件的連接和緊固應對稱均勻用力,防止用力過猛損傷瓷件。

10.3檢修時應對開關設備的各連接拐臂、聯板、軸、銷進行檢查,如發現彎曲、變形或斷裂,應找出原因,更換零件并采取預防措施。

10.4調整開關設備時應用慢分、慢合檢查有無卡澀,各種彈簧和緩沖裝置應調整和使用在其允許的拉伸或壓縮限度內,并定期檢查有無變形或損壞。

10.5各種斷路器的油緩沖器應調整適當。在調試時,應特別注意檢查緩沖器的緩沖行程和觸頭彈跳情況,以驗證緩沖器性能是否良好,防止由于緩沖器失效造成拐臂和傳動機構損壞。禁止在緩沖器無油狀態下進行快速操作。低溫時使用的油緩沖器應采取適合低溫環境條件的緩沖油。

10.6真空滅弧室安裝時,先使靜觸頭端面與靜觸頭支架連接牢固,再連接動觸頭端,使動觸頭運動軌跡在滅弧室中軸線上,防止滅弧室受扭力而形成裂紋或漏氣。

10.7126kV及以上電壓等級多斷口斷路器,拆一端滅弧室時,另一端應設法支撐。大修時禁止爬在瓷柱頂部進行工作,以免損壞支持瓷套。

10.8均壓電容器安裝時,防止因“別勁”引起漏油,發現漏油應予處理或更換。。

10.9開關設備基礎支架設計應牢固可靠,不可采用懸臂梁結構。

10.10為防止機械固定連接部分操作松動,建議采用厭氧膠防松。

10.11為防止運行中的SF6斷路器及GIS絕緣拉桿拉脫事故的發生,應監視分、合閘指示器處與絕緣拉桿相連的運動部件相對位置有無變化,對于不能觀測其相對位置變化的斷路器,可定期作斷路器不同期及超程測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11預防SF6高壓開關設備漏氣、污染

11.1新裝或檢修SF6開關設備必須嚴格按照GB、DL/TSF6氣體和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有關技術標準(見附錄)執行。

11.2當SF6開關設備發生泄漏或爆炸事故時,工作人員應按安全防護規定進行事故處理。

11.3運行中SF6氣體微量水分或漏氣率不合格時,應及時處理,處理時SF6氣體應予回收,不得隨意向大氣排放,以免污染環境及造成人員中毒事故。

11.4密度繼電器及氣壓表應結合安裝、大小修定期校驗。

11.5SF6開關設備應按有關規定定期進行微水含量和泄漏的檢測。

12預防高壓開關設備載流導體過熱

12.1用紅外線測溫儀檢查開關設備的接頭部,特別在高峰負荷或盛夏季節,要加強對運行設備溫升的監視,發現不合格應及時處理。

12.2對開關設備上的銅鋁過渡接頭要定期檢查。

12.3在交接和預防性試驗中,應嚴格按照標準和測量方法檢測接觸電阻。

13預防高壓開關柜事故

13.1新建、擴建和改造工程中,宜選用加強絕緣型金屬封閉式高壓開關柜,特別是潮濕環境必須選用加強絕緣型且母線室封閉的高壓開關柜。

13.2高壓開關柜中的絕緣件(如絕緣子、套管、隔板和觸頭罩等)嚴禁采用酚醛樹脂、取氯乙烯及聚碳酸脂等有機絕緣材料,應采用阻燃性絕緣材料(如環氧或SMC材料)。

13.3在開關柜配電室配置通風防潮設備,在梅雨、多雨季節或需要時啟動,防止凝露導致絕緣事故。

13.4進行母線和柜間隔離是防止開關柜“火燒連營”的有效措施。另外,應加強柜內二次線的防護,二次線宜由阻燃型軟管或金屬軟管包裹,防止二次線損傷。

13.5對于老式的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固定柜或手車柜,應完善其五防功能,避免和減少人身及設備事故。

14預防隔離開關事故

14.1堅持隔離開關定期大小修制度

隔離開關一般3~5年至少進行一次大修,不能按期大修者應增加臨修次數。126kV電壓等級及以上隔離開關1~2年至少小修一次。

14.2對于久未停電檢修的母線側隔離開關應積極申請停電檢修,防止和減少惡性事故的發生。

14.3結合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應加強對隔離開關轉動部件、接觸部件、操動機構、機械及電氣閉鎖裝置的檢查與潤滑,并進行操作試驗,防止機械卡澀、觸頭過熱、絕緣子斷裂等事故的發生,確保隔離開關的可靠運行。

14.4應對GW5、GW6、GW7型等問題較多的隔離開關傳動部件、操動機構和導電回路等進行完善化改造。

14.5新裝或檢修隔離開關應在瓷柱與法蘭結合面涂以性能良好的硅類防水膠。

15附則

附錄SF6氣體和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標準

1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實施

GB7674—199772.5kV及以上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

GB8905—1996六氟化硫電氣設備中氣體管理和檢測導則

GB11023—89高壓開關設備六氟化硫氣體密封試驗導則

GB12022—89工業六氟化硫

2原電力部頒布實施

DL/T555—94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電器現場耐壓試驗系列

DL506—92六氟化硫氣體絕緣設備中水分含量現場測試方法

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DL/T595—1996六氟化硫電氣設備氣體監督細則

DL/T603—1996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運行及維修規程

DL/T617—1997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條件

DL/T618—1997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現場交接試驗規程

DL/T639—1997六氟化硫電氣設備運行、試驗及檢修人員安全防護細則

篇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配電箱開關箱設置規定

1、配電系統應設置配電柜或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實行三級配電,三級保護,各級配電箱中均應安裝漏電保護器。總配電箱以下可設若干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以下可設若干開關箱。總配電箱應設在靠近電源的區域,分配電箱應設在用電設備或負荷相對集中的區域。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m。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配電箱、開關箱周圍應有足夠2人同時工作的空間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礙操作、維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雜草。

2、動力配電箱與照明配電箱、動力開關箱與照明開關箱均應分別設置。

3、每臺用電設備必須有各自專用的開關箱,嚴禁用同一個開關箱直接控制2臺及2臺以上用電設備(含插座)。

4、配電箱的電器安裝板上必須設N線端子和PE線端子板。N線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絕緣;PE線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做電氣連接。進出線中的N線必須通過N線端子板連接;PE線必須通過PE線端子板連接。

5、隔離開關應設置于電源進線端,應采用分斷時具有可見分斷點,并能同時斷開電源所有極的隔離電器。漏電保護器應裝設在配電箱、開關箱靠近負荷的一側,且不得用于啟動電氣設備的操作。

6、配電箱、開關箱的進、出線口應設置在箱體的下底面,出線應配置固定線卡,進出線應加絕緣護套并成束卡固在箱體上,不得與箱體直接接觸。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的進、出線應采用橡皮護套絕緣電纜,不得有接頭。配電箱、開關箱的電源進線端嚴禁采用插頭和插座活動連接。

7、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端正、牢固。固定式配電箱、開關箱的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應為1.4~1.6m。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在堅固的支架上。其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宜為0.8~1.6m。

8、配電箱、開關箱應編號,表明其名稱、用途、維修電工姓名,箱內應有配電系統圖,標明電器元件參數及分路名稱。

9、配電箱、開關箱應進行定期檢查、維修。檢查、維修人員必須是建筑電工,持證上崗。檢查、維修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鞋、手套,必須使用電工絕緣工具,并應做檢查、維修工作記錄。

10、配電箱、開關箱內的電器配置和接線嚴禁隨意改動。熔斷器的熔體更換時,嚴禁采用不符合原規格的熔體代替。漏電保護器每天使用前應啟動漏電試驗按鈕試跳一次,試跳不正常時嚴禁繼續使用。

篇3:配電箱及開關箱制度范本

第6.3.1條

技術要點說明

1、主要規定

室內配線及敷設已進入現場的作業面,所以必須保證線路的絕緣程度、架設的高度和采用瓷瓶固定牢靠,以保證接用照明及用電設備的使用安全和施工作業環境的安全。

2、相關規定

本規范第6.3.2、6.3.3、6.3.4、6.3.5條規定了室內配線的截面要求和進戶、過墻敷設要求。本規范第6.3.6條規定了采用鋼索配線的作法要求。

3、注意事項

①一些施工現場忽視室內配線要求,為方便和隨意敷設,大量采用了橡皮護套軟線,線路沿作業面滿地爬行,泡在水中、被金屬物砸壓及人踩現象嚴重;更有甚者,采用塑料絕緣導線沿地面隨意牽拉,觸電隱患到處可見。

②橡皮護套軟電纜敷設時,本身不應受拉,嚴禁直接用電纜像繩索一樣拴綁在固定處。合理的架設方法是采用鋼索受拉,用環套將電纜穿掛在鋼索上。

實施與檢查的控制

1、實施

①室內配線分明裝和暗裝,臨時用電一般采用明裝,將導線沿墻或屋頂敷設。有條件的工地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正式電氣線路的電線管道敷設。不論何種方式均應安全可靠。

②線路應避開熱源,水平敷設不低于2m,且便于檢查。

③必須采用絕緣導線。線路穿管或木槽板布線時不得有接頭。不同設備的不同電壓和不同回路的導線不準同裝入一管。

④施工現場應盡量減少使用軟電纜。固定式用電設備應采用固定線路穿管保護;移動式用電設備可采用橡皮護套軟電纜,但應控制線路的長度及采用正確敷設方法,可與移動式開關箱配合使用。

2、檢查

①室內配線不準采用裸導線,禁止沿地面隨意敷設,必須架空采用瓷瓶或瓷夾固定。

②埋地和潮濕場所應穿管敷設,金屬管作保護接零。

③當采用鋼索配線時,吊架間距不大于12m。護套絕緣導線可直接敷設于鋼索上。

第7.2.7、7.2.9條

技術要點說明

1、主要規定

①臨電規范要求系統內應設置兩級漏電保護器。而開關箱是配電系統的末級,以下就是用電設備,操作頻繁、危險性大,故開關箱中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對可能致命的觸電事故進行防護。

②電擊強度和人體對電擊承受能力,除了與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有關外,還與電流在人體持續的時間有關。用I?t=30mA?s作為兩級保護中,間接接觸保護的安全電量控制值是比較安全的。

③在末級開關箱中裝設的保護器要求提供間接接觸和直接接觸保護。而人體與帶電體直接接觸時,經過人體的電流往往大于人體的擺脫電流,因為它完全由人體的觸電電壓和人體的觸電時的人體電阻所決定,與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無關。

人體觸電時最大的危險在于引起心室顫動,如果控制電流在人體的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個心臟博動周期,則引發室顫的因素便會大大降低。所以規定開關箱內應裝設高靈敏度(30mA以下)和快速型(小于0.1s)的保護器。當發生人體意外與帶電體直接接觸時,可在人體受到傷害之前斷開電源得到保護。當在潮濕作業條件下,人體電阻將由1000Ω下降為500Ω,故保護器參數應選用15mA×0.1s。

2、相關規定

本規范第7.2.8、7.2.10、7.2.11條規定了漏電保護器的安裝要求及接線方法。

3、注意事項

①開關箱中設置漏電保護器也應符合一機一閘的規定,不得多臺設備共用一臺漏電保護器,否則會因漏電電流過大而發生誤動作,或因各臺設備要求不同而失去保護功能。

②禁止用漏電保護器代替負荷開關(自動開關與漏電保護器合一的電器除外)。漏電保護器只用于意外漏電情況下動作,如頻繁的人為動作容易造成保護器失靈、損壞失去保護功能。

③安裝保護器前,必須用漏電保護器測試儀對保護器的參數進行確認,并在使用中定期檢測。漏電保護器參數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對人體觸電安全的保護效果,如果30mA×0.1s保護器的分斷時間由于各種原因由0.1s延時為0.2s時,其安全限值將超過1倍,雖然安裝了漏電保護器仍會有觸電的危險,而這種故障不經專用儀器測定是難以發現的。

④當用電設備的計算負荷較大(如塔式起重機、鋼筋對焊機等)時,為避免保護器發生誤動作,可選用50mA×0.1s漏電保護器。

實施與檢查的控制

1、實施

①施工現場采用兩級保護時,上一級漏電保護器的漏電動作時間和漏電動作電流應大于下一級。開關箱中設置的漏電保護器不應大于30mA×0.1s,上一級漏電保護器不應大于30mA·s。

②應注意零線的接法,工作零線必須進入保護器,保護零線不準進入保護器。

③開關箱中的漏電保護器只能用作保護一臺用電設備,每一臺設備設置一個開關箱。

④安裝后和使用過程中,應對漏電保護器進行檢測。

2、檢查

①開關箱內不能幾臺用電設備合用一臺漏電保護器。當用電設備為蛙夯、磨石機、混凝土振搗器等潮濕作業條件使用的設備時,漏電保護器應采用15mA×0.1s。

②除使用保護器的試驗按鈕在通電狀態下,進行檢驗確認外,還應用漏電保護測試儀對其漏電動作電流及漏電動作時間進行檢測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