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從業人員職業危害防護用品制度
為了加強本單位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從業人員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管理,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從業人員職業危害個人防護用品在使用時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以控制、消除職業危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以下稱“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危害對勞動者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防護用品(以下稱“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1、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應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責任制。
2、企業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應當對有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環境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保障勞動者工作環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溶度(強度)符合國家的職業健康標準和要求。
3、職業健康管理機構負責購置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產品應當符合下列內容:
(1)產品名稱、型號;
(2)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3)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檢測單位應當具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檢測的內容、應當有檢測依據及對某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結論。
用人單位不得使用沒有生產企業、沒有產品名稱、沒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報告的防護設施產品。
4、用人單位自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計和安裝非定型的防護設施項目的,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經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評價和鑒定。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使用。
5、職業健康管理機構設置防護設施管理組織,配備專(兼)職防護設施管理員;
6、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和機構對防護設施應當建立防護設施技術檔案管理:
(1)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2)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3)防護設施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5)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評價報告。
7、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應當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每年應當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8、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使用防護設施操作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9、從業人員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當采取臨時防護措施,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向勞動者配發防護用品,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革已消除了職業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當經所在地同級監管部門確認,并在職業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
10、對企業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應當為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用品。
防護用品分類:
根據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功能和作用,用于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個人防護用品主要有以下五類:
(1)呼吸器官防護用品類;
(2)眼、面防護用品類;
(3)聽覺器官防護用品類;
(4)皮膚保護用品類;
(5)其他用品類。
11、購置防護用品要求
負責購買個人防護用品的部門在購置防護用品時,為保證防護用品的質量和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衛生要求,購置防護用品的產品應當符合下列內容:
(1)產品名稱、型號;
(2)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3)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檢測單位應當具有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測資質,檢測內容:應當有檢測依據及防護效果的結論。
12、建立防護用品責任制
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防護用品管理責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1)設置防護設施用品管理組織,配備專(兼)職防護用品管理員;
(2)制定并實施防護用品管理規章制度;
(3)定期對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勞動者正確使用好防護用品。
13、企業在使用防護用品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選用的防護用品應當能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
(2)向勞動者配發足夠數量的防護用品;
(3)當與勞動者簽訂防護用品使用責任書。
14、培訓和指導
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應當對勞動者進行防護用品使用方法、性能和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用品
篇2:酒店商務部事故類型危害分析
酒店商務部事故類型及危害分析
1、事故類型
鑒于商務部的特點,可能發生的事故有火災、自然災害、衛生防疫、治安事件、突發人身傷害事故、設備設施故障等。故商務部的專項應急預案有:火災專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衛生防疫專項應急預案、治安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突發人身傷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設備設施故障專項應急預案。
2、危害分析
2.1火災的危害分析
由于人為因素、電路老化等原因,易引起火災,商務部人員聚集,火災時的疏散工作困難,所以火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事故。
2.2自然災害的危害分析
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大,涉及面廣,商務部人員聚集,所以一旦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2.3治安事件的危害分析
商務部人員聚集,很可能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加之賓客之間,賓客與職員之間的摩擦等都可能導致治安事件的發生,處置不當將造成重大事故的發生。
2.4衛生防疫的危害分析
衛生防疫事件為常抓不懈的工作,且餐飲部的人員聚集、活動范圍小,易于傳染病的傳播。
2.5設備實施故障
商務部人員集中,使用設備頻繁,所以當設備設施出現故障時,可能造成對人員的傷害事故發生。
2.6突發人身意外傷害的危害分析
商務部的人員集中,由于設備故障、操作不當或賓客自身疏忽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如遇重大活動、節慶聚會等人員極度密集時,很可能發生擠壓、踐踏等事件。
篇3:酒店康樂部事故類型危害分析
酒店康樂部事故類型及危害分析
1、事故類型
根據本部門的特點,易發生的事故如下:火災、自然災害、公共衛生防疫、治安事件、突發人身意外傷害、事故設備故障、食品中毒等。
本部門的專項應急預案有:火災專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公共衛生防疫專項應急預案、治安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突發人身意外傷害專項應急預案、事故設備故障專項應急預案等。具體內容由各酒店完善
2、危害分析
2.1火災的危害分析
康樂部的建筑結構復雜、賓客層次不一、設施種類繁多、電路復雜,導致火災的因素多,且一旦發生火災人員疏散困難。
2.2突發人身意外傷害的危害分析
康樂部的設備設施多,由于設備故障、操作不當或賓客自身疏忽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2.3自然災害的危害分析
地震、冰雹、暴雨、沙塵暴、泥石流、雷擊等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大,涉及面廣,康樂部人員聚集,所以一旦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2.4治安事件的危害分析
康樂部是賓客娛樂休閑的場所,人員結構復雜,是犯罪分子作案的目標,所以易發生治安事件,如未及時有效的處理,很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或人員傷亡事件。
2.5食物中毒的危害分析
酒店的用餐集中,所以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可能涉及的人員較多,后果嚴重,此類事件不但影響人員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響酒店聲譽。
2.6衛生防疫的危害分析
衛生防疫事件為常抓不懈的工作,且康樂部的人員聚集、活動范圍小,易于傳染病的傳播。
2.7設備實施故障
康樂部的設備設施較多,由于設備自身原因或操作不當等原因易發生事故,輕者影響酒店聲譽,重者可能導致人員傷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