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定》的文件,針對本工程特點,制定下列措施:
(一)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本設計的第二條進行建立和實施。
(二)基坑防護
(1)基坑邊應設置排水溝,并引至周邊的綠化區和下水井內,防止地表水匯流,對邊坡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
(2)作好施工生活用水的管理,嚴禁在坑邊洗衣、洗菜。
(3)在距坑邊2.5米處搭設密目網圍欄,設警示牌,夜間配備充足照明、警示燈,圍欄內禁止堆放材料、機械等物品,防止邊坡失穩。
(4)挖土時設專人在坑邊巡視,發現異常(如地表出現裂縫),應及時示警,撤出坑內機械,待將異常情況排除(如將裂縫部位推入坑內)后,才可繼續坑內施工。
(三)模板作業時,采用Φ48×3.5鋼管與扣件作為模板支撐系統,對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管或扣件嚴禁使用,并仔細檢查支撐系統的安全性(如扣件未上緊,未設剪刀撐或未搭成桁架式系統),確定符合安全要求或才可進行下道工序,杜絕隱患。
立桿基礎為泥土地時,應設排水溝,并提前對地面夯實,在立桿底座下設200×300
篇2:建設工程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建設工程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1、坍塌事故的預防基本要求
①、必須認真貫徹建設部"重申防止坍塌事故的若干規定"和"關于防止坍塌事故的緊急通知"精神,在項目施工中必須針對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質量、安全技術措施,經甲乙方及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
②、工程土方施工,必須單獨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鄰建筑物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
a、按土質放坡或護坡:施工中要按土質的類別,較淺的基坑,要采取放坡的措施,對較深的基坑,要考慮采取護壁錨桿等技術措施。
b、降水處理:對工程標高低于地下水以下,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對毗鄰建筑物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進行認真觀測。
c、基坑邊堆土要有安全距離,嚴禁在坑邊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動荷載對土體的震動造成原土層內部顆粒結構發生變化。
d、土方挖掘過程中,要加強監控,杜絕"三違"現象。
e、模板作業時,對模板支撐宜采用鋼支撐材料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和立柱應牢固拉接,行成整體。
2、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
①、當施工現場的監控人員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報告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并立即下令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②、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員上崗,除應立即逐級報告給主管部門之外,應保護好現場,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
③、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現場搶救組專業救護人員要用鐵鍬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建筑物整體倒塌時,造成特大事故時,由市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協調作戰,保證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④、被搶救出來的傷員,要由現場醫療室醫生或急救組急救中心救護人員進行搶救,用擔架把傷員抬到救護車上,對傷勢嚴重的人員要立即進行吸氧和輸液,到醫院后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救治傷員。
⑤、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⑥、對在土方坍塌和建筑物坍塌死亡的人員,由企業及市善后處理組負責對死亡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撫,傷殘人員安置和財產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