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施工工藝(4)
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施工工藝(四)
1材料要求
1.1水泥
宜用標號不低于32.5號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要求新鮮無結塊。
1.2砂
宜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1.3石子
應采用級配良好的堅硬碎石或卵石,粒徑一般為5~15mm,含泥量不應大于1%。
1.4鋼絲
宜采用φ6雙向鋼筋網(wǎng)片間距200。
1.5外加劑
常用UEA微膨脹劑,應符合有關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并應有出廠質(zhì)量合格證。
1.6嵌縫油膏
常用氯丁乳膠瀝青防水材料,其質(zhì)量應符合有關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并有出廠合格證。
2、基本規(guī)定
2.1細石混凝土不得采用火山灰水泥,當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應采用減少泌水性的措施,混凝土的強度為C20。
2.2剛性防水層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做柔性密封處理;
2.3剛性防水層應設置分格縫,分格縫內(nèi)嵌填氯丁乳膠瀝青防水材料。
3、工藝流程
清理基層→彈分格縫線→安裝分格縫木條、支邊模板→綁扎防水層鋼筋網(wǎng)片→澆筑細石混凝土→養(yǎng)護→分格縫細部構造密封處理
4、操作工藝
4.1防水層構造
4.1.1防水層厚度不宜小于4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配置φ6mm間距200mm的雙向鋼絲網(wǎng)片,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屋面排水坡度宜為1%~2%。
4.1.2防水層應留置分格縫,一般設在預制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轉(zhuǎn)折處,或現(xiàn)澆混凝土屋面板支座處,屋脊及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并應與板縫對齊,每個分格板塊以20~36
篇2: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施工工藝
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施工工藝
細石混凝土剛性屋面防水層是依靠細石混凝土層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實性來達到目的,這種屋面防水層可以節(jié)省防水材料,降低造價。適用于南方多雨、溫濕地區(qū)、屋面溫差不大、地基好、結構剛度較大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使用。
一、施工準備
1、材料
⑴水泥:宜用標號425號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
⑵砂子:用模數(shù)3.0~2.6的中粗砂。
⑶碎石:應采用質(zhì)地堅硬、級配良好的礫石碎石,粒徑一般為5~15mm,含泥量不大于1%。
⑷水:用自來水或天然水即可。
⑸鋼筋:鋼筋網(wǎng)可采用乙級冷拔低碳鋼絲,直徑為φ4。
⑹分格縫用油膏、膠泥、冷底子油等。
⑺微膨脹水泥。
2、作業(yè)條件
⑴基層清理干凈、灑水沖洗、濕潤。
⑵主體結構已驗收,凡伸出屋面的機房、梯屋、水池、煙囪等已按施工完畢,伸出屋面的水管、風管等已安裝,并在四周留縫,以便嵌油膏。
⑶對有隔熱層的屋面,隔熱層要密實、干燥、并已做好水泥砂漿找平層,表面應劃毛或粗糙,且已養(yǎng)護有一定強度。
二、操作工藝
1、隔離層施工
為減少結構變形對防水層不利影響,在防水層下宜設低強度砂漿或卷材隔離層。鋪抹厚度一般為10~20mm。如設計沒有隔離層則應建議加造。
⑴粘土砂漿隔離層按石灰膏:砂:粘土=1∶2.4∶3.6配比,砂漿以干稠為宜。要求表面平整、壓實、抹光。
⑵水泥砂漿找平層面鋪卷材的隔離層:直接在找平層上鋪一層塑料薄膜。也可以在找平層上鋪3~8mm干細砂滑動層,在其上鋪一層卷材,搭縫用熱瀝青瑪?shù)壑?/p>
⑶石灰砂漿隔離層:施工方法同⑴,配比為石灰膏:砂=1:4。
2、現(xiàn)澆細石混凝土防水層施工
⑴按設計配合比拌和好細石混凝土,先遠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則逐格進行施工。
⑵按分格板高度,攤開刮平,用平板震蕩器十字交叉來回震實,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漿后再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壓實,待混凝土初凝以前,再進行第二次壓漿抹光。也可在壓漿抹光時再均勻涂刷一層防水水泥漿以增強抗?jié)B性。
⑶屋面泛水應嚴格按設計節(jié)點大樣要求施工,如設計無要求時,泛水高度不應低于120mm,并與防水層一次澆搗完成,泛水轉(zhuǎn)角處要做成圓弧或鈍角。
⑷鋪設、振動、震壓混凝土時必須嚴格保證鋼筋間距及位置準確。
⑸混凝土初凝后,及時取出分格縫隔板,用鐵抹子二次抹光;并及時修補分格縫缺損部分,做到平直整齊,待混凝土終凝前進行第三次壓光。
⑹混凝土終凝后,必須立即進行養(yǎng)護,可用蓄水養(yǎng)護法或稻、麥草、鋸末、草袋等覆蓋后澆水養(yǎng)護不少于14天。也可涂刷混凝土養(yǎng)護劑。
三、質(zhì)量標準
1、保證項目
⑴原材料、外加劑、混凝土防水性能及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
⑵鋼筋的品種、規(guī)格、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
⑶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允許偏差
細石混凝土屋面防水層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11―2的規(guī)定。
四、施工注意事項
1、避免工程質(zhì)量通病
⑴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開裂預防措施
1)剛性防水屋面不得用于有高溫或有振動的建筑,也不適用于基礎有較大不均勻下沉的建筑。
2)為減少結構變形對防水層的不利影響,在防水層下宜設置低強度砂漿或卷材隔離層。
3)防水層必須分格,分格縫應設在裝配式結構的板端或現(xiàn)澆整體結構的支座處。
4)混凝土防水層厚度不宜小于40mm,內(nèi)配φ4間距為100~200mm的雙向鋼筋網(wǎng)片,位置宜在防水層中間或偏上,并在分格縫處斷開。
5)防水層的混凝土強度應不低于C20,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m3,水灰比不宜大于0.55,并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防水層厚度的1/3,宜用中粗砂。
6)混凝土澆灌時應振搗密實、壓實、抹平,收水后應隨即二次壓光,厚度均勻一致。
7)最好在有條件的地方,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
8)養(yǎng)護時間控制在10~14天。
⑵屋面滲漏的預防措施
1)非承重山墻與屋面板連接處,先灌細石混凝土(或干硬性砂漿),然后分二次嵌填防水油膏,油膏深30mm、寬20mm,再按常規(guī)做卷材泛水,并增加鋪一層卷材,如圖11―1所示。
2)當屋面坡度大于或等于1.5%時,宜將天溝板靠屋面板一側的溝壁改為斜面,構成合理的接縫。如圖11―2所示。
3)為保證細石混凝土灌縫質(zhì)量,板縫底應員上木或設置角鋼作底模。
4)南方夏季雨水多、雨量大,墻體迎水面泛水高度應不小于24cm,非迎水面不小于18cm,通氣管的泛水不少于15cm。
5)做泛水前,應先將女兒墻澆水濕透,陰角處泛水做成圓弧。
6)盡量使泛水和板面上的防水層一次澆成,不留施工縫。如已形成施工縫,則在泛水施工前,應先將結合面鑿毛、刷1:0.4水泥漿一遍,然后再澆泛水處新混凝土。
7)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安裝雨水口下彎頭,結構基層先鋪卷材一層,與彎頭搭接不少于5cm,再澆混凝土,并注意填實彎頭下空隙,彎頭連接要順暢,抹壓密實不出現(xiàn)施工縫,并盡量選用鑄鐵雨水斗,雨水斗與防水層間的接縫宜用聚氯乙烯膠泥等優(yōu)良嵌縫材料填塞。
⑶防水層起殼、起砂預防措施
1)切實做好清基、攤鋪、震壓、收光、抹平和養(yǎng)護工作。
2)避免在嚴寒、酷熱氣溫下或雨天施工。
3)剛性屋面宜增加防水涂料保護層或加氣混凝土砌塊保護。
2、產(chǎn)品保護
⑴待混凝土終凝后,必須立即進行養(yǎng)護,可用蓄水養(yǎng)護或用草、紙袋,覆蓋后澆水養(yǎng)護不少14天,養(yǎng)護期間必須保持覆材料濕潤并禁止閑人上屋面踩踏或在上面繼續(xù)施工。此外,還可以采用混凝土養(yǎng)護劑。
⑵施工過程應注意屋面范圍內(nèi)已施工的門窗或管線等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