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社區衛生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消毒滅菌基本要求

社區衛生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消毒滅菌基本要求

2024-07-11 閱讀 4606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消毒、滅菌基本要求

1、凡高度危險性物品(穿過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如穿刺針、輸液器、注射器、導尿管、膀胱鏡、活檢鉗等)必須采用滅菌方法。

滅菌方法包括熱力滅菌、電離輻射滅菌等物理方法。戊二醛、環氧乙烷、甲醛、過氧乙酸等化學消毒劑進行滅菌的方法。對于耐高溫、耐濕度的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方法。

2、凡中度危險性物品(僅和破損皮膚、黏膜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的器材和用品,如胃鏡、壓舌板、體溫表、避孕環等)選擇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對于內窺鏡、體溫表等要求嚴格的物品必須達到高水平消毒。

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熱力、微波和紫外線;含氯、二氧化氯、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消毒方法。

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超聲波、碘類消毒劑、醇類、醇與氯已定的復方、酚類消毒劑進行消毒。

3、低度危險性物品(僅直接或間接地與健康無損的皮膚接觸的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衛生處理。

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通風換氣、沖洗等機械除菌法,單鏈季銨鹽類消毒劑(苯扎溴銨等)、雙胍類消毒劑(氯已定等)。

4、凡標有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

5、必須使用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消毒藥、械,并按照批準使用的范圍和方法使用。

6、凡被肝炎、愛滋病、結核等傳染病病人污染的醫療用品必須按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的原則處理。可采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使用濃度為2000mg/L。

7、連續使用的化學消毒劑應監測濃度,確保有效含量。

8、常用消毒劑戊二醛在使用中應注意加入緩沖劑活化后只能存放28天,連續使用1-2周。戊二醛化學消毒劑浸泡過的醫療器械,必須用無菌蒸餾水徹底沖洗后,才能使用。

篇2:醫院手術器械物品消毒滅菌管理制度

醫院手術器械物品消毒及滅菌管理制度

一.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并須經高壓蒸氣或高效化學滅菌。

二.各種手術備用物品均應保持清潔,定期檢查手術器械關節是否鋒利,鉗、鑷是否密合。手術用過器械物品均應徹底清潔后(有菌器械先消毒后清洗),整理包裝送去滅菌。

三.無菌物品必須在無菌區專柜內貯存。室內應通風、干燥、清潔無塵、無雜物。

四.無菌物品必須定點、定位,按消毒滅菌日期先后順序排列,標記清楚。有效期為7天,霉季5天,細菌檢測每月1次。

五.無菌包一經打開或無菌溶液開瓶后超過12h即不能使用。無菌臺準備后超過4h不得使用。無菌包不應超過30cm×30cm×50cm。包布應大小適宜,無破損,內外包布均應有化學消毒指示劑以鑒定滅菌效果。

六.手術器械盡量不采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如必須選用高效消毒液消毒,應保證消毒液質量、濃度和浸泡時間,浸泡時應打開鉗的關節,每周更換消毒容器及溶液,標記清楚。無菌物品生物檢測每月1次,需有據可查。

七.無菌肥皂水、刷、小毛巾等打開24h后須重新消毒。泡手桶每周消毒,泡手酒精每周過濾并每日測比重,保持在70%~75%。PVP-I應記錄使用次數,定時更換(一般80次即須更換)。醫護人員手指每月作細菌檢測1次,需有據可查。

篇3:八一醫院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制度

第一醫院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制度

(一)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

(二)執行消毒滅菌的醫務人員應認真執行消毒滅菌制度,并按要求做好自我防護。

(三)消毒滅菌的醫務人員必須取得上級主管部門頒發的職業上崗證,從事壓力容器的人員必須取得壓力容器上崗證方可上崗。

(四)從事壓力容器操作的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壓力容器的操作規范,保證安全,防止事故發生。

(五)根據反復使用醫療器械的性能、數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程度選擇清洗、消毒、滅菌的方法。

(六)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應嚴格遵循回收、消毒、清洗、干燥、保養、調配、包裝、滅菌、使用程序,層層把關,確保質量。

(七)堅持每日一次滅菌設備檢查及B-D試驗,并做好記錄。

(八)堅持做好每日、每月的物理、化學、生物監測及消毒鍋使用過程的監測,監測合格方可發放。

(九)嚴格按規定做好檔案資料的管理,清潔、消毒監測資料和記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