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社區衛生中心醫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社區衛生中心醫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2024-07-11 閱讀 2356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醫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門或設專兼職管理人員,落實崗位責任。

2.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解決有關醫源性感染方面的問題。

3.制訂醫源性感染的工作規范,對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

4.加強對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和耐藥菌的監測管理。

5.對發生醫源性感染的病例,組織流行病學分析及討論,提出控制措施,防范醫源性感染的爆發、流行,并及時上報。

6.加強全員的醫源性感染相關法律法規、工作規范和標準、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提高控制醫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據預防醫源性感染和衛生學要求,對機構的建筑設計、科室布局進行功能劃分,避免醫源性交叉感染。

篇2: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標識明顯。血液儲存室、發放處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辦公室設在半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

2.清潔區必須每天三氧或紫外線密閉消毒30~60min,專人負責,有消毒記錄。

3.接受醫院“院感”委員會的監督指導,積極配合定期抽樣檢查。清潔區達到Ⅱ類環境標準,空氣細菌菌落數<200cfu/m3,物表菌落數<5cfu/m2,醫務人員手指菌落數<5cfu/m2。隨時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用高效消毒劑及時處理。

4.各個崗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須按規定從合法血站取血,確保用血安全。

6.科學合理使用成分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7.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

8.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達到有關標準。

9.工作人員上崗時,應隨時警惕血源性傳染病的傳播,作好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按規定處理。

10.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潔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隨時保持冰箱清潔衛生。

11.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須分類收集,貼生物危害標記,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次性空針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數交回供應室并簽字,盛血試管每天送醫院焚化爐毀型焚燒處理,血液洗滌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進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標排放。

12.各種消毒處理資料檔案保存至少3年。

篇3:附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科室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醫院感染的領導,積極有效地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組織實施,人人重視,齊抓共管,把醫院感染當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2、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和醫護人員應積極配合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院感辦,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監測、調查、分析、處理及全院統一安排的各項工作。

3、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在醫療護理操作中做到衣帽整齊,注射、輸液、換藥、手術等操作規范要求。嚴格執行手衛生指征。

4、治療室、換藥室應整齊清潔、空氣清新、嚴格消毒。

5、加強吸引器、霧化瓶及各種引流瓶、管、液的管理。

6、對住院一個月以上帶有各種治療插管的病人,應列為重點觀察對象進行監測,合理用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7、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管理

1、院感辦及專職人員負責對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采購、使用、管理及回收處理進行監督。

2、醫院所購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生產廠家,應具有醫藥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辦法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

3、定期對購置醫療用品的質量驗收抽查,做到如: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戶與生產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廠日期和有效期。

4、建立登記賬冊,記錄每次訂貨與貨的產品名稱、數量、單價、產品批號、消毒日期、出廠日期、衛生許可證號、有效期限及供需雙方經辦人姓名等。

5、嚴格保管,不得將包裝破損、超過"滅菌有效期"以及包裝上未注明出廠日期和有效日期的一次性醫用器具應用于臨床。

6、使用時若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有關醫療事件,必須按規定登記發生時間、種類、受害者臨床表現、結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產單位、生產日期、批號及供貨單位、供貨日期等,并及時上報。

7、消毒藥械的管理

①醫院使用的消毒藥械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許可證》的合格產品。

②應根據消毒的目的選擇適宜的消毒藥械和處理方法。

③保證消毒藥品的有效質量(濃度)。

④注意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⑤加強消毒效果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