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

2024-07-11 閱讀 7718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發生與流行,保障全校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病媒生物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本管理制度適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應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監測與報告、疫情處理及學校衛生工作監督管理。

第三條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應的防治工作計劃,并將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計劃。

第四條成立學校病媒生物防治領導小組,由一名校領導負責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條學校愛衛會承擔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并接受上級機構的業務培訓和指導。

第六條學校愛衛會由專人負責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對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進行監測、信息報告與管理。

第七條學校愛衛會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病媒生物預防知識宣教和相關知識培訓。

第八條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組織。愛衛會設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報告工作。

第九條責任疫情報告人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現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必須按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十條發現疫情馬上啟動疫情應急預案

第十一條成立組織機構,并分工協作。

(一)組織指揮組:負責對校區的防控工作的協調和組織指揮。

(二)衛生防疫組:負責整個校區的衛生防疫工作,出現疫情時實施對環境不間斷的消毒,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注射,預防用藥等。組織對疫區人員的體檢、衛生宣教和疫情報告等。

(三)醫療救治組:對發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進行診斷救治,采用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并視具體情況請求上級醫院會診、支援或轉診。

(四)后勤保障組:負責所需藥品、器材的采購、供應及生活保障。

第十二條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和上級統一要求,建議學校做出相應的隔離措施。

第十三條建立疫情信息員報告制度。

第十四條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體檢。做好新生入學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多種形式進行以季節性病媒生物為重點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五條在病媒生物流行季節,對各班班長進行一定的培訓,使之掌握相應的排查技能。

第十六條根據國家和地方法規為學生實施計劃免疫,應接種率達100%。

第十七條對食堂進行監督和檢查,并建立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定期檢查。

第十八條對教等公共場所的衛生清掃和定期消毒進行監督,并建立相應制度,定期檢查。

篇2:病媒生物防治制度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發生與流行,保障全校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病媒生物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本管理制度適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應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監測與報告、疫情處理及學校衛生工作監督管理。

第三條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應的防治工作計劃,并將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計劃。

第四條成立學校病媒生物防治領導小組,由一名校領導負責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條學校愛衛會承擔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并接受上級機構的業務培訓和指導。

第六條學校愛衛會由專人負責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對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進行監測、信息報告與管理。

第七條學校愛衛會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病媒生物預防知識宣教和相關知識培訓。

第八條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組織。愛衛會設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報告工作。

第九條責任疫情報告人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現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必須按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十條發現疫情馬上啟動疫情應急預案

第十一條成立組織機構,并分工協作。

(一)組織指揮組:負責對校區的防控工作的協調和組織指揮。

(二)衛生防疫組:負責整個校區的衛生防疫工作,出現疫情時實施對環境不間斷的消毒,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注射,預防用藥等。組織對疫區人員的體檢、衛生宣教和疫情報告等。

(三)醫療救治組:對發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進行診斷救治,采用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并視具體情況請求上級醫院會診、支援或轉診。

(四)后勤保障組:負責所需藥品、器材的采購、供應及生活保障。

第十二條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和上級統一要求,建議學校做出相應的隔離措施。

第十三條建立疫情信息員報告制度。

第十四條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體檢。做好新生入學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多種形式進行以季節性病媒生物為重點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五條在病媒生物流行季節,對各班班長進行一定的培訓,使之掌握相應的排查技能。

第十六條根據國家和地方法規為學生實施計劃免疫,應接種率達100%。

第十七條對食堂進行監督和檢查,并建立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定期檢查。

第十八條對教等公共場所的衛生清掃和定期消毒進行監督,并建立相應制度,定期檢查。

篇3: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保證臨床路徑工作持續有效深入開展。

二、范圍

  適用于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成員。

三、內容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主持。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主要分為日常工作和召開會議兩部分。

  1、 日常工作

  (1)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對于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負責收集各自崗位上發現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委員會秘書,由秘書負責匯總整理。

  (2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相關專業的學術活動及臨床路徑方面的會議,不斷更新知識。

  2、 召開會議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議;每年組織相關專家,對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1)由主任委員主持會議,如主任委員不能參會,可由主任委員指定副主任委員主持。

  (2)會前成員根據所在醫院分管的工作范圍,收集資料,歸納分析后做出議題。

  (3)議題遞交大會秘書,呈遞主任委員審核,并確定會議時間、地點。

  (4)會議參會委員盡可能全部參加,部分議題范圍確實局限,可按相關成員選擇參會人員。

  (5)建立專門會議登記本,記錄各委員發言,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路徑實施科室。

四、支持性文件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年版)》

  2、《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衛生部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