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小學校園安全事故行政問責辦法制度

小學校園安全事故行政問責辦法制度

2024-07-11 閱讀 7813

第一條為了有效地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校園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教育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校主要負責人或相關負責人、直接負責人對下列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有失職或負有領導、管理責任的,依照本辦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校園內發生火災安全事故。

(二)學校的校舍、場地、其它公關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發生的安全事故。

(三)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發生的安全事故。

(四)校園內發生擁擠、踩踏、車輛肇事傷人、校園暴力等安全事故。

(五)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擅自停課休息或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活動,導致的安全事故。

(七)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或教師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發生的安全事故。

(八)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九)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發生的安全事故。

(十)校園內其它安全事故。

第三條校園內發生安全事故的局屬各單位、民辦教育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等問責主體都將視責任大小、安全事故大小、社會影響情況等,受到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停職檢查、勸其引咎辭職、免職、撤職等處理。

第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一)未按上級規定每學期召開兩次校園安全工作會議。

(二)為制定校園安全責任追究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相應的安全制度。

(三)安全職責不明確,安全制度形同虛設,措施不得力,落實不到位。

(四)學校食堂、公寓、重點設施設備、重點部門等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地方無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五)不按規定配備專兼職安全保衛人員,或安排了但為落實到位。

(六)學校門衛管理不善,形同虛設,門衛制度和職責不“上墻”,未制定來客登記、盤查準入制度的。

(七)對上級相關部門督辦的校園安全隱患不按時整改、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及時的。

(八)寄宿制學校為落實夜間值班、巡查制度,未對在外租房學生建立臺帳,未建立家校管理i協定,未簽訂房租協議等(家長與房主簽訂租房協議)。

(九)出租校園場地停放社會車輛或出租場地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生產經營活動的。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誡勉談話并通報批評。

(一)學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發生暴力事件或干群之間發生暴力事件導致*或集體*。

(二)因管理不善導致學校發生火災事故(無人員傷亡)。

(三)學校違反有關規定停課、休息或私自組織學生參與商業活動,發生的安全事故。

(四)未實行校園24小時值班,無專人在上學前或放學后進行安全巡視,出現被盜、漏水、電線起火等安全事故。

(五)體罰或變相體罰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無人員傷亡)。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停職檢查。

(一)凡發生一般性安全事故(有人員受傷),無論任何原因將給予問責主體停職檢查處理。

(二)學校出現安全事故,不按規定及時上報,出現瞞報、謊報、拖延不報現象的。

(三)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因教師脫崗或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及時、措施不得力而導致的安全事故你(1—3人受傷)。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被勸其引咎辭職。

(一)一年內連續發生兩起一般性安全事故(無人員死亡,但社會影響較大)。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食堂、公寓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發生較大安全事故。

(三)學校管理混亂,安全職責落實不到位,發現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未做到必要的管理、告誡、制止而發生的安全事故(有5人以下受傷或有1人死亡)。

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受到免職處理。

(一)發生較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大、有人員傷亡)。

(二)發生踩踏、擁擠等安全事故(有人員傷亡)。

(三)學校提供的飲用水、食品、藥品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出現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5人以下中毒、無人員死亡)。

(四)發現但未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校內發生的流行病、傳染病,而導致大面積發病(5人以上10人以下發病,無人員死亡)。

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受到撤職處理。

(一)學校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極大(死亡數人)。

(二)因學校管理不善,出現學生群毆事件,致人死亡。

(三)因門衛管理不嚴,外來社會人員私闖學校,發生師生傷亡事件。

(四)因學校管理漏洞,導致學生私自離校,出現意外身亡。

第十條校園安全事故行政問責應制定問責方案予以立項,然后組織實施。根據問責調查結果向局務會提出建議,作出處理決定。

第十一條凡重大問責事項的立項應向區委、區政府報告。

第十二條校園安全事故的行政問責的實施,主要有學校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并由調查組出具調查報告,提交校委會會討論通過。對有關責任人按管理權限作出處理意見。

本辦法從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集團公司安全事故安全隱患行政責任追究規定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嚴格落實集團公司各級領導及業務部門崗位安全責任制,確保二〇〇七年安全質量標準化目標的實現,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集團公司經理層、礦處(科區)級領導和專業處(科)室負責人對第二條規定中安全隱患的防范、發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按本規定給予處分。

第二條:凡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進行行政責任追究。

1、因責任造成死亡事故的;

2、因責任造成重大幸免事故的;

3、對礦井(企業)安全隱患排查不力,漏排、誤排造成重大事故的;

4、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安全整治項目在限期內未完成或未開工的;

5、被集團公司檢查停止作業,情節嚴重的;

6、被上級安全監察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停止作業,情節嚴重的;

7、發生事故后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被群眾舉報或被檢查發現的;

8、對檢查出的問題不及時整改落實,推諉、拖延的;

9、停止作業后未經驗收擅自組織生產的;

10、發生傷亡事故承擔搶救的醫院不及時匯報的;

11、其它對安全工作產生嚴重影響的。

第三條:行政處分按照行政責任的大小分為七個等級。

1、警告;2、記過;3、記大過;4、降級;5、撤職;6、留用察看;7、開除。

第四條:行政責任追究執行程序。

1、集團公司成立行政責任追究處理領導小組,由集團公司董事長任組長、總經理任副組長,分管副總經理、安監局長、總工程師和安監局及各業務處室、干部處、紀委、工會、泰汶分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監局,安監局分管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

2、由安監局組織各業務處室、干部處、紀委、工會、泰汶分局等部門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組按照本《規定》和集團公司有關文件要求,對事故或安全隱患的發生原因和責任進行分析并按責任找出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和重要責任者,提出分析報告和處理意見,呈報領導小組。經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后,由集團公司批發處理意見。

第五條:發生責任死亡事故,對有關責任者給予以下行政處分。

1、對一次發生死亡3人及以上重大事故的,集團公司領導層按其責任接受上級的處理;對發生事故單位的礦長(董事長、經理)、黨委書記、生產礦長(經理)、安監處長、分管礦長(經理)撤職;對集團公司專業處室負責人記大過。年度內累計發生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的單位,黨政主要領導撤職。

2、對生產礦井一次或累計發生死亡2人事故單位的生產礦長、分管礦長、安監處長撤職;單位黨政主要領導給予記大過或降級處分。

3、對生產礦井一次發生死亡1人事故單位的分管礦長視情節給予撤職處分或誡免、罰金。

4、其他二級單位在生產過程發生1人死亡事故,黨政主要領導記大過;分管領導和安監處長撤職;累計死亡2人及以上的,黨政主要領導撤職。

5、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其他人員由事故單位按其責任給予記大過、撤職直至開除公職處分,并按規定程序上報批準。

6、在執行行政處分的同時,對死亡事故責任者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對于因事故責任受到撤職的人員三年內不能任用。

第六條:發生下列重大幸免事故,對單位黨政主要領導警告或記過,對分管領導和安監處長行政記大過。對事故直接責任者開除公職,對事故的主要責任者降級或撤職,對事故重要責任者記大過或降級,事故其他責任者降級。同時進行經濟處罰。

1、造成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因煤層自燃封閉采掘工作面的事故。

3、采掘工作面冒頂造成停產24小時以上的事故。

4、因管理責任造成淹井、淹采區事故。

5、因機電、運輸責任事故造成全礦井停產8小時以上的事故。

6、提升設備斷繩、墜罐、墜箕斗、大型物件墜入井筒、斜井跑車等事故。

7、井下發生皮帶、電纜和電氣設備等著火事故。

第七條:對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實行責任追究。因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現場出現重大安全隱患或安全隱患排查不力的,必須分析原因找出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分別對單位總工程師、分管副總工程師、安監處主任工程師和專業科室負責人進行責任追究,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對重大安全隱患按級別實行項目整改落實負責制,屬A級隱患的由集團公司分管處室的處長、主任工程師負責落實;B級隱患由各單位分管礦長負責落實;C級隱患由各區隊及業務部門負責落實。到期不按時整改或采取防范措施的,按負責范圍分別追究上述人員責任,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并進行經濟處罰。

第八條:對被停止作業的有關責任者,分別對負有責任的礦長(經理)、生產礦長(經理)、分管礦長(經理)、總工程師、安監處長進行責任追究,給予通報批評、警告、記過處分;對直接責任者降級、撤職、留用察看或開除,同時進行經濟處罰。

對停止作業后未經驗收擅自生產的責任者,一律開除礦籍。

第九條:對礦區和礦井重點工程,大型設備安裝工程實行安全質量項目負責制。凡礦區的大型工程、礦井的重點采掘工程、機電運輸設備安裝工程、防治水工程和一通三防工程等,在設計服務期間內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危機安全的,都要層層追究有關人員的設計、審查以及監管責任,分別對集團公司分管副總工程師、業務處室負責人、處室項目負責人、公司下屬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技術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直至撤職處分。同時給予經濟處罰。

第十條:實行安全事故責任一票否決制度。對發生重傷人身事故的區隊(車間)及區隊長(車間主任)當年取消各類先進集體及個人的評比資格;對發生重大幸免事故的分管礦長(經理)取消各類先進個人的評比資格,當年不得提職;對發生死亡事故的單位,當年取消各類先進單位的評比資格,礦長(經理)取消當年各類先進個人的評比資格。

第十一條:各醫院在接收到工傷的傷員后,要及時、據實向集團公司調度室匯報,對隱瞞事故或不提供真實情況、不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的醫院院長給予行政記大過或撤職處分。同時進行經濟處罰。

第十二條:集團公司范圍內任何個人及基層組織均有權向集團公司報告重大安全隱患和各級領導、部門安全失職和隱瞞事故的行為。集團公司對舉報者給予適當獎勵并保密。

第十三條:比照以上條款,集團公司下屬單位制定安全責任追究規定;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業務處室制定安全專業責任追究規定。

篇3:傷亡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度

一、發生直接或間接責任輕傷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應追究直接責任者、管理責任者、領導責任者的行政責任。

二、追究范圍:

⑴對安全工作不重視,因管理混亂造成事故者;

⑵不按規定對員工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員工因缺乏安全技術知識發生誤操作造成事故者;

⑶不及時解決安全防護問題或整改事故隱患,造成事故者;

⑷因設備缺陷或防護措施不全,在危險部位作業采取保護措施不力造成事故者;

⑸技改、技措、生產性建設項目未執行“三同時”規定,造成事故者;

⑹事故發生時,未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者;

⑺事故發生后,未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致使同類事故一年內再次發生者;

⑻挪用安全措施經費、材料或擅自決定拆除安全防護設備、裝置、設施而留下隱患造成事故者;

⑼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或加班加點,致使作業人員超負荷勞動,造成事故者。

三、追究形式:根據事故性質,分別給予直接責任者和管理責任者、領導責任者批評教育、警告、記過、承擔全部或部份損失、罰款、訴職、降職、降薪、撤職直至從公司除名,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四、輕傷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由公司董事會或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作出決定。

五、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由上級安監主管部門等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