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通風空調試運轉安全技術措施

通風空調試運轉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0 閱讀 4456

通風與空調試運轉的安全技術措施

1)試運轉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嚴格遵守專業有關技術規定,制定設備運轉方案,并嚴格執行。

②試運轉前必須周密檢查,并與有關單位和其他配合工種取得聯系與配合。

③先以單機運轉合格后再進行聯動試車。

④機械運轉時,不得加油、擦洗和修理。當輪轉動時,嚴禁掛傳動帶。

⑤有足夠的潤滑油和冷卻水。

⑥電氣設備應運轉正常。

⑦嚴禁將手和頭伸人機械行程范圍內。

⑧要運轉時,應圍有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人內。

2)充裝氨和氟利昂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現場必須通風良好,供水充足,道路暢通。

②現場必須有排風機。

③現場必須備有兩副以上防毒面具。

④操作時必須有人監護。

篇2:燃氣公司試運投產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試運投產是一項系統的連續的和存在一定危險的工作,為加強****燃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各類試運投產工作的管理,使投產工作確實做到合理有序,確保安全、平穩的實施試運投產工作,使之符合所需質量安全環保要求,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和直屬分公司(以下簡稱所屬單位)的各類試運投產管理。

公司所屬控(參)股子公司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章職責

第三條公司調度中心是試運投產工作歸口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及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試運投產工作管理的法規、政策和規定。

(二)組織制定公司試運投產工作管理規章制度、管理規定并監督和檢查所屬單位的執行情況。

(三)負責組織公司工程管理處和質量安全環保處對A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方案的評審和B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方案的備案工作。

(四)負責A、B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申請的審批。

(五)負責組織相關人員現場督導A和B類試運投產項目,必要時聘請相關專家參與督導工作。

(六)負責對所屬單位試運投產管理工作的檢查和考核。

第四條公司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試運投產工作的安全監督。

第五條公司采辦中心負責試運投產工作所需物資的購置。

第六條公司工程管理處負責試運投產項目的預驗收工作。

第七條所屬單位是試運投產管理工作具體實施單位,主要職責是:

(一)建立完善的試運投產管理體系,成立試運投產管理專門機構,由所屬單位主管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所屬單位相關部門組成,配備的人員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確保有效開展工作。

(二)認真貫徹執行公司各項試運投產工作管理制度、規定。

(三)負責本單位A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方案的編制、審核和上報及B、C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方案的編制、審定工作。

(四)負責本單位試運投產工作的具體實施。

(五)負責本單位試運投產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六)負責本單位試運投產項目相關記錄和檔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試運投產項目分類

第八條A類:①新建高壓、次高壓場站、LNG氣化站、液化氣一、二級(庫)站;②壓縮母站、子站、標準站;③高壓管網;④高壓調壓撬;⑤替換原管道燃氣為天然氣。

第九條B類:①新建中壓場站;②次高壓管網;③次高壓調壓撬;④一次通氣點火2000戶以上的小區;⑤液化氣三級(庫)站。

第十條C類:①中、低壓管網;②中、低壓調壓撬;③技改后項目的復產;④維搶修后生產的恢復;⑤場站停運置換;⑥一次通氣點火2000戶以下的小區;⑦其他項目投產。

第四章試運投產項目審批

第十一條各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前必須經過審批。

第十二條各類試運投產項目在投產前必須編制投產方案并經過審批。

第十三條所屬單位A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前30日內上報投產方案到公司調度中心審批;B、C類試運投產項目的投產方案需經所屬單位自行審批(B類試運投產項目的投產方案需在所屬單位審批后上報公司調度中心備案)。

第十四條公司調度中心在接到A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方案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工作。

第十五條所屬單位應在A、B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前15日內上報投產申請(附件一)到公司調度中心審批;C類試運投產項目的投產申請需經所屬單位自行審批。

第十六條公司調度中心在接到A、B類試運投產項目投產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工作。

第十七條各類試運投產項目在投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審批后的投產方案執行。

第十八條所屬單位投產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和協調工作;投產中應做好相關記錄工作;投產后應做好總結工作,并把A,B類試運投產項目總結于投產結束10日內上報公司調度中心。

第五章試運投產置換方法

第十九條采用燃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空氣或采用空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燃氣的過程;采用惰性氣體(水)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空氣后,再用燃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的惰性氣體(水)的過程;或采用惰性氣體(水)置換燃氣設施中的燃氣后,再用空氣置換燃氣設施中的惰性氣體(水)的過程。

第二十條應劃分出場站、高中低壓管網、球罐、調壓箱等置換區間,各部分可單獨置換,也可不同部分聯合置換。

第二十一條確定場站、高中低壓管網、球罐、調壓箱分別采用何種置換方式投產,一般有間接置換和直接置換兩種方式,可選定一中,也可兩種都用。

第二十二條間接置換時惰性氣體宜采用氮氣。

第二十三條置換天然氣流速應小于5m/s。直接置換完畢檢驗標準:連續3次測定含氧量,每次時間間隔5分鐘,含氧量90%;間接置換完畢檢驗標準:連續3次測定燃氣濃度,每次時間間隔5分鐘,燃氣含量>90%。

第二十四條城鎮燃氣輸配系統的試運投產應對各節段工作作出具體時間安排。

第六章試運投產具備條件

第二十五條試運投產項目工程施工應完工,符合設計文件和有關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要求,并通過預驗收。

第二十六條試運投產方案應經審核批準。

第二十七條各項生產管理制度、操作規程、運行報表和安全管理制度應按實際生產情況編制完成。

第二十八條工藝流程圖、管網布置圖等主要圖紙應繪制完成。主要設備、電氣、自控系統、通訊、消防報警系統圖紙資料應齊全。

第二十九條工藝設備、閥門編號應完成。介質流向應標識清楚。

第三十條管網與閥井

(一)管網與閥井強度試壓、嚴密性試壓應合格。管線與閥井吹掃作業應完成并合格。

(二)管網標志樁、測試樁、轉角樁等標識已埋設完畢。

第三十一條場站工藝與設備

(一)場站工藝與設備應安裝完畢并具備操作條件。強度試壓、嚴密性試壓應合格。場站吹掃作業應完成并合格。

(二)放空、點火設施應具備操作條件。給排水系統應安裝完畢。生活設施、交通工具、辦公設施配備基本滿足試運投產需要。

(三)壓力容器應經相關資質單位檢定合格并出具檢定合格證。同時按壓力容器相關規定辦理注冊登記與使用許可手續。

(四)計量儀表器具應經相關資質單位檢定合格并出具檢定合格證。

第三十二條電氣與防雷防靜電接地系統

(一)電氣設備和供配電系統應安裝完畢,具備使用條件。

(二)防雷防靜電接地系統應施工完畢,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第三十三條可燃氣檢測報警系統應安裝完成,并經有資質的單位檢定合格。

第三十四條消防系統應經地方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并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五條儀表、自控系統

(一)儀表、自控系統應安裝完畢,主要運行參數應具備檢測手段。

(二)燃氣流量計及必要的氣體分析儀表應按照相關規定檢定合格。

第三十六條通訊系統

(一)通訊系統應安裝完畢,具備使用條件。

(二)應具備臨時及應急的通信手段,以確保試運投產期間通信指揮的需要。

第三十七條按照設計文件配備相應維檢修機具及人員,特殊工種應按照相應規范取得相關證書。

第三十八條試運投產項目涉及的電力供應、通信服務、消防供水、天然氣供銷、消防警戒等有關供需合同協議應全部簽定完成,合同中應落實試運開始前達到電通、水通、通信通、氣通的時間要求和使用數量等。

第七章試運投產準備工作

第三十九條試運投產前應成立試運投產組織指揮機構,并確定相應職責。組織機構包括:

1.試運投產領導小組;

2.試運投產現場指揮組;

3.試運投產各專業小組,包括:

(1)置換操作組(分若干小組);

(2)管網巡查組;

(3)HSE組;

(4)綜合保障組;

(5)試運投產保運組。

4.可根據試運投產項目的具體情況設立試運投產專家小組。

第四十條人員準備

(一)按照實際生產需要和公司有關規定要求,應完成城市燃氣系統崗位人員配置表及審批工作。

(二)運行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應進場熟悉現場、工藝流程、設備情況。

(三)試運投產組織指揮機構應建立并運行;生產管理組織機構應建立,運行人員應經過培訓考核,持證率100%。

第四十一條試運投產所用各類器材、物資應按定人、定點、定時原則逐項準備齊全到位。并有專人負責檢查落實情況。

第四十二條安全準備

(一)應組織參加試運投產的有關人員對試運投產方案進行學習,熟悉掌握方案內容并經過預演練。

(二)試運投產應急預案應制定完成,組織參加試運投產的有關人員學習,掌握搶險應急方法和處理程序,并經過預演練。

(三)應與當地公安、消防、醫療急救等部門取得聯系,做好投產期間社會治安和安全防范以及險情出現后的緊急疏散、火源控制等措施。保產搶修用的救護車、消防車、搶險車應在指定位置戒備。

(四)組織施工單位及關鍵設備供貨廠家成立試運投產保運組,及時處理投產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

第四十三條應做好試運投產項目所涉及范圍內的對外宣傳和安全告知工作。

第八章試運投產安全措施

第四十四條所有參加試運投產人員均應服從試運投產領導小組領導,按指令行動,不違章指揮,不違章操作。

第四十五條試運投產前,應對參加試運投產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

第四十六條試運投產作業現場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應隨意放置與生產無關的物品。

第四十七條試運投產期間,應根據相關規定劃定試運投產警戒區域,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牌,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現場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穿防靜電工作服并佩戴標志。警戒區內嚴禁攜帶火種。

第四十八條除工程車外,其余車輛不準進入試運投產警戒區內。工程車輛必須帶防火帽。

第四十九條各種開關、控制器、儀表信號裝置、電氣設備、易燃物品要懸掛明顯標志,嚴禁亂摸。凡不屬于自己職責或安全措施不齊備的設施,禁止亂動。凡掛有“危險”、“禁止動手”、“禁止入內”等標志的地方,嚴禁觸動。

第五十條安全設施和消防設施應加以保護,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和損壞。

第五十一條各放散點應配置兩人以上并用警示帶圍出一定的區域,無關人員不得圍觀。放散點上空有架空電纜部位,應將放散管延伸避讓。各作業點均應配置對講機,通訊暢通。

第五十二條防火防爆區內使用的各種工具,應采用不會發生火星的工具。

第五十三條進入閥門井操作前應進行安全檢查,待無安全問題后方可下井。下井人員必須采取安全措施,井上應有人監護,閥門井井蓋應全部打開。當閥門井內監測到有可燃氣體時,應用進行檢漏,找出漏點,及時處理。

第五十四條置換過程中應控制氣體流速小于5m/s,燃氣的壓力不應迅速升高。上一階段置換分析合格后,再進行下一階段置換工作。

第五十五條試運投產工作不宜選擇在夜間與陰雨天進行。遇雷雨天應暫停置換。

第五十六條對鄰近放散點的居民、工廠單位逐一宣傳并檢查,清除火種隱患。放散點周圍應設20m以上的安全區。

第五十七條試運投產期間,試運投產警戒區內未完工程應停止,在做好安全隔離措施后,所有施工人員應撤離現場,待試運投產完成,生產運行平穩后,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要求辦理相應手續后,方可繼續施工。

第九章單體設備試運投產

第五十八條單體設備試運投產工作界面的劃分

(一)城鎮燃氣輸配系統設備單體試運投產以廠家技術人員為主,所屬單位、施工單位參加。

(二)設備單體試運投產合格后,由施工單位向所屬單位做中間交接,施工單位應繼續擔任試運投產保運任務直至投產工作全部結束。

第五十九條城鎮燃氣輸配系統中試運轉設備通常有壓縮機組、電力變壓器、發電機、消防水泵、調壓撬裝設備、鍋爐、加臭裝置等。

第十章置換投氣

第六十條置換投氣前的檢查和確認

(一)由試運投產領導小組組織專人對試運投產方案的落實情況逐一檢查。

(二)檢查置換投氣作業現場應清潔,無閑雜人員逗留。

(三)檢查置換投氣范圍內的計量儀器、儀表應全部經過相關資質單位的檢定。

(四)檢查置換投氣所必需的通訊工具、檢測工具、安全設施、警示標志和臨時管道應全部備齊或安裝就緒。

(五)檢查各置換管網和管段的進氣點置換工藝操作人員、技術人員、主要設備廠家人員、搶險人員應到位待命。

(五)檢查各放散點放空用的臨時管線應連接好。各放散點負責人、安全員、救護人員、氣體檢測人員和消防人員應到位待命。

(六)檢查保產的救護車、消防車、搶險車應在指定位置戒備到位。

第六十一條置換投氣宜采用從輸氣管道的末站(或分輸站)至門站前管段、門站工藝管網、到城市高壓管網再到城市中壓管網,最后到低壓管網,依次逐段置換投氣方式。每置換投氣完成的管段內燃氣可作為下一段的置換氣源。

第六十二條置換投氣范圍內的工藝管網和管道放散閥門開啟時間應略早于天然氣進氣控制閥門。

第六十三條置換投氣時應進行穩壓測試。

第六十四條應嚴格按照審批后的試運投產方案執行具體置換投氣步驟。

第十一章試運投產應急管理

第六十五條試運投產前應制定針對不同突發事件的試運投產應急預案,預案中應寫明外部應急救援機構及通信聯絡方式。并組織參加試運投產的有關人員學習應急預案,掌握搶險應急方法和處理程序,并經過預演練。

第六十六條試運投產過程中發生事故后應立即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六十七條發生事故后應按照《****燃氣有限公司安全事故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立即上報公司應急辦公室(公司調度中心調控中心)。并做后續處理。

第十二章試運投產有關數據、資料管理

第六十八條試運投產過程中應按時測取并記錄流量、溫度、壓力等運行參數。

第六十九條應記錄整個投產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第七十條試運投產結束后應編寫試運投產工作總結。

第七十一條試運投產結束后應匯總保存的投產資料包括:

(一)試運投產方案;

(二)試運投產有關數據、資料;

(三)試運投產大事記;

(四)試運投產工作總結。

第七十二條投產資料應在投產后3個月內由所屬單位歸檔。

第十三章附則

第七十三條本辦法由公司調度中心負責解釋。

第七十四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綜采工作面調試運轉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及說明

1701采面位于礦井西翼,東靠礦井三條斜井,以井筒煤柱為界,其上覆為1501和1601采空區,其上部為防水煤柱,下部未有采掘活動,地表為山地陡坡。工作面標高+1498~1569,相應地表標高+1600~+1830,埋深31~332米。

工作面為綜采工作面,傾角為24~26°左右。工作面走向推進長度467m,工作面長170m,煤厚1.8~2.2m,平均厚2m。

1701綜采工作面除采煤機外其余設備均于2012年1月安裝完畢,截止到2012年3月采煤機安裝完畢,標志著1701綜采工作面全面安裝完畢。由于我礦自2011年11月份正式進入礦井擴能階段后,按上級要求,該工作面在擴能期間屬不可采回采。但受原1501工作面和1601工作面采空區影響,1701工作面頂板極為破碎,加上1701工作面停采時間較長,直接頂大部分已冒落,局部區域老頂開始垮落,漏頂較為嚴重,使工作面部分液壓支架支撐受到很大影響,致使部分支架未能和刮板運輸機連接,同時調架工作未完成,目前現有條件無法完成此次工作。為將支架推過漏頂區域,及時將支架全部連接好,同時檢驗支架立柱,閥組性能,形成三機聯合調試。經礦研究決定,對1701工作面進行調試運轉。為確保此次調試運轉工作安全順利進行,預防頂板事故的發生,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相關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及貫徹簽字。

二、?施工組織

1.施工時間:2012年?月?日?時分開始.

2.施工負責人:朱緒銀

負責該項工作的工作安排、勞動組織、保質保量安全地按時完成本次任務。

3.安全負責人:楊剛林

負責監督措施施工安全的落實,并負責搞好工作進度,確保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務。

4.技術負責人:陳?江

負責本次工作的質量監督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

三、一般要求

1.工作面調試運行期間要嚴格按《1701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及本措施的要求組織施工。

2.工區實行嚴格跟班制度,在生產現場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確保作業期間的安全生產。

3.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禁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

4.各工種必須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現場交接班制、現場質量驗收等有關制度。

5.由于工作面兩巷均采用3m長棚梁和2.4m長棚腿架設大棚進行支護,作業期間嚴格按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大棚回撤。

6.工作面必須達到質量標準化的要求,時刻保持“三直”、“一平”、“一凈”、“兩暢通”,兩巷物料碼放整齊,無積水無雜物,做到文明生產。

四、調試運行措施

1.為了便于設備推移,工作面煤層下部留有底矸,工作面初采割煤時及時調整采高,逐步提底,每次提60mm,割煤時禁止留頂煤或底板出現60mm以上臺階,采高根據煤層厚度而定,保證不小于1.8m的最低過機高度。

2.工作面調試運行期間,實行從機尾向機頭單向推溜,溜尾支設戧柱,防止輸送機往機尾方向竄動。同時,每班安排專人利用小型單體逐步調整支架尾梁,其方法為:將被移支架的側護板收攏,降架少許脫離頂板即可,迅速用小單體將支架尾梁向機尾方向調整,被調支架移到位后,立即升架接頂。保證工作面在調試運行期間機頭1#支架側不出現空頂區。

3.在調試運行過程中應保證工作面的工程質量,保證支架齊直,且與煤壁垂直,運輸機平、直,嚴禁出現彎曲現象。

4.工作面按大傾角工作面進行管理,煤機司機在操作煤機割煤時,嚴禁站在采煤機上滾筒下方,防止大塊煤矸下落打傷煤機司機。

5.割煤后必須及時移架,移架時立柱下降不得過多,控制在150~200mm,若遇頂板破碎,應采取帶壓移架。

6.移架時要利用好側護板,防止出現倒架、擠架、咬架等現象。

7.升架必須使支架達到規定的初撐力,與頂板嚴密接觸;移架要移夠規定的步距,且端面距不得大于340mm。

8.前移刮板輸送機應保證平直,輸送機彎曲段長度不得小于20m,嚴禁出現急彎。

9.調試運行期間確保工作面刮板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合理,輸送機頭不得超過超前溜子機尾外邊緣,并禁止所有輸送機底鏈拉回頭煤。

10.確保工作面兩端頭安全出口暢通,高度不得小于1.8m。

五、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采面調試運行期間必須加大上下出口單體支護的密集度,柱距不大于500mm,排距不大于1200mm,單體支柱迎山有力,并選用合適高度的單體支柱,活柱行程低于200mm時,必須用合適高度的單體支柱更換。單體支柱要達到初撐力,當單體支柱鉆底時必須穿專用鐵鞋,支柱三用閥方向要與巷道走向一致,同路支柱成一直線并用專用防倒繩防倒,不得用麻繩、鐵絲等代替,并保證拴繩有一定的張緊度。

2.采面調試運行期間加大工作面兩巷超前支護強度,確保雙排長度不少于20m,運輸巷距下幫600mm支設第一排,第二排距第一排2000mm支設;回風巷分別距巷上、下幫1000mm支設,并且所有單體均用φ6.5mm的無防倒繩進行防倒,并保證液壓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底板松軟處穿鞋,發現卸壓柱及時更換。

3.工作面兩端頭及安全出口要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支護好,支設要符合要求,密集支柱不可超前或拖后回撤,并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先支后回”制度,嚴禁空頂作業。

4.回撤或支設單體時必須兩人配合作業,一人監護,一人施工。

5.兩巷頂板破碎地段用工字鋼配合單體支柱架棚進行加強支護,棚距1m,兩幫片幫嚴重時用單體支柱打貼幫柱護幫,并背護好頂板。

6.當礦壓顯現明顯時,在回柱、撤棚時,嚴禁人員正對支柱或工字鋼歪倒及片幫可能波及的地點,并要專人觀察頂板。

7.定期檢查單體支柱安全閥是否處于擰緊狀態,防止安全閥彈出傷人。

8.工作面端面距不超過340mm,如達到600mm及以上時,必須采取拉超前架措施,拉超前架后端面距仍大于340mm且頂板冒落高度達300mm時,要采取挑木板梁接頂支護措施。

9.當工作面頂板下沉速度大,支架安全閥普遍開啟時,此時應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并向礦調度室及工區匯報,待采取措施處理后,壓力穩定方可恢復作業。

10、機頭、機尾三角區出現嚴重片幫時,要及時在端頭支架頂梁上穿走向板梁支護。

11.工作面所有支架必須升緊,如支架上方出現空頂,必須用坑木裝頂,接實頂板,保證支架有足夠的初撐力,并加強對支架的維修工作,杜絕竄、漏液現象,管路吊掛平直,端頭支架及時伸出伸縮前梁。

12.現場要備足規格齊全的裝頂棚腿、板皮等材料,發現漏頂嚴重時立即停機進行處理,一旦出現冒頂事故,應及時用坑木裝頂,控制好頂板,防止事故擴大。

13.處理冒頂事故時,要有專人觀察頂板狀況,清理出一條暢通無阻的退路,以便及時撤退,并采取從一側向另一側維護頂板,不準多頭同時進行。人員在煤壁作業時,必須閉鎖煤機及溜子。

14.積極配合技術科及有關單位做好礦壓預測工作。

六、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1.調試運轉前加強機電設備檢查,禁止設備帶病運轉,杜絕井下電氣設備“失爆”。

2.調試運轉過程中電工班必須加強機電設備循環檢查力度,發現問題立即匯報工區值班人員,由工區安排機,將故障處理后再開機。

2.加強乳化液泵站的維修,乳化液濃度保持在3~5%,壓力不小于30Mpa,進回液暢通。

3.人員進入機頭三角區、煤壁作業時,三機必須停機閉鎖,并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在檢修工作面輸送機、煤機或進行其它工作靠近煤壁作業的,作業前除必須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外,還必須在作業范圍內煤壁側打點柱防煤壁片幫傷人。

4.加強對排水工作的管理,兩巷低洼處要安好水泵,加強檢修確保完好,保證能隨時排水,并設專人負責,杜絕巷發生積水現象。及時清理水溝,杜絕下端頭區域發生積水現象。

5.兩端頭回撤的支護材料,要及時外運,并分類碼放整齊,保證兩巷暢通。

6.定期安排人員清理兩巷的片幫煤做好文明生產。

7.加強瓦斯檢查,嚴禁瓦斯超限作業。一旦工作面回風隅角瓦斯濃度達到0.8%及以上時,工作面內所有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向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安排通防工區必須及時組織人員采取措施處理,待瓦斯濃度降至0.8%以下時方可恢復作業。

8.調試運轉過程中,跟班區長隨時檢查支架等相關設備等,發現支架能連接后立即請示礦分管領導,得到允許后安排作業人員停機。

9.調試運轉過程中嚴格執行《1701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10.調試運轉工作結束后,打好上下端頭隔離墻,嚴禁瓦斯在上隅角積聚。

11.調試運轉工作結束后,由礦領導安排我工區下一步作業工作。需要進一步推進時,按我工區編制的《1701綜采工作面維護性推采安全技術措施》進行作業。

12.未盡事宜,嚴格按《1701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及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