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用火用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明火作業管理
1、凡進行焊接、切割、烘烤和噴燈等明火作業,由動火單位或部門提出申請。申請單位或部門要注明動火的部位,動用火及安全監護人、明火作業的理由、現場實施安全措施狀況、動火時間,制定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領導和保衛部門審批,組織實施。
2、明火作業必須在批準的有效期時間內作業,凡提前或變更明火作業時間和地點的,必須重新辦理相應手續。
3、明火作業前,在作業現場必須配備足量相應的消防器材,明火作業負責人對全體作業人員詳細動火方案和動火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做好作業現場的安全檢查及清理工作,保衛科派人對現場監督。
4、明火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合格的防護用品,動火設備、工具應安全完好,相應的附屬設備、工具應安全、靈敏、有效,發生異常情況動火人必須立即停止動火作業,實施救助措施。
5、明火作業后,作業人員應清理作業現場,熄滅余火和飛濺的火星,并及時切斷電源,消防各種不安全因素,確認安全無誤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6、動火作業完畢,保衛科要對動火現場進行檢查,監督作業現場的清理,確保安全。
7、大風天(4級以上)室外禁止明火作業。
8、未經批準私自動用明火的,保衛科責令其停止動火作業,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9、外來施工單位明火作業,必須履行明火作業管理制度和其它有關規定。
10、進行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作業的特殊工種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嚴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二、電氣線路管理
1、辦公、經營照明用電線路必須分開。電線和電器設備必須由持有上崗證的電工安裝、檢查保養維護。定期對線路、變壓器進行檢查測試,杜絕因電線老化、破損、絕緣不良、短路等原因產生火險隱患。
2、鋪設的配電線路,須穿金屬管或用阻燃硬塑料管保護,做到防雨防潮,安全用電。
3、室內不準設置移動式照明燈具。
4、電器設備的周圍和架空線路的下方嚴禁堆放可燃物品,嚴禁亂拉臨時電線,不準超負荷用電,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裝置和漏電保護裝置,對各種機械設備將易產生火花的部位要設防火裝置。操作人員使用電器設備過程中發生故障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停止使用,及時向專業人員報告。
5、因工作需要必須架設臨時電器線路的,應由使用單位或部門提前向保衛科提出申請,經審查批準后方可安裝。安裝的臨時電氣線路,必須符合電器安裝規范的有關規定,保證安全用電,用后及時拆除。
6、臨時電器線路使用期間,由使用部門監管,電工負責維護,操作人員停止使用時必須及時切斷電源。臨時電器線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過一周,確需要延期使用的必須辦理延期審批手續,否則由電工按期拆除。
7、非電工人員嚴禁折裝挪移臨時電器線路和設施,否則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門負責人與肇事者承擔全部責任。
8、按期對電氣線路進行檢查,電氣線路必須由專人定期檢修,并做好維護檢查記錄,經常檢查配電柜和自動保護系統,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電器維修是配電柜斷開工作回路開關應懸掛警示牌。
篇2:中央機廠化工廠水泥廠煤氣廠安全生產責任制
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會議精神。
2、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齊各類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消除事故隱患,保證安全生產。
4、組織對本單位的職工進行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素質。
5、不斷改善員工的勞動生產條件,更新安全設施和設備,組織開發、推廣和應用安全生產新技術。
6、按照規定提取并使用安全生產費用,保障安全投入的有效使用。
7、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協調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8、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發生事故時積極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9、及時、如實上報安全生產事故。
10、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安全生產任務。
篇3:A水泥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某水泥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1、設置職業衛生管理組織,配備專職職業衛生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將預防職業病方面所需的安全投入納入年度生產和資金計劃,提留專項資金,用于預防和治理職業病危害、工作場所衛生檢測、健康監護和職業衛生培訓等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要給予資金保證。
3、加強防塵措施。采取密閉、通風、防塵的辦法減少和杜絕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的機會,加強對司機室的防護,做好運輸過程中的防塵。
4、為工人配備符合標準的防護用具,為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和勞保用品,并建立健全勞動保護用品的購買、驗收、發放、使用、更換和報廢等制度,并嚴格執行。
5、職工每兩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要制定本公司的防治計劃、實施方案,并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并做好完善、保管工作
6、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職工,給予適當的崗位津貼
7、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8、在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的同時,應將其所從事的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如實告知對方,并在勞動合同中注明。
9、公司在錄用有職業危害崗位工作的職工之前,需對方提供指定的衛生部門出具的體檢證明,要錄用者做專項職業健康檢查,即崗前檢查。
10、不得安排未經崗前職業健康體檢的職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職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職業。
11、對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有害崗位職工和從有害崗位調到一般崗位的職工,在終止合同或調離前要進行有害崗位離崗前健康檢查.
12、職業健康檢查必須到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進行體檢。體檢結果和相關資料由各公司建檔保管,并將檢查結果告知被檢職工。
13、在設備大、中修時,要同時將改進和檢修勞動防護及職業病防護裝置列入各項設備檢修之中。
14、公司要定期對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進行監測并記錄結果在案,并要在做好職業衛生監測的同時要建立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管理制度和檢查紀錄。
15、公司職業病防治專職或兼職人員應根據《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定期與認證的職業衛生部門取得聯系,組織人員進行體檢和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16、對從事有職業危害崗位的職工建立健全有關個人的健康監護檔案,主要包括:職業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對于離退休或調離職業危害崗位職工的健康監護檔案要封存保管,保存期限一年。
17、職工在離崗或退職后,有權索取個人的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管理人要如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