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附院輸血前檢驗和核對制度

附院輸血前檢驗和核對制度

2024-07-09 閱讀 5080

附屬醫院輸血前檢驗和核對制度

1、臨床輸血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對于手術用血應事先做好安排(計劃用血)。對輸血量及所需各種成份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要嚴格掌握。

2、患者需要輸血時,醫生應向家屬講清輸血的利弊,與患者共同簽定輸血同意書。

3、輸血申請單由經治醫生填寫,嚴格執行審批制度,經上級醫師審批后同血樣本一起提前呈交血庫,全血必須經科主任簽字。

4、輸血前必須對患者進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和肝功能檢查,陽性結果必須記錄并通知患者(家屬)。

5、為做好有計劃地供血,除急診外凡需輸血者均應提前申請,各種血液成份應提前2~3天,全血及紅細胞懸液3000ml者應提前4天。

6、工勤人員和家屬一律不許代替醫師簽字、填寫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輸血申請單。

7、規定醫護人員到血庫取血(行政上班時間各科護士取血,中、晚班時間總值班取血),取血者與發血者應嚴格執行"雙查雙簽",共同認真查對科別、姓名、住院號、血型、血類、貯血量、輸血日期、交叉配合結果和血液質量,以確保輸血安全。

8、輸血后,經治醫師應及時填寫《輸血反應卡》,并與血袋、輸血器具于24小時內一并送回血庫,以便進行輸血療效觀察和登記。

篇2:附院輸血前檢驗和核對制度

附屬醫院輸血前檢驗和核對制度

1、臨床輸血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對于手術用血應事先做好安排(計劃用血)。對輸血量及所需各種成份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要嚴格掌握。

2、患者需要輸血時,醫生應向家屬講清輸血的利弊,與患者共同簽定輸血同意書。

3、輸血申請單由經治醫生填寫,嚴格執行審批制度,經上級醫師審批后同血樣本一起提前呈交血庫,全血必須經科主任簽字。

4、輸血前必須對患者進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和肝功能檢查,陽性結果必須記錄并通知患者(家屬)。

5、為做好有計劃地供血,除急診外凡需輸血者均應提前申請,各種血液成份應提前2~3天,全血及紅細胞懸液3000ml者應提前4天。

6、工勤人員和家屬一律不許代替醫師簽字、填寫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輸血申請單。

7、規定醫護人員到血庫取血(行政上班時間各科護士取血,中、晚班時間總值班取血),取血者與發血者應嚴格執行"雙查雙簽",共同認真查對科別、姓名、住院號、血型、血類、貯血量、輸血日期、交叉配合結果和血液質量,以確保輸血安全。

8、輸血后,經治醫師應及時填寫《輸血反應卡》,并與血袋、輸血器具于24小時內一并送回血庫,以便進行輸血療效觀察和登記。

篇3: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